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是在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的。它是1949年后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创刊之后,具体的事情多由靳以来做。巴金就是组稿,当然他自己也是作家。他对杂志的支持非常大。后来,杂志曾一度停刊,那是在3年自然灾害的时候,1960年代初,整个国家情况都非常困难。再后来,杂志复刊,办了几年又到了文革,再度停刊。到了1979年,《收获》复刊。2011年3月,《收获》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老作家当中,像冯骥才、王蒙,重要的作品都在《收获》上发表。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冯骥才的《啊!》、《神鞭》,还有从维熙、张一弓等。文革前,老舍的《茶馆》、柳青的《创业史》、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也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那也是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作品。1979年之后的一批作家,像张抗抗的作品、谌容的《人到中年》、张洁的《方舟》、邓友梅的《烟壶》、陆文夫的《美食家》、叶辛的《磋砣岁月》、德兰的《求》等。余华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苏童、王安忆也是。几代人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所以,陈村说,它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
有选定的。湖南日报的广告语:
"真知影响人生",《羊城晚报》的这个广告词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短短的五个字却对读者形成强烈的暗示:要想得到真正的知识,订阅《羊城晚报》显然是较佳的选择。"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
一个"抱"字,让人忍俊不禁,不一定花钱旅游,只要您拥有了《环球时报》,也就拥有了整个地球。等着长知识吧。
"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是《光明日报》的广告词。定位非常明确,就是给知识分子看的。"你的健康是我的牵挂",《人民保健报》。这则广告词非常有亲合力。这哪里是广告,简直是感情的倾诉。
在国内发行量很大的《读者》的广告词是:"选择《读者》,也就选择了一类优秀文化",以优秀文化做标榜,显示了它的品位;
老牌纯文学杂志《收获》的广告词是:"精神漫游者的最后家园",没有一点推销的商业味,真是越品越有味道,也显示它的大家之气。
扩展资料:
《湖南日报》自1949年创刊以来,一直以引导舆论、反映主流为己任,关心、关注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60年来,其与湖南的企事业单位相互扶持,与湖南人民共同成长。
如今的《湖南日报》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最贴近社会主流的媒体,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必读报纸,日发行量30多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省14个市州,具有极高的公信力、关注度与美誉度。
2009年是《湖南日报》创刊60周年,是见证湖南省党报发展60年的庆典,更是见证湖南发展60年的伟大庆典。它必将最大程度地聚集注意力,引起全国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千载难逢的宣传机遇。
1.吴佩孚,时间是1924年9月8日,杂志为何选择他作为封面,可能是为了关注当时的直奉军阀大战吧.。 2.蒋介石,期刊时间是1927年4月4日.封面小字说明:总司令蒋石。"General Chang kai-shek"。 3.末代皇帝溥仪
湖南日报社不断发展壮大,办报质量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报业集团现有<湖南日报 现代消费报 家庭导报 文萃报 三湘都市报 大众卫生报 科技导报> 等七家报纸和一家网站,以广告、发行、印刷为支柱的报业经济发展迅速。
国内有很多出版集团,可能比较出名的出版社同属于一家出版集团,出版集团的实力,有些都准备上市,其实大多出版集团都是由政府组建,最大的三家是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和中国科技出版集团,比如三联,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就都属于中国出版集团。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即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是依托中来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而创立的现代传媒集团,广告是湖南卫视什么是东莞输入广告词应该是很多的思路广告事都有份。
扩展资料:
集团10家传媒机构是:《湖南日报》编辑部、三湘华声管委会(含《三湘都市报》编辑部、华声在线新闻网站、湖南在线新闻网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是依托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而创立的现代传媒集团。
站、《华声》杂志、《UP向日葵》杂志5家媒体及其衍生的系列数字媒体)、文萃报系管委会(含《文萃报》、《科教新报》两家媒体及其衍生的系列报刊)、《大众卫生报》、《新闻天地》杂志。
集团9家传媒产业经营机构为: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湖南日报发行有限公司、湖南日报物管中心。
(湖南新闻大厦)、湖南日报实业总公司、湖南报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现代每天传播网有限公司、湖南湘报文化有限公司、湖南三湘书画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有,因此,杂志的创刊号就极具收藏价值。 2000年2月15日《上海译报》曾经报道,日本《东京大学报》曾以100万日圆(约合8.5万美圆)的奖金,征集80年前该报的创刊号 。该报创刊于1920年12月25日,当时的印量达10万,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地震和二次大战致使创刊号至今仍无法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