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师大出版社不错,第一在出版界可以说是一流的,第二发展机会肯定好,第三生活在桂林,怎么也比偏远小城市要舒服,而你那个偏远小山区,唯一的吸引人的就是公务员,但是生活质量也一定会下降……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我推荐师大出版社……
我是编辑出版学大一的学生 我选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不想当老师...
关于就业:
文学院毕竟是我们学校最好的学院 就业这事要看跟谁比了 总的来说还是OK的吧
师兄们说没有找不到工作的 只是理不理想的问题
不少人会考教师资格证 去当语文老师 大部分应该是去做记者 因为出版社本科学历很难进
发的是文学学士证 所以其实传统意义上的中文系可以做的工作都可以做的
关于课程:
大部分和汉语言文学一样 基础课嘛 比如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各种文学史
我们专业独有的课有编辑类的也有新闻类的 也包括网络编版面设计之类的 这种课要大二大三才会开
虽然说汉语言才是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 但所有文学院的专业要求都很严的 听说全校只有我们学院查寝...而且我们每个假期有两万字读书笔记作业...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许知远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1
页数:380
内容简介: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选取了十五位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希望从他们的访谈和代表作里找寻这个时代的“志气”。如果说民国时代的历史学者面对的挑战,是让史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近代的历史学,那么我们今天的挑战则是摆脱阶级和革命史观的叙事,创造一个更新的,同时也还原一个曾经的历史学。
作者简介:
许知远: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就职于《生活》与《商业周刊》,也是FT中文网与《亚洲周刊》的专栏作家,他还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已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醒来》、《极权的诱惑》、《祖国的陌生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时代的稻草人》等。
绿茶:本名方绪晓,曾任人民网读书频道主编、《新京报书评周刊》统筹编辑、《文史参考》杂志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成立于1986年11月18日。建社以来,认真执行国家的出版方针和政策,恪守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以教育出版为中心,出版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教学工具书、学术专著等,先后为本校、本地区和国内高等院校出版了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1000余种,补贴资金2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本校、本地区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建社20余年来,共出版图书6000多种,重版重印8000多种,总印数达8亿多册。截至2006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资产总额为3.5亿元,年销售码洋达5亿元,共上交利税2.3亿、上缴学校1亿多元,是广西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出版社。在近几年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中,综合实力均列全国大学出版社前十名,在地方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有期刊6种:《作文大王》《英语大王》《数学大王》《新营销》《市民》《南方文坛》)、广西师范大学印刷厂、大学书店、桂林贝贝特电子音像出版社4个下属企业和5家控股公司(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广州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广西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社总人数共700多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建社以来,曾3 次获得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奖,2 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先后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校教材管理先进集体”、“先进高校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被广西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出版社”。在全国图书印装质量署优产品评比中,连续7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银、铜奖。先后有三人获得“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荣誉称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批高层次、高质量图书,在海内外学术文化界享有良好声誉。近年来出版的《跨世纪学人文存》、《韦伯作品集》、“温故系列”、“大学人文系列”、“钱穆作品系列”“木心作品系列”等优秀学术著作,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和重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珍稀文献已经在国内形成品牌,其中如《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满铁密档》、《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等大型图书的出版,引起全球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文教图书在全国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同度,已经形成品牌。在教育出版急剧变革的当前背景下,出版社正在加大对教育出版的投入力度,积极介入新课标教材、教辅的编写与出版,积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今天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强大的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能力,并且具有集团雏形的立体经营结构,风华正茂,志存高远。700多名员工将以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力争为传播中外优秀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