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2023-12-11 19: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春夏秋冬四季刊,第三期当然在秋学期的时候出刊了。现在是夏季,离出刊还要几个月呢!

商务沟通论文两篇 100分一个 1000字以上

第一篇:

第二篇:

浅析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的原因
[摘 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现代化商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为了经济目的而走到一起,相互交往,进行各种经济活动。这种交际活动既涉及不同的语言或相同语言的不同方言,又涉及交际各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过程往往会因种种因素中断甚至失败。本文分析了导致商务交往中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避免商务交际因语言和文化因素中断或失败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 交际失败 原因

一、引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现代化商场上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由于外语知识的普及以及国际知识的增强,大多数商务交往活动都能够取得成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也会出现障碍甚至中断。除了经济利益本身的因素外,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是这种障碍或中断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语言因素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
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商务或其他交际活动的时候,语言的不同往往最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商人在与不懂汉语的美国商人做生意时,往往会惘然若失,不明就里。除非有翻译在场,他们间的商务或其他交际活动通常难以获得成功。同时,即使中国商人会英语或美国商人懂汉语也并不能保证相互之间的交往顺利进行,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非母语者难以用对方的语言完整或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说母语者在与将其语言作为外语使用但并不够熟练的对话者打交道时,往往会经历一种挫败感,并常常伴之以怨恨之情。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就不能把我们的语言学学好?”或者:“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与他们交往?”(严东、韩仲谦,2000)
语言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失败甚至会发生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的使用者之间,操上海方言的上海商人和操广东方言的南方商人,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操同一种语言但文化背景层次不同的人身上,城市文化背景的商人和乡土文化背景的商人间,难免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从而给交际带来困难。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当事者双方或多方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交际不会出现问题,毕竟他们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语言因素是导致交际失败最显而易见的因素,因而也最容易得到克服。双方或多方可以依靠优秀的翻译,实现相互间的了解、会谈和商务交流,另一方面,任何一方都可以学习对方的语言或共同学习某一种语言以实现各自的交际目的。
然而,即使讲外语者熟练地掌握了对方的母语,仍然不能保证双方间交往的顺利进行,因为跨文化的商务沟通或其他任何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还受制于文化因素的制约。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
文化本身不能进行交际,是人在进行交际。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交际方式,不过文化能决定该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交际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卢长怀,2004)。这种文化上的障碍客观存在,往往不为人所注意,但却是问题的关键只所在。因为交际中有很多情况不是认为造成的障碍,尽管交际双方都有交际的良好愿望,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但不同文化所孕育出的不同价值观想碰撞时,就容易形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高明,2005)。
1.因对文化价值的诠释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现代化商场上汇聚了来自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他们对各自的文化价值内涵有着独特的解释,据之形成自己特有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并具体反映到商务活动的处事风格上。商务活动中不了解目的语文化或不充分接触目的语文化,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基本内涵都是相似的甚至是同一的,不考虑或不重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商务交际的失败。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一套生活在其中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表达这些价值观念,因为它们体现在具体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或道德准则上。还有一些文化价值则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直觉,一种认为某种行为正确或错误的感觉。一些最重要的文化价值表现为跨文化间的统一性,比如所有的文化都对谋杀、乱伦和抢劫等犯罪的惩罚;而另外一些重要的文化价值则呈现明显的差异,比如西方崇尚个人主义,将社会活动看做是个人价值体现及个性发挥的实践场所,而中国则倡导集体主义,将个人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实现集体注意的社会价值之中。再比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签订合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合同(contract)一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对美国人或德国人来说,合同是一种签了字以后就必须遵守的东西,签字就意味着是定稿不能再变。但是日本人把合同看作是由于环境变化可以被修正的开始性文件。南美人则把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在上面签字只是为了避免争论而已。意大利人对合同有着非常灵活的看法,有时不执行规定,但并不承认自己违法,他们

往往采取一些走捷径的办法。德国人刻板、守时、做事井井有条,不愿同时做几件事情,因此签订合同时,他们要的是具体的内容、细节,合同一旦签订,就要按时完成合同中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赵湘,2006)。由此可见,在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等诸多方面,不同的人群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稍有不慎,都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意想不到的挫折和误解,从而导致交际障碍或交际失败,使商务交往无法实现。
对于因对文化价值的诠释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文化并没有是与否、对与错的明显界限,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熟悉商业伙伴的文化背景,寻找其中存在的差异并相互体谅弥合。在学习掌握对方的语言时,更多地、更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国情、民俗和人文知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就能够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2.因价值观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交际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所信仰或遵循的文化价值体系是绝对正确的,漠视交际对方所拥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种种族自大心理会带来对其他文化的偏见,也表现为对不同文化个体的求全责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谈判有着不同的理解,其谈判的方式、方法、技巧及风格也大相径庭,甚至于谈判时的切入正题的方式也不同。大多数美国人将美国视为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民主的国家,因而认为美国的规矩理所当然是对的(赵湘,2006)。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一种文化里被认为是合理的行为,而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变成了不合理的行为。比如说,在谈判中“较少的目光接触”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战术,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礼貌和谦虚地表现。类似的“没有私人的会谈地点”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谈判者要把谈判对手放在一个充满压力和没有秘密的环境中。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有那么多的个人隐私,谈判也被认为是公开的讨论。在理解时间概念上也有着差异。在美国,商务人员拖延业务可能是由其它业务繁忙或工作中相互协调不好造成的。但在埃塞俄比亚,决策时间的长短直接与决策者的地位有关,因此,该国的一些基层官员经常用拖延时间的办法来提高自己在外界心目中的地位。对日本人来说,业务上数月甚至几年的拖延,并非是他们失去了对该业务的兴趣,而是想以此达到某种目的。他们深知许多国家的业务远对九等无耐心,往往急于求成。另外,在权利分配方面,中国谈判者会认为作为买方的谈判者处于谈判中的强势地位,那么就有优势提出有利于本方的提议。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谈判的双方是平等的,谈判的内容也是平等的钱物交易,这在中国谈判方看来是不可能接受的(李相敏,2007)。
虽然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出现误会或摩擦,进而影响的到国际合作、公司利益和工作效率,但只要双方本着合作双赢实现商务交往的友好愿望,了解和注意对方的文化特征,并做出正确的反映和决策,就能克服跨文化的这种负面影响。
3.因文化定型与偏见而导致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文化定型(stereotype)是人们对其他民族或种族所持有的预想而导致的成见,例如大多数人一般会认为中国人吃苦耐劳,英国人保守刻板,美国人开放随和。这类概括的认识常常左右人们对对方的理解,可惜的是这样的认知定型很可能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为并非每一个文化的个体都带有他那种文化的所有定型特征。如果将定型的认知模式套用于某种文化的所有个体,必然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毕竟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负面的文化定型还会带来偏见,而偏见又会给交际双方带来敌意。例如,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国情和民情知之甚少,想当然地从定型文化的角度认为中国贫穷、落后、不开化,在与中国商务人员打交道时傲慢自大,其思维方式注定会给商务交流带来障碍。
定型文化往往在日常交际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人们对之的态度常常首先表现为愤怒,而不是急于澄清其中被歪曲的事实。消除定型文化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要求国际商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世界各国文化知识储备和宽容的博大胸怀,与人为善,以实现商务交际为最终目的,打破定型思维和偏见,与不同宗教、文化和种族的各类商人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
4.因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不同而导致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语言是人们进行商务活动时的主要交际手段,但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伴之以一系列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声音的变化(音高、音调、音质和语速),面部表情的变化,身体语言的传达(体态、身体距离、空间方位、手势、姿态和触摸)。虽然有些非言语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文化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与使用。例如,中国人都知道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是”,但对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一些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却恰恰相反。又如,一些身体语言在中美文化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中国人跺脚以示愤怒,美国人把此解释为不耐烦;中国人演讲完毕,通常为自己鼓掌,美国人认为这是不谦虚的表现;但给予或接收礼物时,中国人使用双手以示敬意,而美国人对此却不以为然;美国人可能会用手拍打其他成年人的头部以示同情、友爱或鼓励,而此种行为可能会侮辱中国人(卢长怀,2004)。
非言语行为非常难以捉摸,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交际的进行,在商务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的方法是在进行商务沟通之前尽量多地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知识和实践,尊重对方的非言语行为习惯或习俗,区别不同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客商,分别以礼相待。
四、小结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商务活动更为频繁。然而,随着国际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各国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活动也处在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由于各国文化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商务文化类型和定势也不同,特别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均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极大地影响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甚至会决定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重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因素,探索导致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语言和文化因素而导致的交际失败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国际商务人员的业务水准,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 明: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根本原因.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
[2]李相敏:刍议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商场现代化,2007/30
[3]卢长怀: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5
[4]严 东 韩仲谦: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浅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5]赵 湘: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2

李蓉的发表论文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决策心理学解读——以前景理论为研究进路青海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 心证如何形成——以问题解决心理学为研究进路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 论我国社区矫正程序之构建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年第10期 民刑交叉案件中管辖权异议制度探析政治与法律 2010年06期 律师拒证权的法经济学分析——以证据资源的稀缺性为视角湘潭大学学报 2010年03期 “陪而不审”现象的系统论解读东疆学刊 2010年03期 我国民刑交叉案件司法调处模式的选择与重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 论侦查不作为的构成与防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9年02期 论诉讼上自认的性质求索 2007年09期 司法的“官僚化”与“后官僚化”——现代化语境下的刑事审判权管理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05期 刑事程序民主论社会科学战线 2007年03期 古弹劾式刑事诉讼模式下的权力配置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 刑事诉讼权力(利)配置的原则求索 2006年05期 论刑事诉讼权力配置的均衡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04期 刑事诉讼分权制衡机制之价值论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4期 反腐败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政法论坛 2005年02期 论诚信机制在刑事诉讼制度中的确立法学家 2005年02期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写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年01期 论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以公诉案件为视野的分析法学家 2003年03期 试论诉讼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年02期 诉讼观念的变迁与当代司法改革法学评论 2002年01期 略论数据电文的证明力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1期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理论问题研究河北法学 2001年01期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辨析——兼与李莉同志商榷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05期 废除法院取证制度与完善当事人举证责任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0年04期 诉讼文化的现代变迁与我国民事审判制度变革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01期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成本论当代法学 1999年01期 美国陪审制度的两次重大变迁及成因探析法律适用 1998年1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