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看电影杂志中国电影百年

2023-12-10 22: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看电影杂志中国电影百年

《霸王别姬》是唯一一部华语金棕榈,同时也是豆华语片的top1。但论影史地位《霸王别姬》远远不是华语第一,甚至都不是陈凯歌的第一。陈凯歌最受认可的是主旋律的女性电影《黄土地》,无论国际国内地位都比《霸王别姬》要高。

《黄土地》是一部讲述抗战时期陕北地区一个年轻女孩觉醒过程的电影,张艺谋凭借这部电影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可惜的是虽然中国电影资料馆已经对《黄土地》进行了高清修复,但只会在电影资料馆进行放映,没有发行蓝光版本。目前网上的《黄土地》资源清晰度都低得很,阻碍了这部电影的流传。

在国际上,按照tspdt2020年的最新排名,《黄土地》在电影史第353位,《霸王别姬》为522位;华语第一为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排42位。同时王家卫也是导演排名最高的华人导演,为第36;陈凯歌在华人导演里排第9,总排名为180。

TSPDT全称为“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HEY?”,是一个网站和数据库; 它会根据五千多位影评人和电影人的投票以及三千多份各类电影综合榜单的排名对影史上的电影排一个名次。对于排名前1000名的电影,被认为是“载入世界电影史的优秀电影”;同理,导演也可以排一个名次,对于排名前250位的导演,被认为是“载入世界电影史的优秀导演”。每年tspdt官方都会更新电影及导演排名。总之,tspdt榜单排名,基本可以看作电影及导演业内地位的象征。

2020年共有11位华语导演入选前250:王家卫,第36;侯孝贤,第50;杨德昌 ,第64;张艺谋,第120;李安,第123;贾樟柯,第133;蔡明亮,第146;费穆,第159;陈凯歌,第180;胡金铨,第194;吴宇森,第206。

然后从华语电影界来说,《黄土地》受到的推崇也多于《霸王别姬》:

《亚洲周刊》于1999年评选了二十世纪中文电影100强。按上映时间排序,未进行排名。陈凯歌入选了《黄土地》和《霸王别姬》。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2005年评选出“20世纪中国百部电影”。同样未进行排名,陈凯歌入选了《黄土地》和《霸王别姬》。

《看电影》杂志 “中国电影百年百佳影片”。《黄土地》排在第3位,《霸王别姬》排在第4位。第一、第二分别为吴永刚《神女》和费穆《小城之春》。

中国电影资料馆编选的百年百部中国电影。未进行排名,陈凯歌《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入选。

“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年----最佳华语片一百部”选举。《黄土地》排在第4,《霸王别姬》在第55。第一是费穆《小城之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于2005年评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黄土地》入选,《霸王别姬》落选。

golden horse影展百大华语电影。《黄土地》第14,《霸王别姬》第31。第一位为侯孝贤《悲情城市》。

看电影的发展历史

《看电影》原名《电影作品》,主管主办为四川峨眉电影集团。原名《电影作品》。1999年和大嘴公司合作,改名《看电影》,在哈尔滨出刊,在当时中国电影几乎全盘沦陷的情况下,创造并延续了迷影精神。2004年,杂志制作搬迁到了上海,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矶、柏林、巴黎、首尔都设有工作站。2013年改为《看电影周刊》,是世界上第二本周刊类的电影杂志。每月四期,每期152页,全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月发行的四本刊物中,三本普通版,每月5日、15日和25号发行,15元/本;一本《看电影·午夜场》,每月30日发行,16元/本,集中推出关于电影的各类专题。总体来说,《看电影》是份很大众也很出色的电影杂志。该杂志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十几年来,以专业、精准、风趣、犀利,在影迷中享有“中国影迷第一刊”之称。作为影迷必备的圣经类读物,《看电影》在推动中国影迷成长的同时,也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电影的急速成长,从[教父]到[英雄]的报道,是中国电影报道模式的大调转,也是中国电影崛起的曦光。《看电影》是中国发行量及影响力最大的电影杂志,全国发行每期64万份。同时也是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国内电影刊物,2002年就无死角报道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十几年来,连续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同时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国内国际知名电影颁奖礼的官方合作媒体。《看电影》获得国内电影公司尊重与合作的同时,更是与北美的八大电影公司,乃至欧洲的电影公司,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是中国电影地标式期刊,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媒体品牌。《看电影·午夜场》一本集专题、深度、发烧、迷影于一体的电影杂志,每年的年度盘点,被影迷誉为 “不可错过的电影盛宴”。《看电影·午夜场》是一本最具时代性的迷影手册,对最具电影精神的电影人物的挖掘,对可能被错过的电影事件的解析,对电影的精度解读,旨在传递一种深具迷影质感的观影精神。

<看电影>杂志怎样?

<<看电影》是以学刊转型的杂志的成功代表。其前身是电影理论杂志《电影作品》,原刊物极具艺术性和风格.但是也由于太小众.几年前开始“变脸”,利用封面设计巧妙淡化“作品”二字,凸显“看电影”,内容上迎合、满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国外最新的碟片资讯、超级碟虫的影评、鲜艳清晰的海报和剧照,帮助碟友淘碟、读碟、品碟。与广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该杂志由四川峨影厂为出版方,在哈尔滨出刊,杂志社现在搬到了上海.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矶、柏林、巴黎都设有工作站.该杂志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看电影》为半月刊,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品牌广告连篇累牍,在报摊上畅销,被誉为“中国影迷第一刊”,今年看电影又推出了每月发行一期的<<看电影午夜场>>,定价略高于<<看电影>>,集中推出电影的各类专题,每次都有新鲜的选题.
总的来说,这是份很大众也很出色的电影杂志.
参考资料:产业化进程中广电学术期刊走势分析 王晓明

我想要学习关于电影的知识,介绍些非常有用的书籍吧!!!!!!!!!!!!!!!!

入门推荐:《认识电影》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
解读电影(上下)

这部讲述作为艺术和手艺的电影的著作,配得上它雄心勃勃的标题。布鲁斯・F・卡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福克纳专家和电影史家,在本书中汇集了大量关于电影制作、电影美学和电影工业的有价值的资料,展示了电影的诸多面向,提炼出与电影制作和电影批评有关的最重要的概念和框架,并给予它们以严格的定义,同时,对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和导演作出丝丝入扣、条缕清晰的分析,专业而不失晓畅。 从一部电影的开始到完成,从《发条橙》到《劲舞》,从梅里爱到斯皮尔伯格,本书充满激情地沉思着电影之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
进阶推荐:《导演功课》

本书根据大卫·马梅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院一系列课程内容的记录而来,凭借独特的编剧技巧及三部剧情片的实务经验,大卫·马梅在本书中向初学者说明了电影的摄制过程。他对一些导演经常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摄影机应该摆在哪里?”“这段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怎样指导演员?”等提出了非常独特的见解,这对于刚刚接触导演事务,或是任何一个准备拿起摄影机讲述自己故事的人都将具有建设性的引导作用。
=================================================
进阶推荐2:《电影是什么?》

本书是极有影响力的法国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安德烈·巴赞(AndreBa-zin,1918-1958)的论文选集.虽然这些论文在形式上是对一些重要影片的评论,但是作者在这些评论中广泛涉及了电影美学,电影社会学,心理学,电影写实主义流派等方面问题,系统地表述了作者的电影本体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与传统的电影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独自的理论体系,对西方当代电影有著重大的影响.对于以批评的角度研究巴赞电影美学思想和西方现代哲学,文艺思潮在电影领域中的反映,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50年法国电影评论的发展及电影现实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提出或主张的电影本体论、长镜头理论、景深摄影、作者论和真实美学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与传统的电影蒙太奇不同的理论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成为严肃的艺术研究课题。
本书是巴赞在经典批评文章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

中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是哪本?

最权威应当是《大众电影》
最好应该是《看电影》,其次是《电影世界》
伴随着中国电影共同成长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才真正做到了普及,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国人心目中最繁盛的精神图腾。

而作为电影最直接的衍生品———电影杂志,也成为热衷观影者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现在专业非专业的电影杂志,怕也有几十家之多。但要说到历史悠久,受众群最为广泛的,当算有50年历史之久的《大众电影》。

在它的高峰期,大概现在所有杂志发行量绑在一起,都对之望尘莫及。“文革”前《大众电影》最大的贡献是推出了“百花奖”,这是周恩来总理提议的,由群众从这本杂志上取得选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电影和演员。最初的百花奖只办了两届,1962年的最佳影片是《红色娘子军》,1963年是《李双双》,随后便中途夭折,直到1980年,“百花奖”才再度争奇斗艳起来。《大众电影》也进入它的黄金期,不仅是电影期刊界的龙头老大,更成为刚脱掉一身蓝、一身黑的人们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时尚晴雨表。在这之后,各电影制片厂也办起了各自的电影杂志,比较有影响的有《电影世界》(长影)、《上影画报》、《北影画报》、《电影故事》等。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电影格局的变化,《大众电影》已不复当年的风光无限。几经改版,仍无太大起色,但它仍坚持对国产电影密切关注。而由《大众电影》种植的“百花奖”,因种种原由,已是明日黄花。世纪之交,虽然中国电影仍是门庭冷落,但世界上最庞大也最具观影经验的影迷群落已经逐渐成熟,新的电影期刊热潮随之发起。发祥地在冰城哈尔滨,首家是《电影世界》,改版后叫《电影show》。

紧跟其后的是《看电影》(其前身为峨影厂创办的《电影作品》),此杂志现已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电影杂志。这两本杂志一面世,便注定是影迷色彩浓厚的风格,其编辑人员皆年轻并有着丰富的观影经验,但并非科班出身。两本杂志在视野上都力求面对世界影坛,好莱坞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了符合中国当下影迷的观影趋向。

在它们之后,《新电影》于2002年在北京创刊,其前身即是《北影画报》。随着《看电影》迁往上海,中国电影期刊在现阶段暂时呈三足鼎立之势。除此之外,各类DVD相关刊物也纷纷出笼,成为电影期刊界的又一支生力军,其能量不容小觑。

中国电影期刊现在已做到了与世界同步,并伴随着新中国电影有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征程。有人曾说就算中国电影“死”了,这些期刊还能存活下去,但愿这不是事实。大家都有着唇亡齿寒的危机感,应会更健康一些,更理直气壮一些。

后记:《大众电影》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创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即是介绍国产电影,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响着《大众电影》的兴衰起落。上世纪80年代正是全民热衷于电影的火热时代,《大众电影》在黄金时期最高销量达近千万册。对于如今的电影杂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背后有着浓重的时代原因,但其中令人最感无奈的,恐怕仍是中国电影长期疲软所造成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