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编委

2023-12-07 23: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编委

中医信息报第203期是2012年;《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据2018年12月《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官网显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第三届编委会共有编委64人[1]。

狄留庆的论文著作情况

1. 狄留庆,范碧亭,黄亚.中药穴位给药治疗哮喘的药剂学研究进展,江苏中医1996,17⑸:422. 狄留庆,郭戎,范碧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味逍遥丸中栀子甙和芍药甙,中国中药杂志 1997,22⑾:6713. 谢辉,范碧亭,狄留庆.薄层扫描法测定杠板归糖浆中槲皮素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3⑵:884. 狄留庆.促渗剂对定喘膏透皮渗透的影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3⑶:1465. 狄留庆,范碧亭.加味逍遥丸体外溶出速率及其工艺规范化研究,中成药 1998,20⑸:96. 郭戎,狄留庆,谢辉,范碧亭.HPLC法测定加味逍遥颗粒中丹皮酚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 1998,23⑶:1567. 陈峰生,狄留庆.薄层扫描法测定礞石滚痰丸中大黄素的含量,基层中药杂志 1998,12⑷:288. 狄留庆,谢辉,潘桂玲,范碧亭.薄层扫描法测定加味逍遥颗粒中栀子甙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⑵:959. 狄留庆.中药药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与实践.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专辑):11410. 狄留庆,谢辉,范碧亭,毛春芹.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的优化.中药材1998,21⑴:3411. 狄留庆,张丽云,沈金文,郭戎.HPLC测定血压平滴鼻剂中芍药甙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1999,24⑴:3512. 狄留庆,范欣生,范碧亭,王永洁,童晓东.止喘雾化液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5⑵:8813. 狄留庆.《中成药学》教学内容及要求初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专辑):6114. 王迎春,狄留庆.TLCS法测定咽炎康颗粒中熊果酸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5⑶:17715. 狄留庆,刘忠保.咽炎康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1999,10⑾:81516. 狄留庆.影响方剂疗效的药学因素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专辑):3217. 狄留庆.干姜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中药材2000,23⑵:9918. 狄留庆,徐枢.HPLC法测定止喘雾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⑴:4119. 狄留庆,谢辉,孙小玉,朱荃,等.经前安胶囊的主要药效作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⑿:44120. 赵晓莉,崔小兵,狄留庆.HPLC法测定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中葛根素及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中国中药杂志2000,25⑺:41321. 狄留庆,谢辉,朱荃,范碧亭,等.镇静逍遥颗粒的药效学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0,11⑴:3222. 张余生,许惠琴,狄留庆.穴贴定喘膏抗炎作用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7⑹:36523. 刘幸平,许惠琴,狄留庆.定喘穴贴膏对过敏性哮喘豚鼠SOD、MDA、NO和NOS的影响.中医研究 2001,14⑸:924. 范欣生,周志祥,姜静,余晶华,周建英,李伟东,狄留庆,高想.中药吸入治疗中轻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痰中IL-8水平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2001,16⑵:3825. 毛春芹,谢辉,狄留庆.片姜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中成药 2002;24⑻:58126. 杜伟,周萍,卢金福,许惠琴,狄留庆.定喘穴贴膏对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江苏中医药 2002,23⑵:5027. 狄留庆,许惠琴,王维,林英勇.穴贴定喘膏的平喘作用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8⑶:16128. 杜吉荣,狄留庆.影响中药制剂疗效的药学因素分析.时珍国医国药 2002,13⑵:8029. 薛明,狄留庆,黄耀洲.细辛辛夷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02,13⑶:14330. 范欣生,周志祥,姜静,俞晶华,尚宁,狄留庆.Effects of Composite Xinyi Aerosol (复方辛夷雾化剂) on Asthma Related Cytokines in Serum and Sputum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2,8⑷:27531. 赵晓莉,崔小兵,狄留庆,李伟.HPLC法测定海马中次黄嘌呤、黄嘌呤的含量.中药材2002,25⑽:71632. 狄留庆,谢辉,张莉,燕珂.贞芪响声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⑵:14533. 谢辉,毛春芹,狄留庆.护肝拔毒软膏质量标准研究.中成药2003,25⑾:88234. 狄留庆. 蔡宝昌. 李伟东. 杨光明.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中药材2003,26⑺:49135. 谢辉,狄留庆,毛春芹.小儿定喘口服液止咳平喘作用研究.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⑸:5036. 李伟东,徐斌,狄留庆,蔡宝昌.RP-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不同拆方浸膏中绿原酸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9⑴:3237. 张莉,狄留庆,吴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塞脉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⑵:9438. 狄留庆,范欣生,沈红.复方辛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9⑷:22239. 沈红,狄留庆,黄耀洲.乳香、没药提取工艺可行性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⑸:29240. 王萍,许惠琴,狄留庆.穴贴定喘膏对过敏性哮喘豚鼠IL-3、IL-5和IgE的影响.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3,11⑸:1941. 谢辉,狄留庆,毛春芹.HPLC法测定咳喘平口服液中麻黄碱的含量.中草药2004,35⑵:16442. 李彦超,蔡宝昌,李伟东,狄留庆.马钱子总生物碱的测定及其提取条件的正交设计优选.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4,15⑴:4343. 毕肖林,狄留庆.薄层扫描法测定香菊感冒颗粒中百秋李醇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0⑵:12344. 沈红,狄留庆,黄耀洲.不同提取方法对麻黄中麻黄碱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0⑶:17045. 张莉,狄留庆,吴皓.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除珠蚌蛋白质的工艺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0⑶:17346. 毕肖林,狄留庆.纳米技术及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医药学刊 2004,22⑹:106447. 狄留庆,范欣生,赵晓莉,沈红.复方辛夷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2005,21⑵:111-112毕肖林,狄留庆,黄耀洲. 穴位药物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机理分析.时珍国医国药2004,15⑻:532-53448. 李伟东,杨光明,蔡宝昌,狄留庆.三种方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⑶:206-21049. 王金余,狄留庆,潘红英. TLCS法测定复方芪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0⑹:50. 李伟东,狄留庆,羊亚香. 复方通塞脉片提取工艺的研究.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19⑷:24-2951. 狄留庆,毛春芹,谢辉,郭戎,等.麝香酮2种不同包合物及脂质体载体经皮扩散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30⑷:260~26252. 崔箭,狄留庆,沈红,崔勋. 野罂粟中野罂粟碱提取方法及其含量测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⑵:53. 张永太,吴皓,狄留庆,许风清.厚朴饮片切制规格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⑶:173-17454. 狄留庆.中药制药工程学的内涵与外延初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1⑵:55. 毕肖林,郭胜伟,狄留庆.中华芦荟多糖提取和粗多糖中总糖的含量测定.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⑷:26956. 狄留庆,沈红,燕珂,刘圣金,等.旋转式制丸技术在通络微丸成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中成药2005,27⑼:100457. 狄留庆,蔡宝昌,陆茵,赵晓莉,单进军.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⑷:49~5358. 狄留庆,倪美华,刘圣金.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进展.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2005,21⑹:59.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5,16⑾:1078-108060. 赵晓莉,狄留庆,吴皓.清胃宁心胶囊精制工艺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⑸:308-30961. 倪美华,狄留庆,孙淑萍,等.HPLC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木兰脂素的含量.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⑹:433~43562. 孙淑萍,狄留庆,黄耀洲,等.穴贴定喘膏的透皮吸收研究.中药材2005,28⑾:1026~102963. 单进军; 狄留庆.RP-HPLC法测定川芎挥发油中丁基苯酞的含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⑵64. 倪美华; 狄留庆; 朱蓉蓉; 孙淑萍.HPLC测定北细辛不同部位及穴贴定喘膏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⑵65. 吴永霞; 吴皓; 狄留庆; 张莉.两种淡水育珠蚌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⑵66. 单进军; 狄留庆; 罗兴洪; 陈浩.RP-HPLC法测定川芎中丁基苯酞.中草药2006⑵67. 徐向彩; 狄留庆; 谈献和. 脉络宁注射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⑷68. 孙淑萍; 狄留庆; 黄耀洲; 倪美华.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6⑶69. 吴永霞; 吴皓; 狄留庆.动物多糖的化学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06⑷70. 刘圣金; 狄留庆; 吴德康; 宋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⑴71. 徐向彩; 狄留庆; 谈献和; 孙淑萍.皂土澄清剂处理对黄芪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⑵72. 韦昌桂; 沈宇清; 葛乃贵; 狄留庆; 张永太.通解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中成药2006⑷73. 孙淑萍; 狄留庆; 黄耀洲; 倪美华.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中成药2006,⑹74. 花盈; 狄留庆.薄荷油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开发.世界临床药物.2006⑷75. 狄留庆; 孙淑萍; 黄耀洲.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降低中药全浸膏制剂引湿性的应用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⑷76. 吴永霞,狄留庆,吴皓,徐向彩.气相色谱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麝香酮的含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⑷: 1. 高等中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成药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编委2. 中医药系列丛书《家用中成药140问》,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编委3.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中药专业试题精选》,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编委4.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中药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编委5. 中医药系列丛书《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副主编6. 国家执业药师应试指南《中药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编委7. 中医药系列丛书《临床实用中药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编委8. 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编委9. 国家执业药师应试指南《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编委10. 《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编委11. 高等学校教材《中药制药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编委12. 《物理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编委13. 高等学校研究生用教材《物理药剂学》科学出版社,2005,副主编 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 国家项目 第一马钱子生物碱抗肿瘤机理及其靶向给药制剂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第三杜仲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国家项目 第一穴贴定喘膏的产业化研究 部,省项目 第一通塞脉片复方活性部位群及其药效学研究 部,省项目 第二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指纹图谱的研究 部,省项目 第五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的应用研究 其他项目 第一半夏泻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前研究 其他项目 第二中药复方辛夷口服液治疗哮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部,省项目 第三芍药甘草汤配伍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部,省项目 第四 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7⑷ 第一旋转式制丸技术在通络微丸成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中成药 2005,27⑼ 第一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降低中药全浸膏制剂引湿性的应用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 第一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 中成药 2006,⑹ 第二白芍中芍药总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 江苏中医药 2006,⑿ 第二不同种类离体皮肤及人工合成膜对川芎贴膏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6,⑹ 第三气相色谱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麝香酮的含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6,⑷ 第二RP-HPLC法测定川芎中丁基苯酞 中草药 2006,⑵ 第二HPLC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木兰脂素的含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⑹ 第二穴贴定喘膏的透皮吸收研究 中药材 2005,⑾ 第二麝香酮的2种不同包合物及脂质体载体经皮扩散比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5,⑷ 第一 中药药剂学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01-01 第三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04-02 第五中药制药工程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1-01 第四物理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01-01 第四物理药剂学 科学出版社 2005-01-01 第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的介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跟踪报道中医药重大课题,及时分析报道中医药的新政策、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新疗法,努力使信息的选择与表达方式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的收录情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年创刊,曾2次获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200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随着期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Abstracts)、英国《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等国际知名的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的定量数据

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定量数据显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在中医药类期刊中排名第20位,其中WEB下载量位居第6。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指标均有提升,综合排名第26位。2009年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发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显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在中医药类期刊中位居第17位,列为核心期刊。为了履行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促进学术交流,2010年《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积极尝试网络环境下新的出版模式,即基于OA(Open Access,OA)出版模式,提供一种他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其学术成果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为中医药工作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