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在进行西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引言会查重的时候,并不会查看。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一般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陕西等地。
《孙子兵法》与管理
导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兵书,其在世界上的军界、政界、商界、体育界等有广泛的影响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学甚至还把它列入 MBA 教育的必修课程 ,被誉为管理学 “圣典” 。《孙子兵法》中蕴涵着浓厚的管理心理思想 ,是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萌芽阶段由散见于思想家的言论发展到具有一定体系的著作的重要标志。
一、《孙子兵法》的内容体系
《孙子兵法》从内容上说共分13 篇 ,这13 篇之间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依据现代管理学理论 ,按照其所探讨内容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 — — — 谋划与准备。共三篇 ,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
主要探讨对战争的一般认识、 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智谋、心理等方面的谋划与准备的有关内容。
第二部分 — — — 战略选择。共四篇 ,包括《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 。
主要探讨影响制定战略的各种相关要素、战略原则与要求、战略实施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 — — — 战术应用。共六篇 ,包括《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
其中前四篇探讨内容的重点已由宏观的战略问题转入具体的战术问题 ,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指挥作战的问题;后两篇专门研讨了常规军事手法之外的特殊战法问题。
二、《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思想概述
(一)人性假设的管理心理思想
每个管理决策的背后 ,都必有某些关于对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孙子兵法》13 篇贯通的'军事谋略 ,都是建立在对人的重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民意的重视。
《计篇》中谈到的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 ,意思就是讲政治 ,必须使君主与民众的意愿相一致 ,这充分显示论文格式出对民意的重视和对人的尊重 ,说明了任何重大决策和管理措施都不可违背民意。二是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用间篇》中说到: “先知者 ,不可取于鬼神 ,不可象于事 ,不可验于度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 意思是人们不要企求鬼神 ,也不要相信星象 ,甚至不要依赖以往经验的类推 ,而要充分依靠人去及时、 准确、 全面了解和掌握敌人的有关信息及情况。三是对人才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谋攻篇》中提出了“夫将者 ,国之辅也” 的论断 ,并把将帅看作决定战争胜败的 “五事” 之一 ,把“将孰有能” 列入 “七计” 之一。
《作战篇》中的“知兵之将 ,生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的论述 ,充分说明了人才在社会发展和各种管理活动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二)群体心理思想
《孙子兵法》中群体心理思想通过谋求“人和” 和关于“将与君”“将与兵” 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论述得以充分体现。一是谋求 “人和” 的管理心理思想。
《计篇》 中的“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 ,而不畏危” 就是指管理要使上下级、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才能凝聚成强大的群体而无所畏惧。二是关于 “将与君” 的关系的论述。
《谋攻篇》 中的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就是说国君应充分信任主帅 ,做到用人不疑。将帅有才能 ,国君就不要干预指挥 ,要放手让他去施展才华 ,这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三是关于 “将与兵” 的关系的论述。 《地形篇》 中的 “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 意思是说如果将军对待士兵能够像对待婴儿和自己的爱子一样 ,他们就可以与你共涉难险 ,生死与共。
(三)战略性管理心理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性管理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 ,其中关于 “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的远见卓识 ,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字里行间都贯穿着战略制胜的精神 ,如在运筹、谋划大计方针时要全面掌握相关内容 ,提出 “五事” 和 “七计” ,并强调指出这是关系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的重要问题。所谓 “五事” ,是指 “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将 ,五曰法” ; “七计” 是指“主孰有道 ? 将孰有能 ? 天地孰得 ? 法令孰行 ? 兵众孰强 ? 士卒孰练 ? 赏罚孰明 ?” 认为通过对 “五事” 和 “七计” 的分析 , “吾以此知胜负矣。 ”
《孙子兵法》要求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要做到 “知彼知己” ,全面掌握双方各种情况 ,既要了解对方 ,又要了解自己。
《谋攻篇》中论述到“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 ,每战必殆。” 在实施战略过程中要做到精心计划 ,计划得愈周密 ,就愈可能战胜敌人。
《计篇》中论述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 !”一“知”一“算” ,从战略管理心理上说 ,胜负已明。
(四)战术性管理心理思想
《孙子兵法》中对战术指挥方面的论述很多 ,其中很多方面已深入人心 ,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神速等 ,对人们科学开展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孙子兵法》关于战术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的著名论断为 “兵者 ,诡道也” 。面对战争 ,不仅要具有战略性的“知”与“算” 的科学态度 ,还要在战术上使用超人的计谋 ,因为 “兵贵胜” ,所以才可以“兵以诈立” 。只有通过各种计谋和技术技巧扰乱敌人的视线 ,打乱敌人的部署 ,打击对手的信心 ,攻其不备 ,才能战胜对手。即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 《计篇》 )意思是明明有实力与对手较量 ,却故意装作不能打 ,想打要故意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 ,故意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 ,故意装作要向近处。就是说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迷惑敌人 ,在对方疏于防范的情况下 ,来个 “攻其不备” ,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正合奇胜” 的法则。
《势篇》 中论述到: “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故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 ,不竭如江河。”“正合” 可大致解释为按通常的战术原则 ,以正规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斗;而 “奇胜” 则是指根据战场情况 ,运用计谋 ,出其不意 ,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也就是说 ,从战法上讲 ,明攻为正 ,暗袭为奇 ,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 ,采取特殊战法为奇。它启迪人们在管理活动中 ,善于出奇者就容易取得好的业绩。
《九地篇》 中又论述到: “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 ,攻其所不戒也。” 认为用兵迅速快捷 ,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 ,选择敌人料想不到的道路 ,攻击敌人毫无戒备的地方。进一步说明了兵贵神速和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的制胜效力。
(五)领导心理思想领导
心理思想在《孙子兵法》 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 ,其13 篇中都贯穿着对将帅心理素质的要求 ,提出 “将者 ,智、信、 仁、 勇、 严也” ( 《计篇》 ) 。 《势篇》 中论述的 “故善战者 ,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 ,故以择人而任势” 和 “任势者 ,其战人也 ,如转木石。木石之性 ,安则静 ,危则动 ,方则止 ,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 ,也是要求将帅把主导思想放在依靠、 运用、 把握和创造有利取胜的形势上 ,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士。要想办法激发队伍高昂的士气 ,使之蕴涵一种一触即发的巨大冲力 ,就像拉满的弩 ,触发的机 ,像高山上向下滚动的圆石一样 ,不可阻挡 ,也就是要求领导者首先要具备善于造势和思想发动、 激发士气的能力。现代管理心理学表明 ,领导者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领导的自然影响力 ,而自然影响力中 ,专业知识与技术是领导树立威信 ,赢得下属信服和拥戴的主要因素。
《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业务能力倍加重视。
《谋攻篇》指出: “不知三军之事 ,而同三军之政者 ,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 ,则军士疑矣。 ” 由此可见 ,专业素质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孙子兵法》中对领导者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也做了重要论述 ,如 《九地篇》 “将军之事、 静以幽 ,正以治” 就是要求领导者要具备沉着冷静、 稳健和公正严明、雷厉风行的个性特征。又如 《地形篇》 : “故战道必胜 ,主曰:无战 ,必战可也;战道不胜 ,主曰:必可战 ,无战可也。 ” 就是说将帅要依据战事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决定战与非战 ,而不要受到君主命令的干扰 ,并进一步提出 ,在危急时刻将帅可 “君命有所不受” 。这就是说领导者做事要有主见 ,要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决断力 ,这样才能成就大事。现代管理心理学中有关权变的思想在 《孙子兵法》 中也有专门的论述。如 , 《虚实篇》 中的 “五行无常胜 ,四时无常位 ,日有短长 ,月有死生” 和 “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 。明确要求领导者要具有权变的思想和应变的能力。
《火攻篇》中也对领导者个人情绪控制与心理防范做了论述 ,指出: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 就是说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因冲动而出兵 ,也不可感情用事而盲目参战。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 ,要做到以客观情势而不要以主观意愿进行决策。
(六)激励心理思想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激励 ,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孙子兵法》很重视人的激励问题。
《作战篇》中多处做了专门论述 ,如 “故车战 ,得车十乘已上 ,赏其先得者” , “取敌之利者 ,货也”。并提出在特殊时期、紧急情况下的奖赏要打破惯例 ,加大力度 , “施无法之赏 ,悬无政之令” 。主张仁爱士卒 ,以此调动其积极性。如《九地篇 : “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 ”
《孙子兵法》中不仅重视对人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而且在 《九地篇》 中还对投险激励做了论述: “帅与之期 ,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候之地 ,而发其机。焚舟破釜…… 聚三军之众 ,投之以险 ,此谓将军之事也。 ” 意思是说 ,将帅赋予军队任务 ,就像登高而抽掉梯子一样 ,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敌国 ,就要像击发弩机射出箭一样 ,使他们一往直前。烧掉船只 ,砸烂铁锅 ,断其退路 ,表论文格式示进则生 ,退则死 ,战必胜 ,不战则亡 ,刺激军队以死奋战 ,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亡地而后存”。这种投险激励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 “救灾式管理” ,即利用灾难式的情况 ,来激发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潜力 ,产生特殊的效果。
三、结语
《孙子兵法》虽是一部古代兵书 ,但它其中蕴涵着的管理思想、组织方法 ,领导艺术等精华却为我们今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开辟了途径。尤其是其中的管理心理思想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促进了该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而且对人们在各个领域科学开展管理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泽民.论 《孙子兵法》 的管理价值[J ]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 (5) :88 —93.
[2 ]孙武.孙子今译[M] .郭化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50 - 109.
[3 ]董海洲,王建军. 试论 《孙子兵法》 中的管理思想[ J ] . 求实,2004 , (5) :133
[4 ]朱永新.管理心理学[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30 -39.
[5 ]程振清.《孙子兵法》 与商战[J ] .甘肃社会科学,1997 , (6) :86.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0]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 孟艳双. 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2] 陈跃. 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 职业. 2010(23)
[3] 伍健. 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02)
[4] 葛晋,张文敏. 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5] 金昊.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 田毅.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3)
[7] 李芹.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04)
[8]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 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01)
[9] 周建明,薛有奎. 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10] 孙济生,刘向群.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 2004(10)
[11] 彭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 成功(教育). 2011(03)
[12] 周杨静,刘志峰. 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6)
[13] 马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4] 蔡静. 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15] 乔韦. 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6] 姚佳. 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7] 刘莉. 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8] 孔瑞娜. 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9] 高燕. 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0] 沈霞. 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2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 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林颖.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黄菁. 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王雅欣. 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 王艳梅. 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王盼美惠.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 陈艺红.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刘德宾.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1] 张玲.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2] 毛蓉蓉. 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3] 黄霖清. 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4] 柳健.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5] 秦芳. 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16] 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7] 郑艳. 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8] 倪婷婷.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9] 张永海. 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0] 洪文峰. 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1] 吴晨阳. 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2] 曾春丽. 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没有的哦。
拓展资料: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
学校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1958年由教育部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截至2019年3月,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541.8亩、生态实训基地2272.5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9.2万平方米;各类文献资源332.3万余册;各类学生3550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713人、博士研究生422人、硕士研究生7972人、留学生415人;有教职工2191人;设2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3个孔子学院;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7个本科专业。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又称CET-6,全称为“College English Test-6”)是由国家统一出题的,统一收费,统一组织考试,用来评定应试人英语能力的全国性的考试,每年各举行两次。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主办,每年各举行两次。从2005年1月起,成绩满分为710分,凡考试成绩在220分以上的考生,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委员会”发给成绩单。2007年1月起,六级考试不再接受非在校生报名。
西北民族大学(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中央部属高校,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西北民族学院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76亩,其中西北新村校区359亩,榆中校区1417亩,图书资料40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博物馆馆藏文物2964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4.7亿元;设有28个教学单位,有71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914人,全日制在校生26544人,其中本科生2425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