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12-10 12: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38人,编辑2人,英文编辑2人。

据2018年9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1552篇、总被下载237613次、总被引929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5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08。

据2018年9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载文量为1310篇,被引量为5151次,下载量为31026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0.29。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农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生物技术、食品科学、资源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机电工程、农业经济、数学、物理、化学与化工、计算机、电子信息,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实验新方法、新技术和中国国内外研究动态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实行开放的办刊政策,除主要刊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稿件外,也广泛接受外单位和社会各界学者的稿件,其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都有作者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发表文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术研究

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8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科研平台18个。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92项,其中国家级73项,省部级452项。学校到位科研经费近两亿元,其中在2014年,学校理、工、农、医类科研经费列全省第12位;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13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48篇。。 2004年,以当时任职于园艺系的王英强副教授(时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读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种新的自花授粉机制——花粉滑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杂志上发表,实现了广东省学术界在该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在保水保肥技术、水禽健康养殖、花生育种、猕猴桃、鹰嘴桃、蓝莓、银杏等优稀水果培育、甜糯玉米杂优利用、病虫害防治、岭南特色农产品加工、观赏花卉培育、草坪草培育、行业与地方标准制定、农林产业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藏书155万册,电子图书320万册,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18个。建有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术期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截止到2013年,本刊现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文摘——植物保护》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文摘——园艺》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文摘——土壤肥料》摘录期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什么样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创办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是一所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以现代农业科学为特色,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法、艺八大学科协调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本科纪念大学,是全国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
学校现有海珠校区、白云校区、番禺钟村农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8000余人,拥有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是教育部在广州地区指定的两个TOEFL IBT考点之一。
截止到2015年3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副省级(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13个。以及多个校级研究中心、实验室。
截止到2015年3月,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8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
学校大门
18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26项,其中国家级61项,省部级30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 1 项,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17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700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64篇。

广州仲恺农业学院是怎样的学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封面
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何香凝先生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农、工优势,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了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设有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轻工食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贸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计算科学学院、人文社科系、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6个院(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等2个教学部。并拥有热带亚热带园林花卉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基础化学与生物化工”与“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是经教育部权威批准的托福考试中心和规模居全国第三的雅思考试中心。 学校本科专业学科覆盖农、工、理、经、管、文六大门类,招生专业45个,其中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化工专业获选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作物遗传育种、热能和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获选为校级重点学科。本科招生面向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全国14个省(自治区),招生批次为本科二批A段(或本科二批),。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有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科研设施齐全。校园占地面积111.47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78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科学楼、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和体育场等,固定资产总值2.5亿多元;图书馆藏书101.98万册;白云校区占地面积140多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积60.3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约4.3万平方米,学生公寓约7.6万平方米,学生食堂0.74万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04万平方米。钟村实习农场占地33.35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41万元,校园网覆盖全校。 学校师资和科研力量较强。现有教职工892人,其中正高职称96人,副高职称221人,具有博士学位138人、硕士学位43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校级培养对象51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校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在研各级研究项目36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2000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11项;2004年,以当时任职于园艺系的王英强副教授(时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读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种新的自花授粉机制——花粉滑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杂志上发表,实现了广东省学术界在该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交流频繁,并先后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布莱顿大学、利物浦大学、布鲁内尔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欧、美、亚、大洋洲十几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校际联系或合作办学关系。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广东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广州市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广州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单位,在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实现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现代化大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