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发表

2023-12-11 0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发表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pp.33-36.Peter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Vol.42 , No.1, 1978.Robert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术研究

政管学院在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领域形成了三支教研团队和研究特色,并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2001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与福特基金会、欧盟、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3项。 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含合著),其中两项科研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数据截止2015年1月)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四大类本科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政治思维素质,了解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运作过程、治理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门人才。国际政治培养能够胜任在各级国家机关、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在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行政管理知识。行政管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训练,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的管理及研究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理论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外事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战略和政策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外事管理、信息搜集和涉外事务,并具有良好地从事国际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 MPA教育是国家为推进中国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而设立的一种新的专业学位,它以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为目标,是一个社会十分需要,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国政法大学的MPA教育以全校雄厚的法学高等教育资源为支撑,依托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MPA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目前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关系学科的一方重镇,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政法大学MPA的办学宗旨是:发挥法科强校优势,秉承资政育人传统,培育法治精神,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学员能力培养等方面着力体现政、法结合的特色。中国政法大学MPA教育分为全日制(双证)和在职两种类型。设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司法行政、党务与社团管理等10个专业方向。

肖晞的个人简介

肖晞,女,吉林长春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大学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相关研究领域为东北亚区域政治、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政治。长期为本科生讲授《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等课程,为博硕研究生讲授《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国际关系学研究设计》等课程。在China: an InternationalJournal (SSCI journal)、《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中国外交》、《政治学》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外交部外交政策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 学生时代曾荣获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大学期间连续四年荣获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校优秀学生,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生。以政治学专业第一名成绩被免试推荐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以本研究方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就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曾多次荣获吉林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吉林大学“精英杯”学术成果奖,并曾荣获台湾中流文教与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学金。任教后曾荣获吉林大学“教学育人”先进个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长春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林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科研贡献奖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