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工程热物理学报写多少字

2023-12-08 21: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工程热物理学报写多少字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5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2015年05月20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5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将于2015年秋季由学会各学科分会分别组织召开学术会议。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欢迎投稿。
征文内容,包括下列学科: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
质学;燃烧学;多相流;流体机械。
欢迎从事工程热物理各有关领域和能源、航空、航天、动力、发电、制冷、冶金、
石油、煤炭、环境保护、材料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踊跃投稿,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二、要求应征稿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公式正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
三、来稿有关要求如下:
题目:二号黑体字,一般不超过18个字;
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小五号宋体;
联系电话、E-mail:五号宋体;(为便于联系请作者务必给出电话、E-mail)
摘要:“摘要”二字为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200字左右,为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小五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为小五号宋体;
引言、正文、结论: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为五号黑体,内容为小五号宋体;
插图:图说、图中字、坐标值均为小五号宋体,图及符号尽量插在文内。
(2) 所投稿件,一律使用Word电子文档,纸张大小:A4。页面设置,页边距:上4.0 cm;下3.7 cm;左3.5 cm;右3.5 cm。即:打字部分高22 cm,宽14 cm,单倍行距,切勿超出。稿件首页第一行左边打印“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右边打印稿件是属于第一项中所列举六个学科的“哪一个学科”;第二行左边打印“学术会议论文”,右边打印“编号:”,(号码暂空),均为小五号字,请注意不要再另设页眉页脚。
四、稿件无论录取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经审稿录取的论文由学会统一编号,并将审查意见通知第一作者。作者按上述格式修改后寄回学会,由学会统一出版。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稿件,必须重新排印。
六、请勿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书籍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报告,内容无重大改进者,恕不接受。
七、应征论文请发送到:,请在邮件主题标明所投学科名称。
八、征文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15日(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
九、经审查录取的论文在2014年7月底通知第一作者,8月1日尚未接到录取通知的作者请在8月20日前通过email: 查询。
十、经学术会议评审出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工程热物理学报》上发表。
十一、学术会议的地点和开会日期,另行通知。
十二、欢迎各企业、事业单位来人、来函商讨各项业务事宜。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4年10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的征稿简则

1.本刊宗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是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该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开设重要论文专题如:院士论文、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报道、博士后研究成果报道、研究快讯等。为扩大学术交流范围,从2000年起,主要面向校内作者,也收录大连理工大学海内外校友的稿件(要求:博士以上国家级基金产出论文)。2.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2.1 文稿要求(1) 来稿必须在理论上有创见、在开发应用上有创新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参考价值: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技术内容正确,严守国家机密。(2)文字精练,全文不得超过6000字,双面打印,一式两份。(3)全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及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及具教授职称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中文摘要、关键词、中 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和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如属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在首页页脚注出。2.2 题目和中英文摘要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字,二级和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1.1”,“1.1.1”。中英文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在200~300字,中英文必须一一对应。2.3 量和单位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s)、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等。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2.4 图表文中图、表只附最重要的,图表名均需加注英文。表格请制成三线表,表内无斜线、竖线。插图切务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10 cm,计算机绘图要清晰,线条适中。标目中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000m,用 5μ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照片要清晰(最好为黑白照片)、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列出的参考文献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并在文内相应位置用上标标注,示例如下:期刊--著者 题(篇)名[J]刊名(版本) 出版年 卷次(期次) 起止页次[1]张奇涵、张明哲 回心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28(28):175-177图书--著者 书名 版本[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次[2]Timoshenkob.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s:2nd ed[M]  New York:McGraw?Hill 1959.17-36会议论文集--著者 题(篇)名[A] 编者 论文集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次[3]郭宏生 水平单管在流化床自由空间的传热[A]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学科协调组编[C]工程热物理论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351-357 2.6作者在进行一或二校之后,应及时办理交纳版面费。文章一经刊登出版,按本刊规定酌付稿酬并按作者署名各赠送样刊。2.7 作者切勿一稿多投对一稿多投造成的经济损失,必须予以赔偿;作者应保证对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本刊不承担由于作者原因产生的著作权纠分的任何连带责任。情节严重者,本刊有权根据国家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稿件自投交本刊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初步答复;一年内未确定发表与否,作者有权另行处理;不刊登的稿件将妥为退还。

写论文的技巧格式方法一类的,请教一下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1、论文结构及要求
  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几部分。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1.3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4.3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 000字。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对文科、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 ~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1.6 附录
  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1.7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2、论文书写规定
  2.1 论文正文字数
  理工类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0 000字。
  文管类 论文正文字数12 000-20 000字。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少于7 000字。
  外语类 论文正文字数8 000-10 000个外文单词。
  艺术类 论文正文字数3 000~5 000字。
  2.2 论文书写
  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完成,毕业论文B5纸、纵向、由计算机双面打印输出。
  页面设置:
  页边距: 页边距上2.5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18磅,左侧装订。
  页 眉: 页眉居中设置于页面上部。奇数页眉的文字为“章及标题”;偶数页页眉的文字为“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页眉文字用五号宋体。页眉文字下面为两条横线(两条横线的长度与版芯尺寸相同,线粗为0. 5磅),页眉边距2cm、页脚边距1.5cm。
  页 码: 页码用小五号字在版心下边线之下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2.3 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装订时放置正文前,并且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2.4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中、外文摘要;正文章、节题目;
  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
  2.5 论文正文
  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在奇数页开始书写。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零. . .. . 层次
  2..零. . .. .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1和表2。
  表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层次名称 示 例 说 明
  章 第1章 □□……□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
  节 1.1 □□……□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
  条 1.1.1 □□……□
  款 1.1.1.1 □□……□ □□……□□□□……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一格接排
  项 (1)□□…□ □□…□□…□□□□…… 题序空二格书写,以下内容接排
  ↑ ↑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表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节条款项 一、□□□□□ (一)□□□□ 1. □□□□ □□□□□□□□□□□□□□□□□□□□□□□□□□□□□□ (1)□□□□□□□□□□□□□□□□□□□□□□□□□□□□□□□□□□□□①□□□□□ 居中书写空两格书写空两格书写空两格书写空两格书写
  ↑ ↑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2.6 参考文献
  正文中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经济、管理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应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地址: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译者.地址.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地址.学校(或研究单位)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1。
  2.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文管类专业技术术语应为常见、常用的名词。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8 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3100~3102—1993,见附录2),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
  1 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45分”,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1986及GB7159-1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0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3)。
  2.11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a/b)cosx。

  2.12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见附录4)。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4中的例2)。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4中的例2)。
  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
  文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题用五号字,表内文字及表的说明文字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
  2.13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2.13.1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及相应专业制图的规定。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应符合附录5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符合国家标准。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图题用五号字,图内文字及说明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

  2.13.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除无单位者(如标示值)之外,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 论文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论文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或数码像机图片),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论文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
  2.14 附录
  理工类论文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附录顺序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中译文及外文复印件等。
  文管类论文附录序号相应采用“附录一”、“附录二”等。
  3、论文打印输出要求
  3.1 输出样式
  计算机双面打印输出。
  3.2 字体字号
  论文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
  页码用小五号字,在底线下居中。
  论文的中文和外文摘要属二次文献置于目录前,并编入目录,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同样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另起新页,与正文一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页。
  3.3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的中、外文示例见附录7和附录8。
  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然后空一格书写有关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加标点符号;最后一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3.4 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9和附录10。
  3.5 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理工类论文应采用表3的格式,文管类可采用表4的格式。

  表3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
  层次名称 示 例 说 明
  章 第1章 □□……□ 小二号黑体
  节 1.1 □□……□ 小三号黑体
  条 1.1.1 □□……□ 四号黑体
  款 1.1.1.1 □□……□ □□……□□□□…… 小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项 (1)□□…□ □□…□□……□□□□……
  表4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
  章 节 条 款 项 一、□□□□□ (一)□□□□ 1. □□□□ □□□□□□□□□□□□□□□□□□□□□□□□□□ (1)□□□□□□□□□□□□□□□□□□□□□□□□□□□□□□□①□□□□ 小二号黑体居中排空两格,小三号黑体空两格,四号黑体空两格,小四号黑体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正文的示例参见附录11和附录12。
  3.6 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靠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Mf ——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θf ——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θf = (rad/mm)。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如

  附录1 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
  1 崔忠圻. 金属学及热处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36~45
  2 张安峰,邢建东,陆文华. 高铬铸铁的氧化行为. 金属学报,1993,29(6):263~268
  3 周敬跃,李伟文. 利用基元叶片理论单级跨音速轴流压气机特性.见: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术讨论会.北京: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985,181~196
  4 王连东.镦粗新理论及新工艺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齐齐哈尔: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92,126~134
  5 John K T, George S A. Alloy and micro structural design . London: Academic press Inc. LTD.1993,12(5):236~238
  6 Sisler H H. Electronic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the periodic low, selected topics in modern chemistry.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3,10(2):78~89
  7 Caian Qiu. An analysis of the Cr-Fe-Mo-C system and modification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SIJ International,1992,32(10):1117~ 1127
  8 Lee B J, Lee D N. A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 Fe-Cr-V-Ti system journal of phaseEquilibria,1992,13(4): 349~364
  …………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GB33100~3102-1993)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2-1;
  (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2;
  (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2-3;
  (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2-4;
  (5)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2-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表2-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mkgsAKmolcd

  表2-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平面角 立体角 弧度 球面度 radsr

  表2-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其它表示实例
  频率 力;重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量 功率;辐射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赫[兹]牛[顿]帕[斯卡]焦[尔]瓦[特]库[仑]伏[特]法[拉]欧[姆]西[门子]韦[伯]特[斯拉]亨[利]摄氏度流[明]勒[克斯]贝可[勒尔]戈[瑞]希[沃特] HzNPaJWCVFΩSWbTH℃lmlxBqGySv s-1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2 Wb/A cd·sr lm/m2 s-1 J/kg J/kg

  表2-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和说明
  时 间 分 [小]时 天(日) minhd 1min=60s1h=60min=3 600s1d=24h=86 400s
  平面角 [角]秒 [角]分 度 (〃)(′)(°) 1〃=(π/648 000)rad(π为圆周率)1′=60〃=(π/10 800)rad1°=60′=(π/180) rad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1r/min=(1/60)s-1
  长 度 海里 n mile 1n mile=1 852m(只用于航程)
  速 度 节 kn 1 kn =1 n mile/h=(1 852/3 600)m/s(只用于航程)
  质 量 吨原子质量单位 tu 1t=103kglu≈1.660 565 5×10-27kg
  体 积 升 L,(l) 1L=1 dm3=10-3m3
  能 电子伏 eV 1eV≈1.602 189 2×10-19J
  级 差 分贝 dB
  线密度 特[克斯] tex 1 tex=lg/km

  表2-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数 词头名称 词头符号
  1018 1015 1012 109 106 艾[可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E P T G M
  103 102 101 10-1 10-2 10-3 10-6 10-9 10-12 10-15 10-18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皮[可] 飞[母托] 阿[托] k h da d c m μ n p f a

  注:1、周、月、年(年的符号为a)为一般常用时间单位。
  2、[ ]内的字,是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
  3、( )内的字为前者的同义语。
  4、角度单位度、分、秒的符号不处于数字后时,用括号。
  5、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l为备用符号。
  6、r为“转”的符号。
  7、公里为千米的俗称,符号为km。
  8、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
  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说明: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可查阅1984年国家计量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附录3 数字用法示例
  数字用法示例
  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995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公布),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
  (1)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4时3刻等。年号要用四位数,如1989年,不应用89年。
  (2)记数与计量(含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分数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3/4,4.5%,10个月,500多种等。
  (3)一个数值的书写形式要照顾到上下文。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六条意见。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该用汉字数字,数字间不用顿号隔开,如三五天,七八十种,四十五六岁,一千七八百元等。
  (4)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当使用汉字。如二倍体、三叶虫,第三世界,“七五”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等。
  (5)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为单位。如345 000 000公里可改写为3.45亿公里或34 500万公里,但不能写为3亿4 500万公里或3亿4千5百万公里。
  (6)数字的书写不必每格一个数码,一般每两数码占一格,数字间分节不用分位号“,”,凡4位或4位以上的数都从个位起每3位数空半个数码(1/4汉字)。“3 000 000”,不写成“3,000,000”,小数点后的数从小数点起向右按每三位一组分节。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从数字中间转行。
  (7)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下列用词的概念:1) 增加为(或增加到)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2) 增加(或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3) 超额80%,即定额100,现在为180;4) 降低到80%,即过去为100,现在为80;5) 降低(或降低了)80%,即原来为100,现在为20;6) 为原数的1/4,即原数为4,现在为1,或原数为1,现在为0.25。
  应特别注意在表达数字减小时,不宜用倍数,而应采用分数。如减少为原来的1/2,1/3等。

  附录4 插表示例
  例1
  表1-1 合金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C Mn Cr 其他 抗拉强度σb/N/mm2 屈服强度σs/N/mm2 弹性模量E/N/mm2 伸长率δ/% 布氏硬度①/HBS
  … …
  ①×××××。

  例2
  表2-44 零件的最小壁厚α (mm)
  表2-44图 冲裁材料 纸、皮、塑料薄膜、胶木板、软铝 α≥0.8t但αmin≥0.5t
  t≤0.5的硅钢板、弹簧钢、锡磷青铜 α≥1.2t
  附录5 有关的技术制图国家标准
  GB/T17450 – 1998:《技术制图图线》
  GB/T17451 – 1998:《视图》
  GB/T17452 – 1999:《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16675 – 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方法》
  附录6 有关电气图中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的国家标准
  GB/T4728.1~13 – 1998.1999.2000:《电气图

论文标准格式?

  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的规格,也就是论文的标准。这里讲论文的规格或标准,主要是就论文的质量方面而言的。一般说来,一篇论文需要有三千字以上。

  明确论文的规格或标准,这对写好论文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写论文,要在题目需要限度内选择运用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运用得准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多动脑筋,认真思索,紧紧围绕论题,运用专业知识,使论文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体现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的特点、要求、规律及写作步骤
  一、论文的特点与要求
  专业(如法学)论文与一般论文有何不同?
  1.论文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2.论文的论点及论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3.论文的论证过程应富有逻辑性和表现性。
  二、论文写作规律
  1.论文在写作之前要有一个积累知识和材料的过程
  2.应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论文论证方法    
  三、具体写作步骤
  (一)选题(写作内容)
  1.确定写作内容
  (1)根据社会调查确定选题;
  (2)根据工作性质确定选题;
  (3)根据个人兴趣确定选题;
  (4)根据社会热点确定选题。
  2.进一步收集、整理材料
  (1)收集方法:书籍、杂志、网页。
  (2)整理:针对诸多文章选择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写作材料,适当收集有关问题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非重点或者雷同内容可以不去考虑。
  3.确立写作题目以及范围
  (1)论文的标题是其内容的表现与缩影,代表着论文的核心,整篇文章要围绕着标题展开论述,因此标题本身的选择首先必须简练凝重、含义深远,有标新立异的感觉,让人有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2)主要是毕业论文字数在6000——8000字。因此题目不宜太大,也不应该面太窄。
  论文题目不要太大。
  依法治国、美国刑事诉讼法探讨等题目范围太大;沉默权的行使与限制、情势变更原则探讨、表见代理合同的效力、无权处分合同及相关法律制度等题目较为适中。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小题大做。
  (二)制作写作提纲
  选题确定,写作内容确定。
  (三)初稿写作
  在提纲确定的范围中,针对每一大问题准备阐述哪些内容,表明提纲的观点,自己收集的材料可以考虑切入。
  (四)总体要求
  论文写作有其要求,专业论文更加需要有观点、有内容。文章结构安排合理,语言阐述具有说服力,论证方法得当,逻辑严密。规范用语,不能口语化,专业词汇应该准确。

  基本格式要求

  一、论文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单位、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二、文字编排要求:
  论文整体编排上,页面设置默认格式,行间距1.2倍左右,整洁大方,疏密得当。具体要求:
  1、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2、署名: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一字,宋体,小四号,与标题间距一行
  3、摘要:与署名间距一行,首行缩进四字,“摘要”二字之间空一字,黑体,五号,后跟冒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换行后文字缩进两字
  4、关键词:首字与“摘要”对齐,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关键词3或5个为宜,楷体,五号
  5、正文:(1)与“关键词”间距一行;(2)宋体,小四号;(3)每段首行空两字;(4)文科各级目录方式:“一、”“(一)”“1、”“(1)”;(5)理科各级目录方式:“1.”“1.1”“1.1.1”;正文中如果直接引用一个或几个段落、一个或几个案例,一般独立成段,段落开头空四格,换行空两格,五号楷体字为宜。
  6、注释或参考文献:与正文至少间距一行,“注释”或“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正文中须标出“[1]”、“[2]”……,然后在注释或参考文献后对应注明“[1]”、“[2]”……做注释或参考文献时须完整,不得残缺不全;注释或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请详看第7条目。
  7、做注释或参考文献,
  第一种:传统形式
  引自期刊:
  [1]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
  引自专著:
  [2]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
  [3]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论文的标准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试行)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工程技术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保证我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辽宁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各系部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结构和书写规范做适当调整。规范中对毕业设计和研究论文分别提出了相应要求,学生可参照规范中对应条目要求进行撰写。
  1 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超过24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并翻译成英文(1200~1500字符)。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绪论一般不少于0.2万字。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⑴ 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⑵ 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⑶ 试验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实验过程、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⑷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⑸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⑹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1.4.3 结论
  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1.5 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1.6 参考文献
  按论文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应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
  原则上,设计类题目查阅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篇,论文类查阅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2篇,其中至少1篇为外文文献并译成中文,累计0.3万汉字左右。各系部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数量标准。
  1.7 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的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外文原文及译文等。
  按照专业性质不同规定一定图幅的设计图纸。
  2 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2.1 论文文字和字数
  除外语专业外,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论文字数在1.5~2万字左右,说明书应为0.8万字以上。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应为4000-5000单词。
  2.2 论文书写
  论文一律由本人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A4幅面复印纸上,单面印刷。
  2.3 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 一号黑体
  章 标 题: 三号黑体
  节 标 题: 小四号黑体
  条 标 题: 小四号黑体
  正 文: 小四号宋体
  页 码: 五号宋体
  数字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2.4 封面
  由学校统一制定标准,学生可自行下载打印,并按照要求填写。
  2.5 论文页面设置
  2.5.1 页眉
  页眉为 辽宁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X 页
  5号宋体,右对齐,距边界17mm。
  2.5.2 页边距与行间距
  论文的上边距:25.4mm;下边距:25.4mm;左边距:31.7mm;右边距:31.7mm。
  论文的行间距为1.5倍行距。
  2.5.3 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眉右侧。封面、摘要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摘要和目录用大写罗马数字单独编页码。
  2.6 摘要
  2.6.1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包括:论文题目(小三号黑体)、“摘要”字样(三号黑体)、摘要正文和关键词(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摘要正文的行间距为1.5倍行距。
  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
  2.6.2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和间距与中文摘要相同。
  2.7 目录
  理工类专业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1……、1.1……、1.1.1……)的格式编写,社科类专业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一、(一) 1、)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
  2.8 论文正文
  2.8.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 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 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8.2 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层次为章(如“1”)、节(如“1.1”)、条(如“1.1.1”)、款(如“1、”)、项(如“(1)”)。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项”。“节”、“条”的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
  2.9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四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小四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 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10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 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 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11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11.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2.11.2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执行, 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 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12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3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 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3年不能写成03年。
  2.14 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运算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 以免含糊不清, 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2.15 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五号宋体,1.5倍行间距)。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例如:“如表1.1”。
  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五号黑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²”、“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五号宋体),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表中若有附注时,用小五号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注1:。

  2.16 图
  毕业设计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2.16.1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 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6.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五号宋体,1.5倍行间距。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用小五号宋体,1.5倍行间距。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6.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2.16.4 坐标与坐标单位
  对坐标轴必须进行说明,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6.5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应是直接用数码相机拍照的照片,或是原版照片经过扫描后粘贴的图片,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2.17 注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时,按各注出现的先后,须序编列注号,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2.1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例如: [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 .电子学报, 2001,29(12A) :1923-1927.
  [2] Mao Xia, et al. Affective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l Dimension[J]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U.K., 2003,V15:905-910.
  2.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3.会议论文集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4] 毛 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739-740.
  [5] Mao Xia, et al. Analysis of Aff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Harmonious Feeling of Image Based on 1/f Fluctuation Theory[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Expert Systems (IEA/AIE ) [C] . Austr- alia:Springer Publishing House,2002,17-19.
  4.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6]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7]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10] 毛 峡.情感工学破解‘舒服’之迷[N] .光明日报,2000-4-17(B1).
  9.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21]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
   10-2.html,1998-08-16/1998-10-04.
  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一般为:名的缩写、姓。例如A. Johnson,R.O.Duda
  引用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说明如下: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数文献类型,如表2.1:
  表2.1 参数文献的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单篇论文)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文献类型标识 M C (A) N J
  参考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其它文献
  文献类型标识 D R S P Z
  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光盘图书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字母作为标识,如表2.2:
  表2.2 电子文献的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网上) 计算机程序(磁盘) 光盘图书
  文献类型标识 DB(DB/OL) CP(CP/DK) M/CD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2.19 附录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A。附录中的图、表、式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B3)等。
  2.21 论文印刷与装订
  一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与装订。
  (一) 封面 (六) 正文
  (二) 扉页 (七) 致谢
  (三) 中文摘要 (八) 参考文献
  (四) 英文摘要 (九) 附录
  (五) 目录
  左侧装订。
  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与装订。
  (一) 封面 (六) 正文
  (二)扉页 (七) 致谢
  (三)英文摘要 (八) 参考文献
  (四)中文摘要 (九) 附录
  (五) 目录
  左侧装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