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论文:浅析软件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软件项目团队建设是实现软件项目目标的保证,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功的重要基础,建立一种“相互帮助,共克难关”的工作氛围十分重要。本文初步揭示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与内容、软件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获取方法,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软件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与项目的进度、成本、整体质量和存在风险等方面管理一样,也是一个项目组织必不可少的管理职能。
一、软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软件项目人力资资源管理就是根据软件项目的目标、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外部开发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地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时针对个人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团队的。
软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计划制定、获取人员和建设团队三个阶段。按照业务管理的流程,还可以具体划分为资源规划、解雇、招聘、筛选、培训等基本活动。
软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软件项目进行组织和规划。项目组织规划是项目整体人力资源的计划和安排,是按照项目目标通过分析和预测所给出的项目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明确要求、具体安排和计划。
(2)获取和分配软件项目人员。软件项目组织通过招聘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并根据各自的技能进行工作安排,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项目的临时性,项目组织的人员获得与配备和其他组织的人员获得与配备是不同的。
(3)软件项目组织成员的开发。包括:项目人员的培训、考核,激励等等。
(4)团队建设。
由于在项目工作中人员的需求可能是不连续的,容易造成人员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比如:某软件项目现有20人,设计阶段需要10人;审核阶段需要1周,但不需要项目组成员从参与;编码阶段是高峰期,需要15人,但在测试阶段只需要8人。往往这些阶段进行过程中,会出现没有工作安排的人员。根据大多数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的统计,对开发人员的要求是随机变化的,一开始资源需求量较小,然后逐渐上升,达到某个时间常数时需求量达到高峰,之后再逐步下降,减少到较低的数值。
二、软件项目团队的特点
软件项目团队建设,就是吧与软件项目相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实现项目目标,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的共同职责。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能产生群体的协作效应,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得多的团队绩效。项目团队不仅可以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而且有助于加强员工间的交流与协作。一个好的软件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好的团队带头人,他对项目管理有很丰富的经验,是团队凝聚力的核心,有很好项目组织及人员协调能力。
(2)好的团体,应该有好的知识及能力体系。每个人毕竟不能什么都会,但对于一个团对应该能做很多事情。就软件项目团队而言,就应该在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重要阶段有具有此能力的人去参与。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项目,对项目团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一个游戏项目团队和一个电信软件团队的差别就是很大的。比如:一个WEB开发项目团队,就要有美工、动画设计人员,WEB端、Server端优秀的开发人员。这样去组织一个团队才可能把WEB项目的开发阶段做好,做的很专业。
(3)好的团队,要保证团队目的与个人目的的统一。这也是管理组织学中团队效力及团队效率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有凝聚力,稳定、健康的发展。
(4)好的团队,目标明确,目标统一。
(5)要有良好的沟通,乐与交流习惯。融洽的团队环境。
(6)良好的团队组织及团队合作习惯,不能有什么小的派别等。
(7)好的团队,人员职责分明。
(8)好的团队,有一个好的团队学习习惯。这是团队能力提高的阶梯。
三、软件项目团队的冲突管理
冲突就是个人、团队、组织限制或阻止另一部分个人、团队、组织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软件项目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了解越深入,彼此合作越默契,团队建设也就越出色,效率也会因此提高,但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在这一时期必然会存在很多方面的.冲突,需要及时对这些冲突做出有效处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冲突是很经常也很正常的,但如果仅仅是试图避免冲突或者是压制冲突,只能是进一步恶化冲突,导致效率的严重下降。冲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可以有助于改善团队的建设和项目的状况,给团队一个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如果解决不当,有可能会给项目埋下隐患或者使得整个团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最终导致解散、失败。因此项目团队管理者要引导冲突解决结果向着团队成员积极协作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造成不可挽救的恶果。解决冲突的方式主要有:建立完善的解决冲突的方针与管理程序;冲突双方直接沟通协调,解决矛盾;利用会议解决冲突;在所有的解决方式中都离不开沟通,解决冲突过程中,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如:口头沟通、书面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面对面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沟通等,这需要根据项目以及冲突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以达到效率最高。一般解决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冲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沟通协调一定要及时。团队内必须做到及时沟通,积极引导,求同存异,把握时机,适时协调。唯有做到及时,才能最快求得共识,保持信息的畅通,而不至于导致信息不畅、矛盾积累。
(2)善于询问与倾听,努力地理解别人。倾听是沟通行为的核心过程。因为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与之交流,从而达到协调和沟通的目的。同时,在沟通中,当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用询问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去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所以,一名善于协调沟通的人必定是一位善于询问与倾听的行动者。这样不但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对方的需求,理解和体谅对方,而且有益于与他人达成畅通、有效的协调沟通之目的。
软件项目管理的文章很多,但具体的宿舍管理系统的好像查不到,给你几篇专业文章看看,写个心得体会没问题,打开下面链接下载:
探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PERT技术应用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参与人员、项目目标产品、实施过程和项目本身进行前期评估和开发阶段的管理等方式,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获取项目预期目标或超过预期。因此,软件项目管理决定着软件开发的成功与否,软件开发公司也通过先进管理技术的引入来提升软件项目管理质量,PERT技术就是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 本文通过阐述软件 项目管理 现状、PERT技术基本内容以及该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系统分析软件项目管理中PERT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专业性项目管理活动,其成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并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商誉、市场和盈利能力。所以,软件企业需要关注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各种技术对软件项目管理质量进行提升,从而确保项目的成功。PERT技术是软件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和进度安排的方式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开发效率,以降低项目风险,确保开发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PERT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应用与软件项目管理,促进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PERT技术简介
PERT技术全称计划评价与审查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最初是用于美国海军部开发北极星潜艇系统时为协调3000多个承包商和研究机构而开发的,其理论基础是假设项目持续时间以及整个项目完成时间是随机的,且服从某种概率分布。PERT可以估计整个项目在某个时间内完成的概率。
简单地说,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PERT网络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对于PERT网络,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要做哪些工作,确定时间之间的依赖关系,辨认出潜在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借助PERT还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行动方案在进度和成本方面的效果。
二、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计划评审技术属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分支,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和活动计划评估,最初是美国为了提升军事项目研发效率开发的计划管理模式,主要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运用网络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方法进行实施,简称PERT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割成单独的小项目,然后根据小项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绘制网络图;再通过网络图分析各项目运行时间和先后顺序,寻找出项目运行主线,并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可行性评价,确认项目整体的可行性,不断修正项目计划,从而达到项目管控和提高成功率的目的。
1.绘制活动分析表
PERT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需要依据项目流程图绘制分析表格,而时间由三点法确定。三点时间法主要涉及三种时间:最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最悲观时间。 其中最乐观时间为当所有外界影响因素均对项目产生正面影响时,项目完成的预期时间;最可能时间为当项目正常运行时,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一般可参考同类项目的运行平均值;最悲观时间为假设项目会遇到比一般项目更多的不利因素影响时,项目完成最长需要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绘制出活动分析表。
2.绘制网络图
首先罗列出分割完毕的小项目即单独运行的活动,并筛选出不需要前提活动运行完毕即可实施的项目,也就是可以在项目初期直接运行的活动,然后依据这些项目进行紧前活动添加,逐步绘制出网络图。
3.网络时间计算
在时间轴上,时间对应的是点,在网络图上,节点与事件相对应,起始点表示事件开始,终止点表示事件的完成,中间节点表示该节点所在箭线的事件过程。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进行活动的网络时间计算。
4.关键线路与时间差
关键线路为项目最佳运行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各样的影响因素导致不能运行该线路,因此需要寻找最合适线路,而不同线路与关键线路的时间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线路的选择,同一个项目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关键线路。
5.项目优化
项目优化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项目成果。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其它成本,因此,需要考虑项目耗资和耗时两个方面。此外,项目的费用核算可以单独进行小项目核算,也可直接对项目整体进行成本评估。项目优化的主要途径为成本优化,成本优化的过程为:首先选取成本最小的关键线路进行实施,然后计算项目如果进行加速运行时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值,最后评估该线路整体成本,如满足预期则确定最终线路,如不能满足预期值则继续进行线路选取,重复上述步骤。
以上为PERT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主要应用方式和常用管理路线,在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项目特点进行调整,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成果。
三、结语
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人员更精确的评估项目完成时间、更有效的监督项目进展和预期完成质量,属于典型的项目进度控制方法。虽然PERT技术极大的促进了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降低了软件开发风险,但是依然需要看到在该技术引入软件项目管理中后,容易对软件开发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影响,如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工期,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软件附属功能,虽然不会对软件开发主体造成损害,但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软件的用户友好度和使用舒适度,这些需要项目管理者正确把握该技术的应用尺度,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导致软件质量的低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对计划评审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索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引入方式,在不损害项目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提高项目质量和降低项目成本,为软件开发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5:利用CMM保证软件质量
【 摘要】
本文论述了如何在一个规模较大的网上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结合CMM二级的框架要求,以及软件工程学的质量保证策略进行项目的软件质量保证工作.
本项目的特点有:
( 1 )开发人员多,有40人左右;
( 2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技术,JAVA语言,WebLogic应用服务器等以前项目中未采用过的开发模式和技术.因此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急需采用有效的质量保证策略.公司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已经于近期全面引入了当今软件界正在流行、且行之有效的CMM质量保证体系,并在顾问公司和主评审员的帮助下,由公司的SEPG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初步的规范体系和模板文件,并决定将本项目作为试点项目.
本文详细论述了作为SEPG 负责人之一,并且担任本项目质量保证人员的笔者,是如何在本项目中有效推行CMM二级质量保证措施的,并指出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和有关的建议.
【 正文】
本项目是一个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全市房地产企业和个人用户的网上管理系统,它既是一个电子商务项目,又是一个电子政务项目.本系统采用了B / S 结构,融合了政府部门和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网上管理系统于一身,同时作为全国建设系统信息化的一部分而实现Inter-net平台上的上下集成.它还提供信息发布、房屋交易等电子商务功能。
本项目对系统的安全以及可靠性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公司决定采用三层架构模式的J2EE环境作为运行环境.另外,本项目参与人员众多,面临看新技术、工期紧等影响软件质量的不利因素,对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人作为公司CMM实施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以质量保证人员的角色参与到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中,主要负责质量保证策略的建立以及实施工作.
一、以CMM二级理论为指导,采取措施保证开发过程与开发规范的符合性,以过程质量的提高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1、建立起明确的权责制度,减少因权责不明而产生的混乱
为确保质量保证人员有独立的途径向公司反映开发中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质保经理与项目经理、软件配置经理之间过分隔阂,本人在项目启动阶段,起草了《项目管理人员责任书》,并由相关人员评审通过;并提议公司设立了高级经理交涉,以快速处理纠纷.为防止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规范化开发过程中过度依赖规范而主动性不高,以及可能产生的相互埋怨,制定并实施了《项目开发人员守则》,由各项目级每个成员在参加项目之初进行签名式确认,以解决开发过程中应规范滞后和实施不力而引起的混乱问题.
2、以制定的《质量保证计划》为纲,全程监控各开发工作的过程建立和符合性问题
在项目启动阶段,就依据CMM二级要求和公司发布的项目开发规范,制定并基线化《XX项目质量保证计划书》,在计划书中详细地制定了质量保证工作的内容和进度安排。
计划书中主要有职责、培训工作、检查评审及组织工作等四方面的内容.
职责方面详细说明本人作为质量保证人员在项目中的全责以及主要活动,澄清了与各开发角色的关系,主要起到项目成员监督质量保证人员的作用.
培训方面指明了为有效推行CMM质量体系而进行的有关培训,有CMM基础理论方面的,也有本项目特色的规范方面的培训内容。
检查评审方面指出了要检查评审的过程及提交产品,并列举了相应的通过准则,即CHECK-LIST.比如要评审的过程有项目规划阶段;检查项目经理和配置经理是否按有关规范制定了各自的计划书;项目组的技术评审活动是否符合评流程和规范;风险分析过程和任务分解过程是否符合规范的执行.对提交的工作产品,如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是否经过了正式技术评审并基线化.这些都指明了切入时间和建议人员.
组织工作方面指明QA(质保人员的简称)在开发过程要做的组织工作,如技术评审工作、测试工作、估计和工作细分等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是为了协助项目经理开展工作并能有效且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质量方面的资料.
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跟踪和检查,主要采取了现场参与、分析项目成员日报和周报、个别交流以及项目周例会的形式.
二、以RUPCN和软件工程方面的理论为指导.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技术规范文件
CMM质量体系更多的关注软件开发过程方面的事情,也就是建义由谁在什么时候做哪些工作,但没有指明各个工作如何开展,也就是偏重于管理,偏轻于技术指导.为了避免在框架方面很有效,但应实现细节不明确而出现的“一条腿走路”的现象,特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制定了要建立的技术规范,如需求文档编写指南、界面设计规范等.这些都列入QA的计划中了.考虑到本项目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技术,急需UML和Rose技术方面的指导性文档,因此将与UML高度相关的RUPCN体系为主要参考,其他软件工程理论为辅助参考,组织资源开发人员制定了各个开发阶段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文档.
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有了CMM过程方面的规范,又有了指导开发工作的详细技术文档后,开发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各个过程的效率提高了,从而保证了各个交互成功的质量.
比如,人员的选择,时间的必备,开展的流程方面真正按照CMM的建议做了,这些都保证了开发过程的高效.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技术评审过程.如果选择的人员资格不够,所花的评审时间很少,开展的时机不对,就很难保证提交成果的质量.
2、人员之间的交流变得有效,自信心更强了.
三、不足亟待改进之处
由于是初次按照CMM的要求在项目中实践QA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因培训工作的不及时、不全面,导致QA实施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烦.
.度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做得还不够.仅仅有少量的度量数据,分析工作也很少.总的原因是缺少一个有效的度量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
总之,这次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基本达到了CMM二级的框架要求,证明了过程质量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本项目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做出很大的贡献.但也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需要在培训工作和QA度量数据收集和利用方面下更大气力.
这样的论文很好写哦.就看你是不是专业人士. 建议你去下载些论文.在百度搜一下就很多啊.具体你要的是什么.网页里有很多. 你针对性的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