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官网

2023-12-07 1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官网

是本科大学学报,不是核心期刊。——君子期刊论文网
刊名: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主办: 辽宁科技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辽宁省鞍山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4-1048
CN: 21-1555/TF
复合影响因子:0.267
综合影响因子:0.12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曾用刊名:鞍山科技大学学报;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辽宁科技大学的学术科研

学术期刊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是辽宁省优秀科技期刊,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优秀奖。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美国《CA》和《CSA》及俄罗斯《AJ》收录。主要栏目有:基础科学、钢铁冶金与材料科学、应用化学与化学工程、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土木交通工程、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等。主要发表本校师生员工的学术和科研成果,同时刊登国内外的优秀稿件;具有英文版权页、目次、摘要、图表题等。 图书馆藏 截至2013年底,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144.75万册,电子图书49.2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2个,收录电子期刊2.86万种,其中中文电子期刊约1.5万种,外文电子期刊约1.36万种;自建特色专题数据库2个;购CNKI世纪期刊等11个镜像数据库。

辽宁科技大学怎么样?

辽宁科技大学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1171人,其中教授193人、副教授358人、讲师46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40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9%。

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6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39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7人。

2、合作交流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目前与国外4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38所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自1996年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类型与学历层次逐步提高,2009年获批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硕士)培养单位,2021年获批“国家级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项目”1项。

学校现招收汉语授课本科专业53个、英语授课本科专业7个,研究生专业15个,实现了本、硕、博学历人才培养全覆盖。历经20余年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形成了“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工科教育为主、人文教育协同”的新局面,先后为近40个国家培养了高水平专业人才和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辽宁科技大学学科科研相关资料

学校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首创的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辽宁省特色学科。

“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项,科技经费4.33亿元。授权专利823件。

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1项,其中,学校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高影响力论文2253篇,其中,2017年青年教师孙呈郭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

2019年《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力指数位居学科136名,第一次进入2区(Q2)。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不是核心期刊。
刊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办:
辽宁中医药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842X
CN:
21-1543/R
邮发代号:8-179
复合影响因子:0.370
综合影响因子:0.19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曾用刊名: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9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辽宁科技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辽宁科技大学 总共有1个校区,即校本部校区,该校是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一、辽宁科技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辽宁科技大学 总共有1个校区,地址是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千山中路189号。

二、辽宁科技大学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 始建于1948年,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 辽宁科技大学 。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学校坚持“创新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坚持既为冶金行业服务,又为辽宁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打造出“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特色,持续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五矿、宝武钢铁、鞍钢、河钢、宝钢、包钢等国有企业均有我校毕业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学校坐落在祖国钢都辽宁省鞍山市,占地184余万平方米。设有学院19个、教学部1个和工程训练中心1个,共办本科专业68个。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研究生推免权、博士招生“直博生”“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资格。工程学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2655人,其中,本科生19686人,全日制硕士2563人,博士186人,留学生220人。此外,另有非全日制研究生280人,函授生12523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206人,其中正高级218人、副高级392人。博士生导师134人、硕士生导师44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58%。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科院“*”人选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39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7人。

学校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先后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辽宁省转型发展示范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51项。学校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2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重点支持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等89门。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8项、省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产业学院4个;国家、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2个。获评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3部,省级优秀教材、精品教材16部,冶金优秀教材28部。省教学团队10个,省级本科教学名师21人。

学校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首创的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辽宁省特色学科。 “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22项,科技经费5.6亿元。授权专利1285件,获评第二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9项,其中,学校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青年教师孙呈郭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2019年《 辽宁科技大学 学报》影响力指数位居学科136名,第一次进入2区(Q2)。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