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

2023-12-09 03: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

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术的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术教育在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进行结合,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课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识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化教学融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从而全面、广泛、深刻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立德树人;小学美术;信息化;

美术,作为一个文化的媒介,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同时,美术也是跟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创新,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要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和综合素质。美术是美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品德的一条有力途径,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信息教学让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1-2]

一、注重课堂导入,进行德育教学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这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课堂的导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是每一节课的开端,教师做好的导入工作,能够非常好地促进后面课程的讲授。高效课堂,往往能够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导入部分就能够调动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对后面的学习进行更好的铺垫。为了能够使小学美术的教学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一定要重视美术课堂的导入,要将美术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关联,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降低学生的恐惧感,提升学生的亲切感,从而给学生带来一个生动的课堂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导入,这样更显得课堂有时代感,让学生能够提起兴致。[3]比如,带领学生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多彩的梦》的时候。

为了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在课堂导入这一部分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我利用准备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寻找了一些画家的知名抽象油画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想象和赏析,还找了一个可以绘画的软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颜色搭配和颜色的混合。当我在上课打开多媒体展示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村庄》这一幅图画时,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右面那个绿色的是作者,左面的是一头小鹿,这描写的就是夏加尔自己在庄园里的惬意生活。之后我要利用做图软件两个颜色组合到一起,变成一种新的颜色,这样两两组合变成一种新的,让学生都觉得非常神奇,情绪逐渐高涨起来,有的还提出建议,把黑色和绿色放在一起。这样慢慢的,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充满了激情,通过学生对夏加尔这幅油画的一些描述。

我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呢?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呢?然后把他画在纸上,运用一些喜欢的色彩表达出来。小月同学长大后想当一名教师,于是利用了白色、蓝色和绿色这几种颜色进行绘画。蓝色是医生的口罩和帽子,白色是医生的服装,绿色代表着健康,她这样解释道:长大我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够治好自己的疾病,健健康康地生活。小刚说:我以后想当一名警察,他的画用的是黑色、红色和黄色这几个颜色来表达,红色代表着警察的忠诚,黄色代表着警察的责任,黑色代表着警察的服装。通过成功有趣的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然后再进行一些立德树人的培养,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得到品德方面的培养,正面地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正能量的人。

二、感恩教育,立德树人

立对小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培养,要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4],不能够单纯地说教,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小学美术的课程充满了人文色彩,是美术教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个良好机会,在小学美术的教材中,也涉及了很多有关的话题,有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环境保护、传统习俗等,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掌握好教材的学习内容,深刻地挖掘出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利用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把话题展开,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课堂就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美术教材有着广泛的人文素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都涉及了,这就给美术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立足课本,贴近生活地进行立德树人,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认真研究各个教学环节,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美术教学中,灵活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美术活动,让运用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小鸟的家》的时候,我趁机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首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大概讲述的是动物之间的感恩之心,里边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一些感性的学生在看到这些感人的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接着,我又给学生播放了广西大学生小芳为了照顾自己年迈的父亲,每次上学都背着父亲走好几十里的山路,终于考入了一个理想的大学,可当父亲想要放弃自己的时候,小芳却做出了一个决定,背着父亲去上大学。尤其是那张小芳背着父亲的背影,非常让人感动,学生也纷纷地进入了那个情景,我趁机说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还要供我们读书,这是我们无以回报的,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用自己所能去回报他们,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能做的只有变得懂事,勤于学习,这样家长才能够更加开心。在课堂的最后,还让大家写下对父母想说的话。然后在放学的时候交给不辞辛劳接送我们的家长,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增进了父母和学生之间的.亲情,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感恩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促进立德树人教学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整体教学,学生也只是自己学习自己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不利于立德树人教学的开展,为了改善这个现象,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适当的机会,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和同学互帮互助的模式下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美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能进一步向学生宣传德育的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的小学学生美术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德育教学,这是长期并且艰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必要途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学习到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十二生肖》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成龙扮演的《十二生肖》电影中的一些片段,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以成龙为中心的一些爱国人士为了把中国的国宝十二生肖的头回归祖国做出贡献。学生对这个电影非常感兴趣,情绪很高昂。于是,我继续和大家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利用剪纸把十二生肖的形状剪出来,非常精致、美观。在大屏幕上展示之后,我给学生传看了真实的剪纸模型。之后让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去探讨有关十二生肖的内容,并且可以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十二生肖的样子。我在听学生讨论的时候,听到了几种有趣的说法。小刚说,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几种动物作为属相。属相前缀的文字表示时间。小欧说,十二生肖是中国的国宝,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国宝,不能让他漂流在异国他乡。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避免由于对教师的恐惧,而不敢发表意见。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还有一个小组在探讨完之后,开始用剪刀进行剪纸,剪出了一个很可爱的小猪。通过这样的模式既加入了信息化教学的元素,又加入了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充实地体验美术课堂带来的感受,并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四、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美术信息化教学有它独特的优势和内容,是其他科目不能够代替的,所以作为小学美术老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利用美术教材培养好学生的品德,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真善美之间能够培养出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参考文献

[1]卞炯炯.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

[2]杨立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

[3]陈英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视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

[4]曾敬.小学美术教育在新媒体视野下的教学方向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仅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得通过实践。
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
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可受到内在及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个领域非常热爱的人,必将对这一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而出类拔萃者则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在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发现,挖掘其具有艺术素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这就需要课余时间多向这一方向倾向,以不至于象古时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为一名平庸之人。
其二,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思想,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看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事物,表现事物,
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乐趣。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此次新课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其三,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成的前提下,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堂写生课中,我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然后分散,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然后看了看表,再看同学们,他们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我说开始呀,他们仍无动于衷,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蓝球架,单杠。我说,再往四周看看。“有树,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组织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形成,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
美术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重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因此,新的课程改革也赋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务,要求广大美术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对学生们实施教育,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的

谈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八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
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 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