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期刊

2023-12-11 11: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期刊

查出来的结果显示中,没有提示是核心

ocean engineering三作怎么样

很难。
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一般认为海洋工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设施技术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oceanengineering》属于中科院划分的三区期刊。该杂志由ElsevierBV出版管理,出版国家为英国,ISSN号为0029-8018。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学院简介

建校初期的造船系力量雄厚,在1955年造船系调整到上海前已培育出两届毕业生,当时的系主任杨槱和系秘书何有声后来先后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在这60年的发展历程中,船舶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大批毕业生已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为中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60年的发展壮大,船舶工程学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1个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二级学科授权博士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轮机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1个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船舶工程技术)、1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先进船舶技术)和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学院现有双聘工程院院士1名,教职工35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比例的83%。学院目前的人才培养规模是,本科生招生120人/年,硕士研究生招生55人/年,博士研究生招生15人/年。 学院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体系特点,加强对研究方向的凝练,现已形成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方向重点开展新船型开发、船舶设计、海洋平台设计以及相关的共性基础研究。近5年来承担国家863、国家攻关项目、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各种产业化课题50多项,科研与开发项目总经费4000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EI和ISTP索引70多篇次,出版学术专著和全国统编教材3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船舶与海洋平台3D参数化设计软件系统,获辽宁省优秀软件奖。开发并研制了液货船智能装卸系统、浮船坞自动配载仪和下水安全性分析系统等,开发设计了多功能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6000吨举力的浮船坞、4400HP拖轮和小水线面油田交通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了长江标准油船船型,辽宁省陆岛运输标准船型,以及16000DWT/26000DWT/50000DWT成品油船,并与造船企业共同研发了388000DWT/363000DWT VLOC、320000DWT VLCC、210000DWT/174000 DWT散货船系列和163000DWT原油船等新船型。其中有鉴定科研成果5项,专利4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与管理技术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批准专利4项,获奖6项。其中与企业合作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大型复杂曲面钢板水火成型产品机器人样机研究”,解决了鞍形板加工路径设计、高精度测量方法、测量曲面的拟合方法、双火头的同时加工方法等主要的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了符合造船生产用的样机,完成了可以商品化的船体帆形和鞍形外板水火加工工艺参数自动预报软件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振动与噪声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预研等相关科研项目,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了论文百余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船实验已形成较成熟的实船振动预报和设计控制方法,主编2部船舶行业船舶振动相关标准,参编国家和船舶行业标准6部,获奖6项。通过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对不同类型现代化出口船舶和舰船进行了结构振动与舱室噪声设计预报,多次有效地解决了船舶上出现的有害振动和噪声超标问题,为提高企业造船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人才培养,在船舶结构振动与舱室噪声预报、水下结构振动声辐射分析及控制、船舶与海洋平台振动控制、损伤结构振动与声学诊断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建成了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振动实验室和声学实验室(消声水池、半消声室和隔声室),并配备了丹麦B&K公司制造的振动、空气声和水声测量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研究方向开发了“阴极保护系统数值模拟仿真计算技术及软件”,可以实施阴极保护系统的直接计算设计,从而实现复杂结构系统阴极保护系统在其全寿命期内的有预见性优化设计,是“基于数值模拟仿真计算的现代防腐设计技术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完成了近20项重要舰艇腐蚀防护课题以及造船和海洋石油工程中的腐蚀防护工程项目,其中包括我国正在建造的3000米作业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腐蚀防护系统优化设计项目,取得了重要的实际工程应用成果。近年来,本研究方向拓展了深海工程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究内容,组建了深海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目前正在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深水半潜式钻井船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项课题“深水立管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海洋工程防腐系统数值模拟优化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究方向拥有先进的船模试验水池和高性能计算机群,长期从事船舶、海洋工程和水中兵器的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军、国际合作等30余项的科研项目,开发了“海洋浮式结构物遭遇环境荷载及其动力响应的计算技术及软件系统”, “水下爆炸结构损伤计算技术,”“立管流固耦合计算技术”,在非线性水动力学的试验和计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际英文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百余篇。以上5个研究方向均在相应领域中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同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同时学院根据5个研究方向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需要,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中建设“一个中心”和“五个分实验室”: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中的部分试验设施和技术条件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能够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船舶工程学院以创办国际知名学院为奋斗目标。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努力把学院发展成为科学研究水平、学生培养质量和产学研综合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学院。学院在重点建设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和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将大力加强教师与科研队伍建设,打造能够在本学科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团队,进一步提升5个研究方向的研究水平,巩固已有的学科优势并以国家重点需求为导向,增设和强化水声工程和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努力使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步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使学科总体社会评价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一些特色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知名。学院将本着精英人才培养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界和工业界输送优秀人才。学院将在推进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学科前沿基础研究来为创新性应用技术研究提供支撑,以优秀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来为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资源。同时,学院将以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平台,扩大和加强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创新合作机制,以在人才培养以及行业重要技术难题突破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院将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丰富国际合作的内涵,提高合作层次,推进学院的国际化进程,增强学院的国际影响力。60年来,船舶工程学院桃李满园,硕果累累,为中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船舶人将满怀信心,继续奋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清华学生报了浙大海洋学院

清华学生报了浙大海洋学院
欢迎报考浙大海院 | 为您解读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2022-06-27 21:31:42 浏览量: 3631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欢迎报考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让我们一起

探秘深蓝

向海图强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一

自2010年开始招生

1-2年级在紫金港校区

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

3-4年级在舟山校区学习专业课程

致力于充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人才队伍

专业内涵

面向海洋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本专业设置海洋工程、海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海洋工程主要涉及海洋、土木、水利、信息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其前身是具有60余年历史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港口航道工程、海岸与海洋工程、海洋结构物等,是一门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打开
欢迎报考浙大海院 | 为您解读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2022-06-27 21:31:42 浏览量: 3631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欢迎报考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让我们一起

探秘深蓝

向海图强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一

自2010年开始招生

1-2年级在紫金港校区

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

3-4年级在舟山校区学习专业课程

致力于充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人才队伍

专业内涵

面向海洋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本专业设置海洋工程、海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海洋工程主要涉及海洋、土木、水利、信息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其前身是具有60余年历史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港口航道工程、海岸与海洋工程、海洋结构物等,是一门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海洋技术是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人类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等一系列活动的技术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海洋方面的实力与水平。海洋技术的发展,可带动其它技术领域的进步,具有先驱性。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海洋、信息、计算机以及力学、土木、水利或电子、控制、机械等多元结构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具备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海岸与海洋工程、海洋信息和海洋装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海洋信息学:通与观、结构力学 智能结构与智慧港口、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文学与水动力学、海洋调查方法、水下机器人设计等。

培养特色

通专跨培养,更宽广的发展潜力。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通专跨、国际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行“一横多纵”的培养模式。

“一横”指新生入学一年内由求是学院统一管理,着重推进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多纵”是指各专业院系负责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培养。

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具备全球海洋视野人才。

设置必修国际化课程。专业设置“国际化模块”和第四课堂。

开展院校间国际合作。与10余所世界一流涉海院校开展学位教育、暑期夏令营、短期互访、线上授课等交流项目。本科生出国交流率达100%。

专业影响力强。

作为全国首个“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近年来专业建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年增强,已连续三年发起全国海洋技术类专业建设及教学研讨会。

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被多个高校学习借鉴,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改革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交流报告得到好评。

开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出版国家规划教材5部。胡鹏教授获了浙江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专项特等奖第一名。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6人。包括一批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创新青拔人才、省特级专家、省科技创新青拔人才、求是特聘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等高层次人才。

陈鹰

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导

浙江省特级专家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创院院长

主要从事海洋技术研究。兼任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深海载人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等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洋学报》副主编等职务。曾任第五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开展深海装备技术、海洋观测技术、人工上升流技术、水下直升机等研究工作。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奖十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逾百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晓萍

博士、教授、博导

主要运用光电检测技术、多光谱技术、数据处理以及微机和软件等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的光学检测方法,研制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与仪器;研究水体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SPR检测方法,设计开发检测仪器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负责人;编著出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国家首批“十二五”规划教材)等教材3本;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浙江省、校教改项目十余项。获得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三八红旗手、宝钢优秀教师奖、唐立新教学名师等荣誉。

程年生

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力学与泥沙运动力学。已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曾获交通部科技进步奖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Karl Emil Hilgard 水力学奖。先后入选浙江省创新人才项目、国家级创新人才项目和环境工程领域全球前10万名和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承担紊流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朱嵘华

博士、教授、博导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主要从事海上新能源、海上风力发电、海水制氢、海洋平台结构、海工结构设计、高端海工装备等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4项,出版1本学术专著。兼任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海上风电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奖助体系

奖学金。专业设置了包括国家级、省级、地方级、校级和企业等综合奖学金体系,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中国港湾奖学金、亨通海洋奖学金、东方电缆海洋创新奖学金等。

助学金。设置了包括岗位助学金,“助研、助教、助管”津贴(简称“三助”津贴),以及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生源地贷款、困难补助、专项助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助学金,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覆盖率为100%。

就业前景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近三年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学生毕业率、就业率、深造率均逐渐增加。学生的深造意愿较强,深造率增加明显。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升学深造。

深造率超过70%,其中90%以上同学进入世界一流高校/知名研究所深造。

行业就业。

海洋工程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沿江、沿河和沿海城市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建设集团、规划院、设计院、水利局、港务局和科研院所等。

海洋技术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海洋技术装备、海洋信息系统如海洋观测装备、潜水器、海洋资源勘测装备、水下声/光/电/磁探测系统、海洋大数据系统等设计和研发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

主要就业单位有:

国家海洋局、海事局、渔业局等

中科院所属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技术与信息中心等

广州地调局、海洋工程勘探设计院、青岛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等

中船重工、中电集团、中科院深海所、沈自所等

亨通集团、中天科技、中海油、中车SMD、华西村、博雅工道等海洋装备生产制造公司等。

奋楫笃行,扬帆致千里

海工骄子,建功新时代

期待在浙里与你相遇!

做胸怀天下的海洋人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2022级研究生开学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2022-09-18 22:51:36 浏览量: 3251
金秋九月,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研究生新同学,怀揣着梦想与期望,相聚东海之滨的求是园,共同开启人生新征途。9月16日,海洋学院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舟山校区小剧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海洋学院院长王立忠通过视频对新一届海洋学院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飞为同学们上开学第一课,勉励同学们强学力行、志存高远,做胸怀天下的海洋人。

海洋学院副院长阮啸出席,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锋主持。“双专计划”院长助理,各学系主任、各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德育导师和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王立忠指出,研究生教育代表着国家最高教育水平,在国家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同学们责无旁贷。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以“求是创新”校训为指引,认真学习老一辈谋海济国求是人勇攀科技高峰、为党和国家海洋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在导师们的指导下,练就过硬本领,为国家的海洋强国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瑞飞欢迎同学们加入海洋大家庭,祝贺同学们成为光荣的浙大海洋人,从此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要求、浙大优秀的前辈事迹着眼,要求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浙大人的使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海洋学院的担当使命出发,勉励同学们坚持高标定位,敢创新、善研究、勇变革。

王瑞飞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阐释了研究生阶段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希望同学们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做一个清醒之人;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做一个卓越之人;处理好情怀与现实的关系,做一个有格调有激情之人;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做一个懂规矩知敬畏会欣赏之人;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一个有底蕴有涵养之人;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处理好兴趣与需求的关系,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懂礼仪负责任之人;处理好导师与老师的关系,做一个智慧之人;处理好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做一个健康之人。

典礼上,举行了隆重的德育导师聘任仪式。新受聘的2022级研究生德育导师与学生代表亲切互动,陈鹰、叶瑛、吴涛三位老师与新生分享了他们的科研故事和海洋情怀,让在场同学不仅感受到来自海洋的无限魅力,也为自己将与众多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共享“浙大人”这个无上光荣的称号而热血沸腾。

来自电子信息专业2022级研究生李文文作为新生代表,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受汪品先院士的视频作品启发,义无反顾地选择在海洋领域深耕,追寻蔚蓝海洋梦的故事。

海洋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新生的始业教育工作,始业教育将持续整个秋冬学期。开学典礼后,还举行了国家安全教育、防网络与电信诈骗讲座、疫情防控教育等专题报告。

接下来,学院还将组织开展研究所新生参观校史与院史馆、各研究所将组织开展科学精神与学术诚信教育等系列始业教育活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