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论文

2023-12-09 04: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论文

关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研究论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开口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更加突出了语言实际运用的重要性,它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任务型教学方法重在实际应用,在任务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交流实践中去感知、认识、运用语言,充分实现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相结合,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

二、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过程

1.设计任务,引导学习

任务的设计是该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作详细的了解,包括初中生的整体心理特征、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学要求等,这样才能合理、科学地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如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4Agoodread.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任务,比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并解释喜欢它的原因,从中受到什么启迪等。在明确的任务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学习效率也会大增,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也达到了强化学生组织、表达能力的目的。

2.组织练习,巩固知识

在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将所学的词汇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日常表达,这样就能达到英语知识的深化与迁移的目的。比如在上完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int5Goodmanners的课程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并表演与礼仪相关的情景剧或围绕相关主题开展采访等。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礼仪知识和英语词汇,模拟餐厅中礼貌点餐、用餐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练习知识点,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达到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的效果。

3.交流心得

在学生结束任务之后,应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心得交流活动,交流的形式可以为分组讨论、情景采访或者代表演讲等。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体验、心得与他人分享,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多个教学体验学习,还能提高课堂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对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应作详细的记录,根据不同的完成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评价、鼓励或者点拨,便于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整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灵活巧妙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一、任务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虽然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不同程度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教师的任务设计存在缺陷等,任务教学相比其他教学方法往往耗时较长,而且要求的知识点等内容难以全部涵盖其中,造成了课堂效率较低,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一些学生虽然表面上很热衷于参与课堂设计的任务,但仅仅是抱着好玩的心态,“看热闹”而不“看门道”。在任务完成不好时,并没有自觉主动地对照相关内容进行查缺补漏或课后加强练习,而是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从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英语考试体制中,很多地区仍然沿袭以笔试为主的模式,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与任务教学是不相适应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教师对任务教学方法采用不积极,有的甚至又重新回到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

二、进一步促进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任务教学虽然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加强对任务教学的研究,充分认识任务教学的本质和优势,努力把握任务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究规律,进一步促进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任务教学中,只是一个指导员或裁判员的从属角色。要坚决摒弃“一言堂”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比如,笔者在进行任务教学时,多让学生走上讲台完成相关任务,自己则作为一名“观众”走下讲台,仅在必要的环节进行适当引导,从而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发挥的空间。

2.任务教学要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任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只追求“华丽的形式”和”热闹的场面”,而忽略或弱化了教学内容,以致完不成相应的教学目的。

3.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年龄阶段,符合其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注重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使任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完成任务的要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完成不好的尽量少用或不用批评,而是注重做好引导和个别谈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营造活泼、开放、向上的教学氛围。此外,任务设计要尽量面向全体而不是部分或个别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不同愿望和需求,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中。

4.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英语应试模式的改革

探索改变当前初中英语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模式,适当增加听力测试、口语测试、情境模拟测试等环节,以便与任务教学密切衔接。

三、结语

任务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切实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符合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在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任务教学的优势,做到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会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从而忽视了英语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环节中没用重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语法以及句型的讲解上,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造成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仅仅是以同一种任务规范来要求学生。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学习的信心。而对于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反复的对旧知识进行复习造成他们无法早点学习新的知识,影响学习进度。而传统的通过考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造成教师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对社会价值的是非判断能力、社会道德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与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检查。这样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过度对于书面成绩的重视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运用策略

1.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英语本身的应用性特点,所以初中英语的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的讲解,也不能依赖于传统教育背景下应试教育方式,而要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英语应用化的教学,例如教学生学唱英文歌曲,让学生模仿英语电影中的一段对话进行英文口语技巧练习,这不仅能够改善枯燥的课堂的氛围,同时还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作用。另外,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英语阅读比赛、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最大的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安排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任务安排标准。同时在进行安排任务时要与一些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保证任务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初中英语学习效果。

3.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上应当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而不应当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参与程度、思维能力等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因此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1.正式任务活动情景设置

教师提供多种不同的情景模式让学生练习,可以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其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完成任务。教师设置好任务之后,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中或者让各个小组进行自由选择。一旦任务分派完毕,小组成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工,制订出合理的练习方案,并对其进行修改完善,使其能够实现良好的练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热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竞争中做出好的学习作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事先标注出了正确的路线和设置了对话内容,再结合正确的表达方式,比如:Istherearestaurant?Whereistherestaurant?等,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2.后期任务巩固教学

首先,学生回顾完成任务的细节。根据每个人的现有居住环境的分析,设计出更加理想的居住场所。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课程语言和文化知识,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上节的介绍旨在介绍自己理想的生活环境,对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标注出来,并将其写在黑板上,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而进行指导纠正,并依次告诫学生只有意识到错误的存在,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练习。但是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某一个错误纠缠不放。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使用到的书本中的重点句式标注出来,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再适当的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条件邀请外国朋友到家里做客,给外国朋友详细介绍家周围的基础设施、特征以及能顺利到家的方式,课堂上教师随机进行适当的抽查、点评。

3.结束语

英语教师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不懈努力多年,已经取得了非常有益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现在的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完成了由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出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成为主动者,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它的产生与人类认知规律的发展相适应。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的作用显著,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显著提高。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新的发展标志,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任务的设计为例,分析如何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减少听力障碍,从而更有效率的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英语听力;任务设计

一、听力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大学

生的听力水平现状“听”是人类语言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日常交流、沟通和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份对大学生的听力、阅读、会话、写作和翻译等五种技能最不适应的技能的调查中,被调查的400名大学生对大学听力课不适应的百分比为75.94%,是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感到无助,最终放弃了听力,众多听力老师也反映听力课是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要找到适合听力教学的方法,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听力练习若围绕任务进行设计,既可以改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又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二、任务型教学

1.概述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最近20年来交易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势,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用语言做事”,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带有Krashen(1982,1985)语言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的烙印,强调外语习得在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后,设计、提供多种任务和场景,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输出所学知识,借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怎样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就是遵循一定的依据,任务设计依据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如下五个:

第一,综合考虑各要素原则。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内容和程序、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明确履行任务的中心者一定是学习者—学生,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

第二,真实性原则。任务中的材

料输入应是真实的,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语言和技能和实际生活相关联。

第三,形式功能原则。在设计任

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使学生以语言形式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训练,理解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

第四,连贯性原则。任务型教学

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执行来达到教学目标。一堂课的若干人物相互关联,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

第五,趣味性原则。在设计任务

时,教师要尽量挖掘听力教材中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爱好的议题。

三、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Ellis在2003年出版的Task-based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中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the pre-task phase)、任务中阶段(theduring-taskphase)和任务后阶段(the post-task phase)。

首先,任务前阶段(the pre-taskphase)。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顺利实施(执行)任务做准备。具体地讲,任务前阶段有以下几个目的`:让所有学生弄清楚他们究竟要做什么事,让学生了解任务的具体结果是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机。

然后,任务中阶段(theduring-taskphase)。这一阶段是任务性语言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任务型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的主要区别所在。

最后,任务后阶段(the post-taskphase)。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情况,再通过小组向全班报告或小组之间交换书面报告的形式比较任务的结果。

四、任务型听力教学的实施和任 务设计笔者认为,在听力教学中应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听前(pre-listening)准备环节。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听力练习,并找寻与教室布置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

第二,听中(during-listening)环节。学习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听力任务。

第三,听后(post-listening)。

各位同学或小组向全班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五、总结

总之,我们课堂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日常交际,而日常的交际,不论是广播、报告、故事还是听别人说话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即带有一定的任务。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可使听力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采用复述、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来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综合实用英语的能力。相信任务型教学法会使教学变的更加的生动有趣,也为习得目的语言提供最佳的途径。

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探究

关于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 语法教学 教学策略 任务设计

  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学习语法,阐述了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及语法教学的任务设计模式,从而使语法课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语法更加轻松愉快。
  
  目前,英语语法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上教师讲授语法时还是实施“填鸭式”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自己在讲解,学生并不能将学到的语法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这种单调的语法教学,既不能充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语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语法教学思路,在语法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教师围绕某个话题,某种语有形式选择,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理解使用语言。
  它具备以下特点:

  (1)任务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的中心活动,而不足以操练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活动。(2)任务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3)任务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的重点。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学而致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进行意义协商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目标设计出明确而有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询问,交流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2、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法在当今英语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以更快速地提高英语运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只有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因此语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以往的语法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反复的练习,而忽视了语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新课标提倡:语法教学要注重能力,在日常的交际中运用语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教师设计出丰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从而参与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
  
  3.1 利用情景教学法,设置教学任务

  教师设计一些虚拟的语言环境,可以用教具图片,玩具,或利用多电脑技术设计出动漫的画面,使英语语法课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更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法。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例如:“疑问句+不定式”的用法。

  将学生分成偶数的小组数个,将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客,一部分为土著居民。

  旅客将要在一个小岛上旅游,但对该岛十分陌生,因此他们列举出很多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We would need to find out……

  ……how to get to the capital.

  ……where to stay.

  土著居民的小组同学要想象游客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如何为游客提供帮助。

  旅客组和土著居民组合并进行旅客咨询。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利用图片故事,设置任务

  图片故事可用于一般过去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图片提示讲故事。

  (1)组织学生根据图片写一两句话,介绍图片发生的事情;

  (2)将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3)根据排列好的图片调整语言的使用,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故事。

  通过图片展示法,来学习一般过去时,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3.3 课外作业项目化,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型教学将项目引人课外作业,将重复性的抄写工具转变为小组合作完成创造性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电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项目的实施可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计划阶段,全班对项目内容及结果做出计划,教师可就项目中的语言要求提出建议,学生可就项目策略达成一致意见,如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其次是实施阶段,学生收集,交流必要信息,运用技能完成任务。最后展示阶段学生像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结果,并从学生和教师处获得反馈或意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以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3.4 利用游戏法,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上设置游戏法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时设置找主人游戏。

  (1)将学生手中的物品收起来放到讲台上;

  (2)邀请同学到前面来把物品发下去,教师交代活动规则;

   T:Now, look. what is this?

   Ss:A pencil
  
  T:Yes, this is a pencil. But whose is it? Tom, is ityours?

   Tom:No ,it is not mine. I think it is Jim's.

   T:Is it yours,jim?

   Jim:Yes,it is mine.

   T:Here you are.

   Jim:Thank you,Ms.chen

  (3)学生轮流到前面来拿东西找主人,每次只能拿一件东西,以保证其他同学也有机会参与。可用游戏活化语法规则。设计精巧、难易适度的游戏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语法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分为:提出任务、执行任务和总结任务三个步骤。
  
  4.1 提出任务

  在这一阶段,教师介绍新的语言知识,设置一个话题,并围绕该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并将不同的语法任务呈现出来。介绍完话题后,教师要简要说明后面要完成的任务。
  完成语法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法材料,引导他们去查阅相关语法资料。
  
  4.2 执行任务

  在这一阶段。把语法结构巧妙设计到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的任务中去,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个交际性的任务,并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新语法知识的准确和流畅应用。
  
  4.3 总结任务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归纳语法结构,要求学生做相关语法内容的作业。可以是专题语法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或以某一语法为主导语法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
  
  5、结语
  
  在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更贴近真实生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不在厌倦学习语法,使他们能更大胆地运用语法,综合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善于积极探索的能力。但要怎样才能更创新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待广大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小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劳小静,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语法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创新与运用研究[EB/OL],广州市白云区初中英语教研网,2009(11).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

  [4]杨小旭,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

  [5]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浅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大学 综合英语

论文摘要:现代外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引起了教师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进行大学综合英语教学。       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形成了“注入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位置。于是,学生在课堂中极少有机会参加教学活动,课堂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变成“哑巴英语”。外语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目前国内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研究表明,在大学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借鉴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念。

1.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构成环节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洗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求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突出教学的情感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

典型的任务型教学分为5个环节。“课堂导入”环节: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导入程序,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导入;“参与任务”环节:任务呈现环节。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学习新知”环节: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语言知识教学,学习的内容可以围绕课本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巩固新知”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操练运用”环节:学生掌握新知后,形成“活学活用”能力。

2.教学实例说明

本文以《致用英语综合教程2》(程晓堂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Travelling without Trampling”一课为例,说明“任务”的'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该文主题集中在travelling 与trampling之间的关系,提出旅游可能会对环境起到破坏的作用,提倡“无破坏”旅游,以良好的旅游管理来发展地域文化和经济。旅游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围绕本课文,笔者设计了以下5项task-oriented的活动。

Task 1: Today we are going to deal with the topic “travelling”. 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ere have you been travelled? What other places do you want to travel in the future?

任务1分析:这是一个导入步骤,目的是想激发学生对主题或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氛围中。教师所问的问题要贴近本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Task2: Look at the topic in our text “Travelling without Trampling” and try to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任务2分析: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或任务,即对标题的预测。在预测之前,要理清一些语言理解上的障碍。

Task3: Discuss in groups: Wha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an travelling bring to our life and the environment? Try to make a list of them. (The whole class may be divided into 7-8groups. After discussion, each group do a report.)

任务3分析: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及想象力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展充分的讨论,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深入挖掘。

Task 4: Each group reports the discussion result to the whole class. Compare the items each group provides. Then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tems you mention and those mentioned in the text.

任务4分析:通过讨论比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Task 5: Nowadays travelling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what travelling can bring to us,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evelop tourism or we should just stop developing tourism so as to protect our home from being trampled?

任务5分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整个班级可以分为两大组,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英语辩论。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语言交际技能灵活用到实际生活中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上。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发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积极探索任务型教学模式,使之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Ellis, Rod. Task-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陈淑芳.使用任务语言教学法时教师的作用[J].湘潭大学学报,2003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试论个案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个案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教学模式 启示

论文摘要: 本文简述Willis和Skehan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据此总结自己的模式,应用自己的模式进行个案分析,同时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近两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越来越引起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关注(龚亚夫,罗少茜2003)。我国的英语教学没有讲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大多情况下英语教学以课本为主,多媒体材料为辅,在此基础上尽量创造各种真实或虚拟情景,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来进行。基于我国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本文简述了Willis和Skehan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据此总结了自己的模式,应用自己以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第四级教材第五单元课文The Man Who Changed the World 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同时得到了一些启示。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      Willis认为“任务型”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   (二)任务环: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   (三)后任务:由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Willis,Jane.1996)。   Skehan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与Willis的模式有相同之处,它也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任务后活动。   (1)任务前活动包括三种:教,意识提升活动,计划。在教的活动中,学生可得到新的语言输入或给学生输入以触发他们对存在的结构进行重构。演绎法较适合用来介绍新的语言素材添加到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中去,而归纳法对中介语系统的重构更为有效。   (2)任务进行阶段。任务进行的方式会影响任务的有用性以及在三个目标之间达到平衡。这里需要考虑注意力的分配和通过扩展的任务程序来影响注意焦点。教师有许多选择来影响学生可利用的注意力,比如时间压力,不同的语式,提供帮助和提供意外的信息。   (3)任务后阶段。教师在任务的进行中,不能干涉任务的进行方式,不能干涉学生对意义的注重,但可以通过任务后的活动来强调并引导学生对形式加以注意(Skehan1998)。      三、个案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验性应用      笔者总结Willis和Skehan任务型教学模式,把以上设计步骤以高中英语教材高二第二册第十四单元I have a dream为例,具体运用如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作为一篇记叙文,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这一人物本来比较感兴趣,但如果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肯定昏昏欲睡。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导向获取有益信息的思路中,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因此,笔者为此文设计了课前、课堂、课下三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任务前阶段。   教师:①介绍并确定谈论MartinLutherKing这一话题。②通过让同学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他的话题帮助同学们回忆或学习有助于任务进行的词和短语。③重申任务确保同学们明白任务要求。学生:①写下听到的有用的.词或短语。②自己先用几分钟为任务进行做准备,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课后积极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二)任务循环阶段。   (1)任务。学生五人一小组共同进行任务。任务基于课文,教师负责督导,鼓励学生。   (2)准备。学生:①选择一位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他们进行任务的过程,组内经过讨论,将各成员获取的资料进一步整理加工,使之系统化。②演练他们将要做的口头表述。教师:①确保汇报目的明确。②走下讲台担当语言顾问角色。③走下讲台帮助同学们演练口头汇报。   (3)汇报。学生: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小老师”既可以向其他小组成员提问,也可以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的提问。教师:①当主持人,确定下一个发言者。   ②教师对各小组成果进行公正评价。   (4)语言焦点。   A.分析。学生:①进行增强语言意识的活动,找出并理解课文特定的语言特点。②就他们注意到的其他语言特点进行提问。教师:①同全班一起再一次对每项分析活动进行评判。②提醒同学们注意其他好的词、短语或句式。③以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提取语言点。   B.操练。教师:必要的分析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以增加信心。学生:①操练那些分析活动中发现的词、短语和句式。②操练任务课文中或汇报阶段出现的语言特点。   (三)任务后阶段。   小组间可互传资料,组间讨论并写出自己的MartinLutherKing(200词左右,尽量用到所学的词汇和短语)。一星期后上交给老师。      四、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些启示      从上述的分析应用中,可以推测出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任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所设计的活动要能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切忌为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   (二)活动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以外,允许分歧的存在。   (三)设计任务目的要明确,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否则,学生会望而生畏,无法积极参与。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制约着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   (1)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任务型教学的效果。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指导者、监督者、助学者,教师有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具有创新意识都将制约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2)学校教育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也是制约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因素。如果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阅览室,更没有电子阅览室,学生查阅资料成问题,任务型教学法就会难以实施。      参考文献:   [1]Willis,Jane.1996.A Framework for Task Based Learning [M].Longman.   [2]Skehan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龚亚夫,罗少茜.2003.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