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民,男,1960年生,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水利学院和水利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土木水利学院院长1。先后获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和东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理事长、《地震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土动力学及岩土抗震工程领域的教研工作,在土动力学若干基本理论以及结构与土体系统的动力分析、抗震设计和测试技术诸方面取得新成果,发表SCI和EI期刊收录论文220余篇,参编设计标准及指南6部,获准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5项,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
专业委员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反应堆结构力学专业委员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流体控制工程专业委员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英斯特朗材料试验协作委员会(已撤销)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波纹管及管道力学专业委员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力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微纳米力学工作组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编委会《力学学报》编委会《ACTAMECHANICASINICA》编委会《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力学进展》编委会《Theoretical&AppliedMechanicsLetters》编委会《爆炸与冲击》编委会《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固体力学学报》编委会《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实验力学》编委会《工程力学》编委会《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编委会《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编委会《世界地震工程》编委会《力学季刊》(原《上海力学》)编委会《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
袁建新,1930年1月26日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一个小商贩家庭。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生活清苦。1936年,袁建新进入波阳县芝阳中学附小并念完了小学和中学。少年袁建新聪明好学,成绩优良。1948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土木系,1952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台湾电力公司土木处任助理工程师,不久便代理研究组长。1956年入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土木系,1957年获硕士学位并受聘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任副工程师,从事飞机结构的设计工作,此间参加了著名的波音707飞机的设计工作。1958年底,袁建新通过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与中国国务院取得了联系,并向美国移民局提出返回中国大陆的申请。他冲破了重重阻挠,终于经香港于1959年元月抵达祖国。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力学研究所(1962年改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武汉大学副教授,主讲结构力学。1960年兼任湖北科技大学副教授,197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土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副所长,1984年任所长,1986年任博士主导师。1979年以来历任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 《力学学报》编委、《固体力学学报》编委、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岩土力学及计算机杂志》编委会委员。1991年被选入国际地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IAG-MAG)理事会并任理事。1979年任湖北省政协委员。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袁建新1959年回国以后,长期从事岩土力学的研究工作,他是较早地将国外先进的计算方法有限元法引进岩土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在土的本构理论及固结特性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历史最悠久的——成立于1935年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全称: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承担水利、交通、能源中具有方向性、关键性和综合性的科学研究任务,兼作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水利部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利部南京计量检定中心。
历经70多年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面向国际水利科学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南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个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型水利科研院所。现设有水文水资源、水工水力学、河流海岸、岩土工程、材料结构、大坝安全与管理、农村电气化、水利水文自动化等8个研究所和水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并设有南科院勘测设计院、江苏南水土建工程公司、南京瑞迪高新技术公司、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运达科工贸公司等研究开发机构。建设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科学与水工程重点实验室、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通航建筑物建设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南科院占地面积600余亩,已建成南京铁心桥水科学水工程试验研究基地和安徽滁州流域水文生态环境实验基地,拥有40多座试验大厅,试验室面积达12万m2,各类仪器设备6000多台(件),藏有中、外文图书、资料和期刊32万卷册。承办并定期公开出版《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海洋工程》、《China Ocean Engineering》(英文版,国内外发行,EI全文检索)、《岩土工程学报》(EI全文检索)、《水科学进展》(EI全文检索)、《小水电》、《SHP News》、《水利信息化》等8种期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高坝通航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等办事机构设在南科院。
南科院秉承“科学、规范、诚信、卓越”的科研质量方针,发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组织开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水利、交通、能源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了大批人才,解决了国家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至2009年,提出科研成果报告7100余篇,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400余篇,出版专著314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3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4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6项。2000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拥有水利工程、水电、港口河海工程、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咨询甲级资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规划环境评价资质;水运行业、工程勘察、水利行业、建筑行业等勘察设计资质;水利工程、水运工程、公路工程甲级监理资质;以及地基与基础工程、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南科院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并拥有直接进出口权;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在南科院设立了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
南科院是国家首批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设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岩土工程学科博士点和环境工程等9个学科硕士点,并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