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是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是由全省各地市摄影协会自愿联合的全省性、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全省广大摄影家、摄影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主要任务是重视、支持群众性业余摄影艺术活动的开展,以促进全省摄影艺术的普及提高;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摄影家及海外摄影家、摄影团体的交往。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英文名称为:FUJIAN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FPA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前身为中国摄影家学会福建分会,成立于1962年3月,1991年7月更名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现有会员1988人,其中有335人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全省各设区市摄影家协会为本会团体会员。下设福建省摄影职业技能鉴定站,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之家和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站、摄影培训班、图像处理培训班等机构。40多年来,协会先后召开6次会员代表大会。首届主席吴彤;第二、三、四届主席张子固;第五、六届主席张宇。第六届理事会主席团成员:主席张宇;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朝阳;副主席马金焰、石广智、佘山、周岱、陈扬坤、林振寿、林辉龙、吴其萃、黄以注、焦红辉。 协会成立至今,先后主办或联办影展、影赛等各种摄影活动1000余项。全国性大型活动有:主办了中国湄洲摄影艺术节暨“雪津啤酒广告摄影大奖赛”,承办了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联办了“‘我联合国人民’江融摄影作品展”,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第一、二、三届海峡摄影艺术节等。全省性大型活动有: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省摄影艺术展,该展自1962年以来已举办21届。为配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任务和海西建设,与省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腾飞的福建”、“福建新貌”、“福建风采”、“光辉的历程?非凡的成就”、“情系林芝”、“八闽文物”、“中华传统节日”、“太姥山神韵”、“永安风光风情”和2006年福建省优秀摄影家作品展、首届环保摄影大赛、“福建保险杯”摄影比赛、“中外摄影家看福州”摄影大赛、“两岸摄影家镜头里的东山岛”摄影展、纪念建国60周年福建“百年摄影”纪实摄影展、“魅力海西”海峡两岸摄影精品展、福建省自然保护区风光摄影比赛等。同时还为海内外摄影家举办许多个展。40多年来,福建摄影队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尤其是近几年摄影整体水平进步不小,位居全国第三,不少作品在全国、国际影展影赛中取得好成绩。截至2008年,全省入选全国、国际影展的作品有284幅,其中金银铜牌21枚。获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银铜牌13枚,其中金牌2枚:朱庆福的《中华男儿》、陈英杰的《求救》;银牌5枚:石广智的《清风》、杨为春的《生死大营救》、陈爱民的《船忆》、程章海的《激情海峡浪》、夏林海的《收获》;铜牌6枚:石广智的《金色年华》、李鸾汉的《谢幕》、姚凡的《断层三维全息显示》、唐春寿的《荷之韵》、王文同的《家园》、石广智的《海滨音诗》。获历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金银铜牌8枚,其中金牌2枚:林森的《水乡怀想》、刘贤健的《一家亲》;银牌3枚:黄加法的《闽海印象》、刘达友的《呵护》、宋德华的《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铜牌3枚:陈国任的《大海的奉献》、刘祖锣的《亲情》、陈永强的《惠女风采》。在上海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我省作者夺得该展20枚金牌中的4枚,居各省首位,还获得1枚银奖、2枚评委推荐奖、2枚优秀奖、33幅入选的好成绩。协会有5人次先后荣获中国摄影界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获此殊荣的是:第四届潘朝阳,第五届马金焰、石广智,第六、七届石广智。潘朝阳还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摄影家。在这数十年的历程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十分重视摄影教育,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福建分院自1985年以来共开办了18期的摄影函授班,培养摄影人才6300多人。福建省摄影职业技能鉴定站于1996年成立以来共举办培训考核鉴定2300多人。第六届理事会以来,更是增设了摄影培训班、图像处理培训班等。协会还十分重视对内沟通和对外宣传工作。五届理事会以前,定期编印《摄影通讯》,共出版24期,每年还出版一期《福建摄影》,共出版29期。六届理事会更是加强了这方面工作的力度,创办了《福建摄影报》,彩色印刷,每年出版4期以上,每期4版至8版,已出版8期。同时出版福建《摄影家》丛书,已出版第一辑《生命的语码》和第二辑《美丽的山乡》。之前还出版《福建摄影家作品集》《福建新貌》《福建重点工程》《我们走过2007》《第21届福建省摄影艺术展作品集》《光与影的盛宴》等大型画册,为宣传福建摄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协会创建的“会员之家”和更新的网站已成为联络会员和爱好者卓有成效的平台。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在开展各项摄影活动的同时,加强了对外交往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与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各地广泛进行摄影文化交流和摄影创作活动,扩大了协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主席团,正以“服务海西,先行先试”的前进步伐,带领广大会员为海西建设服务,向摄影强省迈进!
清明假期快到了
时下正是踏青好时节
这个季节,你不能错过
五虎山上的好风光
它有着狂野美
融入它包罗万象的胸腔
在山间的小道上奔跑
2021,向前《犇》
专业组一等奖《犇》刘力军
它有着田园美
稚子在阡陌中
踏出一首欢乐的歌
远山缱绻成墨
专业组二等奖《五虎山下田园美》 郑祖植
它有着自然美
冬天的五虎山
忘记了时间的邈远
宇宙的洪荒
将翠绿和黛青一起拥入怀中
专业组二等奖《虎卧平川》 曾晓华
它富有诗意
当连绵起伏的山脉遇见一江碧波
遇见一抹夕阳 遇见万家灯火
冬天的五虎山
便有了一份别样的诗意
专业组三等奖《放歌五虎一江流》 张鲁杭
专业组三等奖《夕阳无限好》 陈伟
专业组三等奖 《五虎卧长“龙”》 吴爱兰
来看看获奖名单
专业组
一等奖 《犇》刘力军
二等奖 《五虎山下田园美》 郑祖植
二等奖 《虎卧平川》 曾晓华
三等奖 《放歌五虎一江流》 张鲁杭
三等奖 《夕阳无限好》 陈伟
三等奖 《五虎卧长“龙”》 吴爱兰
入围奖 《金滩晚韵》 王茜
入围奖 《天光云影共徘徊》 王茜
入围奖 《巾帼不让须眉》(组照) 颜家蔚
入围奖 《巨龙腾飞》 颜家蔚
入围奖 《不一样的风景》 罗南军
入围奖 《一江云水一叶舟》 郑曲彬
入围奖 《烟波缥缈隐险峰》 郑曲彬
入围奖 《五虎山森林守护“天使”》 吴建军
入围奖 《龙行虎山》 曾晓华
入围奖 《开跑》 刘力军
手机组
小苔藓 、沧海一粟 、吴玉法 、刘根福 、七里城事、林祥坤 、林秋钦 、剑巍 、程协龙 、陈祥宇 、西西 、啊丹 、雷俊杰 、涵哥 、林友铭 、夏晓迪 、余霆 、刘洋 、凌瑾 、林健
(具体领奖方式,工作人员将电话通知)
看过了五虎山的秀丽风光
今天的《五虎山夜话》为你道来
叶向高和五虎山之间的故事
两度出任内阁首辅
曾一人主持阁务达七年之久
人称“独相”
他就是出生于福州府福清县孝义乡的
明朝大政治家、文学家叶向高
叶向高一生廉洁自律,奉公执政
他与五虎山还有一段不解之缘
本栏目同时在喜马拉雅App推出
手机下载喜马拉雅App
搜索“福州plus”即可关注收听
叶向高与五虎山
文|王新
《天光云影共徘徊》 王茜
五虎山脉共一百零六峰,其中在尚干境内有座山峰名叫塔山。明朝时,塔山脚下有处叫“下半坪”的地方,一条清澈的溪流从东南方向流来,绕过下半坪后往东北方向流出,站在塔山上往下望去,V型的溪流像极了两根龙须。
更奇的是,两根“龙须”前端各有一口池塘,阳光照射下,似两颗明珠。当地乡民都认为下半坪是块风水宝地,可以福佑家乡。
却说时为内阁首辅的叶向高,想为自己百年之后找块好墓地,他在老家附近四处走访,相中了下半坪这个地方,遂决定在此建墓。可对于当地乡民来说,下半坪算是乡里的“龙脉”,一旦遭到破坏,极有可能带来不可测的灾祸。对此大伙十分不满。
乡里林氏族长的孙子林大茂时年11岁,有神童之誉。他听闻此事后,安慰爷爷不要忧虑,称自有妙计让叶相放弃建墓。
次日,林大茂独自一人跑到修墓工地,穿着鞋子在施工的泥浆中走来走去,叶向高见了觉得奇怪,问他为何不把鞋脱了。
林大茂回了一句:“烂土会长刺,故此要穿鞋。” 福州熟语“烂土会长刺”是句很不吉利的话:因为烂土中只会长青草,不会长刺,如果在烂土中被刺到了,那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龙行虎山》 曾晓华
建墓时墓主都喜欢听吉利的话,被林大茂这么一说,叶向高老脸拉得老长,可对方是小孩,又不好发作。见林大茂身穿一袭绿衣,叶向高试图不动声色折辱他一番,遂道:“出水蛤蟆穿绿袄。”
不想林大茂脱口而出:“落汤螃蟹着红袍。”看着自己披在身上的红袍子,叶向高瞬间涨红了脸。
问得林大茂姓名后,叶向高一脸不屑道:“竹笋初生,何日才能林大茂?”林大茂反唇相讥:“梅花已放,哪曾见过叶先生?”因为梅枝是先开花后长叶的。
叶向高讨个无趣,想以势压人,傲慢道:“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
林大茂不为所动,昂然道:“新春雷未发,击三通鼓替天地扬威。”说完,林大茂还不忘补上一句:“今天有叶相在此修茔,明天有否叶相在此守茔?”
叶向高身为内阁首辅,自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见这孩子不畏权势又聪明伶俐,内心甚是喜欢,摸摸林大茂的头,说:“我知道你来做什么了,老夫自有分寸,你回家去吧。”
林大茂走后,叶向高遂放弃在下半坪修墓的计划,带领随从离去。
那么,后来叶向高把自己的坟墓修在哪里呢?在闽侯青口东台村墓亭山——五虎山脉的一座小山峰上,当然,其时这座小山峰不叫墓亭山,那是后人因叶向高坟墓在此才取的名。
《巨龙腾飞》 颜家蔚
这么说,难道叶向高特别钟爱五虎山这座“神山”,非要把墓地建在这里吗?非也,叶向高修墓于此,还有一段父子情深的感人故事。
福州有一句俗语叫“状元没仔翁正春,宰相没仔叶向高”。叶向高娶一妻、纳一妾,先后育有三子三女,三女长大后都出嫁了,但次子和三子皆因患天花早夭,只有长子叶成学长大成人。
叶向高对长子疼爱有加,寄予厚望。不幸的是,有一年叶成学进京探望父亲,归家途中染上风寒,途中没有及时休息施治,经过闽侯和福清之间的山岭时,叶成学病重身亡,年仅36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叶向高痛不欲生,后来他回家和进京途中,总要来此处凭吊爱子,还将这处山岭取名常思岭。
常思岭东面东台山上有座小山峰,两山隔空相望,近在咫尺。叶向高在这座小山峰上给自己修了一座大墓,明天启七年(1627年),叶向高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就归葬于此。这座小山峰,后来因墓得名,被人叫做了“墓亭山”。
三月的春风吹过山川,五虎山上生机勃勃,而当你来到常思岭,想起那段往事,会不会有有一份哀思爬上心头?常思岭和东台山,远峰云水两相望,穿越荒烟蔓草的时光,青山依旧,无声地述说着一份相思。
《天光云影共徘徊》 王茜
本期诵读嘉宾
福州话版诵读嘉宾
石承水(依财哥)
石承水(依财哥) , 福建省音乐创作人协会常务理事;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常务理事;福州文艺家协会会员;闽都乡学讲习所讲师;闽都文化志愿者;“红色小广播”志愿者播音员;
曾任福州FM893. FM901电台专题节目主持;曾任福州电视台3套《攀讲》栏目福州语新闻配音;现在闽侯青口沪屿小学任福州童谣、歌谣的教师,并继续担任各类业余大学、 社会 团体的讲师(普及福州方言和闽都文化)。
普通话版诵读嘉宾
聊俊海
聊俊海 ,福建电视台原《福建新闻联播》主播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从事电视播音、主持工作22年,普通话一级甲等、 国家级朗诵教师、国家文化部朗诵考级考官。
其多次担当福建省级大型朗诵会晚会的主持及朗诵表演;多次担任国家级、省级朗诵等大赛评委;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少儿播音主持、朗诵、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大奖,辅导的高考考生多人被浙江传媒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播音主持专业录取。
又是一年好风光
山风田野,春色人间
走进山海间,遇见晴空里
一起来定格五虎山的
“春·生龙活虎”
“五虎守福 四季呈祥”
摄影大赛第四赛季已经启动
总额超过10万元的奖金等你来
大赛分为季度预赛和年度决赛
专业作品和手机作品皆可
具体活动细则见:
福州这座神山美呆了!拍了拍它,有可能分享10万元奖金?
参赛方式
@专业摄影组参赛者
登录上传作品
@手机作品组参赛者
关注“福州plus”小程序
进入五虎山摄影栏目参与投稿
识别上方小程序码即可跳转到福州plus小程序
主办单位: 闽侯县人民政府、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 中共闽侯县委宣传部、闽侯县文化 体育 和 旅游 局、闽侯县 旅游 事业发展中心、闽侯县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福州首邑文化 旅游 投资有限公司
执行单位: 福州日报、《海峡摄影》杂志
监制:曹聪
1、《大众摄影》
《大众摄影》是195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月刊。《大众摄影》面向广大专业和业余摄影者,以传播图像文化为己任。
在这里,可看到对业界新信息的独到评述,读取鲜活的摄影观点和拍摄经验,领略一个个摄影家的独特经历和切身体会,品味一幅幅精彩的摄影佳作,更可以通过本刊“月赛”“数码排行榜”“演兵场”和各种摄影比赛展示才艺、大显身手;
同时,本刊注重知识性、实用性、用大量篇幅评测摄影器材,介绍器材知识、使用经验及拍摄、制作技艺,并通过问答形式帮助摄影者排疑解难。
2、《中国摄影》
《中国摄影》杂志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一本专业性摄影艺术月刊,它刊登国内外摄影艺术精品,提供国内外丰富的摄影信息,介绍最新摄影器材及现代拍摄技法,集提高性、学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摄影世界》
新华通讯社《摄影世界》创刊于1956年,《摄影世界》广泛地介绍国外摄影名家名作、实用摄影技术技巧;及时地报道各类摄影器材与数码影像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国内外摄影信息等方面突出风格与特色,保持可读性和实用性、权威性和时代感。
《摄影世界》着重介绍国内外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佳作、拍摄体会以及实用的摄影技术和技巧。同时,全面跟踪数码影像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报道和介绍最新的摄影器材。
《摄影世界》一贯突出表现其“世界 性”的风格特点,重点介绍海外的摄影创作风格、技法等实用信息,保持其专业性、可读性、实用性、权威性、 服务性和时尚性等特色。
4、《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创刊于1983年。
面向影楼业者和广大摄影爱好者,以介绍优秀人像作品、摄影实用技术、后期技术技巧、专业器材知识、影楼实战经验、化妆造型技艺、摄影行业资讯等为主要内容,涉及艺术写真、婚纱摄影、儿童摄影、人体摄影、肖像摄影、纪实人像、广告人像等摄影种类。
5、《中国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杂志创办于198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综合类大型摄影专业月刊。《中国摄影家》杂志本着服务社会、贴近读者、关注“影”事作为办刊宗旨,已成为广大摄影人的“知心朋友”。
《中国摄影家》杂志一贯坚持权威性、学术性、综合性,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提升其前沿性、普及性和可读性,为读者着想,急“影者”所需,传播影像文化;
普及摄影知识,时时将一个个精美的瞬间,一幅幅动人的图片呈现给广大读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贡献于中国的摄影事业,以其特殊的语言记录和书写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