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着头盔的外星“木乃伊”
1987 年,南斯拉夫的《宇宙杂志》披露了“苏联船拍摄到外星人‘木乃伊’”照片的内幕:
一艘苏联太空探测船拍到一张显示银色物体的照片,经电脑影像处理,断定是一具外星人的“木乃伊”。照片显示出“木乃伊”的胸部和手臂上挂满星状的徽章,头戴巨型头盔,上面有两条延伸至背部的长管。
科学家作分析后认为,估计这个外星人生前是一位太空船指挥官,可能在一次星球旅程中逝世,并为他做了“太空葬礼”。不明飞行物为“发现号”护航。
带着头盔的外星“木乃伊”
苏联太空研究部最近宣称,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曾得到两具不明飞行物的护航。
据说,“发现号”进入轨道之后,即有两具UFO 尾随其后,若隐若现。当驾驶员抵达指定空间后,这两具UFO 便隐没而去。但在“发现号”返航时,两具UFO 又再度出现机旁,直至“发现号”顺利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与此同时,苏联方面则接收到神秘的电波讯号。
2、来自外空的怪异婴孩
1983 年7 月15 日晚8 时左右,苏联咸海东侧的索斯诺夫卡村空中,坠落下来一个长、高、宽均约1.5 米的椭圆形金属物体,下有撑脚。在24 小时前,当地上空曾发生过火红发光体的爆炸事件。当着陆球体的门被打开后,人们发现里面有一个像在熟睡的外星婴儿。
这个男婴先后被送到伏龙芝医学研究所以及阿拉木图儿童医院抢救和护理。据有关人士说,外星来客在地球空间飞行时出了事,于是在高空将孩子放入救生舱,向地面释放下来。孩子降落地面3 个月后,虽经医学专家们多方努力,终于在10 月3 日死去。
来自外空的怪异婴孩
一位医生说:“那孩子很像我们地球人的婴儿,所不同的是他的手指和脚趾间有蹼,这说明他曾在水里生活过很长时间。他可能有1 岁,体长66 厘米,体重11.5 公斤。他没有头发,没有眉毛和睫毛,他的眼睛是紫色的,没有眼皮。”
医生还说:“他的血压正常,他的大脑活动比我们成年人的大脑活动还要频繁。他从来不哭,研究所派4 名医生专门研究这个天外来的婴儿。”
3、太空中的有翼巨型生物
1985 年7 月,苏联太空实验室宇宙飞船的导航员遇到一队“天使”。据导航员在他们的报告中说,他们一度看到强烈灯光把他们的太空船完全包围,而那束光线的来源,“是7 个巨型的人形生物,它们有着翅膀,身上带有薄雾似的光环”。
“它们看来有几十米高,而两翼张开来,足有一架‘珍宝’飞机那么大。”这些影像一直跟着宇宙飞船飞了10 分钟之久,从宇宙飞船上拍摄下的一部43 秒钟的影片中,可以清楚地见到它们的形状。
天文物理学家莫纳戈夫博士在研究了所有的事实后,得出结论说:“那些东西毫无疑问是一种人形生物,不过它们已进化到可以抛弃肉体的地步。” 因为那些物体一会儿是固体,一会儿又变成一团雾,但它们有着如人类的躯体。
太空中的有翼巨型生物
4、再现失踪的月球飞机
1987 年3 月,苏联太空科学家利用人造卫星拍摄月球背面时,在其中一个火山口赫然发现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制重型轰炸机。从传回的一组卫星照片来看,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的有些地方被陨石毁坏,但机体仍非常完整。机身上且布满青苔。
再现失踪的月球飞机
然而,当第二年7 月,苏联再次利用人造卫星拍摄月球表面时,这架轰炸机居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令科学家们大感困惑。
苏联太空科学家莫基耶夫指出,该轰炸机消失后,在月球表面并未遗留任何曾有飞机停留过的痕迹。科学家曾再三拍摄该处的照片都一无所获;怀疑该机是由地球海底转移去的。
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自始至终对此事保持缄默。不过,根据美国高层人士透露,美国一群专家曾经协助一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小组,联合调查这宗月球上的轰炸机事件。
这些人士透露,该架美式轰炸机是于1988 年7 月22 日在月球表面“神秘失踪”的。
科学家们解释说,这架飞机可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外星智能劫持的。但事隔几十年后它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呢?外星智能究竟是出于什么意图这样做呢?学者们无从深究内情。
此事虽因恶作剧的照片而曾被人贬为“愚人节”的杰作,然而卫星是不会撒谎的;地球上一系列人与交通工具失踪再现事件的出现,也证实“月球轰炸机”事件并非杜撰所致。
5、五万年前的外星求救讯号
据法国报界不久前披露,苏美两国科学家正在联合研究一种来自外太空的神秘无线电讯号——5 万年前从某个星球发出的求救呼唤。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美国天文学家对法国报界说:“这是一个惊人突破,我们的电脑已成功地将这无线电讯号最主要部分翻泽出来,大意是:请指引我们到第4 宇宙,发生爆炸。我们处境十分危险。我们的时间是117、089,位置在12 银河系。”
这奇异讯息已由两国专家将之转换成人类可读的文字,但他们却一直未将此事公开。
五万年前的外星求救讯号
这位天文学家说:“十分简单,用数学计算,我们估计到这是一艘古代飞船,或者是一个星球。它似乎正在找寻某些指引,帮助他们脱离险境。这件事的确令人震惊。经过了努力,我们已经初步计算出显示那讯息至少是5 万年前发出的,也有可能更久。”
6、秘密来自放大的月球照片
人类拍摄的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早在70 年代就由美国宇航局公布于世了;然而照片上的秘密直至80 年代才由美国UFO 研究者科诺·凯恩奇揭示出来。
他通过对月球照片的放大分析,初步认定确有巨大的飞碟和不可思议的人造物体停留在月面上。
秘密来自放大的月球照片
从放大的由“阿波罗8 号”太空船拍摄的照片上看,飞碟的体积大大超出了地球人的想象,其中一个直径估计在10 公里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城镇。
联系到苏联宇航员在80 年代发现的月球背面有飞碟基地和巨大建筑群的消息来说,月球的秘密似乎已经在悄悄地显露出来了。
7、金星上发现两万城市的遗迹
九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历来被认为没有生命存在的迹象。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一个科学研讨会上,苏联科学家尼古拉·里宾契诃夫博士披露说,根据苏联无人宇宙飞船的探测,金星上已发现曾有两万个城市存在的遗迹。
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面,呈马车轮的形状,中间的轮轴可能就是繁华的大城市。有一个庞大的公路网,将这两万个城市联系在一起,条条大路直通中央。
尼古拉说,他披露的这些资料是1988 年1 月苏联无人宇宙飞船,穿过金星表面浓密的大气层用雷达扫描时发现的。
金星上发现两万城市的遗迹
不过这些照片还不十分清晰,至今还难辨认这些建筑物的具体形状。
博士强调说:“我们唯一知道和已确定的,就是那些城市皆是倒塌状态,显示出它们已建成有一段极长的日子。目前那里没有任何生物迹象存在,所以最保守的估计,就是那里的生物已死了很久。”
科学家们认为金星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它表温高达500℃以上,时刻有超过12 级的狂风吹袭,还常年下着硫酸雨,这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无法适应的。那么金星古城的建造者何来又何去了呢?
8、与宇航船相遇的“巨蛋”
1986 年底,一艘探测太阳系的苏联宇宙飞机,在太空中与一枚灰蓝色的 “巨蛋”相遇,当时两者之间只隔数公里。苏联太空科学家帕克科马夫指出,这可能是自从1930 年发现冥王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发现。
他说,如果这个不明物体确是一个蛋,那就不独意味着外太空有生物,而且这种生物还是在太空生活,“这样庞大的一个蛋如果孵出成长后,体型不难有月球那样大。”
与宇航船相遇的“巨蛋”
联邦德国天文学家舒密德也向国内科学杂志《明日太空》发表谈话,说: “我身为苏联太空资料分析顾问,有缘得见数百帧有关该枚巨蛋的高解像图片,它长达1000 公里左右,表面光滑,呈椭圆形。活像一只大鸟蛋;当然它可能是一颗流星或是太空垃圾,但同样我们不能排除它具有生命的可能。”
9、“礼炮六号”的太空奇遇
1984 年5 月14 日,苏联太空实验室“礼炮六号”上的两位宇航员克华利雅诺与沙文尼克,有幸在太空中亲眼见到了乘银色圆球而来的3 位外星同类。
据他们叙说,那天,当他们的太空实验进行到第75 天时,突然发现有一个体积约比“礼炮六号”小一半的银光闪闪的圆球体,进入了太空实验室的运行轨道中,在并列航行。当时,彼此间隔约1 公里左右。
“礼炮六号”的太空奇遇
第2天,银圆球突然运行到距“礼炮六号”只有100 米的近处。两位苏联宇航员从望远镜中,看到该球体共有24 个窗口及3 个较大的圆孔。从这3 个圆孔中,他们惊诧地看到了3 付同地球人相似的面孔:
对方浓眉大眼,鼻梁挺直,皮肤呈棕黄色;眼睛约有地球人的两倍那么大,面部无任何表情。
当银色球体近至只有3 米的间距时,苏联太空人在震惊之余,其中一名拿出他们的导航图展示给外星人看,对方亦展示自己的导航图,上面竟绘有我们的太阳系,另外一名竖起拇指向对方致意,外星也模仿此动作表示回礼。
苏联太空人为了同对方沟通,尝试用闪光灯发出摩尔斯电码,但未获回应。后来他们又以摩尔斯电码发出“数码讯号”,这次却收到了相同的数码讯号回应,该数码讯号,根据后来的数学的分析,竟然是一些复杂的方程式。在以后的两天里,3 位外星人曾经离开圆形物体在太空中多次漫步,既未穿宇航服,也无任何供呼吸的装备。
载有外星人的银色圆球在与“礼炮六号”并排航行34 天后,才终于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中。
10、1.1亿年前的人类手印
化石通常都是在具有成千上万年历史的岩石中形成的,然而有一些化石却显然不符合常规的地质学和历史学规则。譬如加拿大北极圈一块石灰石上的“人类手印”化石,就具有1.1亿年的历史。
在美国犹他州德耳塔附近的一块泥板岩上,考古学家发现的一个人类脚印化石,估计有3亿到6亿年的历史。
1.1亿年前的人类手印
11、神秘的麦田怪圈
第一例关于“麦田怪圈”现象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647年的英国,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洲,亚洲等地都频频发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
至今科学家没有麦田怪圈是人为构造的证据。
神秘的麦田怪圈
12、“玛雅火箭图”与“太空人”石雕绘像
1948年到1952年间,墨西哥籍考古学家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的中,在巨大石室的墙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及一位带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
看到这些浮雕的研究者都说:浮雕与太空人非常相似最受瞩目的是有个石制浮雕像,这是令今日的人百思不解的一件“艺术品”,被称为闻名的巴伦杰神殿的“玛雅火箭图“。
“玛雅火箭图”与“太空人”石雕绘像
13、“硅化铁”是外星人“黑匣子”
1908年6月30日,一颗巨大的火球从俄罗斯石泉通古斯卡河上空飞过。距通古斯爆炸中心250公里,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宇宙博物馆馆长,“通古斯宇宙现象”基金会主席尤里·拉伕宾发现了在自然界中根本无法自然形成的硅晶体“硅化铁”。
“硅化铁”是外星人“黑匣子”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硅化铁”中还含有氖,氙,氩三种气体,这样的物质成分组合根本不可能在地球环境下形成。
在像鹅卵石一样的“硅化铁”上还刻有整齐的图案,看上去如同象形文字。在拉伕宾等科学家的实验中发现,即便是最强大的镭射仪器也只能在“硅化铁”上留下轻微痕迹,象形文字自然不会是人类的祖先画上去的。
14、以地球人当代科技也难造神奇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塔址点正好选在沙漠中岩石地域V型裂缝之间,此地正好位于地球各大洲的引力中心,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洲和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以地球人当代科技也难造神奇金字塔
大金字塔塔底为正方形,四边正好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偏差只有0.015%。点塔高乘以10亿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塔重* 1015 =地球重量,塔高2 =塔面三角形面积,底周长:塔高=周围:半径,底周长* 2 =赤道的时分度,底周长/(塔高* 2)=圆周率(3.14159),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边长度都等于那五角对角线的0.618 -。黄金分割率点建塔共用200多万块巨石,每块都经过精雕细琢,连最薄的纸都插不进石缝,最小石块重2吨半。金字塔附近数百英里范围,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15、月球表面十字架
据美国太空总署拍摄的一张月球照片显示,在月球表面突然耸立起一个巨型十字架。
英国《太阳报》的一位记者将这幅照片公诸于众。从十字架放射的金属光泽来看,不少科学家推测它是由纯金铸成的。
问题是这十字架并不是地球人类建造的,更不是月球自然形成的。
月球表面十字架
16、俄神秘古城遗址是外星人飞碟发射中心?
南乌拉尔地区车里雅宾斯克的古城遗址——阿尔卡伊姆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俄神秘古城遗址是外星人飞碟发射中心?
在这儿,时钟会失灵,心脏跳动的频率、人的血压和体温都会发生突变,地球的电磁场也莫名其妙的降低,空气温度在5分钟内会忽然上升或下降5摄氏度。
俄考古学家与飞碟专家认为,很久以前这里或许是外星人起降飞碟的航天中心。
17、公元前80年的齿轮
一些希腊潜水员1900年为躲避风暴泊在了克里特岛西北部的安蒂基希拉小岛上,在那儿潜水员们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古希腊船只的残骸。
公元前80年的齿轮
潜水员发掘上来大量的艺术品和大理石像,其中有一块里面装配着许多复杂齿轮和刻度的铜盘,铜盘上的文字显示它制造于公元前80年,专家一开始以为它是古代天文学家使用的星盘,但是科学家后来对它拍摄的×光照片显示,它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复杂,因为它的内部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齿轮系统,而如此复杂的传动装置要到1575年后才被人类发明出来!
目前尚不清楚是谁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出了这种令人惊奇的齿轮工具,并且为何这种科技后来又失传了。
18、远古模型飞机
1898年,在埃及一座4千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小无花果树木制成的,有31.5克重。后来在埃及其他一些地方,又陆续找到了14架这类飞机模型。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也发现了一些与古埃及飞机模型极为相似的飞机模型。
远古模型飞机
埃及与南美之间的飞机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是埃及人架机曾经飞到过南美洲吗?既然4千年前的人已经发明了飞机,可为什么直到1903年才有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叱?古代人是凭借什么手段制造了飞机的呢?如果这些谜都解不开。
很多人认为:几千年前的人根本不可能制造出飞机,这些飞机模型,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制品。
19、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
1912 年,美国珍本书商伏尼契(Wilfrid Voynich)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图书馆,找到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一份厚达230多页,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手稿中还有许多植物、天体和出浴美女等奇异的图片。
伏尼契立刻认定这是极为重要的新发现。这份手稿虽然看来像是中世纪炼金术士或草药医生的参考书,但似乎完全以密码写成。
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
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是一份内容不明的神秘书籍,附有插图,手稿中有天体、幻想植
Analog Device Inc. ,即“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另一译名是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Analog Devices, Inc. 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ADI)自从1965年创建以来到2005年经历了悠久历史变迁,取得了辉煌业绩,树立起成立40周年的里程碑。回顾ADI公司的成功历程——从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一座公寓大楼地下室的简陋实验室开始起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发展成全世界特许半导体行业中最卓越的供应商之一。
ADI将创新、业绩和卓越作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并基此成长为该技术领域最持久高速增长的企业之一。ADI公司是业界广泛认可的数据转换和信号处理技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60,000客户,涵盖了全部类型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作为领先业界40多年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IC)制造商,ADI的产品广泛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诺伍德市,设计和制造基地遍布全球。ADI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 Index )。
ADI生产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Digital Singal Processor),代表系列有 ADSP Sharc 211xx (低端领域),ADSP TigerSharc 101,201,....(高端领域),ADSP Blackfin 系列(消费电子领域).
ADSP与另外一个著名的德州仪器(TI: Texas Instrument)生产的芯片特点相比较,具有浮点运算强,SIMD(单指令多数据)编程的优势, 比较新的Blackfin系列比同一级别TI产品功耗低.缺点是ADSP不如TI的C语言编译优化好.TI已经普及了C语言的编程,而AD芯片的性能发挥比较依赖程序员的编程水平.ADSP的Linkport数据传输能力强是一大特色,但是使用起来不够稳定,调试难度大.
ADI提供的Visual DSP ++2.0, 3.0, 4.0, 4.5 ,5.0编程环境,可以支持软件人员开发调试.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帮助测试、控制、设计领域的工程师与科学家解决了从设计、原型到发布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通过现成可用的软件,如LabVIEW, 以及高性价比的模块化硬件,NI帮助各领域的工程师不断创新,在缩短产品问世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如今,NI为遍布全球各地的30,000家不同的客户提供多种应用选择。NI总部设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在40个国家中设有分支机构,共拥有5,200多名员工。在过去连续十二年里,《财富》杂志评选NI为全美最适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作为最大的海外分支机构之一,NI中国拥有完善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强大的研发团队。
20世纪70年代初期,詹姆斯·楚查德博士、比尔·诺林和杰夫·科多斯基三个年轻人在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中工作。因为从事对美国海军项目的研究,这些人使用了早期的计算机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当时数据收集方法的低效使他们十分沮丧,于是他们决定创造一种新产品,来使他们的任务变得轻松。 1976年,在詹姆斯·楚查德家的车库里,三个小伙子建立了一家公司。
最初公司命名时曾有过“长角牛仪器”、“得克萨斯数据”等创意,但提交申请时均遭到拒绝,于是最终采用了如今的名称:“国家仪器”。
公司成立后,从Interfirst银行贷款一万美元并购置了一台PDP-11小型计算机。设置和建造GPIB接口是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第一个成功的订单则是向位于圣安东尼奥的凯利空军基地推销而得的。由于三人受聘于学校,所以在1977年他们雇佣了第一位全职人员来负责订单、账单与客户服务。随着公司交易额的扩大,1978年,他们搬到了一个56平方米的办公室内。
1980年,三人从学校辞去工作全职投入公司的发展,公司也搬到了一个拥有50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为了帮助创收,公司接手了许多特别项目,包括油泵信用卡系统和美国海军声纳测试所需的波形发生器。到1981年,该公司已达成100万美元的销售大关,因此他们1982年迁移到拥有1000平方米的一间更大的办公室。
1986年,LabVIEW这一基于苹果机环境下的著名图形开发系统推出。这款软件使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可以生动的采用“电线”等图形进行编程,而非像之前一样基于代码来输入文字。通过人们更直观的使用和框架结构的减少,生产力得以大大提高,这使得LabVIEW一经发布便大受欢迎。次年,基于DOS环境的LabVIEW新版本LabWindows发布。伴随着这如今已成为旗舰产品的面市,NI提出了“软件就是仪器”的口号,开辟了虚拟仪器这一全新的概念。
此时的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已经拥有了100名员工,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每一份成就都会得到赞誉。在1987年,公司决定直接销售产品而非继续通过代理,于是在日本东京开设了第一家国际分公司。
1990年公司挪到了奥斯汀湖畔的一栋建筑里,并于1991年将其购置。因紧邻当地一座桥,又称为“硅丘桥点”("Silicon Hills = Bridge Point.")。1991年,公司通过LabVIEW获得了第一份专利。其后,他们相继发明了SCXI,LabWindows/CVI等,并开设了NI园区。
2002年,公司在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开设第一家海外工厂。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经营高层是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和总裁兼执行长保罗·欧德宁。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编辑本段
创办起源
1955年,“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并吸引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异行为引起员工的不满。其中被肖克利称为八叛逆的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朱利亚斯·布兰克、尤金·克莱尔、金·赫尔尼、杰·拉斯特、谢尔顿·罗伯茨和维克多·格里尼克,联合辞职并于1957年10月共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安迪·葛洛夫于1963年在戈登·摩尔的邀请下加入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由于仙童半导体快速发展,导致内部组织管理与产品问题日亦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宜斯、戈登·摩尔请辞,并于7月16日,以集成电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创办Intel公司。而安迪·葛洛夫也自愿跟随戈登·摩尔的脚步,成为英特尔公司第3位员工。
在安迪·葛洛夫的口述自传中表示,如果以他是公司第3位员工的角度来看,他是“英特尔创办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权来说,因未受邀1美元价格购股,而是以首位自愿加入员工。
微处理器发展史
1971年:4004微处理器
4004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Busicom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年:8008微处理器
8008处理器拥有相当于4004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杂志1974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8008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操作。
1974年:8080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8080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Altair” 出自电视剧《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395美元就能购买一台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年:8086-8088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8088处理器成为了IBM 新型主打产品IBM PC的大脑。8088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500强的行列,并被《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年:286微处理器
英特尔286最初的名称为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1500万台采用2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年:英特386?6?4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6?4 微处理器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是早期4004处理器的100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年:英特尔486?6?4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6?4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操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David K. Allison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6?4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年:英特尔奔腾(Pentiu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图片)。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年:英特尔高能奔腾(Italium Pentium)处理器
于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32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拥有多达550万个晶体管。不适应市场需要,过早夭折。
1997年:英特尔奔腾II(Pentium 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 处理器拥有7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MMX?6?4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还可以对家庭电影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年:英特尔奔腾II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年:英特尔赛扬(Celeron)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赛扬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Pentium I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处理器的70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9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0.25微米技术。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奔腾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70条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年:英特尔奔腾4(Pentium 4)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电影;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3D图形;为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4200万个晶体管和仅为0.18微米的电路线。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4004的运行速率为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13秒。
2001年:英特尔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操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30%到90%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NetBurst?6?4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3D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年:英特尔安腾(Itanium)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64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年: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Itanium2)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Intel Pentium4处理器时脉达到3.2GHz。
2003年:英特尔奔腾 M(Pentium M)/赛扬 M (Celeron 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PRO/无线2100网卡是英特尔迅驰?6?4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绰号胶水双核,被别人这样叫是有原因的,PD由于高频低能噪音大,所以才有这个称号)
2005年:Intel Core处理器
这是英特尔向酷睿架构迈进的第一步。但是,酷睿处理器并没有采用酷睿架构,而是介于NetBurst和Core之间(第一个基于Core架构的处理器是酷睿2)。最初酷睿处理器是面向移动平台的,它是英特尔迅驰3的一个模块,但是后来苹果转向英特尔平台后推出的台式机就是采用的酷睿处理器。
酷睿使双核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第一次得到实现。与后来的酷睿2类似,酷睿仍然有数个版本:Duo双核版,Solo单核版。其中还有数个低电压版型号以满足对节电要求苛刻的用户的要求。
2006年:Intel Core2 (酷睿2,俗称“扣肉”)/ 赛扬Duo 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移动处理器: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移动处理器核心代号Merom。是迅驰3.5和迅驰4的处理器模块。当然这两种酷睿2有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将FSB由667MHz/533MHz提升到了800MHz。
2007年:Intel 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若干四核台式机芯片,作为其双核Quad和Extreme家族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将在其低电压3500和7300系列中交付使用不少于具有9个四核处理器的Xeons。
2007年:Intel QX9770四核至强45nm处理器
先进制程带来的节能冷静,HI-K的引进使CPU更加稳定。先进的SSE4.1指令集、快速除法器,卓越的执行效率,INTEL在处理器方面不断领先
2008年: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
低至0.6W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带给大家的是难以想象的节能与冷静
未来:Intel Larrabee计划
Larrabee核心是由1990年的P54C演变而来的,即第二款Pentium处理器,当然生产工艺已经进化到45nm,同时也加入了大量新技术,使其得以重新焕发青春。
Larrabee发布的时候将有32个IA核心(现在的样品是16/24个),支持64位技术,并很可能会支持MMX指令集。事实上,Larrabee的指令集被称为AVX(高级矢量指令集),整数512位,浮点1024位。Stiller估计Larrabee每Hz的理论单精度浮点性能为32Flops,也就是在2GHz下能超过2TFlops。
Intel TerraFlops 80核处理器
这里的“80核”只是一种概念,并不是说处理器正好拥有80个物理核心,而是指处理器拥有大量规模化并行处理能力的核心。TerraFlops处理器将拥有至少28个核心,不同的核心有不同的处理领域,整个处理器运算速度将达到每秒万亿次,相当于现在对普通用户还遥不可及的超级计算机的速度。目前,TerraFlops计划只接纳商业和政府用户,但是根据英特尔的计划,个人用户也会在将来使用上万亿次计算能力的多核处理器。
英特尔处理器核的特点在于具有称之为“宽动态执行”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工作功耗比为奔腾4提供处理能力的Netburst架构要低。“我们期望到今年底自顶向下百分之百地采用核微架构,”Otellini说,“今年全年,我们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取代所有的产品,甚至以核微架构的变种渗透到奔腾处理器和赛扬处理器的领域。这就赋予我们在每一个领域的性能领先地位,并赋予我们高度的成本优势。”
3月26日,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在北京宣布:英特尔将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兴建一座先进的300毫米晶圆制造厂。
2008年11月17日:英特尔发布core i7处理器
基于全新Nehalem架构的下一代桌面处理器将沿用“Core”(酷睿)名称,命名为“Intel Core i7”系列,至尊版的名称是“Intel Core i7 Extreme”系列。而同架构服务器处理器将继续延用“Xeon”名称。
Intel Core i7是一款45nm原生四核处理器,处理器拥有8MB三级缓存,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处理器采用LGA 1366针脚设计,支持第二代超线程技术,也就是处理器能以八线程运行。根据网上流传的测试,同频Core i7比Core 2 Quad性能要高出很多。
综合之前的资料来看,英特尔首先会发布三款Intel Core i7处理器,频率分别为3.2GHz、2.93GHz和2.66GHz,主频为3.2GHz的属于Intel Core i7 Extreme,处理器售价为999美元,当然这款顶级处理器面向的是发烧级用户。而频率较低的2.66GHz的定价为284美元,约合1940元人民币,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全新一代Core i7处理器将于2008第四季度推出。Intel于2008年11月18日发布了三款Core i7处理器,分别为Core i7 920、Core i7 940和Core i7 965。
core i7的能力在core2 extreme qx9770(3.2GHz)的三倍左右。IDF上,intel工作人员使用一颗core i7 3.2GHz处理器演示了CineBench R10多线程渲染,渲染开始后,四颗核心的八个线程同时开始工作,仅仅19秒钟后完整的画面就呈现在了屏幕上,得分超过45800。相比之下,core2 extreme qx9770 3.2GHz只能得到12000分左右,超频到4.0GHz才勉强超过15000分,不到core i7的3分之一。
1. 基于Nehalem微架构
2. 2-8颗核心。
3. 内置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
4. 每颗核心独享256KB二级缓存。
5. 8 MB共享三级缓存。
6. SSE 4.2指令集(七条新指令)。
7. 超线程技术。
8. Turbo mode(自动超频)。
9. 微架构优化(支持64-bit模式的宏融合,提高环形数据流监测器性能,六个数据发射端口等等)
10. 提升预判单元性能,增加第二组分支照准缓存。
11. 第二组512路的TLB。
12. 对于非整的SSE指令提升性能。
13. 提升虚拟机性能(根据Intel官方数据显示,Nehalem相对65nm Core 2在双程虚拟潜伏上有60%的提升,而相对45nm Core 2产品提升了20%)
14. 新的QPI总线。
15. 新的能源管理单元。
16. 45nm制程,32nm制程产品随后上线,代号Westmere。
17. 新的1366针脚接口。
Nehalem相当于65nm产品有着如下几个最重要的新增功能。
1. SSE4.1指令集(47个新SSE指令)。
2. 深层休眠技术(C6级休眠,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3. 加强型Intel动态加速技术(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4. 快速Radix-16分频器和Super Shuffle engine,加强FPU性能
5. 加强型虚拟技术,虚拟机之间交互性能提升25%-75%。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构改进了以下部分:
Cache设计:采用三级全内含式Cache设计,L1的设计与Core微架构一样;L2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每个核心各拥有256KB的L2 Cache;L3则是采用共享式设计,被片上所有核心共享使用。
集成了内存控制器(IMC):内存控制器从北桥芯片组上转移到CPU片上,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内存读取延迟大幅减少,内存带宽则大幅提升,最多可达三倍。
快速通道互联(QPI):取代前端总线(FSB)的一种点到点连接技术,20位宽的QPI连接其带宽可达惊人的每秒25.6GB,远超过原来的FSB。QPI最初能够发放异彩的是支持多个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QPI可以用于多处理器之间的互联。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构新增加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New SSE4.2Instructions (新增加SSE4.2指令)
Turbo Mode (内核加速模式)
Improved Lock Support (改进的锁定支持)
Additional Caching Hierarchy (新的缓存层次体系)
Deeper Buffers (更深的缓冲)
Improved Loop Streaming (改进的循环流)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同步多线程)
Faster Virtualization (更快的虚拟化)
Better Branch Prediction (更好的分支预测)
2009年第四季度
Clarkdale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LGA1156接口,双核心四线程。它不但将是Intel(以及整个业界)的第一款32nm工艺芯片,也会是首次集成图形核心的处理器。与之对应的移动版本Arrandale采用类似的架构,只不过要到明年才会发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larkdale上只有处理器部分才是32nm工艺,同一基片上的独立图形核心(以及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仍是45nm。
2010年八核处理器的诞生
2010年3月30日,Intel公司宣布推出Intel至强处理器7500系列,该系列处理器可用于构建从双路到最高256路的服务器系统。
芯片
1981年底组建中国电力报社。1982年1月1日《中国电力报》创刊,刊期为周一刊,四开四版。1983年文革期间停刊的《人民电业》杂志复刊,由中国电力报社出版发行,每月一期,16开本32页。1983年中国电力报社更名为水利电力报刊社。1985年《中国电力报》发展为周三刊,四开四版。1985年《人民电业》杂志由16开本32页扩版为40页。1986年水利电力报刊社更名为中国水利电力报社,《中国电力报》更名为《中国水利电力报》,由周三刊四开四版发展到周二刊对开四版。1987年《人民电业》杂志更名为《中国电业》,由每期40页扩版为48页。1989年中国水利电力报社恢复为中国电力报社,《中国水利电力报》恢复为《中国电力报》,由对开周二刊发展为周三刊。1991年《中国电业》杂志扩版为大16开本,每期56页。1994年《中国电力报》刊期由周三刊发展为周四刊。1999年《中国电力报》增出“星期刊”。《中国电力报》每周共出四期20个版。1999年《中国电业》杂志扩版为每期64个页码。2000年4月,《中国电力报》网络版在互联网上与读者见面。2001年1月17日,中国电力新闻网成功落户互联网,成为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行业新闻网站。2001年1月起,《中国电力报》增出“电气周刊”。2002年1月1日,中国电力新闻网成功改版。2004年9月16日,中国电力报社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国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成立。2004年9月18日,《中国电力报》改版:前四版为新闻版,后四版为周刊;刊期由每周二、四、六、日,改为每周二、三、四、六出版,期数不变,每期八版。2005年10月10日, 《中国电力报》再次改版,版幅由宽幅调整为窄幅,刊期由周四刊调整为日报(周五刊,每个工作日出版),其电力行业报的特色更加突出。2007年10月1日,组建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中国发电》、中国电力新闻网、电力网络电视台、《电力快讯》的发行、广告代理和新媒体产品、信息产品、电力数据库等业务的开发与经营。还有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和销售;展览展示、会议承办,代理书画、图书出版、计算机排版及印刷、教育培训、咨询与文化交流等业务。
《无线电时代 Radio Days》百度云资源在线播放
链接:
导演: 伍迪·艾伦
编剧: 伍迪·艾伦
主演: 米亚·法罗、黛安·韦斯特、迈克·斯塔尔、赛斯·格林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1987-01-30
片长: 88 分钟
又名: 岁月流声、那个时代
画外音中,一个中年男子带领观众回到他童年时生活的洛格威小镇,那里有太多围绕着收音机广播的有趣故事……两名小偷潜入一户人家作案,恰巧广播中的电话竞答节目选中了这里,小偷答中了所有问题,第二天男主人返家,发现钱物丢失但竞答节目的奖品却堆满了门口。碧姨妈与别人相亲时广播中传来火星人进攻地球的消息,对方抛下姨妈落荒而逃。广播明星罗杰与一名夜总会女郎莎莉(Mia Farrow 饰)纠缠不清,莎莉没有如愿得到广播的工作机会却在战时节目中大展拳脚。蒙面游侠的连续广播吸引了无数少年,但主人公始终无法得到一枚游侠戒指……1944年的新年广播中,所有这些经典时代的记忆落下了帷幕。
链接:
作品相关简介:《无线电时代》是由伍迪·艾伦执导,米娅·法罗、黛安·韦斯特、赛斯·格林主演的音乐喜剧电影,于1987年1月30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以一个犹太男子的画外音回忆为开场,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无线电黄金时代,一个普通男孩乔所看到的许多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