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燃料化学学报文献格式

2023-12-07 05: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燃料化学学报文献格式

《燃料化学学报》投稿须知

《燃料化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国内外燃料化学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内容涵盖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生物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应用催化等方面。本刊自2007年起与Elsevier(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合作,从每期出版的论文中选出4~8篇较好论文,出版到本刊英文电子版《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8725813)上。英文电子版期刊与印刷版期刊同步出版,英文电子版的版权归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有,由爱思唯尔负责其全球出版发行,通过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在线全文出版平台,向全世界相关的科研院所、大学、图书馆、公司及个人用户提供浏览和订阅。

1 投稿
1.1 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中、英文稿均可。内容主要涵盖以下研究领域:
能源转化和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基础研究
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
新能源和替代燃料合成的应用催化基础研究
氢能、燃料电池、合成燃料、C1化学
能源转化、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化学基础研究
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水污染
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 报道学术价值显著、实验数据完整、具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快报 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最新进展;
研究简报 主要报道研究工作中的部分或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综合评述 一般为预约稿。系统介绍作者所从事的某一研究领域的工作及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规律性概述,并能提出新的观点。
1.2 来稿请邮寄单位推荐信原件,请注明文稿无泄密、无一稿多投和署名争议等内容,并加盖公章。参考格式可从学报网站下载()。第一作者(或投稿作者)为研究生的,请在推荐信上加注导师(通讯联系人)签名。投稿论文内容为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的主要工作,目前第一作者已到新的工作单位,且论文署名第一单位为新的工作单位的稿件,除需要第一单位的推荐信外,请附带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单位的署名认可信,并加注导师的签名。
本刊将以收到推荐信原件的日期作为正式的投稿日期,并开始进行稿件的初审。若在收到作者电子稿后两周内编辑部仍未收到该篇稿件的单位推荐信,本刊将认为是作者自动撤稿。
1.3 单位推荐信邮寄地址:山西 太原 桃园南路27号
太原市 165信箱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030001

2 稿件及出版
2.1 从收到推荐信之日起开始审理,一般在2~3个月内会有结果。对不宜采用的稿件我们将尽快通知作者。不刊用的稿件恕不退还。对于超过3个月未收到消息的稿件,可向编辑部查询。
2.2 接收稿件的出版日期,将根据文章的质量和修改稿返回日期,由编辑部决定。任何其他希望提前出版的理由本刊恕不考虑。
2.3 即将刊出的稿件,编辑部会提前1个月左右通过E-mail给作者发校对稿和版权转让协议(由于页码所限,每期会有3~4篇版面调整机动稿,被调整下的稿件将顺延至下期发表)。请作者在收到校对稿后7日内将校对意见通过E-mail返回编辑部,逾期未收到作者校对意见将视为对默认校对稿。经全体作者同意并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后,请在7日内将原件扫描后E-mail、或传真发送至编辑部,未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的稿件本刊将不予发表。
2.4 作者投稿时不需要交任何费用。校对稿发出后将通知作者交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费包括版面费(100元/页)和审稿费(150 元/篇)。论文发表费将给作者出具正式税务发票,发票单位为通讯联系人所在单位,所以务必请作者投稿时提供准确的通讯联系人及其单位。由于需要统一去我所财务处开发票,作者收到发票可能要耽搁1个月左右,请作者谅解。
2.5 经审查推荐录用为在印刷版和英文电子版同时发表的文章,编辑部将E-mail通知作者进行中文文章的翻译(英文文章亦通知作者),接到通知后,作者如在规定时间(3周)内完成文章的翻译并返回编辑部,将免收相应的印刷版文章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酬亦无。英文电子版无版面费、审稿费和稿酬),并酌致与稿酬相当的翻译费。
2.6 期刊印出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期刊2本和分装本10份。稿酬和赠送期刊将邮寄给通讯联系人(导师、付论文发表费单位)。对于其他额外刊物、分装本、正式稿件电子文本等要求,编辑部恕不回复。

3 稿件格式及要求
3.1 文章题目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和特点,长短适宜,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符号和代号,不常见的外文名语和化合物应写全称。
3.2 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外国作者的姓名请写全称,名字部分不要缩写,单位请用中文写出单位名称、城市、国家和邮政编号。
3.3 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以下信息:
(1) 基金资助项目的基金名称和项目批准号;
(2) 通讯联系人及其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
(3) 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
3.4 中文摘要包括文章主要结论,要具体到数据,中文摘要不多于350个汉字。
3.5 英文摘要应比较具体
(1) 英文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2) 英文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3.6 关键词应在摘要后面给出,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一般选取3~6个能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中英文词。
3.7 前言应简要说明下列问题
(1) 在前言中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引出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近2年的最新进展;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2) 介绍背景时不应忽视国内同行的工作,请引用本领域国内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文献;
(3) 对于作者本人的系列工作,应引出前面已发表过的文献,以便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4) 前言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不应描述实验结果;
(5) 文章中提到文献的作者时,只须写出第一作者的姓氏,多于一位作者时后加“等”或“et al”,文献编号紧接其后,如“Munroe等[3]”。
3.8 正文可以包括: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的观测结果、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实验部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分清层次,并加上适当的小标题。
“实验部分”应较详细地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以使他人能够进行重复实验为准。试剂和仪器用中文标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及名称。催化剂应给出具体的组分及含量,如涉及保密,请先申请专利,待专利批准后再发表文章。
3.9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例如:
(1) 物理量(斜体):浓度用小写c,压力用小写p,摄氏温度用小写t,热力学温度用大写T,产率w,选择性s,转化率x,化学位移δ,质量比m/m,摩尔比n/n,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 Ф;
(2) 单位(正体):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天d,浓度mol/L,压力Pa,长度nm,转速r/min,化学位移的单位是1(可不写,用ppm者应去掉ppm)。以ppm,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改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Ф,摩尔分数x或质量浓度(g/mL)等;
(3)特别注意“ppm”不能使用。
3.10 图表要避免重复,数目尽量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只需用图或用表表达一次,能合并的图尽量合并,能用文字叙述时(如只有3~5个数据时)尽量不使用图表。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仅从图表及其标题和注释等内容就可获知有关实验对象、方法、条件及结果等信息。注意事项如下:
(1) 图表中的图题和表题需中英文对照,其它文字均采用英文;
(2)图表的标题应详细完整;
(3)在图注和表注中给出主要的实验条件;
(4)图表中若有缩写词或代号,就在第一次出现时在图注或表注中给出全称或解释;

(5)图片与图中说明文字尽量分开。曲线分别用“a、b、c等”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曲线说明和符号说明等列于中英文图题下方。
(6)文中各插图均为黑白图,尽可能采用origin绘图软件生成的文件。

具体参数如下:字体(Time New Roman)、字号(21);
Format →Page →Graph1(Width: 20 cm; Height: 13.5 cm) →Layer1(Left: 2.8 cm; Top: 0.5 cm; Width: 16.7 cm; Height: 11 cm)→Line(Width: 1; Color: Black) →Symbol(Size: 6)
(7)如有照片,请提供层次分明的黑白照片(最好提供单独的JPEG图形文件);
(8) 对于那些没有数据而且虽经作者处理但图的质量仍较差的谱图(即由谱学仪器绘制的图),请作者提供其原始谱图或质量好的复印件。

参考文献的著录请参照下列格式:
1) 总体规范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可参见表1按下面格式著录: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

[J]—纸张期刊
[J/OL]—网上期刊
[M]—纸张图书

[M/CD]—光盘图书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CP/DK]—磁盘软件
[EB/OL]—网上电子公告

表 1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期刊
文章

专著

论文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报纸
文章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J

M

C

D

R

S

P

N

Z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载体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纸张

数据库

DB

CP

EB

MT

DK

CD

OL

不注明

DB

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
各类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 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 (列出全部作者). 章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
例: 郭小汾, 杨雪莲, 陈勇, 谢克昌. 垃圾中可燃物的燃烧动力学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1999, 27(1): 62-67.
(GUO Xiao-fen, YANG Xue-lian, CHEN Yong, XIE Ke-chang. Combustion kinetics of combustible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J].J Fuel Chem Technol, 1999, 27(1): 62-67.)
(2) 专著(书籍)、论文集
[序号]作者. 书或文集名[M或C]. 版本(第1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例: 刘振海. 分析化学手册(第八分册)热分析[M].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LIU Zheng-hai.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thermal analysis (Vol.8) [M]. 2nd ed.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
(3) 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 论文或报告题名[D或R].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例: 李春义. 同位素瞬变实验方法的建立及Ni/Al2O3催化剂上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研究[D]. 北京: 石油大学, 1999.
(LI Chun-yi. Mechanistic study on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over Ni/Al2O3 catalys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1999.)
(4) 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C]// 主编. 专著或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 赵增立, 唐兰, 马晓茜. 生物质的氮气等离子体热解研究[C]//第十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全国青年等离子体讨论会论文集.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56-159.
(ZHAO Zeng-li, TANG Lan, MA Xiao-qian. Biomass pyrolysis in an argon/hydrogen plasma reactor[C]//Processings of 10th China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youth forum on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6-159.)
(5) 专利
[序号]发明人.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年-月-日).
例: 刘冠华, 左丽华, 舒兴田. β沸石/硅胶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中国,1084101A[P]. 1994-01-01.
(LIU Guan-hua, ZUO Li-hua, XHU Xing-tian.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plex catalytic material containing zeolite beta and silicon gel: CN, 1084101A[P]. 1994-01-01.)
(6)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例: GB/T52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S].
(GB/T528, Vulcanized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determination of elongation[S].)
(7)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 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 html, 1998-08-16/1998-10-04.
(8)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关于裂解剂

裂解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的高温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是一种更深度的裂化。石油裂解的化学过程比较复杂,生成的裂解气是成分复杂的混合气体,除主要产品乙烯外,还有丙烯、异丁烯及甲烷、乙烷、丁烷、炔烃、硫化氢和碳的氧化物等。裂解气经净化和分离,就可以得到所需纯度的乙烯、丙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应用实例一、辛烷值助剂
产品型号:ZSM-5高硅沸石结晶粉体应用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催化剂厂、兰州石化研究院应用背景:随着90号汽油标准的执行,催化裂化汽油的辛烷值成为车用汽油的重要指标之一。ZSM-5高硅沸石结晶粉体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助活性组分,因其选择裂化的特性,从而具有大幅提高汽油辛烷值同时减少轻质油损失的优异效能。1、较高的硅铝比也保障催化剂的耐高温水蒸气老化的能力,使用寿命较长。 数据图谱和结论:
表1 高效辛烷值助剂小型固定床评价结果 表2 在中型提升管装置上助剂的评价结果
Table1 Evaluated results in a small fixed bed reactor Table2 Evaluated results in riser pilot unit
Item Base Catalyst LEO-A LEO-B Contrast Catalyst
Content of additives m/% 0 3.6 3.6 7.0
Dry gas m/% 2.5 2.9 2.8 2.8
LPG m/% 21.0 23.7 23.0 22.7
C3H6 m/% 5.5 6.1 6.0 5.8
C3H8 m/% 2.7 3.2 3.2 3.0
C4H8 m/% 4.0 4.4 3.9 4.4
C4H10 m/% 8.8 10.2 9.9 9.5
Gasoline m/% 49.5 45.8 48.1 47.9
LCO m/% 13.7 13.2 12.4 13.2
Gasoline and LCO m/% 63.2 59.0 60.5 61.1
Liquid yield y/% 84.1 82.7 83.5 83.8
Bottoms m/% 3.5 4.1 3.2 3.4
Coke m/% 8.1 9.0 8.5 8.3
Conversion x/% 81.1 81.7 82.4 81.7
RON 93.2 94.6 94.7 94.8
MON 81.6 82.2 82.4 82.4
Content of additives 0(Base) 2(Fresh)
Dry gas m/% 1.61 2.15
LPG m/% 19.34 24.90(+5.56)
C3H6 m/% 0.93 1.71
C3H6 m/% 6.71 8.10(+1.39)
n-C4H10 m/% 0.41 0.64
n-C4H10 m/% 2.24 3.23
C4H8 m/% 6.69 8.56(+1.87)
Gasoline m/% 49.42 45.51(-3.91)
LCO(204-350℃) m/% 16.86 17.42
Bottoms(>350℃) m/% 6.32 5.96
Conversion x/% 76.82 76.62
Gasoline and LCO m/% 66.28 62.93
Liquid yield y/% 85.62 87.83(+2.21)
RON 89.89 91.19(+1.30)
MON 79.03 79.58(0.55)
RON-Research Octane Number;MON-Motor Octane Number

上表1中LEO-B即为采用我校的FX-I型疏水高硅ZSM-5分子筛结晶粉体和高岭土填料用SP粘结剂制成的FCC助剂。表2数据表明,该助剂加入量为2%时,汽油RON上升1.30个单位,富气增加5.5个单位,其中丙烯和丁烯共增加3.26个单位,可同时满足提高汽油辛烷值和增产液收的要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效催化裂化助剂。兰州石化催化剂厂的生产实践2还表明新助剂具有提高汽油辛烷值而较少增加汽油烯烃的作用,这对目前生产国家提倡的低烯烃汽油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1】 张海涛等,:新型催化裂化助辛剂的研制,《燃料化学学报》第29卷增刊,2001年8月。 【2】 兰州石化催化剂厂用户意见函
参考资料:

陈晓晖的近期发表的论文和文献

[1] 陈晓晖,何菲,陈宪,米镇涛,许锡恩. 丙烯环氧化中TS-1寿命研究,化工学报,2001, 52(4):577-579.[2] 陈晓晖,林民,陈宪,米镇涛,许锡恩. TS-1的丙烯环氧化性能研究,燃料化学学报,2001,29(5):424-428.[3] 陈晓晖,李世军,陈宪等. 小型热虹吸环流反应器中丙烯环氧化工艺条件研究,化工学报,2001, 52(1):84-87.[4] 陈晓晖,郭红宇,米镇涛等. 异丙醇溶剂中丙烯用H2O2环氧化动力学研究,化学通报,2001,(1):1-4.[5] 陈晓晖,李世军,陈宪等. 过氧化氢法制备环氧丙烷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 34(9):97-99.[6] 陈晓晖,王保国,陈宪等.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现状及清洁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化工环保,2000,20(4):20-24.[7] 陈晓晖,许锡恩.丙烯-甲醇-水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化工学报, 1998,49(5) :632-638.[8] 许锡恩,陈晓晖,赵宗艾等.丙烯用双氧水氧化连续生产环氧丙烷的工艺过程,CN 1256274.[9] 许锡恩,陈晓晖,李世军.丙烯用双氧水环氧化的设备与过程,CN 1256273.

杨建业的科研成果(含发表论文)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内蒙古准格尔煤中镓超常富集机理研究 5.00 2007.1-2010.122 厅局级研究项目 煤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 2.00 2007.9-2009.123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渭北晚古生代煤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1.50 2005.01-2006.121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urannium in Chinese coal Energy 2007.07 SCI、EI2 Modes of Occurrence and Geological Origin of Beryllium in Coals from the Pu'an Coalfield,Guizhou,Southwe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7.06 SCI、EI3 贵州普安矿区晚二叠世煤中贵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地质成因 地球学报 2007.064 低熟煤中常量、微量元素与煤生烃潜力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 2007.025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Trace Elements and the Parameter of Rock Pyrolysis in the Low-rank Coals 第二十三届国际有机岩石学会议论文集 2006.096 Concentrations and modes of occurrence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the Puan Coalfield,southwester Guizhou,China Environ Geochem Health 2006.09 SCI、EI7 贵州普安矿区晚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和赋存状态 燃料化学学报 2006.04 EI8 Modes of occurrence and origins of noble metals in the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the Puan Coalfield,Guizhou,southwest China Fuel 2006.04 SCI、EI9 “多能源同盆共存”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思路 煤炭学报 2005.12 EI10 低熟煤中孢粉与可溶有机质的关系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11 EI11 低熟煤中的孢粉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初探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0812 氰酸酯树脂改性的研究现状 化工新型材料 2005.0413 荧光有机组分指数与烃源岩生烃性能研究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06 EI 14从红外光谱处理的数据看镧系元素与煤有机质的关系——以太原西山矿区8号煤层为例,煤炭学报,201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