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开发论文软件开发论文:
软件工程用于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领域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由于开发团队及开发方法的不足,导致课件开发的软件危机,体现为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质量低、使用困难等。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模式,可以缓解软件危机,提高开发的效率及软件的质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多媒体课件;软件危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也快速发展着,既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普及,各类学科的教学课件应运而生。从理论上讲,大量的教学课件地运用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但实际上,在教学中真正用得好,用得巧的教学课件并不多。开发成本高,软件质量低,重复开发的现象屡见不鲜,很难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教学课件的需求。此种不良现象我们称之为“教学软件危机”。要消除此种软件危机,就要有正确的软件开发理念。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可以有效地缓解软件危机,提高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成功率[1]。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目前比较认可的定义为: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主要应用工程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工具和管理的一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交叉的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数学及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以便帮助人们缓解软件危机带来的问题。
1.2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2],致使整个开发过程混乱不堪,导致开发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难以估量,通常会大幅度超出预期;2)对“已完成的软件”,用户通常不满意;3)软件质量无法保证;4)软件不可维护,升级要重头来过;5)软件没有完整的文档资料。为了缓解软件危机,能够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软件,软件工程技术的理论充分用于软件开发及维护的整个过程。
1.3软件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SDLC,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2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课件是凡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都称之为课件[3]。课件像学习者呈现出学习的内容,学习质量的检测、反馈和指导。多媒体课件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课件中。课件的形式内容单调,如练习程序、测试程序以及现在出现的大量面向信息的产品,如电子百科等。多媒体课件表现内容的形式多姿多彩,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中的巨大潜力主要在于它能提高对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和控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信息表现形式与人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结合程度,在顺序、符号信息等方面扩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更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这就对多媒体课件有了更多的需求,为了开发出更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我们就需要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进行开发。
3基于软件工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
多媒体课件设计是课件开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件的质量。多媒体课件也是一种软件,我们可以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开发多媒体课件,其必须遵从软件生命周期。同时我们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充分考虑相关的因素。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通常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3.1教学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以此奠定软件开发的基础。教学需求分析仍然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它的主要任务是论证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1.1问题的定义
这个阶段要弄清的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要清晰地知道这个课件的开发要解决什么教学问题。如果不弄清楚,而盲目的开发,只会浪费时间资金等等资源。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确定的得出问题的定义。这是此次多媒体课件开发的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3.1.2可行性分析
既然已经知道了“问题的定义”,接下来就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解决这个课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文成这个任务,需要专职人员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初步给出整个课件的开发的概况,一个雏形。这个阶段进行的比较短,主要是研究问题是否有解,是否有可行的办法。这个阶段决定了多媒体课件是否继续的关键。
3.2课件的教学设计
经过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系统必须做什么已经清楚了,总体设计阶段就是决定怎么做的时候了。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的话,系统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4]。这个阶段主要是:1)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程序、文件、数据库、人工过程和文档等;2)设计系统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
4总体设计阶段的工作步骤
1)寻找实现系统的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参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图来做。
2)分析员从这些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若干个合理的方案进行分析,为每个方案都准备一份系统流程图,列出组成系统的所有物理元素,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且制定这个方案的进度计划。
3)分析员综合分析比较这些合理的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向用户和使用部门负责人推荐。
4)对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得到更合理的结构,进行必要的数据库设计,确定测试要求并且制定测试计划。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在详细设计之前先进行总体设计的必要性,经过需求分析,确定课件开发的目标与规模。继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是分为教学的逻辑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比如《软件工程》这门课的教学软件按照其目标和功能划分为以下模块。
5教学逻辑设计
教学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学需求分析所确定的开发目标,对课件进行总体设计,分为教学设计和风格设计两个部分[5]。
5.1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2)划分教学单元;3)编排教学单元顺序绘制教学单元流程图;4)确定课件的教学方式和结构类型;5)确定学生信息模型。
5.2风格设计
指的是课件在展现教学内容、人机交互活动、调度控制方式等有关问题的处理时遵循的格调。1)教学单元课时的长短;2)人机界面;3)交互活动层次;4)教学单位的调度方式;5)课件运行的系统环境;6)课件发行的文字资料。
6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解决的是课件的详细设计的问题。教学单元是课件进行教学的基本单位,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各教学单元的信息结构,详细列出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确定它们的屏幕设计和呈现顺序。
7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前期工作已完成,接下来要进入程序的编制过程,根据脚本的要求,搜集整理相关的媒体素材,素材尽量做到积件式,以便提高素材的重用率,降低软件文本的体积。
8合成
工作人员根据前期的设计,即框架及表现风格等内容,对其进行编程,将确定的素材进行制作运用,然后把各个子模块分别进行测试和调试,以便进行综合测试,进行调整[6]。
9运行维护
教学软件运行正常,可对其发布,学科是不断变化的,教学软件也是应运而生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维护。
10小结
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方可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在开发过程中,软件的方法极为重要,那么软件方法也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把软件工程的理论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中,有利于提高软件成功率,以便摆脱教学软件的危机的出现,提高教学软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兵.软件工程在教学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金铁.用软件工程学原理提高多媒体软件开发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5(11).
[3]林士敏,朱新华,覃德泽,等.计算机辅助教学[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6-70.
[4]郑人杰,殷人昆.软件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陈雄峰.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J].福建电脑,2003(2):41-43.
[6]檀兴邦.多媒体课件制作略谈[J].陕西教育,2003(3):36.
浅析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方法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方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软件是用户和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和计算机实行沟通,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根据。该软件运行时,它是不可能不修改软件的,开发是一项大投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软件的品质,人们总是希望使用现有的软件,对其扩张或移植。
摘要: 伴随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不断产生各种应用软件,并面向各应用领域满足需求,对软件进行维护和保护已成为软件行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伴随软件工程的不断完善,使软件开发越来越复杂,并具有一整套科学方法,进而提升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提升了软件生产率,降低了开发成本。该文对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为今后软件可维护性的发展做出一些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 可维护性 方法研究
计算机软件是用户和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和计算机实行沟通,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根据。为能方便用户,让计算机体系极具较高的整体效用,在计算机系统设计时,要对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全局进行考虑,并满足用户的需求。软件保护技术,即怎样防止破解合法软件,软件保护产品所涉及内容极为宽泛,属于综合技术范畴之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均采取了科学和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前,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实行严格审查,只有合格了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这使得软件开发工程项目全过程通过有条有序的方式进行,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尤其是提升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1、计算机软件维护性概述
在软件生命周期,涵盖了两个重要阶段,包括开发期和运营期,运行期是系统有效发展的阶段,在系统开发时,出于花了很多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所以,大家总是希望能看到,可以尽可能地延长系统的运行周期,使软件发挥更大的性能,与其他相对比,软件成本也较低。然而,这却尚未出现以确认该软件不存在错误的技术。事实上,该软件运行时,它是不可能不修改软件的,开发是一项大投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软件的品质,人们总是希望使用现有的软件,对其扩张或移植。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软件人员的任务是继续进行修改软件,这项工作就是所说的系统维护。
软件维护一般包括三大类,一是纠正性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这类工作主要是纠正软件存在的错误;二是适应性维护(Adaptive Maintenance)。这类工作主要是为能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对软件应用程序做出修改;三是完善性维护(Perfective Mainte nance)。这类工作是为能提升系统性能或扩大其功能,也对软件进行更改。这三个方面的维护工作,第二和第三层面维护方面所占的份额最大,占80%左右的总维护工作。可见,该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也是开发商的维修过程,维护软件的价值也是不用多说的。根据调查表明,软件维护成本已占到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成本的 70%以上,软件的可维护性居于首位。但软件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并已成为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2、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一般方法
2.1提升软件工具模块化和质量技术
在软件开发过程,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软件质量和降低成本,其有效技术也是提高可维护性。它的优点是,如果需要改变一个功能模块,只需要改变这个模块,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如果程序需要添加一些功能,只需完成这些功能,增加一个新的模块或模块层;程序测试和重复测量更容易,序列错误很容易发现和改正,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现有系统的可维护性。这种办法需要掌握更换模块的外部特征,不需要把握其内部运作的状态。它可以帮助其减少新的错误,并有机会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模块,并逐步取代非结构化的模块,运用自动重建结构和重新格式化的工具。
2.2创建精密的软件品质目标和优先级
程序的维护性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可靠的、可修改和测试的、可移植的、可以使用和效率高的。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要求付出的代价很大,也未必是可行的。一些质量特性存在互补性,如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等。然而,其他一些质量特性互相矛盾,如效率和可移植性、效率和可变性。因此,各品质特性的维护性要求可以得到满足,但它们相对重要性应遵循程序使用作用和计算环境变化而变化。
2.3选有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
根据程序可维护性,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其影响是极大的。低层次的语言就是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这非常难以理解和掌握,也更难以对其进行维护。高级语言更容易理解,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而低层次语言相对要差,但作为高层次语言,难易程度不一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些第四代语言是过程化语言,而有些是非程序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程序编制出来都很容易理解和修改,但存在指令数量可能会少一个数量级,而语言编制数量级要多一个,其开发速度会快多倍。
3、加强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方法发展与研究
在软件维护过程,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频繁的员工流失率,已离开的原有开发商;缺乏文档资料,很难了解其他人开发体系;不符合程序或文档的文件不适当,并很难理解,软件结构不合理,难以修改或修改后容易出现错误。该软件易于开发,但其难以维持,通用性较差,这是以前设计软件比较常见的通病问题,也是在同一个系统或重复开发的原由。重复开发会加强其系统功能,但单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会被浪费,而且还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在软件开发过程,应充分和适当地思索,其系统通用性和自我维护能力,以避免系统开发重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软件开发过程是需要重点留意的地方。
如果要设计多功能易于维护的软件,就必须有以灵活、通用和易维护为主旨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体系共性和个性方法分析,实现了对系统自维护功能的具体保证。在实际应用进程中使用此系统,并且得到用户的好评。在该系统自维护功能概念基础上,调整其参数,其实可以做一个小的开发工具,进而可以开发类似的系统管理。这至少表明,引入该系统自维护功能定义,为系统使用和维护管理带来了极大方便。
领域计算机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程序更加深入。计算机管理应用程序可大致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工业控制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即使市场上有很多的软件支持,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要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管理模式,并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信息,一些核心应用系统主要由企业自主开发达成。在大多数的软件管理上,报表类软件为大部分,它们处理的报表主要是计算总的检查验证等。
执行软件设计上,自我维护功能定义的引入,使软件更具生命力。系统自维护功能给系统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系统资源占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今天为止,它的资源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到对系统维护性影响,达到自我维护功能是值得的。对于其他软件系统的开发,如在开发中能够充分考虑系统的共性和个性,添加到系统自我维护功能的观念,体现技术应用,且实现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具有相当广泛的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以软件技术作为其内在灵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在对系统高度集成化、结构广泛分布化、信息多元化和功能智能化等一系列新型发展方向越来越重视,并逐步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软件的可维护性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因此,必须在整个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上,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进行贯穿。学习和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对软件开发和一般软件维护人员的实际工作具有极大裨益。
参考文献:
[1]丁剑洁.基于度量的软件维护过程管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
[2]于士文.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在软件维护中的应用研宛[D].湖南大学,2006.
[3]陈小辉,邓杰英,文佳.浅谈软件的可维护性设计[J].华南金融电脑,2009(3).
一、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
一般来说,关于软件工程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为了让软件适应处于变化状态下的外部环境,来修改软件应用程序的一种适应性维护;第二,为了纠正软件的错误而进行的纠正性维护,第三,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并扩大软件的功能而进行的完善性维护。有调查数据显示,第二类和第三类维护在总维护工作中占有80%的比重,而且维护软件的成本已超过软件生命周期成本的70%。可见,软件维护具有很强的重要性。
(一)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
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减少软件研发的成 本,实现模块化,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维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优点如下:如果需要改变某一功能模块,那么,只要改变此模块就可,并不会对其他的模块造成影响;在增加程序功能的过程中,同样只需增加新模块或者模块层即可。另外,在这种措施下,更易于进行程序的重复测试及测量,易于发现以及改正相应的序列错误,从而促进程序运行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可采取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本系统的维护性。而且该措施无需掌握模块内部的运行状态,只要了解更换外部模块所具有的特点,通过结构化模块的提供,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新错误的出现。
(二)建立软件品质目标
对于软件工程来说,其维护应该具有可靠、可理解、可移植、可修改、可测试、可使用以及效率高等特点。但是,若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则是不可取也不可行的。这是因为以上特征间或是相互矛盾,或是互相依赖,因此,要想满足各方面特征就应该正确使用程序作用,就要建立起相应的软件品质指标,按照不同的计算环境作出相应的变化,并构建软件工程的优先级。
(三)注重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于软件工程的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低层次语言指的是换边语言与机器语言,此类语言不容易被理解及掌握,在维护方面更是具有很大的难度。而高级语言则相对比较容易被理解和维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高级语言中,其可理解的程度存在差异。还有部分非过程化的第四代语言,其无需用户指出相应的算法,只要对编译程序或者解释程序提出自己的要求即可,再由编译程序或者解释程序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智能假设。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应该选择不同的软件工程维护方法,以实现保证软件正常运行的目的。
二、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方法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很多辅助功能,同时确保用户可以较好地通过计算机软件来降低工作强度,并提高工作的效率。然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硬件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也可能由于用户自身的操作不当,而导致软件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对其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
(一)创建病毒防御机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软件的正常运行,首先要保证计算机不会受到病毒侵袭,这就需要安装效果较好的防御软件,也就是安装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另外,用户自身也要形成较好的上网习惯,增强自身防范意识,避免随意浏览、下载及使用一些非法复制的文件夹或软件,并经常扫描检查系统后台的木马程序。
(二)及时清理、检测及扫描硬盘
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计算机的硬盘里往往会积累很多残留数据,既占据着硬盘空间,影响了软件的运行速度,还给硬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埋下隐患。因此,应该定期备份数据,并及时对硬盘进行清理。
(三)降低系统盘内所安装的程序数量并定期优化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程序软件的重要载体,影响着软件的稳定运行,若是将程序全部装进系统盘中,会大大降低软件运行的速度。因此,用户需要降低软件的数量,减少其在系统盘中占用的内存空间。另外,也可以定期来重装系统,从而使系统盘占用空间得以优化,并促进系统运行速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软件进行经常性维护,从而确保软件的正常使用,并将软件工程的辅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促进软件利用率的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的今天,计算机软件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计算机软件工程正在向智能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自然要重视软件故障的处理工作以及潜在危险因素的处理任务。对此,为了保证计算机软件工程发展的安全和稳定,需要不断研究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措施和方法,并注重区别不同软件的维护需要,进而有效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的意义
软件是计算机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工具和基础承载,同时也为人与计算机互动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帮助使用者利用软件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计算机和软件均是二进制码组合的产物,也由此决定了软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是软件工程故障。只有定期科学有效的对计算机进行维护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软件故障、应用问题等的发生频率,进而保证计算机及其软件能够正常工作和运转。另外,计算机不单是一个软件程序,它具备多样化的功能,并且在帮助用户减轻工作难度、工作负担和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因此,一旦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或者运转不正常的问题,就会影响到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对计算机软件工程进行科学维护十分必要,只有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才能逐步降低软件的维护难度。
2 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质量
全面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质量,有效减少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成本使用,科学推进软件工程维护的模块化工作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措施的关键和基础,同时也是软件工程维护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质量和水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应用这一措施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其中的某一模块的功能进行改变或者调整的话,不会影响和涉及到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和运转,只要将需要改变某个功能的模块进行操作和处理就可以达到维护目的。第二,在应用这一措施时,如果需要对某一计算机软件程序的功能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增强,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或者模块层次就能够实现软件功能的扩展和增强。第三,应用这一措施可以为软件程序的多次测试和反复测量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并让及时发现和纠正软件程序存在的事物和问题成为可能。与此同时,结构化程序的开发和设计,使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系统性能和维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计算机软件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并且真正提升了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效应。
2.2 建立全面的软件品质管理目标
对于一个全面完整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软件工程的措施必须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可靠性。维护的可靠性能够保证软件工程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发展。第二,可修改性。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必须要能够根据软件维护的需要进行修改和相应的调整。第三,可测试性。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措施不能够保证绝对的适用和有效,需要经过一定的调试和测试才能够确定适用性以及效果。第四,高效性。维护效率高是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必然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维护措施要具备以上几个特征,需要进行严格、科学、可靠的可行性分析,并且要认识到以上特征是相互矛盾和互相依存的。为了确保维护效果和质量,就要确保正确使用软件程序,建立全面的软件品质管理目标,并根据软件应用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变更和调整,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持续性进步和全面发展。
2.3 科学选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
科学选用软件程序设计的语言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环节的重要内容,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层次语言的维护难度相对较大,也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换边语言和机器语言的理解难度大,并且不容易被掌握,维护的难度相应增大。高层次语言的维护难度相对较小,也较为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理解高层次语言需要注意区分细微差异,不能采取相同的措施处理不同的问题。除了低层次语言和高层次语言外,还要注意第四代语言的应用。这一软件程序设计语言不用指定算法,只需要程序编译人员提出要求并完成相关操作即可。由此可见,有效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需要从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出发,科学选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提高维护的针对性,进一步发挥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巨大作用。
3 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的重要方法
软件作为重要的应用程序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进而降低用户的工作难度,减轻工作负担和提升工作效率等。但是,计算机软件会受到硬件设备和用户操作等方面的限制,一旦出现故障,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必须采取全面科学和有效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方法来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使用和发展。
3.1 建立健全软件病毒防护机制
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病毒防护机制是保证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平稳运行的基础和重要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计算机尽可能避免病毒的侵扰和危害,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运行环境。建立健全病毒防护机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为计算机安装性能好、可靠性高和安全性强的病毒防御软件、病毒防火墙等,形成对计算机病毒的全面防护,更好的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用户自身要安全上网,逐渐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并且要提升病毒防范意识,对于可能存在病毒危害的网站、网页、软件等要格外注意。另外,用户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扫描,防止病毒侵害,维护好计算机软件工程。
3.2 定期管理和清扫硬盘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硬盘进行优化管理和清扫,主要原因是硬盘中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渐积累数据、信息和垃圾等,进而硬盘的可使用空间会大大缩小,运行速度也会因此减慢。另外,硬盘空间不足也会影响到硬盘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重要的信息和数据等要定时备份,而对于一些硬盘垃圾、碎片等需要定期扫描和清理,保证硬盘空间充足和硬盘的正常使用,进而有效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
3.3 优化和减少计算机系统盘软件
系统盘是计算机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影响着系统的稳定以及计算机的运行。在安装计算机软时,系统盘内安装的软件过多的话,会造成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以及软件使用效率降低。因此,为了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正常运营和持续性发展,就要做好系统盘的维护工作,尽可能少的将软件安装在系统盘内,确保系统盘空间充足。另外,优化系统盘也是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一个有效方法,采用的方法多为定期重装系统,实现系统的全面优化和管理,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普及和发展,有效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对此,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出科学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措施和维护方法,并有针对性的对运行软件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软件工程的安全、稳定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随着科学的软件维护措施和方法的应用,软件利用率和功能性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2]李茂平.浅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和方法[J].无线互联科技,2014(09):56-57.
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些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 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
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
2、知识更新速度快;
3、人才竞争激烈。
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
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
3、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4、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宽带网络与服务器及多媒体计算机相连,具有以下特点:
�6�1 资源共享
�6�1 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器具备记忆功能且24小时服务、网络四通八达)
�6�1 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宽带网与多媒体计算机合作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
�6�1 多向交流(信息的多向传输)
这些特性用于教育以后,可以为教育带来以下好处:
1、 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2、 不3、 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 学习更加方便,5、 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6、 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7、 超级连接,8、 沟通便捷,9、 便于合作、协商、求助
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
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
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
1、 校园数字化
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系统,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等。
2、 教材的科学化
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学生主体化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
4、 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
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 学生素质合理化
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6、 学校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