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公告

2023-12-10 05: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公告

只接收网上在线投稿,不接收纸质投稿或邮箱投稿。请点击中国农业科学主页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进行网上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注册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必要信息,以便联系。  请按照文内作者顺序提供全部作者信息,特别是通信作者信息。若无法正确填写通信作者信息,请务必在给编辑部留言中说明。稿件要求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价值大小,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的科学性;⑤论证的逻辑性;⑥结果及其分析的合理性;⑦结论的科学性及可参考性/推广应用的前景;⑧信息量与写作质量;⑨本刊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投稿时须填写“版权转让协议”(下载),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签名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签章的版权转让协议后开始稿件评审工作。审稿程序为: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与已有文献的相关性)、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主审、主任审核、主编终审。不论退稿或是录用稿件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未赋予稿号的退稿不收取审稿费,可直接改投其他期刊。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作者可随时上网跟踪审稿进程;若审稿时间超过三个月,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若证实为一稿多投,则直接退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不仅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而且取消该稿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此后三年内向本刊的投稿资格。

中国农业科学的投稿前准备

按照征稿简则中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对论文进行修改。 文件较大时,需上传PDF格式文件,请将论文转换为PDF格式文件备用。 下载“版权转让协议”,填写并按照要求签字盖章后,邮寄至编辑部(或扫描/照相获取电子版,在投稿过程中作为投稿附件上传); 登录中国农业科学主页点击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如果是新作者(即第一次投稿),请先注册,如果已经拥有用户名和密码,直接输入登录即可。

中国农业科学的历史沿革

1.创办初期的《中国农业科学》 195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决定,1960年将195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农业科学通讯》改为《中国农业科学》。2.复刊后的《中国农业科学》1975年,由中国农林科学院申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批准复刊随着全国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逐渐好转,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996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的隶属关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划归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该中心的领导对编辑部的条件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原有的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另购了一台激光打印机,可实现录入、排版、出胶片一体化。

中国农业科学的写作要求

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映)、关键词(5~8个)。论文写作详细要求请见论文写作模板。  2. 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3. 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应带有数据源,表要采用三线表。  4.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25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国外文献应占相当比例,国内文献不建议引用非核心期刊。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作者. 题名[C]//文集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  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 标准起草者.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专利:[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公告日期.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EB/OL].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5. 作者简介:建议提供全部作者简介,最好说明对论文的贡献以便于读者了解和联系。作者简介内容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通信作者应为基金课题主持或学生导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