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2023-12-08 22: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中华民族不仅有灿烂的文化,更有令人瞩目的遗产。遗产,《辞海》上解释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冠以文化二字,则说明与文化相关。而前面又修饰以民族、民间四字,更加明确其意思是指散落在民间,流传在民间,而又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节日、民族服饰、少数民族英雄史诗、话本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状态)。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既向世界宣告其曾经的辉煌,也向世界证明其精神之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众多的,有许许多多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诸如莫高窟、都江堰、黄山等等,随着辽宁一宫两陵、牛河梁文化遗址、五女山古城等一批文化古迹相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辽宁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学者保护。②政府保护。③世界保护。

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中国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南水乡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烟,东方海岛之渔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黄土高原之窑洞,东北密林之木屋,西南边陲之寨子……千姿百态,魅力迷人。

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

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居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近日中外专家聚首西塘,探讨古村落保护之法。

在前来参加论坛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当中,有被称作“民间文化守望者”的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有以“骂”著称、且被媒体称为“保护古城的卫士”的国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还有远道而来的两位日本民俗学界的领军人物: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福田亚细男和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菅丰博士。

另外,国内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古村落——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的代表也悉数到场,为论坛带来了更多的声音。让我们借着专家的智慧,试着寻找延续这些传统文化的良方。

宣言书

4月27日清晨,银色的月光刚刚退去,苏醒中的古镇西塘充满了生机,鸟鸣声、摇橹声、脚踏车声、还有清风拂柳的婆娑声袅袅不绝于耳……一如“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本色。

而此时,冯骥才和西塘镇党委书记沈国强两人早早地就出现在了“明清食代”的二楼露台上,参加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节目录制,主题正是“古村落保护”。

第二次来到西塘的冯骥才还是老样子,一头桀骜不驯的头发,说起话来慷慨激昂。这几年他一直为抢救民俗文化而奔忙,走了不少地方,今年他把保护的重点放在的古村落上,他坚定地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和抢救过程中,古村落是民间文化的“箱底”,因此从2005年3月至今,他已辗转考察了国内七八个省的古村落。他说:“时间很紧迫,我们现在连多少古村落都不知道,怎么保护?因此在这里开这个会议,希望集中各方力量探讨今后古村落的出路。”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留给后人的财富,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镰刀、锄头,那将是无比的悲哀。”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不止在一个场合,冯骥才用“来晚了”来形容对西塘的感受,他也不止一次讲述他第一次到西塘时偶遇的一个细节:“我去年第一次到西塘,镇长陪我在岸边走,走着走着天有些凉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正把支窗户的棍子拿起来关窗户,同时把一盆窗外的花拿进去。我注意到当时花盆上落了一只蝴蝶,老太太拿起花盆,轻轻一抖,蝴蝶飞走了。西塘连生活的诗意都保存下来了,这种和谐让我感动。”

冯骥才认为西塘的经验是一种生态的保护方式,它延续了当地人生活的原态,是以人为本,可以作为典型供其他地方学习。当谈到为什么选择西塘作为论坛主办地时,他说,除了西塘的保护做得成功之外,当地政府的观念也让他感动。

“当时西塘镇领导有两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一句是‘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责无旁贷是政府的事’,还有一句是‘当经济的GDP和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把根留住。’一名基层的领导能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和文化责任感,让我看到了希望。”

带着这样的希望,冯骥才把论坛带到了西塘,并发出了旨在呼吁开展古村落保护的《西塘宣言》。他说:“必须要抓紧时间,不然的话,很多古村落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它,就要失去它。”

观点论

一批重量级专家、学者、官员的到场无疑为本次论坛增色不少,他们在会场上激烈的观点碰撞更是擦出了精彩绝伦的火花。

冯骥才:古村落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

“我一直认为古村落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冯骥才这样解释他的观点,“从规模上讲,我国有5000年到7000年的农耕文明,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约1600个县,19000个镇,按照一个镇10个行政村来算,我们有20万个左右行政村落。但不是所有村落都是古村落。我原来估计中国的古村落大约有3000个到5000个。但后来听说仅贵州黔东南地区就有六七百个古村落。所以我们心里应该有个数,我们的古村落数量至少过万。”

他认为,古村落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村落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的建筑,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规划,都是其物质遗产,还有很多诸如民俗之类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关于民俗,他补充道:“我所说的民俗,包括人们生产、生活的民俗,商贸的民俗,婚丧嫁娶的民俗,起居饮食的民俗,节日的民俗,信仰的民俗,还有类似神话、故事、谚语、歌谣之类的口头文化。民间戏剧、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艺人们身怀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手艺都是这个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进行保护?冯骥才这样回答:“我们的古村落有它研究的价值、学术的价值、见证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审美的价值、欣赏的价值,但最终的价值还是它的精神价值。我们之所以传承文化遗产,最终的目的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就是把我们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传承下来。”

他认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这种同质化的文化,它把我们的文化变成了同一个样子。同时它又是商业文化,能成为卖点的就利用,不能成为卖点的就抛弃、甚至毁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危机,也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失职。”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但是由于目前没有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现在只能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相关法律的制定。

阮仪三:村落是最后的“净土”

“阮仪三”这个名字,对于关注中国遗产保护的人并不陌生。作为一名建筑学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发起了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运动,而他最让人熟悉的“力作”莫过于周庄古镇的保护了。

在他的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北京、西安、开封、扬州、洛阳等城市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江苏周庄、云南丽江等又在上世纪90年代同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进入21世纪,阮仪三又马不停蹄地促使了同里、南浔、乌镇、西塘等古镇走上了“保持原汁原味、扩展文化内涵”的道路,为中国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水乡”。

阮仪三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建设热潮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

他说:“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所以那些具有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都应该保护。比如江南水乡,就要保护构成江南水乡的构建: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建房、邻水建镇的特点,这是它的灵魂。”

在谈到“城市记忆”这一概念时,阮仪三举了“上海犹太人保护区”的例子,那里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现在是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曾任美国卡特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布鲁门撒尔60年后旧地重游时,泪流满面,对身边的女儿说,‘记住,没有上海就没有我们一家,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这些犹太人的活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街区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慈爱之心,是和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里程碑。这个街区就是重要的城市记忆,记忆着一代人的友谊,这不是语言能够承担的。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他对把旅游与保护等同起来的看法嗤之以鼻:“我们通常认为用保护来发展旅游,来搞经济开发,把保护等同于赚钱。”他认为保护不应该围绕着商业利益,因为商业利益的背后必然是破坏。“保护不是为了政绩,不是为了开发旅游,为的是留存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建筑的精华、和谐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环境。而这些是我们今后创造新城镇、新建筑的规范。”

青岛泰之:保护活态的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驻亚太地区总代表青岛泰之应邀出席了论坛。他在发言中表示,古村落是一个特定文化历史发展的珍贵的有形见证,反映了人们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的演变过程。与考古遗址和废墟相比,这些历史遗产群落是活态的遗产。

青岛泰之认为,在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过程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建筑和街道正不断被现代建筑所替代。因此,保护历史遗产群落的非物质文化元素与保护其物质形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在保护这类遗产的努力中,提高当地社团保护遗产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他说,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他同时希望中国政府、非政府机构和组织以及地方社团都能够参与到遗产保护工作中来。

他山石

在“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上,浙江西塘、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代表的经验发言也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江西婺源——文脉的延续

婺源的乡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冯骥才对婺源也是赞不绝口,“色彩太漂亮了!青砖、灰瓦、白墙、翠绿的竹林、金色的菜花、蓝色的山野、红色的霞光,简直像一幅画。”

婺源县政府根据各村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的保护方式。包括景区式、博物馆式、分区保护式和原始生态式。

由于婺源境内徽派建筑遍布乡野,独具地方特色的傩舞、徽剧、茶道等文化绚丽多彩,因此政府出资对分散在乡村的古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建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保护性规划,同时成立了“婺源县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还制定了详细的农村建房审批流程,以抑制乱拆乱建的现象。

为了增强古村落的生命力,该县还专门成立“婺源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下设茶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徽商文化、民艺文化和民间故事等9个分会,负责对全县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

今年,婺源傩舞、婺源徽剧、婺源徽州三雕、婺源歙砚制作技艺等4项民间艺术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榆次后沟古村——民居博物馆

后沟古村以古朴的农耕文化、精美的建筑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特别是精巧别致的古戏台、玉皇殿、观音堂等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后沟古村因地制宜、顺势选址、择吉而居,强调和谐的“田园山水”和“耕读文化”。2005年,在经过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对后沟古村进行了抢救性的整理和修复开发。同时还成立工作组,围绕村民生产生活的自然形态开展调查、挖掘、整理、引导工作,再现了古村久远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地域节庆活动,并筹建了农耕民俗博物馆。

在抢救和保护古村过程中,始终贯穿“简单不简陋,民俗不粗俗”这一主线,在修复保护过程中,力求展现其简单而精巧的建筑、悠久而古朴的风俗、厚重而传统的民风,使“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跃然而出。

越南顺化——新旧的和谐

顺化市是承天化的省会,位于越南的中部。在顺化市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遗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当时受南方考古文化的影响和北方青铜时代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代起,这里就成为独特文化的十字路口,也奠定了多样风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基调。

顺化的一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历史上所有的独特艺术形式都为顺化文化所吸收利用;而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宫廷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存与互融。

顺化是一个都市,但仍保存着历史中形成的诸多传统。因此,顺化不仅扮演着多样城市和历史城市的角色,其实它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里有着很多的可触与不可触的文化遗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论文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题目:从传统走向现代民族激情中华魂让传统节日文化“长入”今日生活态度:“非遗”保护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现在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多数都要求是“活态”的,既需要有人承继,也要具有相当的技艺水平。至于那些已经完全消失的,将不进行申报。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提倡一种“尊故融新”的观点,比如像戏曲、相声等都可以表现新时代的内容,但在形式上却不可随便乱改,否则如果一些传统戏曲用小提琴来伴奏,将完全失去了保护的意义。事实上,国外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貌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在韩国,每年都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检测,检验传承人的技艺是否达到最高水准,如果达不到,就会把这个传承人的名誉名号重新剥夺,直接授给别人,或直接取消这个项目。1“端午节”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文化”作为一种民间民俗化文化形式,具有传承性、全民性、多样性、发展性。它的传承性,表现在于具有顽强生命力,两千年来深深扎根这块土壤,而且向外流传。它的全民性,表现在于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正如一个专家说的:“它并不规定,什么人可以过这个节日,什么人就不可以过这个节日,谁都能够参与。”龙舟竞渡“这种赛事活动其实是民间健身运动的雏形。”它的多样性,表现在于文化元素的丰富性,“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既是“怀人”,也是娱己;既有体育竞赛,也有卫生防疫;既要忙忙碌碌,也能休闲享受,等等。它的发展性,表现在于既可采用时尚的元素演绎传统文化,又可在传统形式中装上新的现代内容。充分挖掘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就要破除这一节日目前处境的尴尬,不再让“吃”成为过节的惟一永恒主题,不再陷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怪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挖掘其中没被发现的元素,增强其文化娱乐性。如龙舟竞渡可衍化为全民健身活动。龙舟竞渡本身含有体育竞技、全民健身的元素。应该看到,龙舟竞渡是所有的端午文化元素中最先、最彻底“现代化”的元素。它让群众既享受龙舟竞渡中“更快、更强、更美”的快乐,也让群众在运动中体味竞争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强健体魂的意义,还让群众体味到了竞渡运动中团结、争先、向上精神内涵。插艾挂菖等可衍化为全民爱国卫生活动。插艾挂菖,还有挂香囊、饮雄黄酒等,本来是为“避魔驱邪”、“消灾杀虫”,也就是古代的卫生防疫活动,如果在这种习俗中输入现代防疫手段,无疑具有爱国卫生运动意义。走娘家、看老戏等可衍化为休闲。“牛歇谷雨马歇社,人不歇端午被人骂”,在端午节休息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因此,将自古以来的“歇”引导成农民的现代休闲,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给你一个网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参考资料:.cn/

毕人需要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2008-7-18 23:26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2楼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省zf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22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

2 梁祝传说 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3 西施传说 诸暨市

4 济公传说 天台县

5 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 杭州市余杭区

6 张阁老传说 温州市龙湾区

7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 苍南县

8 防风神话传说 德清县

9 黄大仙传说 金华市

10 寒山拾得传说 天台县

11 烂柯山传说  衢州市

12 观音传说 舟山市

13 刘伯温传说   文成县、青田县

14 徐福东渡传说 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

15 钱王传说 临安市

16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

17 徐文长故事   绍兴市

18 绍兴师爷故事 绍兴县

19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  富阳市

20 越歌 绍兴市

21 畲族叙事歌   松阳县

22 三字经   宁波市鄞州区

23 平阳卖技   平阳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24 浙派古琴艺术 杭州市

25 楼塔细十番 杭州市萧山区

26 畲族民歌 建德市

27 鼓亭锣鼓 富阳市

28 山歌(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 

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

29 吹打(洞头龙头龙尾、 洞头县、

平阳吹打、苍南吹打、 平阳县、苍南县、

上虞吹打、磐安吹打) 上虞市、磐安县

30 平湖派琵琶艺术  平湖市

31 塘工号子 海盐县

32 缙云丝竹锣鼓 缙云县

33 遂昌昆曲十番 遂昌县

34 竹溪锣鼓 松阳县
2008-7-18 23:27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3楼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35 黄沙狮子 临海市

36 余杭滚灯 杭州市余杭区

37 鸬鸟鳌鱼灯 杭州市余杭区

38 神兽花灯 临安市

39 严州虾灯 建德市

40 跳仙鹤 富阳市

41 拼字龙灯 温州市龙湾区

42 贝壳舞 洞头县

43 定位 永嘉县

44 藤牌舞 瑞安市

45 余姚犴舞 余姚市

46 平湖九彩龙 平湖市

47 上舍化龙灯   安吉县

48 跳魁星   金华市

49 九狮图   永康市、仙居县

50 武义花灯花轿 武义县

51 板龙(岭口亭阁花灯、 磐安县、东阳市、

许宅花灯、大田板龙、 临海市、衢州市衢江区、

全旺板龙、花桥龙灯、 三门县 杨家板龙)

52 断头龙   兰溪市、江山市

53 大奏鼓   温岭市

54 仙居鲤鱼跳龙门 仙居县

55 上盘花鼓 临海市

56 江山手狮   江山市

57 硬头狮子 龙游县

58 貔貅 龙游县

59 草龙 开化县、淳安县

60 钢叉舞   常山县、缙云县

61 浦江滚地龙 浦江县

62 林城狮舞 长兴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63 昆曲 浙江省

64 越剧 浙江省

65 泰顺药发木偶戏 泰顺县

66 温州南戏 温州市

67 绍兴目连戏 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

68 平阳木偶戏   平阳县

69 侯阳高腔 东阳市

70 醒感戏   永康市 

71 哑目连   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

72 单档布袋戏   平阳县、苍南县

73 绍剧 绍兴市

74 瓯剧 温州市

75 甬剧 宁波市

76 姚剧 余姚市

77 湖剧 湖州市

78 婺剧 金华市

79 诸暨西路乱弹 诸暨市

80 泰顺木偶戏   泰顺县

81 武义昆曲 武义县

82 茶灯戏(唱灯) 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

83 菇民戏   庆元县、景宁县

84 婺剧变脸、耍牙 江山市

85 大石车灯戏   临海市
2008-7-18 23:28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4楼五、曲艺(共计1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86 武林调   杭州市

87 杭州摊簧 杭州市

88 杭州评词 杭州市

89 杭州评话 杭州市

90 独脚戏 杭州市

91 温州莲花 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

92 嘭嘭咚(渔鼓) 苍南县、平阳县

93 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

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

94 唱新闻 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

95 绍兴宣卷 绍兴县

96 绍兴词调 绍兴市

97 绍兴鹦哥戏 绍兴市

98 三跳 湖州市、桐乡市

99 湖州琴书 湖州市

100 金华道情 义乌市

101 路桥莲花 台州市路桥区

102 江山坐唱班 江山市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03 五常十八般武艺 杭州市余杭区

104 翻九楼 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

105 调吊 绍兴市

106 迎大旗 磐安县

107 问凳 景宁县

108 十八罗汉 仙居县

109 罗汉班 义乌市

110 瑶山秋千 淳安县

111 后宅高跷 义乌市
2008-7-18 23:28 回复 221.12.6.*5楼第一批非遗目录——新昌调腔


2008-7-18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6楼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12 金石篆刻 杭州市西泠印社

113 仙居花灯 仙居县

114 剪纸(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

115 西兴竹编灯笼 杭州市滨江区

116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117 彩石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

118 玻璃银光刻 温州市龙湾区

119 十字花边绣 温州市鹿城区

120 台州刺绣 台州市椒江区

121 临海泥塑 临海市

122 嵊州泥塑 嵊州市

123 米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4 绸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5 竹丝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

126 贝雕 洞头县

127 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县

128 矾塑 苍南县

129 乐清龙档 乐清县

130 象山竹根雕 象山县

131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 绍兴市

132 根雕(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 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

133 嘉兴灶画艺术 嘉兴市

134 手工彩色拷花 桐乡市

135 粮食砌   兰溪市

136 郭宅大蜡烛   东阳市

137 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 三门县、仙居县

138 里商仁灯 淳安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39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杭州市

140 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  天台县

141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绍兴市

142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143 金华酒酿造技艺   金华市

144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建德市

145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 杭州市西湖区

146 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金华市

147 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衢州市

148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市

149 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 金华市

150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

151 象山晒盐技艺 象山县

152 湖笔制作技艺 湖州市

153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

154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 瑞安市

155 杭州雕版印刷术 杭州市西湖区

156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7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8 杭州铜雕工艺 杭州市

159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   杭州市萧山区

160 八都麻绣工艺 淳安县

161 杭州金银饰艺 杭州市

162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 温州市瓯海区

163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4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5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泰顺县、庆元县

166 首饰龙制作技艺   乐清市

167 宁波金银彩绣工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8 彩船制作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9 红帮裁缝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

170 宁波泥金彩漆 宁海县

171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绍兴市

172 剔墨纱灯 桐乡市

173 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   湖州市

174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湖州市南浔区

175 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   金华市

176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上虞市

177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嵊州市

178 永康锡艺 永康市

179 蓝花布印染技艺   仙居县

180 枧桥鼓制作技艺   临海市

181 舟山木船建造工艺 舟山市普陀区

182 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   嵊泗县

183 黑陶烧制技艺 遂昌县

184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景宁县

185 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 杭州市

186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   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87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杭州市

188 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  杭州市

189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  杭州市

190 畲族医药 丽水市
2008-7-18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7楼十、民俗(共计3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91 大禹祭典 绍兴市

192 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  绍兴市、杭州市滨江区

193 花朝节 杭州市拱墅区

194 半山泥猫习俗 杭州市拱墅区

195 龙舟胜会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

196 杭州运河船民习俗 杭州市余杭区

197 九姓渔民婚俗 建德市

198 吴山庙会 杭州市

199 七月十五汤和节   温州市龙湾区

200 蒲城拔五更   苍南县

201 拦街福   温州市鹿城区

202 祭海 象山县、岱山县

203 十里红妆习俗 宁海县

204 绍兴水乡社戏 绍兴市

205 绍兴舜王庙会 绍兴县

206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市

207 网船会   嘉兴市秀洲区

208 含山轧蚕花   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

209 新市蚕花庙会 德清县

210 防风氏祭典 德清县

211 金华斗牛 金华市

212 方岩庙会 永康市

213 畲族三月三 景宁县、武义县

214 迎大蜡烛 武义县

215 赶茶场 磐安县

216 诸葛后裔祭祖 兰溪市

217 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 衢州市柯城区

218 杨炯出巡 衢州市衢江区

219 畲族婚俗 景宁县

220 道惠夫人会   松阳县

221 菇神庙会 庆元县

222 高枧古亭台阁 三门县

223 海游六兽 三门县

224 轩辕氏祭典 缙云县

225 绍兴乌毡帽 绍兴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