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最早的音乐杂志名字

2023-12-09 05: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最早的音乐杂志名字

中国第一部琴史专著是《琴史》,它成书于1084年。著者朱长文(1038—1098),字伯原,号乐圃;江苏苏州人。《琴史》共分六卷,一至五卷为琴人传略,以人记事,共收集了先秦到宋代156位琴人的事迹。第六卷论述了《莹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十一个专题,体现出他的史学观和音乐美学思想。中国最早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书《律吕正义》是中国最早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书。共分上、下、续、后四编,前三编书成于1713年。上、下二编四卷中论述了乐律、管弦律制、乐器制造等多方面的要点;有关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部分在续编一卷中,它记述了葡萄牙人徐日升(1645—1708)与意大利人德礼格(约1670—1745)来中国后传入的五线谱及音阶唱名法。后编一百二十卷书成于1746年,记述了各种典礼音乐,并录有有舞谱、曲谱。全书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珍贵的音乐资料。中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1869—1947),就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之一。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我国国内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李叔同(1880—1942)主编的《音乐小杂志》。该刊第一期除日本人所作的两幅插画和三篇文章外,封面设计、美术绘画、社论、乐史、乐歌、杂纂、词府各栏,均由李叔同以“息霜”的笔名一人包办。《音乐小杂志》的创刊号是在日本东京编印后寄至国内发行的。《音乐小杂志》作为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在我国的音乐刊物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最早出版的钢琴曲集19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进行曲集》。本世纪初,西洋乐器大量输入,钢琴教学在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一些私人开办的学堂中有了初步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学习钢琴的人与日俱增,对钢琴教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初级粗浅的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为了解决当时广大学习者的需求,商务印书馆印了一批外国钢琴曲谱集,《进行曲集》是这批钢琴谱集中最早的一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出版的一本钢琴教材。

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是由________编辑出版的

李叔同

音乐小杂志的介绍

《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杂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美术学校,他既研习油画,又从音乐家村上音二郎攻音乐,为中国较早研究西洋音乐者之一人。1905年农历十月,他就与友人着手出刊《美术杂志》,其中包括音乐内容。后因这份杂志流产,李叔同便独自在东京办起了刊物,这就是《音乐小杂志》。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独立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分音乐杂志是什么

《音乐小杂志 》。

李叔同写<<送别>>的大概时间,出家前还是后?

  估计《送别》这首歌是他在1913-1915年间做音乐教师的时候写的。他出家是在38岁的时候,所以应该是他在出家前写的,但手里没有他的作品年代表,下面是在天涯查到的资料。

  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生于天津一个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的家庭。少时即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多才多艺。1905年至1911年间,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兼习音乐。1906年在日本独力编印出版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同年又与同学曾孝谷在东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先后在该社公演的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中扮演女主角。1911年归国后曾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8年8月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3年圆寂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不久他东渡日本,见日本唱歌集里“词意袭用我古诗者,约十之九五”,而我国的一些人一方面啧啧称赞日本唱歌,一方面却诋毁中国的故典,为此他特撰写《呜呼!词章!》一文,对这种盲目崇外而又无知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并在《音乐小杂志》里,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李叔同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他的作品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所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领唱与三部合唱)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先后编入《国学唱歌集》(1905年),《中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合编,开明书店1921年出版)、《李叔同歌曲集》(丰子恺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企释、培安编订、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出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