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农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天津农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天津农学院简介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92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3000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8个高职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作物学、兽医学和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校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7个天津市级品牌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 13项,其中,一等奖 5项、二等奖 8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植根津沽大地办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天农毕业生朴实无华、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用人单位对天农学子的共识。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5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技人才、教育专家、优秀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天津市“”人选8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0人、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1人。拥有11支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设有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等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50个省部级平台。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94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90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66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9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天津农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出版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和天津市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农业类重要刊源。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今天的天津农学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将继续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和“敏学切问、躬勤耕稼”的校训,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天农精神,以,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立足天津,辐射环渤海,以服务现代都市型农业和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懈努力,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农业大学”目标稳步迈进。
是核心期刊的。天津农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农学院主办的农业类优秀期刊了,是中国在农业大学的学报中的核心期刊。
属于核心!
准确来讲是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
《天津农学院学报》为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大16开本,64页。1994年创刊,1998年第4期开始公开发行。本刊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双百”方针,反映我院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新进展、新成就,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加速成果的推广应用,适应天津市城郊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技工作者、教育管理人员、农业生产部门技术人员等广大读者群。
天津农学院地址在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该校是天津市属唯一的一所高等农业类院校,是以农科为主体和优势,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协调发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院校。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2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8.9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7.91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3000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8个高职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作物学、兽医学和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校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特色学科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7个天津市级品牌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 13项,其中,一等奖 5项、二等奖 8项。
学校以服务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为己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强化“宽、适”性人才培养模式,植根津沽大地办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天农毕业生朴实无华、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用人单位对天农学子的共识。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5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技人才、教育专家、优秀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3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位的教师 6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4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2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418人,其中,教授105人,研究员9人,副教授304人。现有双聘院士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天津市“”人选8人、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0人。学校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设有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等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50个省部级平台。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94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90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66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9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天津农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出版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和天津市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农业类重要刊源。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学院简介
天津农学院座落在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是天津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农业院校。1976年在武清县(现为武清区)内筹建,当时设5个系5个专业。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农学院正式成立并开始在农学、水产养殖学、畜牧兽医、园艺等专业授予学士学位。1985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迁入现校址。2001年10月,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76.5亩,校舍建筑面积202390平方米。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43名,其中专任教师354人,教师队伍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156名,专任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硕士134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9%,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近几年还聘请了90余名国内外专家担任我院的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1263万元。图书馆藏书56.15万册,国内外学术期刊676种。1999年10月开通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点。学院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224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76个,语音教室座位数487个。学院建有36个实验室,省部级设置的实验中心1个,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个,动物医院1所。2003年水产生态及养殖实验室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有花卉组培车间、小型综合实验场、现代化水产试验场各一个。校外挂牌“学一研一产”三结合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部级9个。
学院现有在校生8268人,其中本科生5728人,高职生2558人,生源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自建院以来,已招收本科生25届,累计培养了本专科学生8300余人,他们绝大多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走上了各级领导工作岗位。1987年开始至今已授予学士学位18届,3000余人。成人教育7000余人次。
学院教学采取学年制,本科教育4年,高职教育3年,从2004年9月起对2003级及以后的本科生试行学分制。目前所设学科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6大学科门类,设有25个本科专业,有农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人力资源管理;17个高职专业,有生物技术应用、信息工程、园林、动物卫生检验、名特水产养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贸易经济、社会工作、英语、花卉设计、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工厂化农业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发展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是天津市“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天津农学院重点学科。
近年来,学院紧贴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共承接了237个科研项目,已经通过鉴定或技术验收的科研成果16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89篇、译文85篇,被SCI、EI收检论文34篇,出版专著105部,译著10部,教材130部、承担“十五”规划教材66部;近3年支配科研经费3880多万元,学院公开发行的刊物是《天津农学院学报》。
对外我们积极寻求合作办学伙伴,2000年5月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现已招收培养四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201人;2000年4月,与德国滨根高等专科大学建立了友好院校关系,并成功地向德国派遣了三批计37名留学生。
目前,学院正在按照已经制订的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不懈地追求和努力,一所具有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的高等农业大学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