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2022编辑出版学考研

2023-12-11 07: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22编辑出版学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和定专业

1.什么选择中国传媒大学的出版专业

首先,我有一定的名校情结。其次,了解和报考出版专业的同学较少,作为不考数学的文科专业竞争压力偏小。我所知的开设出版专业的几所顶级985是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但是武汉大学的招生人数相对较少(招10人以下,学费2年共2.6万),复旦大学复试对英语要求较高,且学费偏高(招10人左右,2年共9万)。因此选择了招生相对较多(20人左右)学制三年,每年学费1万元的中国传媒大学。

2.考研难度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2020-2022年的复试线分别为:375、355、380;

统考招生人数为:21、17、26(2022年最终扩招10人,16+10);

平均报录比约为5:1。

相比其他专业来说竞争相对较小。2021年分数线在355主要原因是专业课压分,导致当年原本计划招生18人,却只有17人过国家线,最终进行了等额复试。2022年导师给分较2021年松,回归前些年的正常复试线,375-390(2017-2020均在此区间)。

二、初试经验

(一)英语:

1、单词:

老生常谈,背单词到最后一刻,想必同学们都深知单词的重要性,我背单词真的就是背到了考试当天,编者在网上找到过一种21天7遍法和40天7遍法,开始确实很痛苦,不过经过这个周期,再背单词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了,在暑假之前,我就把凯程那本乱序版的单词背了7遍以上了。暑假之前我已经把所有的英语真题做过一遍,所以暑假的单词任务就是把近10年的所有的单词(包括不认识的、熟词生意的、出现频率高的)都抄在了本上,9月10月两个月又把单词背了几遍。11月以后,背的单词都是真理的真题里面的单词。事实证明背单词确实很有用。

2、阅读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一战就吃亏在这个上面,做题速度太慢,导致在最后的10分里我要做新题型和完形填空那部分,再加上紧张,可想而之,我新题型全错,就是这10分,让我和中传失之交臂。准备二战时,再拿出这篇新题型来看,结果10分钟做完,一题未错。所以,阅读的重要性在于不仅要保证正确率,而且还要追求速度。一战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抄专业课笔记,后来证明这个活真是又耽误时间,又没有多少成效。

所以,阅读要从开始准备考研就要准备,可以一天一篇,但暑假加大量,一天3篇到4篇,穿插练习新题型、翻译和完型。阅读不能停,直到最后一个月也要保证每天或者两天能做上几篇。一战时暑假我把所有的翻译文章全部翻译了一遍,写在本子上了。

我在二战时,只把真题的阅读做了两遍,因为,一战时,已经把真题看了5遍,题目真的就是全记住了,这两遍只是在研究文章了。

其余的时间我都在大量的做英语阅读。我买了一本《张锦芯考研阅读200篇》和《张剑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下》,两本都做完了,在8月份之前,因为要准备毕业的一些事情,压根就没有集中的时间来学习,所以我就把这段时间只安排了背单词和每天两篇阅读上。

到了8月份,我回学校租了房子,开始正式学习。一天3篇长阅读和一篇其他题型【穿插练习新题型、翻译和完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0月份底,到11月份开始背政治和专业课的时候,时间就不那么多了,我就缩减成一天两篇了,安排在中午睡觉醒来做。到12月份,就缩减到一天一篇阅读,一篇其他题型了。

事实证明这个工作做的很值,二战的英语考了72,虽然我的专业二的分数比一战时少了很多,但是总分还是高了13分。

3、作文

这是我花的时间最短的部分,我只是最后两个月开始练手,但是也只是在每个星期写上一两篇,最后一个月背了下自己总结的模板,我一直对作文比较触头,所以这部分我没啥发言权,同学们可以去找找身边作文写的好的请教下。

(二)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政治这一科不必开始太早,可以在7月以后进行,8月也不晚。我政治的大体安排是8月份徐涛的强化课+肖秀荣1000题,9、10月份腿姐技巧班+1000题二刷,10月份开始拿着腿姐的背诵手册反复背,11月腿姐冲刺课,考前两周肖狂背四。

暑假结束之前的强化班其实文科基础好的同学甚至可以不用看,直接看精讲精练/核心考案/考点清单即可,马原不理解的地方再去看看徐涛的课。对于理科同学来说,强化班的作用其实也不是很大,可以学累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听徐涛讲故事,马原必看,其他三门可以选看(比如史纲毛概和高中历史重复的部分看书其实更快)。暑假基础阶段肖秀荣的1000题必做,题目的考察角度还是和真题最类似的,可以从淘宝上买一本刷题本,也可以pdd多买两本题目,方便二刷三刷。

9月腿姐的技巧班比较推荐,主要是对于选择题的一些考察规律,应试技巧,同时进行1000题的二刷/三刷。10月开始腿姐、徐涛都会出背诵手册/笔记,这个时候的重点就是拿着小册子反复背。陆续地也会有一些模拟卷出版,我的建议是按需选择,因为模拟卷其实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出的好,有的题目很怪,主要是练手感和查缺补漏。这里主要推荐腿4+肖四肖八,今年徐涛的也比较怪。11月我听了冲刺课,这个选听,因为其实她讲到的点,模拟卷和押题资料上都会涉及。12月开始准备主观题,就狂背肖四就完了,其他老师的押题资料都差不多,而且21年五道大题全部出自肖大大的四套卷第一套,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政治试卷必考的点一定要多背几遍。

总结起来,政治利用零碎时间,前期少投入多产出,注重选择题,12月多花时间背书,拿下肖四。

(三)专业课

1、专业课335

题型:百科选择题、成语改错、文言文翻译、句子改错、语段改错、大作文

该专业课考察知识偏基础。选择题20个,类似于公务员和教师资格证的百科知识,主要靠平时积累、刻意复习遇到原题的概率也不大;成语改错30个,积累网上的一些易错成语进行练习;文言文一段,加标点再翻译,文章多出自《古文观止》。要知道基本的断句技巧,翻译只要大致意思差不多就好,不需要太抠字眼,平时可用《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检验自己学得如何;句子改错10个,高考水平没有很难,要写出错因和改正方法;语段改错要改错别字、标点、数字等,可以做职业资格考试题,总结常见出题点;大作文1000字以上,以往偏热点写作,需要按热点类别收集案例、进行写作练习。不过今年考察了应用文写作。

2、专业课441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

名词解释4-5个,写清楚定义、特点、应用、案例即可,150字左右但没有强制规定。可以收集整理各个学校的真题,每天进行背诵;简答题8个左右,字数约500(半页答题纸)内容偏基础,好好背书不存在下不了笔的题目,且与之前的真题有一定的重复性,大概1-2个题。所以,一定要重视真题的使用;论述题,表达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多为热点事件,答案也较为开放,与大作文如出一辙;实务题,题型多变,每年都不同,包括选题策划、信息检索、约稿信、评论、广告词等。2022年没有考论述题,考了两道实务题。

专业课学习安排:

前期:8月~9月

我个人开始得比较晚,学弟学妹们如果时间充足建议提前准备。

主要是打基础进状态,我是跨考的,之前没有接触过出版专业知识。8月初先用一周看和理解从学姐手中买到的笔记资料,可以帮助我快速抓住书本重点。理解之后剩下的时间开始全面背诵,每天4小时背了七八遍。然后每天收集5个左右的真题名词解释,白天收集晚上背诵。每天做句子改错10,语段改错1个,三天一篇文言文,用粉笔APP刷百科知识,每天练习30个易错成语填空。记忆实务作文的答题模板默写。

中期:10月~11月

主攻简答题和大作文,以及实务作文练习。收集整理和练习各大学校的简答题真题,总结中国传媒大学的重点出题板块。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遗漏的知识点回归书本或笔记进行背诵。开始练习大作文,根据热点话题一周一篇,给学姐批改,然后进行二次修改,时常根据公众号(出版江湖、出版商务周报、出版人杂志、做书、嚼菜根学出版)和论文补充观点和问题。练习选题报告、信息检索、约稿信等的真题,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提高熟练度。

后期:12月

在淘宝上买真题的答题卡,进行三场全真模拟。找到考场的感觉,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合理地进行排版和时间安排。每天进行名词解释(20个)和简答题的抽写(10个),不用完整一字不漏地写下来,只打框架,对于不熟悉的知识点记得标注,进行重复。同时我还对基础和实务两本书进行一个思维导图的梳理,写在一张A4纸的正反面,每个知识点写出关键词,考前做到可以完整地默写出思维导图。

总结:

个人认为,中国传媒大学考题的题型灵活,需要平时将他考过的题型进行练习,但是题目本身难度属于中等,提问角度没有特别刁钻,基本书上都有答案。

两门专业课参考书:

《出版专业基础》(初/中级)《出版专业实务》(初/中级)共4本主编: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版本:2020版

三、复试经验

1.复试情况

复试分数线380,扩招10人,最终录取26人,1:1.2进入复试,33人获得复试资格。1:1.2是一个正常的复试录取比例,相比暨中国传媒大学学的1:2中国传媒大学学子的复试压力会小很多。

2.如何筹备复试

首先,自我介绍是复试必不可少的,按照要求写中文或者英文稿子,如果没有提及,最好是英文。在这个环节要提前多次演练自我介绍内容,才能降低复试失误率。其次,可以找同校的两三个同学每天进行线上模拟,自由提问,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同时建议根据网上的复试50问等,在文档里提前整理好自己的答案,准备充足,才能自信从容地应对老师的提问,复试问题万变不离其宗。

3.复试难度

个人觉得复试难度低于初试,只要认真准备、不怯场、在老师面前大方地展现自身的特色和优点,基本上问题不大。中国传媒大学在复试环节很公正,对于本科院校没有歧视,老师更关心的是你对当下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热爱程度,以及自身的能力。同时,高分被刷、低分逆袭的同学每年每个学校都有,今年出版专业一位总分400+的同学就与中国传媒大学失之交臂,因此,希望大家进了复试就请全力以赴!

四、接下来说说心理调整和压力调整的事:

这个问题尤其在二战同学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我们会想万一这一次还考不上怎么办,就浪费了一年,而且还要再找工作或者是考公务员、事业编,而且都毕业了,又要向家里要钱,感觉不好意思。

这时候就需要身边有认识的朋友一起鼓劲,这时最忌讳的就是单枪匹马闯敌阵,二战时不需要把神经绷得太紧,适当放松,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下功夫,周末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顿好吃的,或者是看个电影,女生逛个街,男生打个球。考研的生活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

这时候,一旦感觉自己心情不好,想钻牛角尖,就赶紧和朋友,亲戚,老师说,听听他们的劝导,总比自己闷在心里的好。

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考研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原因

由于我个人的本科社团活动和校外实习经历,我对出版专业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当我决定考研出版专硕后,我首先将目光放在了985高校,如四川大学、南大等。由于我开始时间较晚,南大有很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古文常识知识,我最终选择了没有客观题的四川大学,当然还有四川大学在天津这个地理因素。

二、四川大学出版考研情况

出版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学界也一直探讨出版、编辑、编辑出版的关系,对其进行溯源。四川大学将其放置在文学院下。而其他高校的出版专业有的在新闻传播学院如陕西师范大学,有的在信息管理学院如南京大学。

坦白来说,四川大学的题目不是很难,但它非常灵活,思维也很发散,极其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四川大学没有官方的参考书目,坊间流传的有以下几本:崇文书局出版的《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字出版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肖东发、于文主编的《中外出版史》,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贺圣遂、姜华主编的《出版的品质》(这本书今年好像改版了)等。

四川大学2021年统考招生人数是17人,2021年分数线即为国家线355分,但据我所知实际招生人数不足17人,好像是因为达到国家线355分的复试生不足17人。2022年由于推免占据统考5个名额,官网统考招生人数为12人,后来补录两位,复试人数16人,实际录取14人,2022年分数线为370分。

虽然这两年四川大学复试线看起来低于其他985高校,但前几年四川大学的复试线是有高达过390的情况。我觉得这主要是看老师改卷子严不严格,愿不愿意多给分。如果严格,那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用过于担心,所以也并不是分数线低看起来就比较好考,别的985分数高可能只是老师改卷子比较松,这并不代表考卷的难易程度。此外,今年出版专业如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都扩招了10个名额,四川大学也是第一次有扩招的情况,明年是否扩招还是要看情况。

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关心跨考问题,我也是三跨上岸的。听往届学姐调侃,四川大学出版专业之前一直很青睐跨专业考生,这也坚定了我跨考的信心。而在复试阶段,我发现今年四川大学出版考研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本科编辑出版学生的占比不断上升。由于本科学习过编辑出版的知识,她们往往在初试阶段也会取得较高的分数。但从复试录取结果来,四川大学对是否跨考并不是很介意,也不歧视本科学历,很大度地展现了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一面。并且,我个人感觉,四川大学出版不存在高分刷人的现象,所以如果你初试分数足够高,虽然初复试分数占比是五比五,但依然会占据一定的优势。

三、初试经验

研究方向:

01编辑出版理论

02出版经营管理

03数字出版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1.政治

第一次考研报了个启航的班,第二次报了的。可能第一次对政治体会比较深,第二次的视频没怎么看,看不下去,觉得讲得太慢。对于政治我觉得买本肖秀荣1000题好像,自己看一节书做一节题目,用铅笔做,做一遍擦掉重新做。特别是考前一个月的时候要再把所有题目过一遍。再就是把考研大纲撕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背诵。但是最后还是得回归大纲,背大纲的每一章的标题,要把每个章节的体系背下来。这个体系也许报班时老师会提点一下,可以参考下。最后在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做真题。

不要自欺欺人,要完全明白每个选项怎么来的,每个大题的答案是从哪个角度想的。这个肖秀荣讲真题比较细致。个人觉得任汝芬的书不如肖秀荣的经典,特别是预测卷,肖秀荣的比较切合实事。

最后我的政治考了73分,我个人感觉主观题比客观题答得好,客观题的多选有几个选项不确定,但是主观题却明显比第一年要有话说。政治主观题一定要答得满满的,那么就一定要多背诵!

2.英语:

1、单词:

老生常谈,背单词到最后一刻,想必同学们都深知单词的重要性,我背单词真的就是背到了考试当天,编者在网上找到过一种21天7遍法和40天7遍法,开始确实很痛苦,不过经过这个周期,再背单词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了,在暑假之前,我就把凯程那本乱序版的单词背了7遍以上了。暑假之前我已经把所有的英语真题做过一遍,所以暑假的单词任务就是把近10年的所有的单词(包括不认识的、熟词生意的、出现频率高的)都抄在了本上,9月10月两个月又把单词背了几遍。11月以后,背的单词都是真理的真题里面的单词。事实证明背单词确实很有用。

2、阅读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一战就吃亏在这个上面,做题速度太慢,导致在最后的10分里我要做新题型和完形填空那部分,再加上紧张,可想而之,我新题型全错,就是这10分,让我和中传失之交臂。准备二战时,再拿出这篇新题型来看,结果10分钟做完,一题未错。所以,阅读的重要性在于不仅要保证正确率,而且还要追求速度。一战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抄专业课笔记,后来证明这个活真是又耽误时间,又没有多少成效。

所以,阅读要从开始准备考研就要准备,可以一天一篇,但暑假加大量,一天3篇到4篇,穿插练习新题型、翻译和完型。阅读不能停,直到最后一个月也要保证每天或者两天能做上几篇。一战时暑假我把所有的翻译文章全部翻译了一遍,写在本子上了。

我在二战时,只把真题的阅读做了两遍,因为,一战时,已经把真题看了5遍,题目真的就是全记住了,这两遍只是在研究文章了。

其余的时间我都在大量的做英语阅读。我买了一本《张锦芯考研阅读200篇》和《张剑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下》,两本都做完了,在8月份之前,因为要准备毕业的一些事情,压根就没有集中的时间来学习,所以我就把这段时间只安排了背单词和每天两篇阅读上。

到了8月份,我回学校租了房子,开始正式学习。一天3篇长阅读和一篇其他题型【穿插练习新题型、翻译和完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0月份底,到11月份开始背政治和专业课的时候,时间就不那么多了,我就缩减成一天两篇了,安排在中午睡觉醒来做。到12月份,就缩减到一天一篇阅读,一篇其他题型了。

事实证明这个工作做的很值,二战的英语考了72,虽然我的专业二的分数比一战时少了很多,但是总分还是高了13分。

3.783主题写作

这一块是我比较头疼的地方,我是跟着新祥旭直系的学姐学习的,老师将常考点、重难点知识都讲解的比较透彻。主题写作的考纲明确要求行文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要有问题意识、围绕主题展开论证。所以基本步骤就是确定主题、提出问题、进行论证,得出结论。不同的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论和案例来写,最好能准备不同的理论来回答文章提出的问题。

基础书目:

(1)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作家出版社,2019.

(3)钱穆:《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6.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4.人文社科基础

结合背诵笔记,把第一遍看书和第一轮背书结合在一起,在11月中旬之前过完了4本参考书目,完成了第一遍背诵。

背诵是按不同科目的不同线索进行。

文学史

除了按朝代演进背,还梳理了各类文体的演进、重点作家和作品的词条、流派特征等等。

文明史

除了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及其扩张,还按照初高中学历史的思路,分中国文明、西方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史进行了梳理。

哲学

依照张世英《哲学导论》这本书,仔细看了好几遍,提炼每个主题下可以考的题目。哲学史也很重要,所以后来也梳理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基本脉络。

《媒介·社会》主要关注美国媒介产业。

四、复试

四川大学的复试非常灵活,主要根据你的自我介绍来随机提问,任何老师感兴趣的点都有可能被追问。这就要求你对自己写下的自我介绍极其熟悉,并自己延伸,反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提问。并且,在复试期间,你可以找一起进复试的小伙伴互相对练,互相提问,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接下来说说心理调整和压力调整的事:

这个问题尤其在二战同学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我们会想万一这一次还考不上怎么办,就浪费了一年,而且还要再找工作或者是考公务员、事业编,而且都毕业了,又要向家里要钱,感觉不好意思。

这时候就需要身边有认识的朋友一起鼓劲,这时最忌讳的就是单枪匹马闯敌阵,二战时不需要把神经绷得太紧,适当放松,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下功夫,周末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顿好吃的,或者是看个电影,女生逛个街,男生打个球。考研的生活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

这时候,一旦感觉自己心情不好,想钻牛角尖,就赶紧和朋友,亲戚,老师说,听听他们的劝导,总比自己闷在心里的好。

六、乘风破浪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不论开始的早与晚,只有坚持到最后,写完最后一张试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资格取得胜利的。考研过程中的心酸与崩溃,是每一位考研学子都会经历的。你可以难过,可以流泪,可以崩溃,但唯独不能放弃!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身边好多人已经掉队,但要想做最后胜利的那个,就要咬咬牙,一直走下去。最后,相信各位学弟学妹们都能坚持到最后,成功上岸!

2022考研有哪些好考的专业?

1、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类包括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

近年来,这些专业被考生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热门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2、行政管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3、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4、工商管理

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企业投资等。

5、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理论应用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资本运营、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核算的惯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侧重于实务操作,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本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强化学生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编辑出版专业考研的方向?

本科编辑出版专业考研对于专业是编辑出版学专业,此专业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下设的自设二级学科,自设专业代码的第五位为“2”或“Z”。自设专业是学校自主开设的专业,所以大部分自设专业全国招生院校较少,具有学校培养特色。1、专业概况: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报考的人也不多。但是现在每年跨专业报考会占较大的比例。编辑出版考研的报考学校层次较高,如湖北省的武大、华科、武汉理工大等重点大学,其他省份也是以名牌大学为主,如北大、清华、复旦和南开等高校。研究生完成后可继续向博士和博士后的方向发展,毕业后多会进入高校、大出版机构等单位高就。门类/领域代码:12门类/领域名称:管理一级学科/领域代码:1205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编辑出版考研方向主要分专业和非专业方向两类。2、相关专业非专业方向主要有:传播学、新闻学、文学等相关学科。武大属于编辑出版专业方向,武汉理工大学、华科大属于传播学方向,华师大属于新闻学方向。二级学科代码:1205Z1二级学科名称:编辑出版学3、院校推荐: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南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