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论文

2023-12-12 00: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论文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2.1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2.2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2.3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3.1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3.2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3.3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管理会计论文参考范文

管理会计以专业的会计方法对各类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分类、计算、整合汇总、分析报告出来,并且利用所得数据对过去进行分析,掌控现在和筹划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管理会计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2015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将管理会计由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基本指引》是财政部继2014年10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发布的又一管理会计纲领指导性文件。它的发布标志着,管理会计将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中摆脱“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真正落地实操,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

一、全面预算管理推进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之一,全面预算管理是连接管理会计体系各个板块的桥梁,管理会计的目标需要依托预算管理和控制来实现。预算管理具备的综合性、引导性、前瞻性等特质正是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这些特质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将其他管理会计的(如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绩效评价等)融合联系在一起,将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其作用是其他管理会计工具难以替代的。

(一)与EVA结合突出价值导向

EVA作为一种评价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指标,其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将考虑资本成本纳入考虑范畴,将全面预算管理与EVA结合运用,把资本成本纳入预算控制过程,树立成本意识,强化价值创造理念,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同时,将资本成本与成本费用预算融合,把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占用情况纳入考虑范畴,突出强调了企业价值的重要性,全面预算管理与EVA的结合使得决策的合理性大大增加。

(二)与BSC结合促进战略落地

全面预算管理本质是对企业资源的整合配置,现行预算大多只考虑财务指标,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企业文化等非财务资源的配置方面考虑不足。平衡计分卡是衡量企业业绩和战略实施的管理工具,BSC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整合可以预防预算与战略脱节,摆脱短视现象,更加重视企业的长远规划,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相适应,强化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BSC也可以弥补全面预算管理非财务指标重视不足的弊端,通过四个维度的规划实行,使预算从制定到实施都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企业所有部门从上到下的通力配合。

(三)结合目标成本管理强化过程控制

作为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法的使用范围变得愈发广泛。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目标成本法系统结合,设立责任中心,管理责任明确到各中心,充分调动起生产经营的积极主动性,建立与各责任中心对应的核算体系,精确核算经营成果,合理评价经营业绩。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构建管理会计体系中的应用

自2014年末《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一些大型企业已经逐步引进管理会计体系。例如,宝钢集团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会计框架、推进成本领先战略落地;京东集团基于价值链进行全方位成本管理;中航工业集团进行EVA管理实践、构建全面成本管控体系等。这些企业集团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中大多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

以中航工业为例,中航工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手段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合理有序进行。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在中航工业的应用成果已经较为显著,初步实现了以预算为基准,人人事事看预算的良好氛围。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导向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严格按预算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对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做好成本费用预算分析,有效降低了成本费用。同时,在绩效考核方面,将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依据,保证了预算执行的质量。

以预算为起点,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中航工业财务工作转型顺利进行,逐渐形成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模式,成本费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提升了公司的质量效益。中航工业的成功实践离不开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准确的定位,以及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整合。然而,在预算的实际编制和执行中有时仍会出现预算管理僵化、灵活调整不足或预算编制松弛,出现“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情况。下文结合中航工业在应用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提出几点建议。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对成功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航工业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实践,本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效果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定位,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推行

从本质上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围绕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展开的,是涉及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系统,综合性地囊括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在内的所有活动;以预算为主线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各个层次员工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工具,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功能定位:

第一,促进战略落地的抓手。企业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筹划和整体部署。战略的落实和推进需要层层分解传递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战略的有效工具。将原本抽象、难操作的长期战略规划转化为短期的目标,并统筹分配给各个部门的每个员工,使得企业目标具体化、部门目标明确化、个人目标更具操作性,从而保障战略目标能够真正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配置企业资源的有效工具。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协调整体与部门之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目标冲突就显得十分必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纳入统一计划之中,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对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企业在经营期末需要对各级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进行全面、综合的业绩评价,并以此与薪酬激励相挂钩,实现对全体成员的激励和制约。业绩评价需要一个清晰、具体的衡量标准,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而预算恰好可以作为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部分,为财务业绩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和基本尺度。

(二)系统整合,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正确实施

如前文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与EVA、BSC、目标成本管理的整合,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中,更应以系统整合为主线,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工具进行系统整合,实现整个管控链条的集成化、系统化。

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战略目标的引导作用,确保预算目标良好体现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二是树立业务导向,结合前端业务实际制定预算,加强财务预算与业务活动的关联性,打破部门壁垒,真正实现业财融合。三是企业应根据预算内容、特征等的不同,灵活选用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作业成本法多种方法。

其次,在预算执行控制阶段应注意将预算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工具进行整合。例如,预算控制可以与授权审批控制结合在一起,通过事先制定权限指引的方式对预算内、超预算、预算外等事项的审批流程做出明确规定,避免预算执行随意的现象出现,提升预算执行的刚性与严肃性。预算控制也应与其他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整合。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借助风险管理工具对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防范,按照预算偏离度设置预警风险等级,合理确定预警范围,通过实际结果与预警指标的对比,对预算偏差进行严密监控。

最后,预算考核阶段要促进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的整合,实现整个管控链条的一体化和系统化。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预算制定阶段对战略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与细化,对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指定,绩效考核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结果的分析与考评,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量。

(三)刚柔并济,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运行

由于预算的不确定性,企业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陷入两难困境:其一是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过于严苛和预算执行僵化,导致企业创新活动和应变能力受到阻碍;其二是预算编制松弛,执行控制力权威性不足,“超预算”“预算外”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制度形同虚设。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兼顾预算的严肃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预算僵化和超预算的现象发生。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到灵活调整,刚柔相济。

在预算编制阶段要防止预算编制松弛,避免执行部门出于风险规避动因,刻意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来减少超预算现象发生。由于预算本身是一种预测,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准确,所以在编制阶段也要考虑其灵活性;在执行和考核阶段要按预算标准进行控制,严防“超预算”和“预算外”情形,增强预算的控制力。另外,还要从“柔性”角度出发考虑,因为客观环境是随时变化的,预算在执行中不再切合的情况也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时就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

四、结语

管理会计和预算管理对企业而言作用甚大,企业应当以预算管理为牵引,将预算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深入推进建设管理会计体系,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的科学工具,协调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下页带来更多的管理会计论文参考范文

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管理会计起源于财务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更好的实现管理控制目标。管理会计作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在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分析企业哪项业务成本偏高及其原因,并对其提出建设性意见。管理会计不是单纯的成本管理,而是在基础的成本控制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会计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管理会计实际上是管理和会计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管理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和具体两个层次,其中基本目标是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升服务效益,具体目标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规划,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对企业各项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等。

(一)成本控制离不开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曾被称为“成本”会计,总体看来,现代管理会计具有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职能。管理会计所做的分析基本全部围绕成本,通过对企业成本的预测、计算、控制等过程,得出最科学而准确的数据,服务于企业决策,帮助管理层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以谋求更大的收益。因而,成本控制离不开管理会计。

(二)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能之一

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为主的预测成本会计,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组成的规划控制会计,以及责任会计。公司项目管理部门积极使用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并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原有的企业成本基础上开展企划降低的活动,达到了异常明显的预期效果,由此可知成本性态的分析,不但可以帮助管理层明确核心成本,还可以大量减少成本的消耗。

(三)常用管理会计工具

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费用,成本控制是贯穿企业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一项控制。在实际实施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运用到多种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它们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同时也适用于企业的各项职能。今天,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变化,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变化会拖动管理会计的发展,其价值体现也越来越广,将来,管理会计必将呈现出极速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二、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认识不足,无法做到全员参与

我国多数企业领导层对管理会计应用工作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无法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成本控制需要更多的管理时间,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料,易引起各部门配合上的矛盾,认为管理会计工作只是内耗。另外,业务部门的人认为花费人力物力去控制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一些部门降本空间非常有限,不宜再进行压制。

(二)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不够深入,成果不易量化

我国一些企业各个单位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入,彼此间缺乏联系,无法发挥出管理会计工具的作用。从目前的经营状况看来,企业对会计工具的应用还缺乏系统,在全面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信用管理、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均需加强管理力度。

(三)ERP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带来诸多不必要的成本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子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资本运作情况较多,新设子公司或转让相关股权的情况较多,导致各单位对ERP的使用无法做到同步,各种ERP软件间缺乏链接,无法满足业务和管理需求。企业内部管理报表不能读取完整数据,需各单位报送手工编制的报表数据供企业使用,这就为审核、合并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大大增加了沟通成本。

(四)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带来一系列影响

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职责逐渐被划分的更加独立,导致边缘性的工作更加不受欢迎,无人负责。财务部作为独立部门划分出来后,人数得以大量扩充,看似在壮大队伍,实际上事业部的法人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这样的情况导致沟通不畅,使得沟通成本大量增加。

三、企业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中的对策建议

(一)管理层应重视推广管理会计的应用

管理会计工具信息最主要的来源是业务信息和企业外部信息,管理会计工具不仅仅是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的手段,更是企业管理者参与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工具。企业应从整体层面推广管理会计工具,提高全体人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其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二)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目前财务部门所需许多信息均要依靠人工来编制和审核,不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难免出现失误,为企业总部管理会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这样的情况下,应当大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基础工作水平,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公司行业的实际特点,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及时并有效的记录公司生产经营的结果。

(三)建设和管理高素质财务团队

应用管理会计的企业应当根据企业整体架构,着手建立财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优化团队建设,提高财务队伍的工作效率,提升财务队伍的业务能力。不但要建设财务团队,还要注重管理团队,实现财务制度体系的分层设置与完善,强化总部对各分公司的跟踪指导,同时加强岗位设置,加强财务培训工作,整体提升财务队伍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

(四)提高运营资金管理的应用水平

首先,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制定资金管理策略。财务部门要对资金保障负责,采取措施确保资金合理运用;同时要优化融资结构,将企业的负债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将财务费用降到最低。

其次,企业应着手加强信用管理,以客户与供应商的信用管理为基础来加强销售和供应链的运营资金管控。将各个单位的回款与业务员绩效挂钩,明确政策和相关责任要求等。

最后,企业应加快低效资产的处置。盘活存量比用好增量更加重要,库存、贷款等,即使有较大幅度的压缩,也可产生较大的效益增量,因而必须通过减少资金占用,立足于盘活存量。

四、总结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管理会计具有解释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职能,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不足,管理会计当前的理论研究依旧薄弱,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的一些实践,应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管理会计上升到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晓丹.管理会计报告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6.

[2]李宇,袁媛.浅论企业成本控制及问题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9):14.

[3]王丰琪.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1(15):23.

[4]蔡贞爱.浅析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21):37.

[5]田俊丽.管理会计工具在A公司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9.

[6]黄曼远.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10.

管理会计专业的论文

关于管理会计专业的论文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既要有相关的理论,也要有成功开展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关于管理会计专业的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管理是一个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到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无论是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还是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都胜传统成本法一筹。不具备作业成本计算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可选择适用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针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判断企业的增值性或必要性,对知识的需要主要是工艺流程、工程技术方面,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不多。三是新设立的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一张白纸好作图。

作业成本法作为先进成本计算方法,先进管理方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虽然受到一定的环境条件的限制,但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灵活性的,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对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经常性的作业分析和过程分析,进行作业链,价值链管理,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局部或整体的优化组合。

(二)管理会计的其他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盈亏临界点,确定企业生产保本点

对于保本点的预测,目前已经引起多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开始运用盈亏临界点的方法来确定保本点。这就避免了当产量完不成时,企业还盲目引进设备,增大资金投入,致使形成设备闲置,投资短期无法收回的弊病。在管理会计中考虑引入适时制造系统,将存货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行责任会计制度,可使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通过负责人预算揭示出来,可谓目标明确、责任分明,而且责任者有责、有权,把自己应该管的和能控制的各种财务成本指标严格的管理起来。实行事业部制后,集团本部成为投资决策,战略规划,资本经营和监督控制中心,各事业部内生产单位转变为经营单位,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的激发了各位员工的工作潜能,充分调动了各阶层的经济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控制成本费用,采取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

由于标准成本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所以它可以作为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和估算产品未来成本的依据,还可以作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数据资料,有利于进行有关的长、短期经营决策。有的企业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折旧等固定成本基本上是不可控制的,严格按照预算规划执行;对半固定成本,强调按计划限量使用,不强调过分压缩;对变动成本则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管理,尽量进行压缩,并由管理会计部门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查找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推行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考核机制

在这方面,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做法是:以市场为导向,在下属各分厂或二级核算单位以国内先进水平和本公司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对各项成本指标进行比较找出潜在的经济效益后,就将各分厂产品及购入的原材料以市场价格为考核依据,进而核定出产品内部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层层分解落实;有些单位还实行成本否决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经济机制,以降低成本为核心,以分析经济核算为手段,以重奖重罚为利益机制。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领导思维观念不强

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只有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和参加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懂得一些管理会计知识,此外,其他人员基本上不了解管理会计,年龄偏大的高级职称人员中,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很难将现实管理科学应用于实践,而在占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人员五分之一的中青年会计人员,多是刚刚迈出校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普遍应用。

(二)理论体系不够严密,理论脱离实践

由于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西方对其研究重方法轻理论,因而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对西方管理会计主要是进行翻译和介绍,在理论上也没有突破,因此,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基本问题争论不清;三是方法庞杂,缺乏独特性;四是理论体系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线以及其间的实质性联系。

(三)研究领域狭隘,应用范围缺乏广度和深度

传统的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只注重通过控制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没有联系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成本和市场竞争者的成本来分析找出自身的成本优势或劣势,对企业如何在产品市场上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以及这种地位的可能变动更是没有触及,忽视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的需要缺乏考虑,已没有立足长远来分析问题。

三、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一)造就管理会计师队伍,加强企业高层决策者的管理观念

由于我们国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会计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所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情况远远落后于西方企业,为了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管理会计师的专业队伍。这样不仅能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而且也能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既要有相关的理论,也要有成功开展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所以,理论工作者应与会计学术界相互协作,开展实证研究,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实例和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与归纳,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性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实施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它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战略管理的迫切需要产生的。我国已加入WTO,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虑各种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对企业进行正确定位。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目前正处于产业重组、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可以使企业尽快的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及区别论文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及区别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及区别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按照不同的标准,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各自的内容和功能有交叉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和完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明晰两者的关系,本文首先阐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定义和内涵,然后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以使人们可以更加清晰的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引言:

从会计的发展过程中来看,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会计不仅是记账和做表,还有了更多的分类,产生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了更好的理解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的关系,本文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职能进行介绍,并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

一、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一门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成本,以帮助管理层作出审慎的商业决策的艺术和科学,是一种对与成本有关的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类和分析的方法。其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成本主要由材料(直接和间接)、人工(直接和间接)和管理费用(生产、办公和管理、销售和分配等)三部分构成。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跟踪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些信息对于减少和控制各种成本是有用的,是与财务会计非常相似的管理会计。

2.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指为公司管理使用而准备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它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政策和战略、编制预算、预测计划,进行比较和评价管理的业绩。管理会计产生的报告被组织的内部管理人员(经理和员工)使用,因此不会在财政年度结束时报告。管理会计是一个收集、分析和理解财务报表、统计和定性信息的过程,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近期的发展方向。管理会计有助于作出短期决策,也有助于为未来的重大事件制定战略。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1.两者的服务对象相同。

成本会计是通过核算相关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办法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管理会计着重于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论是成本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是通过对内部的改善,达到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或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主体都是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管理会计的主体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层次的责任单位,但总体上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成本会计同样是以企业为服务主体,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核算,而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均不适用于个人主体,一方面个人的'管理层次简单,基本不涉及日常经营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个人进行成本的核算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相反进行核算的成本远远大于核算结果带来的收益。

2.两者的职能相似。

两者都努力提供准确和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管理层作出决策和提高组织的运营绩效。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成本核算,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管理会计中也体现这些主要职能,如将实际和计划的差异进行分析,对相应主体进行奖罚,体现了成本考核的职能。

3.两者之间存在内容交叉。

由于受发展历史的影响,成本会计出现在管理会计之前,而管理会计又是从财务会计中分出来的一门学科,当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不再满足当时的需要,管理会计就随之产生,工作的内容从成本核算慢慢转移到管理控制,管理会计就是由此发展而来,成本会计就近乎于是管理会计的前身,管理会计慢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学习其他学科的特点,使其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4.基本过程相似。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类似的基本过程和内容,两者都需要基本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原则。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都使用许多相似的程序和技术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主要目的不同。

成本的确定和成本控制是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高效的绩效是管理会计的首要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生产产品的成本,并协助管理层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防止企业产生超出预算的成本,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管理人员在其计划、控制、绩效评估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制定目标和未来的活动,提供了一幅管理层应该如何制定战略的蓝图。

2.信息的类型和来源不同。

成本会计只提供数量信息,但是管理会计同时利用定量和定性信息。成本会计完全围绕着定量数据,但只有定量的信息并不能描绘出整个行业的全貌。相反,我们还应该关注定性信息,以便理解业务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如缺勤率不依赖于任何数量信息,而是纯粹的心理问题。管理会计着眼于业务的所有方面,包括定量和定性数据点,以创建报告。成本会计的基础是从财务会计中获得的成本相关数据,不依赖于管理会计的成功实施,而管理会计是基于从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中收到的数据,其成功实施依赖于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

3.决策的基础不同。

成本会计是基于历史成本信息作出对未来的决策,而管理会计是基于历史信息和预测信息作出未来的决策。我们看一下成本会计,会发现这个会计系统是基于历史信息的,而管理会计而言,重点既在于历史信息,也在于预测信息。由于历史信息只解决了部分问题,估计信息帮助管理层看到全局,使财务报表具有前瞻性。这就是为什么在管理会计报告中,预测信息是最大的循环领域之一。

4.编制报告的规则不同。

成本会计信息的编制有具体的规则和程序,成本会计受成本会计准则或规章的制约,而管理会计通常不受一套具体而严格的标准或规章制度的约束。成本会计确定固定成本和生产线相关的可变成本,以确定盈亏平衡点,最终确定利润。损益平衡点代表销售费用所涵盖的点,利润是以盈亏平衡点作为计算利润的起点来确定的,所有超过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都是利润。确定需要销售的产品数量,以达到盈亏平衡点,然后实现利润,这个过程被称为成本—产量—利润分析,成本会计要遵循严格定义的规则,但是管理会计则没有。

5.报告的使用者不同。

成本会计报告提交给组织的管理层以及其他外部机构或监管机构,如管理者、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另外,管理会计报告要提交给组织的内部管理部门,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业务问题和机会做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报告最终提供给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6.成本的分类方式不同。

根据不同的标准,成本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于不同的成本研究对象,也有不同的成本划分。对于管理会计来说,成本主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混合成本。在决策分析时,也会根据成本的相关领域将其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在作决策时使用成本效益原则,只考虑相关成本,不考虑无关成本和沉没成本。而成本会计按成本核算,将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因此,当涉及到成本分类时,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重点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会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需要会计基础知识,使用一些类似的技术或流程,并有助于确保组织的高效运作。但是他们有很多不同之处,成本会计关注成本和数量方面,对许多组织来说是必要的。管理会计关注定性和定量方面,面向未来,可选,并有助于决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