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电大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

2023-12-08 00: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电大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融论文的写作与其他文章的写作一样,要有论题、论点、论据等等。但金融理论文章的写作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要求。金融论文实际上是对一金融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描述出来。对电大学生而言,金融论文的写作也是对学生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金融论文的写作主要包括选择课题、搜集资料、研究他人成果、学习理论、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撰写文章等步骤。 金融论文的写作,是电大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金融论文是用来阐述金融问题、揭示经济金融规律、公布金融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它既是人们从事金融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也是进行金融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一、选择题目 选题即选择研究课题。选题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选题是指选择写作金融论文的题目;广义的选题是选择研究领域、确实科研方向。这里我们主要是指前者。 正确的选题是金融论文写作的关键一步,金融论文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题目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 (一)选题的一般原则 1、学术价值和社会急需原则。要选择学术价值的课题。学术价值是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论文的生命。金融领域中有学术价值的新发现、新创造、新成果、新经验,是每个经济金融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学术价值体现在揭示规律、探求真理、促进金融事业发展上。因此,凡是有学术价值的课题,都应在选择之列。尤其是要选择当前金融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大量的金融问题中,有些是关系到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有些是某一方面发展的关键;有些虽是一般性问题,但与社会生活和金融科学发展密切相关,迫切需要解决。 2、量力而行原则。选择课题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实事实是,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等。选题统筹考虑,切不可好高骛远,强行为之。实践证明,勉强为之的题目,是不可能出成果的。选题不宜过大,否则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也不合适,选题过于小,发挥创造的余地很小,要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客观条件是指占有资料的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条件。选题需要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需要了解研究内容的历史和现状。所以应当注意选择那些能够获得丰富资料的课题,这将有利于金融科研工作的开展和高质量论文的写作。 (二)确定选题的途径 每个人从事金融研究的基本条件都不同,因而确定选题的途径也不同,我们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原则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选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个人偏好法。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金融理论文章大体可以分为总结实践经济的文章、研究金融理论、政策的文章等。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选择。如果自己对消费信贷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从事消费信贷工作,就可以针对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2、尖刀法。就是说选择问题的开口要小,选题在保证有充分的发挥余地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小一些,小一些的问题容易说透,如同尖刀,可以插得更深一些。仍以上述消费信贷问题为例,如果笼统地写如何开展消费信贷,或如何解决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可以,但显然缺乏足够的深度,如果仅仅写消费信贷某一方面的问题,就较容易写出深度来。例如,消费信贷领域中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问题、个人信用调查问题、个人信贷风险防范问题、个人信贷保险问题,等等。 3、眼观六路法。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尤其是金融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多方面开拓思路,从更广的视角、更高的视点来选择课题。选题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选择出理想的课题,就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全方位开拓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1)延伸法,即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如上述消费信贷问题,应在别人已有论述的基础上挖掘深度,避免泛泛而论。(2)补差法,即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往往难度比较大,但研究本身的科学价值也较大。(3)杂交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于金融学科。如将会计学、统计学运用于金融分析、商业银行管理研究等。(4)比较法,即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上述对消费信贷的研究,可以将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状况同我国消费信贷的状况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存在差距的原因,研究解决办法。(5)换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如消费信贷问题,可以从银行角度来研究论述,也可以从消费者角度来研究论述,还可以从信用制度角度加以研究论述。 二、搜集材料 搜集资料是金融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搜集资料是花时多、费力大繁琐而艰巨的工作。要占有

电大毕业论文怎么写

以金融/会计为例
一、关于选题
1.与专业有关
金融学专业可以选题的方向有:融资、信贷、保险、银行卡、中间业务、金融机构(信用社、商业银行等)内部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金融支持(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等)、票据风险与管理、银行不良资产等
会计学专业选题方向可考虑:会计监督、审计、会计舞弊、内部会计控制、资产管理、投资与融资、成本控制与管理、税收筹划、财务管理、会计报表方面等
2.选题要以具体的企业(类)为背景
如: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商业银行等
注意几个结合:在书写、举例中要体现
与某(类)企业相结合,通过对某(类)企业的调研、分析来解决某个问题;与地方相结合,尽量用地方的数据;与工作相结合,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必须避免:“我国”、“研究”、“理论”等范围大,宏观性强、理论性强的内容
二、体裁(样式)
一般选用最简单的样式,即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作用、必要性、现状(可以列一些宏微观数据)
分析问题:问题的存在与原因,逐一例示,可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解决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部分的做法可具体一些)
注意:
三部分的篇幅比例一般1:2:2为宜
每部分分小点不超过5点,每点篇幅(字数)相对均衡
每一独立部分(分段)一定要有讨论,不存在只有标题没有讨论的段落
三、资料收集与参考文献
渠道:工作中内容(总结、企业报表、内部通报等)、报纸、期刊(杂志)、书籍、网络等
要求:新(近两年内)、实(作者、杂志或报刊名称、发行或出版日期、页码)
参考文献:本科10篇以上、专科5篇以上,格式如例
例:
[1] 贾芳琳.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经济研究导刊,2007,(1),103-105页.
[1]武耕耘:上海银行卡产业发展提速,文汇报2005年4月15日第14版
[1]胡玉成.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中国大学吧).2007(03)
[1]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四、篇幅
本科:正文字数6000-8000
专科:正文字数4000-5000

电大的金融与保险的毕业论文怎么写才好?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经济学分析

教学点/辅导站:
专 业 及 年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姓名:周芳
导师职称/学位:讲师/硕士

Abstract
Capital fund has been growing increasingly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China. However, the following factors, such as the limitation of the system of China’s capital fund, the monopoliz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lacking of good criterions of operating the fund, just name a few, has caused some negative aspects in the operation of our index fund, as well as in the expectant fun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isparity between China’s capital fund and tha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se problems have greatly slowed dow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apital fund. In this essay, I’d like to focus on six main problem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s capital fund and that o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 to use quite a few modern economical theories to analyze these problems. Last but not least, coping with China’s entry into WTO, I’d like to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China’s operation of capital fund.

摘要

中国投资基金发展已近十年,日渐成熟,但由于中国投资基金本身固有的制度缺陷、信息的垄断性以及基金的不规范性等因素,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预期的功能定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另一方面中国投资基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基金业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金大发展。针对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现状,本文概括了六个主要问题,比较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运用现代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创新理论等原理对此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面对入世中国投资基金应采取的策略。

提纲

一、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
二、中国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经济学分析
(一)基金规模偏小,缺乏机构投资者。
(二)以封闭式为主的基金类型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而降低基金管理公
(三)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独立性差。
(四)信息披露及外部监管力度不大
(五)基金产品创新能力有限
(六)开放式基金的营销难题,将影响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三、入世后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策略
(一)积极扩容,加速基金持有机构化。
(二)继续推出开放式基金,降低代理风险。
(三)加快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四)加强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管的力度。
(五)完善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推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六)引进境外投资者,发展中外投资基金
1、 引入QFII将大大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
2、QFII将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深刻变革
3、QFII的进入将给国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

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经济学分析

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1月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期改善投资者结构,促进投资基金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证券投资基金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迅速发展,日渐成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基金业发展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入世,中国投资基金将面临国外投资基金抢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巨大压力,急需研究应对措施,以适应新的形式需要,把挑战转化为发展动力。
一、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
从1992年第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设立至今,我国投资基金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与探索,以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界,中国投资基金进入“新基金”时代。基金的设立发行,投资运作以及外部监管逐步走向规范化,各基金的投资风格日趋多元化,多数基金表明了市场定位,成长型、平衡型及重组型等品种相继问世,基金管理公司在外部压力和内在激励之下,积极扩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研发力量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2002年推出了开放式基金,为我国投资基金的进一步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02年底,国内已募集完毕并宣告成立的基金有71只,发行规模达到1300多亿,其中封闭式基金54只,规模817亿,占基金总规模的59%,开发式基金17只,规模565.22亿,占基金总规模的41%。同样,基金管理公司数量也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02年底,已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达20家,正在筹建的有10家。从监管部门传出信息,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业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基金公司将超过30家,新发基金预计达到30个左右。在政策面坚持超常规地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思路下,我国的基金业已进入一个高速扩张时期。
二、中国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经济学分析
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成绩喜人,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基金业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现存的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金的发展。概观现实的发展情况,我国投资基金矛盾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结为以下四个问题:
(一)基金规模偏小,缺乏机构投资者。
基金的规模大小包含三个意思:一是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二是单个基金的融资量,三是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数量。 我国目前基金总资产净值为1000亿元,而在基金业发达的美国共同基金到2000年底的资产大约为7.58 亿美元,是美国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金融中介,英国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到1998年底也达到了4191亿美元。 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基金在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力,规模偏小,则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将使基金难以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根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规模占股市流通股总市值比率为33%时,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我们如果引用美国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的份额——30%~40%进行计算,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必须达到流通股总市值的(33%×30%)约10%,才能发挥其证券市场导向和稳定器的作用,所以目前8%的比率还远未达到这个要求。
单个基金的资产规模方面,1998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规模大都为10~30亿元,而美国基金的平均规模却达24亿美元。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基金业的集中趋势更为突出,美国的400多家基金管理集团管理着7000多只基金,英国2100多个单位信托基金则仅由152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 但我国一家公司平均只管理3个左右的基金,在抵御风险,降低成本和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多样化产品上都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英美国家基金资产规模日渐庞大还主要得益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构成其重要资金来源。19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共同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也一直是中小投资者,基金规模发展缓慢,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在1993—1999年期间,基金资产增长了近231%,其中养老基金所持有的共同基金占到基金总资产的36%。 我国的基金业一直以来都缺乏机构投资者,随着三类企业入市以及保险公司投资连接险类帐户的出现才有了一些改观,但要完全起到扩大基金市场规模的作用,力量还十分微薄。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由于缺乏机构投资者,基金持有人多为中小投资者,因此对基金管理公司监督的成本内化和收益外化问题更加突出,这会加剧持有人在监督上的“搭便车”行为,从而不能有效监控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当机构投资者比例上升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督成本内部化和收益外部化,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基金持有人的信息劣势地位,有利于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以封闭式为主的基金类型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而降低基金管理公司的代理风险。
虽然目前开放式基金已有17只,但封闭式基金管理公司仍为主体,在基金的运行发展中地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侵害投资者利益,沉淀基金资产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是资金全封闭的投资基金无法对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投资者一旦选择了封闭式基金,如发现其不能满足自身投资意愿,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转手基金份额,基金的资产丝毫不受影响,管理公司按资产净值提取的管理费用也分毫不少,这样很难约束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发行时公布真实的投资素质和潜在风险因素,吹嘘隐瞒的“圈钱”行为将加剧逆向选择问题。封闭式基金不存在因经营不力而导致基金管理费减少的问题,管理费比例一般比较固定,因此掌握资产的经理们缺乏外部赎回压力和提高投资收益的激励,会采取更有利于自身效用的行为。
在基金持有人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资产运作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代理风险,基金管理公司比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最清楚自己的素质和经营能力,为了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多赚取管理费用,管理公司将隐蔽不利信息,甚至不惜以错误信息误导投资者,投资者以投资收益率来判断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只能算是事后的判别。因此管理者会面临闲暇时间与投资收益的选择。如果选择前者,将与投资者的目标函数发生偏离;如果想同时实现,只能是管理者将希望寄托在运气上,采取过度投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两者均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约束管理公司隐蔽真实信息,激励管理者选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从而降低代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封闭式基金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而在开放式基金的运作过程中,管理公司面临基金份额随时会减少的压力,以上这些行为都将得到遏制,代理风险将大为降低。目前世界上基金业发达的国家都以开放式基金为发展主流,美国开放式基金占到了基金总额的93.9%,英国为76.6%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封闭式基金的不足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
(三)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独立性差。
由于我国现行法规的条件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均为有一定资本实力的证券公司,这一方面也考虑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公司的资金要求,但同时导致了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制度的重大缺陷。“一家控股,多家辅助”的发起形式使基金管理公司的人事安排、投资券商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上存在差距。我国券商缺乏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资产流动性的风险远大于西方投资银行。虽然我国券商的资本充足率比较高,但资产的流动性却远远低于西方投资银行。
公司的运作均受制于控股股东的意志,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股权集中而导致的“权力放大”。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奥村宏的研究,控股股东的权力放大会引起公司内在结构与公司基本形式相比产生较大的偏离,表现在投资基金上即基金管理公司原来代人理财的形式偏化为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机构。权力放大效应还将极大地改变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原有利益格局和相互关系 。我们应注意,基金管理公司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公司,还管理着非公司所有的基金资产,控股股东的出现改变了基金持有人与管理公司的利益格局,根据控制权理论,掌握控制权即获得剩余索取权,证券公司将取代持有人的索取者地位,成为真正的基金获利者,管理公司的运作目的不再是获取投资收益而是通过关联交易将利益输送给控股股东。因此,在过去几年中,基金管理公司屡屡出现违规的关联交易行为,基金管理者动用基金资产为控股股东的新股承销,配股甚至自营业务服务,以及通过高买低卖方式向其输送利益。在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十大股东中,投资基金与其管理公司的大股东并列出现的情况并不罕见。此外,证券投资基金通过频繁的交易来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润,如1999年基金兴华上半年股票交易量就达116亿元,部分资金周转率高达743%!仅支付给华夏证券的佣金就有2317.58万元,数目十分可观 。基金管理公司“控股型”的股权结构削弱了其独立性,不利于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真正的利益独立体,严重制约了我国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比国外的基金管理机构,公司结构已日渐成熟,股东即为基金持有人,有机构也有中小投资者,“相对分散型”的持股结构更有利于基金的独立运作,再加之独立董事的特殊监督,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信息披露及外部监管力度不大
我国在1999年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在初期,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按要求进行较透明的披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空,并且存在严重的信息误导。如在年报、中报和投资组合公告的截止日到公告见诸于公众之日中间的90、60、15日工作期内,各基金会对持仓作重大变动,因此投资者看到的所谓投资组合早已成为“过去时”,获得的信息将误导投资者的分析判断。对于新增、剔除股票明细的披露,各基金往往采取保留象征性余额的方法逃避披露,至于关联交易更是不可能在会计报告书附注中得到解释说明,由此可见,我国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可靠在基金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都有不少问题。与此同时,证监会往往无法深入到基金的具体运作细节进行实质性监督,法规条例的不完善也让基金有机可乘,因此这种信息披露已经不能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的缺陷,会造成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导致代理人的偷懒,内部人控制,机会主义倾向等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基金管理公司为了自身利益,逃避持有人监督,必然会延迟或破坏有效信息的传导,加剧信息不对称。通常委托人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必须收集信息,以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但是信息的搜寻和监督是有成本的,并且与代理人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成反比 ,越隐蔽的行为为之付出的监督成本就越高。在基金这一组织形式中,由于专业知识和时间的缺乏,投资者发现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较困难,因而监督成本较高,加之成本的完全内部化和收益的外部化,投资者搜集信息进行监督的动机几乎为零,这时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以督促基金管理者主动披露信息。而我国目前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已不能使投资者及时地得到来自基金公司的有效信息,基金的效率损失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政府强制性监管和中介机构对信息进行审核、公证等外部监督的不力也使基金管理人主动传递信息失去可靠性。
(五)基金产品创新能力有限
目前基金公司品牌参差不齐。最近一项公开调查表明,基金公司的品牌是大多数投资人决策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一些老的基金公司来说压力相对较轻,因为有历史业绩可以证明实力,但那些新设立的公司,没有历史业绩做支撑,其基金发行乃至公司生存的压力非常大。目前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领域十分有限,主要是股票和债券市场,除了少数几只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外,其余均为混合基金,只是比例上有所不同,而且名称也大同小异,让投资人无所适从。上述公开调查也表明,投资人对2002年集中推出的众多基金产品十分茫然,对各基金的特征也不清楚,甚至很多投资人将债券基金当成保本基金来购买,其实是严重的误导。基金产品受制于证券市场,在证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基金产品若没有创新,是很难独善其身的。
(六)开放式基金的营销难题,将影响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与基金业扩容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的发行市场异常冷清,基金销售从前两年的供不应求转为上门推销,一度陷入了困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基金赢利效应在弱化。截止2002年12月31日,基金净值显示,基金净值在一元以上的除了2只债券基金外,开放式基金只有1家,封闭式基金则全部亏损。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2002年整个基金业第一次出现全行业的亏损,这将直接影响到2003年基金的业绩,因此2003年将成为基金的“弥补亏损”年。这将成为影响投资人尤其是保险公司、企业集团等注重稳定收益的机构投资人信心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是封闭式基金大幅折价和开放式基金大额赎回使二级市场投资人遭受损失。近期基金净值显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幅度越来越大,甚至超过10%,使得那些在一级市场认购的投资人损失惨重。同样以净值交易的开发式基金也面临大额赎回的压力,由于证券市场下跌造成净值下跌,从而引发赎回,赎回又使基金公司面临套现的压力,造成净值再次下跌,如此恶性循环。
三、入世后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策略
上述几个主要问题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投资基金业亟待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证券市场将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将采取分步进行、逐步实施的方针,包括三方面:走出去,利用国际证券市场和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请进来,吸引外国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参与国内市场投资;市场全面开放,允许国外企业来境内发行证券和上市交易。开放市场后为我国证券公司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入世后国际基金业的潜在威胁。根据WTO有关协议,一旦入世,外资可进入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参股比例可达33%。三年后增至49%,五年后51%,国外基金业届时将凭其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本实力向国内基金业发起挑战。因此,加快解决中国投资基金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我国投资基金的竞争实力已迫在眉睫。
(一)积极扩容,加速基金持有机构化。
扩大基金规模既能达到规模经济又能改变我国投资基金“轻量级”对抗国外基金“重量级“的局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条件合适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基金的设立、发行,扩大基金的总体规模;已发行基金在扩容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扩募,以增加单个基金的资产规模;积极开展基金管理公司的增资扩股工作,同时鼓励优势突出的管理公司增加基金管理的数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基金品种的多元化。国外基金投资风格多样,各种投资方法组合形成了品种齐全的投资对象,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偏好,在吸引投资者方面颇具优势。因此我们除了继续明确各投资基金目前的投资风格外,可引入成长价值复合型、新兴成长型等新的风格,并从投资对象上发展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等。
此外,还要加速基金持有人的机构化,增加基金的资本来源,迅速扩展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并能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增强与基金公司的谈判能力。具体来看,可以将保险资金和三类企业作为突破点,尤以前者为重点。保险资金自1999年10月间接入市以来,到2000年末,已投资证券投资基金134亿元,保监会批准的三家保险公司投资连接类帐户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最高比例也从30%增加到100%。 今后可以逐渐放大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范围;还应适当考虑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定向向机构募集发行基金。
(二)继续推出开放式基金,降低代理风险。
封闭式基金的实践已证明了它的运行机理无法构成一套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因此我国应加大开放式基金的数量,以降低代理风险。在推出开放式基金之后,基金管理者在收益率方面的压力会大大提升,而同时又要面临基金资产高度流动性的要求,因此需采取措施分离投资基金获取收益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双重职能,发展基金套期保值和对冲风险的手段,适时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衍生交易品种,如股指期货等。
(三)加快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目前基金管理公司被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弊端,下一阶段要重点进行对现存基金管理公司持股结构的改革。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扩容工作来看,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不仅增加了资金实力,而且重新调整了股权结构,5位股东出资额差距不大,改变了“一家控股,多家辅助“的情况,也为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运作的独立性打下了良好基础。除此之外,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为此,《投资基金法》中已明确规定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应大于2/3,以确保对董事会的投票过程有充分的监控能力,任期可以连任,但不能无限期。
(四)加强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管的力度。
信息披露是敦促基金管理公司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接受监管的最直接途径,它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至关重要,因此要保证基金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要求各基金的年报、中报按照“三公”原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处理,督促各基金管理公司修改有关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和具体标准,聘用会计、律师等中介组织对信息的可靠性作权威认证,加强其准确程度。
此外,还有赖于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强。证监会需加强在基金具体运作中的监管,如对大额交易对手进行调查和监控等,变被动的、应付突发事件的监管为经常性的、主动的监管;托管机构要改变“无为而治”的现象,采取由基金持有人或监管机构而非基金管理公司选择托管人的方法,或者增加“基金管理人选择托管人的限制条款”,使托管人真正成为“三权制衡”中的重要一角。同时,行业公会和社会公共基金评级机构要尽快成立,以完善基金监管体系。
(五)完善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推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由于基金的发行需要通过银行来进行,基金业的迅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但基金发行难又使商业银行面临艰难的选择。针对商业银行目前的基金业务状态,应该要真正重视基金业务在商业银行的作用。对商业银行来说,要清楚地看到基金业的广阔发展前景,重新定位商业银行的基金业务机构,以托管业务为中心根据业务发展的国际化、市场一体化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逐步向全面的基金业务发展,构建基金营销体系,完善基金销售的激励制度,通过建立基金评估体系,推行品牌战略,将资源优势集中使用在优质客户身上,将优质基金的规模做大,促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六)引进境外投资者,发展中外投资基金
要切实提高国内投资基金的竞争力,还需实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中外投资基金业的合作活动,使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经验,借鉴他们的产品设计和销售模式以及投资理念和技巧等,全面增强管理的综合水准。2002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方法》,允许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是不是会有一大批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迅速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但可以肯定引入QFII在中长期将会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1、引入QFII将大大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
QFII制度是在人民币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开放资本市场的一个可行的措施,引入QFII是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政策的拓展和延续,是引进外资的一种新形式,QFII制度的实施将为那些愿意通过资本市场来分享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成果的外资投资者开辟一条快速的通道。
2、 QFII将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深刻变革
(1)引入QFII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所占比例过高,市场投机盛行,股价波动剧烈,实现QFII制度可以大大地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改善证券市场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结构,最终发展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
(2)引入QFII将有助于培养投资者理性的投资理念,QFII基本上是一些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坚持稳健投资原则的理性投资者,这将有助于建立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市场氛围,投资者将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本身投资价值、中长期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也将深入人心。
(3)引进QFII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上市公司行为规范,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基本制度建设,在法律法规、会计标准信息披露制度、自律机制、市场参与者行为模式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4)引进QFII将会加快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在金融产品、避险工具、交易手段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金融创新的空间十分广阔,引进QFII将推动发展股指衍生工具、债券衍生工具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
3、 QFII的进入将给国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
引入QFII将会使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从中获利,并从QFII的资产托管业务中获得市场机会。QFII的进入也给国内证券公司带来市场机遇,同时给国内券商提供向与境外机构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要适应世界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潮流,在面对国际大型证券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的强大竞争,应积极主动地占领国际证券市场,以自己富有特色的服务,占领市场,并通过学习和熟悉外资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展望21世纪,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将会更加规范和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义相等著,《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分析和运作》,上海远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