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12-09 15: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当然不是了,带学院的核心有《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等等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范立舟的主要著作

21世纪以来的主要著作:《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命运》,个人专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宋代理学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个人专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宋代思想学术思想史论稿》,个人论文集,澳亚周刊出版有限公司,2004 年版。《浙江通史》(宋代卷),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本人承担26万。《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本人承担35万。《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本人承担8万。《南宋思想史》,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本人承担20万 。《白莲教与宋元下层社会》(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南宋“甬上四先生”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 主要科研项目:1、白莲教与宋元下层社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7-2010年。2、宋代广东社会生活与民间信仰研究,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2004-2007年。3、甬上四先生研究,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2011年。4、《历代名臣奏议》点校(300万字),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2009-2013年。5、《中国思想史》(宋元),教育部重大课题子课题。2010-2011 6、《“群经统类”的文献整理与宋明儒学研究》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4年立项 。21世纪以来的主要论文:1.《论两宋理学家的历史哲学》,《哲学研究》2008.2。2.《晚明人文精神分析》,《哲学研究》,2006.9。3.《〈周易〉与荆公新学》,《哲学研究》,2005.4。4.《论两宋理学家的政治理想》,《政治学研究》,2005.1。5.《弥勒信仰与宋元白莲教》,《中山大学学报》,2012.3。6.《〈周易〉与南宋功利之学》,《周易文化研究》,2012.4。7.《论“甬上四先生”的存养工夫》,《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4。8.《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向内与向外》,《浙江社会科学》,2010.1。9.《净土信仰与南宋白莲教》,《暨南学报》,2013.7。10.《〈周易〉与苏轼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9.5。11.《从学派林立到理学独尊:空前活跃的宋代思想学术及其影响》,《求是学刊》,2009.5。12.《宋代浮客问题再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13.《张岂之先生与宋明理学史研究》,《学术界》,2009.3。14.《论两宋理学家的圣人史观》,《江苏社会科学》,2009.3。15.《白莲教与佛教净土信仰及摩尼教之关系》,《人文杂志》,2008.5。16.《论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互动》,《社会科学战线》,2008.7。17.《论程朱理学对中国历史演进法则的认识》,《江汉论坛》,2008.8。18.《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理学传衍述论》,《暨南学报》,2006.4。19.《谈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005.2。20.《明弘治〈衢州府志〉所彰显的程朱理学思想》,《中国地方志》,2005.3。21.《〈周易〉与象山心学》,《学术交流》,2005.2。22.《两宋赦免制度新探》,《暨南学报》,2005.1。23.《两宋道教内丹道的成熟与发展》,《中国道教》,2004.6。24.《〈周易〉与阳明心学》,《周易研究》,2004.6。25.《〈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人文杂志》,2004.6。26.《余靖之政治理念》,《求索》,2004.12。27.《南宋立国后的学术抉择与理学之兴》,《人文中国》(加拿大),2004.1。28.《理学发生原由与创始人问题的再考察》,《暨南学报》,2003.5。29.《论荆公新学的思想特质、历史地位及其与理学思潮之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3。30.《宋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3.5。31.《理学在南宋宁宗朝的境遇》,《暨南学报》,2002.3。32.《论宋元时期的外来宗教》,《宗教学研究》,2002.3。33.《论二程的历史哲学》,《史学月刊》,2002.6。34.《论〈松漠纪闻〉的史料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02.1。35.《论万斯同对黄宗羲思想的继承与发辉》,《浙江学刊》,2001.6。36.《深思慎取、气象浑厚:评何俊〈南宋儒学建构〉》,《湖南大学学报》,2006.6。37.《知人论世细密钩沉:评张伟〈黄震与东发学派〉》,《中国图书评论》,2006.3。38.《〈宋代典籍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1期。39.《读田浩(HoytC.Tillman)著〈朱熹的思维世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40.《博综深究、著意精微:评陆建猷〈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江汉论坛》,2005.2。41.《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萧永明〈北宋新学与理学〉》,《中国图书评论》,2003.1。42.《纪念陈乐素教授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5。43.《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朱汉民〈中国学术史·宋元卷〉》,《博览群书》,2002.9。44.《书院文化的“源”与“流”——读<儒学·书院·社会>》,《光明日报》,2013.7.7。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的报刊影响

多年来本刊荣获多项国家大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来源期刊》、“北京市社科学报名刊、名栏”,2004年底“青少年研究”栏目在众多特色栏目中被教育部评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在社会及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闻出版报》、《光明日报》、《团中央月报》等都曾对本刊做过专题报道。摘转率平均在30%左右,成为全国青少年学术期刊的引领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