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期刊网

2023-12-09 20: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期刊网

1. 在IE地址栏里输入xvpn.whut.edu.cn,回车。
2. 出现“安全证书验证”,点击“是”,出现的页面上方会弹出一提示框要求“添加加载项”,将鼠标移至提示框处,单击右键,点“是”。这个时候页面会重新自动刷新。
3. 出现的页面应该为这样:
这就是从外网进入我们学校校园网的方法。
一般老师要求查资料,大家可以直接在这里搜索。方法如下:
1. 点击上面的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会出现图书馆的页面。
2. 注意右下角的数据库点击排行榜下面,如果是搜索中文论文就点击中国期刊网,如果是英文,就点击EI-工程索引网。
3.这里以搜索中文论文为例,点击中国期刊网,出现
3. 点击上面的网络地址,出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页面
4.在左上角登陆:
用户名:hz0001 密码:whlgdx出现
4. 在“检索词”那里输入关键字,就可以查询到你所需要的论文了。例如“船舶”
5. 出现
6. 点击第一个论文题目,出现
7. 点击

市场监管总局回应知网是否涉嫌垄断,此事将会如何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月25日在回应长江日报记者网上留言板留言时表明:已关注到各层面体现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已经依规进行有关工作中。中国知网又一次置身社会舆论飓风当中。

实际上早在2021年底,89岁离休专家教授赵德馨控告中国知网,私自转截其160数篇文章内容,而且自身下载还需要收费标准。伴随着事情发醇以后,造成了“中国知网是不是涉嫌领域垄断”的普遍探讨。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17日,红星资本局曾报导“中国科学院因一定购买费承受不住停止使用知网”一事,再度引起各界人士对知网是不是涉嫌垄断问题的探讨。

那麼知网是不是涉嫌领域垄断?市场管理质监总局称,“已经核查科学研究”。提及知网,其其前身名叫“中国期刊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进行,自1999创立就取得了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好几个国家部门的政策支持。目前已经是中国较大的学术研究电子器件资源系统集成商,几乎覆盖了95%以上宣布出版发行的汉语学习资源,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查找和下载的唯一方式。

因而,中国知网一路扶摇而上,依据2020年的财政局表明,知网一年营业收入达到11.6亿、毛利率是53.93%,到了2021年上半年度,主要经营的业务营业收入达4.96亿,纯利润约为1893万余元,毛利率约51%,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最会赚钱的苹果公司也没有知网会赚钱。

令人震惊的营业收入下,让屠龙勇士变为超梦,由于在2016年、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依次出文强烈抗议知网的数据库查询价格上涨过高,可是在中国信息检索这一行业,知网所占有的市场占有率很高,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只有迫不得已让步。而这种仅仅有关知网所引起异议事情的冰山一角。

遥想当年中国知网创办人王明亮曾说过:“知网最开始的目地,是为了能给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给予全方位、系统软件、立即的信息内容情报服务。”而知网自身也应该是推动学习资源行业的启明灯,却一次次让光辉照向了权益那一方。

对于此事,当中国知网再度被怀疑涉嫌垄断的与此同时,后面服务项目成本将怎样调节?别的院校是不是也早已与之商议?这类垄断局势是不是有希望摆脱?假如这种问题不处理,相近的分歧还将持续开演。

知网是什么?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始建于1999年的中国知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工程,简单来说就是构建一个能够囊括一个国家绝大部分知识资源的大平台、大仓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一个知识的银行或者超市,大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都存到这里面,然后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知网咋来的?
知网这样庞大的工程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早在1995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就已经正式立项,并在1996年1月30日就拿出了首批成品。这个项目可以看做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 CNKI) 的前身。当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举行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发式暨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成立大会”, CNKI 的雏形以光盘的形式正式与世人见面。在1999年前的几年中,中国知识资源数字化的载体主流一直都是光盘,这段时间也可以称为 CNKI 的光盘版时代。1998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中国期刊网”开始上线服务,这就是今天知网的前身。除了这两大机构外,背后还有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的大力支持。2001年,随着镜像站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中国 Internet 带宽迅速加大, CNKI 加速从光盘走向网络。到2003年的时候,中国期刊网发展为集期刊、报纸、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年鉴、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为一体的知识服务网站。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期刊网变为“中国知网”,我们所熟悉的中国知网正式上线。
而今的中国知网已发展成为庞然大物,不仅有海量的中文文献,而且还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样顶级大学的数据库,以及美国、韩国、法国等国科学技术数据库,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性的知识资源平台。另外如“十一五计划”以来的数字出版平台功能以及2010年以后的评价功能也都在逐步完善。不仅仅是在填充“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建设“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意味也越来越明显。
知网有什么?
知网这样一个倚靠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网站,里面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我们都能在里面找到些什么呢?
首先是一些重要的期刊文献。这也是知网的老本行了。知网和许多期刊合作,收录的大多是自1994年以后的期刊文章,还有一部分能够追溯到创刊号。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期刊不断加入知网大军。
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硕博论文。许多学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在自己的论文答辩时都要提交一份到图书馆,而如果该校与知网合作,那么这些论文也就可以被上传到知网的数据库,在知网上搜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问能否在知网上搜到翟天临论文的基础原因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硕士或博士论文也可以在知网上搜到。比如“吕秀才”喻恩泰,相声演员冯巩等。
还有一些重要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上面的一些文章也会被知网收录在其中,并且更新频率极高,很多达到日更,与报纸发行基本同步。
知网能做啥?
据知网官网介绍,其旗下数据库仅《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一类,目前就已收录自1915年至今出版的国内学术期刊共8千余种,其中更不乏大量独家期刊资源。因此,凭借丰富的学术资源,知网成为了不少师生的论文写作必备工具。
知网坐拥海量的期刊文献、出版物和数据库,的确方便人们在相关主题上进行检索。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也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数据的源头。换句话说,在大部分情况下,知网并不创造资源,而只是知识资源的搬运工。
在知网这种大型知识资源平台出现之前,人们也有其他的方式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可以向自己的导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某些高质量的学术研究,通过他们所征引的内容按图索骥。
还有一些特殊的专业,比如文史哲经常涉及到原典、简帛等一手材料或者古人研究成果的阅读,需要影印本材料,生物制药等经常需要阅读许多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这些也是目前知网力有不逮的地方。故而没有知网不仅能够写论文,而且往往论文不能全靠知网。
知网怎么用?
知网收录这么多内容,但想要阅览和获得,可不是免费的。但由于其在学术资源上“大而全”的优势,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是知网的客户。
针对个人用户,知网采取按篇收费与按页收费两种标准。在论文下载页面,按篇收费价格在7.5元 -25 元/篇,而按页收费则在1元/页左右。换言之,100元只能购买几篇动辄数十上百页的论文。
对于高校或图书馆等团体客户,知网则采取按年包库的方法。以山东大学为例,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其2017年12月21日成交的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采购项目,最终成交金额为117.9万元。平摊下来,全校师生一天下载知网论文的费用,就是3200余元。而事实上,在2016年前,山东、云南、湖北等地多家高校,就曾因知网数据库续订价格过高,而停用知网。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 CNKI 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涨幅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就连北京大学,都曾于2016年发布通知,称“知网数据库涨价过高,随时可能中断服务”。
“高价”的收费下载服务,同时造就了知网的“高利率”。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同方知网2017年全年营收达9.72亿元,毛利率61.23%;2018半年度营收则超过5亿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