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航空动力学报北航校区

2023-12-11 0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航空动力学报北航校区

《航空动力学报》是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一集团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中文科技核心学术刊物。1986年7月创刊,创刊时为季刊,现为半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期刊都有哪些

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期刊主要有航空动力学报,606出的航空发动机,北航、西工大、南航的学报,总体上很少。

王强的个人简介

王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至1992年在北航就读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北航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所长,动力系副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分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涡扇发动机多功能矢量喷管、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航空动力学报》、《推进技术》等国内外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荣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北航“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殊荣。

王强的个人简历

缘于蓝天梦进北航,师从新型歼击机总设计师童年,在王强的记忆里是有些苦涩的。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不幸患了急性肾炎,不得不辍学一段时间就医。出院后静养的那段日子,小王强成了父母单位图书馆里的常客,他沉迷于《三国演义》、《林海雪原》、《我的大学》等各类文学作品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由于几次生病,学业时断时续,整个小学阶段王强的学业一般。进入宜昌市十七中以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他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带动了其他学科成绩明显进步,还担任了劳动委员和副班长。1979年,王强以勉强过线的分数考进宜昌市一中。时值刚刚拨乱反正,全国的校园里掀起了争分夺秒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王强一方面注重锻炼跑步,课余时间踢足球、打排球,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一方面刻苦学习,成绩提高很快。1981年5月,全省组织预考,王强取得了全市(当时地市分设)第二名的佳绩。两个月后的高考,王强考出了全班第一(489分)的高分。当时这个成绩可以上北大,但在填报志愿时,因为从小就有一份浓浓的蓝天情结,王强毅然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顺利被录取。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开学典礼上,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沈元院长号召全体新同学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王强心潮澎湃,把这些话默默记下。进入心仪的象牙塔,王强如鱼得水,爱泡图书馆,操场上也常有他生龙活虎的身影。他担任了班上的团支书,每学期各科成绩优良。大三暑假,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实习,在观看了我国新型歼击机的试飞表演后,王强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坚定了他报考研究生、继续在这一领域求索的决心。本科一毕业,王强如愿以偿考取了北航五系流体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为著名飞机设计气动力学专家、当时正在进行飞行试验的我国某型歼击机总设计师、北航兼职教授顾颂芬“双料”院士。初生牛犊勇攀高峰,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世界空白顾院士在航空工业界享有极高声誉,他主持研制的某型歼击机当时是我国空军的主战机种之一。王强考上研究生后不久,顾院士从沈阳来北京,给王强等一批弟子送了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前苏联飞机设计师雅可夫列夫勇攀事业高峰的故事。从这本书里,王强读出了导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王强的研究生课题是“复杂翼身组合体外挂物减阻的计算和试验研究”。这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项目,来源于我国新型歼击机的生产实践。王强从零开始,采用国外通用的有限基本解方法编写了复杂翼身组合体三维流场的计算程序,分析计算了翼身组合体流场与外挂物相互作用的有利干扰和不利干扰,可以降低约2%的飞机巡航阻力,相当于增加50公里的飞行航程,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顾院士和校内专家的高度评价。硕士毕业后,经顾院士推荐,王强报考了李椿萱院士的博士研究生。针对王强的特点,李院士建议他参加“运载火箭热底部流动”课题组,作为博士的研究方向。在李椿萱院士和赵鹤书教授的精心指导下,王强开始进行“运载火箭底部阻力计算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我国下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底部阻力的计算方法。为了探索国内外同类火箭底部阻力估计过大的问题,王强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理论计算和分析,设计出非常实用的计算程序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计算火箭底部流动的化学反应,需要用到化学反应动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此,王强废寝忘食攻读这两门学科等有关基础知识,并成功计算出含有化学反应的运载火箭底部阻力。这个课题在1991年通过了部级鉴定,翌年荣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研究成果后来在多项航天型号上推广应用,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在这个领域里的一项空白。1992年7月,王强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在北航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北航热情挽留他留校任教,多年在这里求学的生涯,让王强深深爱上了这座美丽的校园,因此他欣然答应到动力系任教,主要从事飞机发动机矢量喷管和红外隐身方面的计算和实验工作。艰辛付出丰厚回报,人生价值在事业中绽放光芒1993年,年仅29岁的王强晋升为副研究员。而立之年,他被提拔担任了动力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成为北航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由于工作业绩显著,1998年,王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同年担任了热动力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强利用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忘我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他的时间表上,已经没有了节假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让他的人生价值在事业中绽放出光芒。“矢量喷管内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和“排气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红外抑制技术研究”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成果三等奖;“面向企业需要,注重工程特色,为国防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依托优势学科,培养两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1月,王强经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任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全国航空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他多次主持召开全国航空工程、航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并受聘为《航空发动机》、《推进技术》等刊物编委会委员。2008年12月,王强挑起了学院分党委书记的担子,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一项项佳绩。2011年11月,学院获批国家教育部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试点学院”,瞄准国际一流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院主办“第一届国际航空航天工程教育论坛”、协办“第四届喷气推进与动力工程国际会议”,均获得了圆满成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强笔耕不辍,“带喷流的尾支风洞实验模型底压计算及分析”、“利用ENSAAP程序计算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性能结果与分析”、“流体注入的轴对称矢量喷管三维流场计算”等50余篇学术论文在《空气动力学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和《推进技术》等国内外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王强致力于加强学院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设立“四维动力奖学金”、“黎明奖学金”,在奖励一批热爱科学、道德高尚、勤奋学习、团结合作精神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时,也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方向。王强积极参与国际友好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先后出访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斯大学、苏萨克斯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所大学。2012年11月25日,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工作岗位上殉职。惊闻噩耗,作为熟识多年的校友,王强心中无比沉痛。他组织学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沉痛缅怀这位优秀的北航校友,号召全院师生以罗阳为榜样,努力为祖国航空事业多做贡献!

哪个大学的空气动力学比较好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比较好。

学校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引进数据库总量达65个,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外文电子期刊达1.2万种;图书馆加入了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全国范围内的文献保障体系,包括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工信部七馆联席会、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等,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中科院文献中心、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中国学术期刊中和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CA、INSPEC、AJ、Aerospace(IAA、STAR)收录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的收录刊源。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

《大学英语》

《航空知识》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空气或其它气体中运动时而产生各种力。空气动力学为流体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力学,特别讨论在马赫数大于0.3的流场情形。

空气动力学因为讨论的状况接近真实流体,考虑了真实流体的黏滞性、可压缩性、三维运动等特点,所以得到的计算方程式比较复杂,通常为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式形式。这种方程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难以求得解析解的,加之早期计算技术还比较落后,所以当时大多是以实验的方式来求得所需的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大量数值运算来求解空气动力学方程式成为可能。利用数值法以及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求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得到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从而省去了大量的实验成本。由于数学模型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现在已经可以采用电脑模拟流场的方式来取代部分空气动力学实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