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每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地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现车轮的抱死现象,因而是一个闭环制动系统。 它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最有成就的应用项目之一,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车制动时由于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会导致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滑移,当车轮以纯滚动方式与路面接触时,其滑移率为零;当车轮抱死时其滑移率为100%。当滑移率在8%~35%之间时,能传递最大的制动力。制动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上述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调节制动力,使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ABS系统硬件构成主要由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压力调节器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测量车轮转速并将这一数据传送至电子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是一个微处理器,它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来计算车速。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可与控制装置中预先编制的理想减速度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如果控制装置判断出车轮减速度太快和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就发出信号给液压调节器,液压调节器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信号对制动器的卡钳或轮泵的油压进行控制(作用、保持、释放、重新作用)。这一动作,每秒钟能出现10次以上。 二、AB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国内研究ABS主要有东风汽车公司、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济南捷特汽车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虽然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气压ABS方面,国内企业包括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聚能、广东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液压ABS由于技术难度大,国外技术封锁严密,国内企业暂时不能独立生产,但在液压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发,力图突破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如清华大学和浙江亚太等承担的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ABS控制理论与方法、电子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开发装置和匹配方法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采用的耗散功率理论,避免了传统的逻辑门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研发ABS成功且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其试样在南京IVECO轻型客车上匹配使用全面达到了国家标准GB12676-1999和欧洲法规EECR13的要求。这对振兴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零部件业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国汽车液压ABS国产化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合肥工业大学也研制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制动电子防抱系统,率先在HF6700轻型汽车上匹配使用获得成功。国内液压ABS技术含量与国外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配合下,相信国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ABS技术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
There will always be that when you own something when you do not think it would be valuable, but also do not see the value of it, but when you lose it when it come to repentance, but that at the moment when the lateness of the hour, too late for regrets and. I now have such a similar feel.
A week-long automotive engine disassembly internship is over, memories of this time, he reluctantly are true. Wanted to be back in a week ago, then put in every day practice as seven hours to 27 hours use. This is true, this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for me are too precious a true.
In this internship, I learned about auto engines knowledge, are ever at a lesson on what can not be compared. And I once again felt the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mbination of the need.
Teacher because of the arrangement to the engine of our components are Santana 2000 engine. First of all, for the automotive engine theory of knowledge, I understand that:
Santana in Germany Volkswagen Ltd. 1982 products. The company entered Shanghai in 1983, to cooper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generations - four generations of production lines, and in 95 years will be Santana 2000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 into the market.
The main parameters of motor vehicles including technical parameters, the basic parameters, engine and chassis parameters parameters. Structure for the JV type engine, the combustion chamber for the ball flat, so that the function of strong squeezing gas area,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air pollution Valve for overhead camshaft type, camshaft push rod directly.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the inertia of small parts, the system stiffnes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engine speed. Valve for the hydraulic rod to mention,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valve clearance. Intake system has electric heater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intake valve, you can ensure that a smooth start and shorten the warm-up time. Closed water cooling system uses forced circulati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modern automobile engine from crank linkage, valve body, transmission system, lubrication system, cooling system, ignition system, start the Department of the composition. Linkage crank engines are energy conver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power institutions. Valve bodies are engines of ventilators, ventilation process: on time and turn off the control valve to ensure full combustion gas mixed with gas and emissions. Supply lines are guaranteed to give a total cylinder fresh combustible mixture and export emission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engin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supply of different quant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combustible gas mixture.
中文翻译如下:人们总说,当你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你会不觉得的它的珍贵,也看不到它的价值所在,但是当你失去它的时候才恍然悔悟,此刻却以为时已晚,后悔莫及。我现在就有这么一种类似的感受。
为期一周的汽车发动机拆装实习结束了,回忆这段时光,竟真的是恋恋不舍。恨不得能回到一周前,然后把每天实习的7个小时当成27个小时来用。确实如此,这次实习的机会对我来说真的是太珍贵了。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习到的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知识,是在以往任何一节课上都不能所比拟的。而我也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由于老师的安排,我们组分到的发动机是桑塔纳2000型发动机。首先,对于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桑塔纳轿车是德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2年的产品。该公司于1983年进入上海,同我国进行合作开发,目前已发展为三代-四代生产线,并于95年将桑塔纳2000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投入市场。
汽车的主要参数包括技术参数、基本参数、发动机参数和底盘 参数。 发动机结构为JV型,燃烧室为扁球形,这样可以则功能强挤气面积,减低油耗和大气污染配气机构凸轮轴为顶置式,凸轮轴直接推动连杆。优点为结构简单、零件惯性小、系统刚度大、有效提高发动机转速。气门提杆为液压式,气门间隙自动调节。进气系统有电加热器和温度控制进气阀,可以确保汽车顺利启动和缩短暖机时间。冷却系统采用闭式水冷强制循环。
现代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传动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启动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进行能量转换和传递动力的机构。配气机构是发动机的换气机构,换气过程:控制气门按时关闭,保证气配时充分燃烧混合气和排放废气。供给系是保证向气缸共给新鲜可燃混合气和导出废气,并按照发动机不同工况供给不同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这篇挺好的啊,嘻嘻
汽车的诞生
1.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车驱动三轮汽车。1804年脱威迪克设计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汽车。
2.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先试验成功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3.1986年国际汽车产业界推举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主办国际汽车百年圣诞庆贺的盛典 汽车工业史上的三次变革
1.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2.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
3.本世纪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第三次变革
四大汽车城
1.底特律:美国汽车城。盖拥有汽车1.57亿辆,平均每1.5人就有一辆。垄断美国汽车工业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期勒汽车公司的总部均设在底特律城,全国1/4的汽车产于这里。全城442万人口,有91%的人以汽车工业为主。
2.丰田:日本汽车城。丰田市有人口28万,其中丰田汽车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人员、家属占62%。丰田公司有10座汽车厂,生产几十个系列的轻重型汽车。此外,它还有1240家协作厂。全公司每个职工平均年产值13万美元,居世界之首。
3.都灵:意大利汽车城。全市人口120万,其中35万多人从事汽车工业,每年生产汽车占意大利总量的75%。菲亚特公司1899年在这里创建汽车厂时,仅有41名职工,现在已发展为世界第七、欧洲第二大汽车公司。
4.斯图加特:德国汽车城。全城人口 60万,是生产世界第一辆汽车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所在地。该公司在国内设有1800个维修点,在国外1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250个未来汽车将呈八大特点
美国《汽车新闻》杂志对目前每年生产5000万辆汽车的统计,预测国际市场汽车结构将出现以下八大特点。
1.柴油机被更多的轿车所采用,欧洲装备柴油机的轿车已越来越多。
2.汽油机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将取代化油器发动机。欧共体已明确规定:今后生产的汽油机汽车必须装备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3.电动汽车将进入实用阶段。随着低价格、高能量和长寿命新型电池的研究发展,以及人们对环保的强烈呼声,电动汽车将逐渐在各大城市成为一种代步工具。
4.汽车安全标准将会更加严格。为保证汽车可靠性和稳定性,ABS也将逐渐成为一些车型的标准装置;安装保障乘客的气囊装置的数量将逐渐增加,一些车型甚至装备侧面气囊;三点自动上肩式安全带、防侧撞杆及钢制链都将装备到各种类型的汽车上。
5.使用更多替代钢的轻型材料,以降低车重。铝合金、镁合金及碳素纤维等轻质材料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将增多。
6.各种电子装置将在汽车上更多地应用,如电子发动机锁,它使偷车贼无法下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驾驶人员无论身处何处,都不会迷路。
7.载货汽车将改进现有的动力装置。使用一种更加有效的动力装置,可以使目前的载货汽车拉得更多、跑得更快。
8.前轮驱动汽车将有所增加,发动机横置技术进一步发展,将使汽车更省油、更为经济;一些大型汽车也将采用前轮驱动方式,如新奥迪AB 等。
你要的针对性太强,而且1般这东西都是要钱的,所以发了个相关的你参考引用1下 呵呵 如果实在找不到你就花钱买吧~~
1.1优化燃烧系统设计
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燃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燃烧室结构是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它涉及到活塞顶和缸盖的形状,火花塞的位置,进、排气门的尺寸和数量,以及进气口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设计者对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布置以及喷射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目标是:
a)在全部工况下都能实现快速、稳定、连续的燃烧;
b)在油门全开时有高的容积效率;
c)由燃烧室壁传走的热量损失少;
d)排放污染物低;
e)抗爆燃性能好。
1.2优化供油系统设计
现代内燃机向着提高功率、改善燃油经济性和符合环境保护法规的方向发展,供油系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提高燃油效率。
a) 彩用增压技术。这样不仅能提高发动机功率,还能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有害排放物。
b) 改善燃油经济性。为达到这一目的,车用柴油机越来越多地采用直喷燃烧系统,并要求较高的喷油压力和喷油率。
c)精确控制喷油过程参数。随着电控技术在供油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内燃机在每个工况点上对喷油过程参数(喷油定时、喷油率、持续时间)的控制,从而达到了最低油耗,控制了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使供油系统达到最佳化。
1.3优化传动系统设计
汽车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运动部件摩擦损失和驱动功率损失,这两大类损失约占总机械损失的90%以上,发动机附件所耗功率占发动机总功率的12%左右,其中冷却风扇消耗的功率为5%~10%。目前,某些汽车上装用一种带有离合器的风扇,它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工况。该措施可降低燃油消耗6%左右。此外,还可以在降低运动副的摩擦系数和提高传动效率方面做文章,即主要通过减少活塞组、曲轴与连杆、配气机构、传动系统、各驱动装置的机械损失来实现。另外,使用时在润滑油中添加各种减摩剂,也可使各运动副摩擦系数降低。目前使用的减摩剂主要有二硫化钼、石墨和有机钼、有机硼、GRT、YGC节能减摩剂等,还有一些摩擦改进剂,如磷酸脂、硫磷酸钼、油酸环氧脂等。
1.4采用新材料,促进节油
由于汽车质量的大小影响到滚动阻力、爬坡阻力与加速阻力,因此汽车质量与其燃油消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当汽车每减轻lkg时,每升汽油可多行驶0.011km,如果该车行驶10万km,则减轻1kg可节省1lL汽油,若减轻500kg,则可节省燃油5500L。德国专家称:如果汽车减轻质量10%,则可降低油耗8%~9%,汽车行驶所耗能量为78%。由此可见,汽车轻量化与节省燃油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1.5改善车体设计
空气阻力与汽车的外形尺寸、空气阻力系数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常汽车速度越快,空气阻力也越大,从而消耗在克服空气阻力上的功率也就越多。所以,无论是对轿车,还是对载货汽车来说,都应在车体设计上尽可能地减少空气阻力。
1.6滚动阻力的轮胎实现节油
车轮滚动阻力与路面、车速、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约30%~40%用于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子午线轮胎是早已为国内外公认的一种可以减小滚动阻力的轮胎。据专家计算,如果美国所有载货汽车都改用子午线轮胎,每年可减少油耗700万t左右。
1.7发动机柴油化提高节油率
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为20%~30%,柴油发动机为30%~40%。如能广泛地使用柴油机,将会节约大量燃料。柴油机的优点还在于它可以使用纯度比较低、价格比汽油便宜的柴油作燃料。据统计,将汽油机转换为柴油机,每升燃料的行程里程平均可增加35%,同样质量和功率相同的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油耗可降15%~25%。因此,各汽车制造商都积极地增加柴油车的比重,目前绝大多数商用车都装备柴油机,而各汽车厂商提供的装有柴油
机的轿车、旅行车也日益增多,如宝马、奔驰、奥迪、丰田、本田、马自达等都在全力开发并推出环保型柴油车。在欧洲,轿车柴油化的比例已高达40%,且有不断上升之势。
2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现代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实践证明,如能及时地借助诊断设备对汽车状态进行诊断,使汽车技术状况经常保持良好,对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表明,如能定期诊断汽车废气,并及时对汽车排放加以限制,可使被查汽车油耗降低5%左右;相反,点火系统如在有故障的情况下工作,则油耗最大可超过标准的80%左右。
3节油技术的合理选用
3.1按功效选用
根据节油技术的功效选择适当的节油技术,如在节省柴油方面,若发动机工作以重负荷为主,可选用重负荷工况区段节油效果好的节油技术,如乳化柴油、惯性增压等。若发动机工作以中轻负荷为主,则可选用整个工况区段都具有节油效果的节油技术,如磁化柴油等。
如果从提高发动机功率角度选择。可选用惯性增压、磁化柴油、进气喷水等。如果从环保要求选择,可选用磁化柴油、乳化柴油等。
3.2按季节选用
高温、干燥的季节,可选用能够强化冷却的一些节油技术,如进气喷水、乳化柴油等,而在低温、潮湿的季节,则不宜采用上述技术。
风冷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往往热负荷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影响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可选用有强化冷却作用的节油技术。
鉴于汽车对排放污染要求较高,其发动机可选用减少排放污染效果突出的节油技术,由于汽车对防火安全要求较高,可选用具有一定安全防火作用的节油技术(乳化柴油等)。
3.3按地域选用
不同的地域特点,导致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节油技术选择。这主要表现在南方的炎热和北方的寒冷上。南方温度高,一些兼有强化冷却作用的节油技术效果较好;而北方寒冷,则宜选用具备预温加热的燃油系统。这不仅可以收到节油的良好效果,还可解决发动机的高温散热不良或低温起动困难的问题。
4正确地调整和保养汽车有利节油
对汽车的调整和保养,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与汽车的行驶阻力,所以对油耗有相当大的影响。发动机及其附件有故障或失调,以及发动机过热、过冷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使油耗增大。此外,前轮定位的正确与否、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制动间隙与轮毂轴承松紧度以及传动系各箱体内润滑油质量好坏等均会影响燃油消耗率。一般驾驶员常用滑行距离来检查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经正确调整与保养、技术状况良好的汽车,行驶阻力小,滑行距离大大增加。
5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促进节油
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也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驾驶员要遵守汽车使用保养手册的规定。如冷却液的温度对油耗有着重大影响:水温过低时要比最佳水温油耗多10%~14%,当水温高于最佳水温时,油耗也将增大5%~10%。美国一家公司所做的一项试验表明,汽车燃油大约有30%消耗在最初行驶的8km或更少的行程之内。据俄罗斯有关部门统计,不同熟练程度的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其油耗差可达20%~25%。
6使用添加剂,调整燃油品质,实现节油。
最近,国内外已研制出应用纳米技术的汽油微乳化剂,使用时只需将该微乳化剂以适当比例加入汽油即可。试验表明,此措施可降低油耗10%~20%,增加25%的动力性,污染物排放也大有下降。
综上所述,降低燃油消耗与汽车的动力性、排放状况、结构设计、车身选型、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使用条件等各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探讨如何降低燃油消耗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车设计制造水平和汽车运用管理的先进程度。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汽车的设计制造人员还是汽车的维修使用人员,都应不遗余力地去挖掘降低燃油消耗的潜力,把寻求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实用方法作为长期的目标。我们相信,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广大汽车设计、制造人员的不懈努力,汽车节能技术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蔡风田-汽车运行油耗的影响因素与汽车节能技术《汽车运输节能技术》,2001,(2)
2 GB/T1495-1994汽车节能技术评定方法
3 JT/T 306-1997汽车节能产品使用技术条件
4 曹承宝.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措施能源研究与利用,1998,(1)
5 郭廷杰.汽车节油减污技术开发简介能源技术,1998,(1)
6 李纲.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更换周期的实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