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杂志

2023-12-11 18: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杂志

不是中文核心,属于科技核心期刊
主  管
内蒙古医科大学
主  办
内蒙古医科大学
编辑出版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
程立新
地  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分开发行。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民族医药学、中医中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及科研动态。本刊设有论著、蒙医药论坛、经验交流、综述等栏目。欢迎校内外作者踊跃投稿。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精品学报、教育报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优秀学报。

什么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系

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蒙医系是后来合并进去的。原来叫做内蒙古蒙医学院,合并以后叫做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蒙医是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专业,也是我们蒙古族宝贵文化,医学遗产。其中在正骨方面有着很好的经验。现在自治区加大力度推行民族文化发展,学习蒙医是很有前途的。你可以考虑报考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著名的蒙医大师,获得国医大师称号的苏荣扎布老师就在这个学校。我就是学医的,先告诉你学医很苦,很累。要想学就要坚定理想,坚持下去。最后你总会有所收获。以往能帮到你。还有,蒙医专业只招收蒙授,汉授是不要的。

巴根那的人物经历

巴根那教授是校民族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吉林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兼职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自治区青年科技标兵、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国药学年鉴》特约编委、“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编委,《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编委。 巴根那教授一直从事蒙医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座右铭,认真履行着教书育人崇高职责。在二十多年教学工作中共完成教学任务5000多学时,主讲《医学科研方法》、《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蒙医方剂学》等多门课程,其中《蒙医方剂学》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 精品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准,他参阅大量有关书籍,吸取很多新知识,接受先进成果,知识结构不断拓宽,层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赞誉。巴根那教授特别注重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为了寻求一条切合蒙医药专业学生及当代大学生新特点的教学方法,他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与老领导、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探讨,形成了一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蒙医药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的系统研究》等教学研究课题,参与完成的《蒙药用植物彩色显微结构图片集》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蒙医药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的系统研究》获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巴根那教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原蒙医学院蒙药系建系初期,教学条件十分简陋,根本没有实验条件,出于对教学工作和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使他自87年开始筹建制剂教研室、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多次到天津、北京、长春等地学习取经,不辞辛苦,购买设备、药品。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使实验室建设很快就初具规模,及时承担并完成了实验课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蒙医方剂教学大纲》等共40余万字的编写任务。他的辛勤劳动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三校合并后,巴根那教授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中颇有建树。在管理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广泛调动师生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教法研究、蒙医药学科建设、教材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科研开发、研究生教育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多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强了原有自治区重点学科蒙医学专业的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蒙医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同时,依托优势专业,为适应社会对蒙医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新增了药物制剂、护理学(蒙语授课)两个本科专业,增强了学院的办学活力。在学科建设方面,蒙医药学院现有4个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蒙药学为一级学科。蒙药生药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课程建设方面,现有10门校级优秀课程、1门自治区精品课程和1门自治区示范课程。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5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全部通过自治区“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估。蒙医药研发工程重点实验室2004年成为自治区教育厅共建的重点实验室。蒙医药学院还是国家执业药师培训基地。在科研条件差、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带领学院教师,依托蒙医药研发工程重点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在发展水平较低的蒙医科研领域寻找突破口,在蒙成药质量控制研究、蒙药剂型改革、蒙药新药开发等方面,广泛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年来,巴根那教授牵头完成“中华本草·蒙药专卷”(九五攻关项目)等4部统编教材;主持10余部实习指导、教学大纲的自编教材和两部专著的编写工作;主持参加内蒙科委、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卫生厅和学校立项的18项科研项目。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的历史沿革

原内蒙古蒙医学院是在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哲里木盟通辽卫生学校的基础上,于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并通过了1997年国家教委组织的首批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的院校。1978年学院刚成立时名称为哲里木盟医学院([78]教计字1427号)。当时哲里木盟隶属吉林省管辖。哲里木盟医学院分大学部和中转部,大学部设蒙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本科专业。于1979吉林省教育厅又将哲里木盟医学院更名为哲里木医学院(吉教字[79]43号)。1979年招收了蒙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专业首届本科学生。中专部于1984年分离恢复了哲里木盟卫生学校原建制。哲里木盟于1979年秋回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之后,1980年10月,内蒙政府将正在筹建中的内蒙古民族医学院从呼和浩特市迁址到通辽市与哲里木医学院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医学院,从此学院改名为内蒙古民族医学院,确立以蒙医学教育为主题的办学方针,于1987年2月7日改为内蒙古蒙医学院(内政发[1987]6号),于同年4月20日召开成立大会,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为内蒙古蒙医学院来电题词:“继承和发扬蒙医药优秀遗产”,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题写校名:“内蒙古蒙医学院”。通辽地区地处内蒙古的东部,蒙古族人口绝对数在自治区各盟市中位居首位,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3,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当时民族医学院选址通辽,是自治区政府对教育的地域平衡和民族分布的主要考虑。学院于1981年创建蒙医系,于1987年创建了蒙药系。学院于1985年开始组织编写全国蒙医药高等教育第一版统编教材,共出版23部,截止1993年己全部投入使用,其中6门教材获自治区和国家奖励。这项工作填补了蒙医高等教育无正规教材的空白。蒙医学专业于1985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扶持专业、蒙医学学科于1987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1988年招收首届蒙药专业专科班级。1995年增设招收蒙医骨伤专科专业。2000年7月16日通辽地区三所高校合并成立内蒙古民族大学,于10月14日成立蒙医药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前身是内蒙古蒙医学院,在开设蒙医药专业的院校中实力最强。蒙医药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国家特需人才博士点培养项目”,在内蒙古区内就业很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