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技术与创新管理投稿经验

2023-12-08 00: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技术与创新管理投稿经验

好投,统计与管理杂志审稿速度快,中间修改了两三次的样子,夏编辑的意见非常专业独到。沟通起来很轻松。投稿后第20天收到修改意见,修改以后论文刊发在年底。

技术与创新管理的投稿须知

1 有新意;主题明确,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叙述准 确。2、 稿件中如摘编或引用了他人资料,应在文末给出参考文献。3、 投稿时请提供作者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信箱等。4、 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不退,请自留备份。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经验分享

导语:在管理体制的创新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让人实现“人尽其才”的和谐状态,也是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使命。以下是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经验分享,欢迎大家的借鉴参考!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各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不可偏废,不能因强调基础科学的重要,而忽视技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否则,基础研究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也不能因强调技术科学而忽视基础科学的研究,否则技术科学就失去了“后劲”、“动力”。

(一)要从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我们作为施工企业,技术创新上主要以应用为主,自己独立地进行技术上的开发和创新是不太现实的,要尽可能在原有施工技术水平上进行总结提高,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项目部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项目施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项目部施工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在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实现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二)公司及项目部都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意识

公司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项目部是技术创新的具体实施者,都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意识。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公司,是公司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也是项目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主动行为。技术创新是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管理素质和组织才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本质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的创新冲动。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技术创新的敏锐反应,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技术创新管理人员。

(三)应逐步推行以施工工法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推广经工程验证、技术先进合理、管理可靠、实用、能确保优质高效低耗的施工方法。工程部应根据工程特点、分工不同等条件做出计划,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工班编写,并按《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技术管理分册》“施工工法管理办法”的规定上报。其编写内容:1、前言2、工法特点;3、适用范围;4、工艺原理;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材料与设备;7、质量控制; 8、安全措施;9、环保措施;10、效益分析;11、工程实例。

1紧密围绕国家需要,充分借助政府的协调和推动作用,是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与国家战略相吻合,服务和服从于国家战略需要。

而且,央企只有站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高度,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要,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公司发展的推动力量,才能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形成更正确的判断,制定出更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与计划,凝聚更多的创新力量与资源,取得更大的创新价值,建成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航天科工、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一批央企正是靠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公司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完善主营业务领域核心技术,持续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才逐渐建立完善起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在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市场环境培育、政府采购、企业负责人考核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重大技术引进、公司技术并购、研发机构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央企众多重大创新成果,如嫦娥上天、蛟龙下海、西气东输、高铁等项目的成功实践表明,央企的重大技术创新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坚持战略目标导向,主营业务驱动,强化顶层设计,保障资金和人才投入。

是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行为,央企应从自身使命出发,坚持主营业务驱动,结合公司内外部发展环境和资源条件,研究制定公司科技发展规划,打通技术创新链条,从公司战略层面规划、设计、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事实证明,许多坚持战略牵引、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央企,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创新体系不仅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而且适合公司实际,保证科技工作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和公司业务需求开展,能较好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的资源保障,央企领导班子应始终高度重视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做好资金、人才和制度保障,增强技术储备,不断培养创新文化氛围,确保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从央企多年技术创新实践上看,领导重视、组织高效、持续投入,并拥有世界水平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科研骨干队伍,是建立和完善央企技术创新体系的根本保障。

3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采取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一体化运作模式,是提升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长期以来,科研生产“两张皮”、产学研结合不紧一直是制约央企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央企通过牵头组织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攻克技术瓶颈、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采取了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管理模式,打通创新链条,整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不仅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科研生产脱节、科技成果转化慢的问题,还加强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央企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一些央企还参照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方式对公司科研项目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创新。采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一体化的重大科技专项模式,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实现创新链与价值链的有机结合,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还建立了技术成果的`内部市场机制,实现科研成果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降低了技术风险,有效提升了央企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建设水平。

4立足于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原始创新,深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动集成创新。

是完善央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多年的实践表明,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大力组织开展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尤其是在经济日益国际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技术发展已经开始从跟踪模仿向赶超引领阶段转变的背景下,依靠先进国家转移产业技术的“雁形模式”和传统的技术引进方法已经鲜有成效,一些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先进技术,也没有我们希望转让的技术。因此,央企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突出“以我为主”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利用各种创新要素,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杀手锏,努力占领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中国石油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中国石化的MTO技术、中国铁建的盾构技术、国家电网的特高压技术以及大唐移动、中国移动等的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

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

1.2以总部直属科研院所(或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多专业协作的科研组织体系一是设立总部直属科研院所。

直属集团总部层面的科研院所主要负责应用基础、超前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储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和技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发展能力。有些央企成立了职责范围更广的中央研究院,不仅承担总部直属科研院所的职责,还负责公司技术战略分析、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二是成立专业分公司或下属企业研发机构。央企在下属企业或专业分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主要负责特色技术的研发、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生产技术支持,解决生产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中国石油建立的“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具有典型代表性。中国石油总部直属科研院所与企业研究机构两级各有侧重、分工合作。总部层面科研机构,包括直属科研院所、专业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应用基础、重大基础理论、超前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下属企业层面科研机构,包括地区公司研究院和特色技术中心,主要按照特色进行定位,从事与下属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相关的特色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应用以及支持日常生产的相关科技工作。

1.3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形成强有力的条件平台支撑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

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政策、专项基金及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等,保持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一些央企还建立了计划、财务、预算、科技、审计等部门的会商和协调制度,加强对科技投入的统筹管理,完善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二是搭建基础条件平台。为改善科研硬件条件,投入资金更新实验设备和装置,建立公司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部分央企还集中公司科研资源,建立了企业科技园。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央企基础条件平台的仪器设备新度系数总体上有较大提高,实验、试验能力大幅度提升。三是形成标准管理体系。为加强对公司技术标准的统一集中管控,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在集团总部层面建立负责技术标准战略规划、技术标准管理的相关机构;制定标准管理办法和流程,规范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提升标准编制质量;将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作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评估及研究机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担任国内外技术标准机构的领导职务、主动与国际标准融合、搭建国际技术合作平台等策略和措施,大力提升公司技术标准的话语权,推进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1.4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广泛开展合作共建,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开展联合研发。

为减少研发中的不确定性、缩短研发周期、广泛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央企从自身需要和科技资源情况出发,以合作项目为纽带,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科研机构、外部企业开展合作研究。这种联合研发一般设定了明确的合作目标和期限,制定了合作研发、成果分配和风险承担等方面的规则,合作形式包括资金、人才、技术成果等多种方式。二是共建科研平台。为提高公司科技研发水平、吸引和利用外部科研资源、培养公司科研人才,一些央企选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包括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长期从事涉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并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三是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一些央企以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和公司业务需求为基础,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员交流合作。

1.5采取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与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一是设立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专项。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破部门壁垒,打通技术创新链条,将研发、设计、生产、推广等领域的相关人员集合起来,实现各专业部门的协同合作,保障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二是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流程。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和相关制度,规范科技成果转化职责、流程及绩效,规定成果转化的条件、机制、指标、程序。三是采取分层管理的成果转化模式。央企总部层面集中管理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管理办法与评估机制,形成新技术成果推广目录,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促进成果转化。同时,成立专业技术服务或推广中心具体负责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四是科技成果的有形化。为推动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在公司内部的共享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有形化集成和自主创新重要产品认定。

1.6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技术创新考核体系一是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技术创新业绩考核。

将自主创新成果、产品推广应用等列入对企业领导班子的业绩考核。二是开展技术创新评价工作。制定专门的技术创新评价办法,建立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如科研成果产出、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转化等),对下属单位及研究机构的技术创新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年度评价,并与单位绩效挂钩,或者针对下属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每年发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三是开展科研人员绩效考核。采用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创新项目团队的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设置不同的绩效考核目标。对于项目负责人,依据项目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以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团队科研人员,采用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投稿北核C扩《技术经济》期刊发表经验分享

期刊简介:

《技术经济》(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有:区域技术经济、产业技术经济、技术经济理论、技术经济分析、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管理、技术管理、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价值工程、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论坛、教学研讨等。

投稿经验:

该期刊审稿速度较快,但是初审会进行重复率检测,超过10%就会拒稿,建议投稿前自行检测重复率。

第一次投稿是2019年9月,在11月左右收到退修通知,修回后,大概过了一个月,再收到退修,修完后,不久就录用了,通知版面费三千多,然后六月份出版。

周期较长。每年到年底的时间会变慢很多,暑假之前可能会快很多。

更多投稿经验分享,关注【学术发表指导中心】获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