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数字图书馆论坛期刊点评

2023-12-11 16: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数字图书馆论坛期刊点评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
“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两个范畴: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
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
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
国际上有许多组织为此做出了贡献,国内也有不少单位积极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来。
产生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这一连串的名词符号其根本点在于信息数字化;同样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管用什么样的名词,数字化也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主要优点 
 (1)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
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制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
(2)信息查阅检索方便 
数字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繁琐而不便。
(3)远程迅速传递信息 
图书馆的建设是有限的。传统型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读者只要登陆网站,轻点鼠标,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也可以在几秒钟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
(4)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 
众所周知,一本书一次只可以借给一个人使用。在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一本“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主要问题  
(1)资源浪费问题
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只有短短几年时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相关立法尚未制定和执行,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又难以找到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同时,有的单位抱着“ 急功近利”的思想而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则是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中国不少高校在盲目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少、各自为政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馆的数据库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2)信息版权问题
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文献资源的格式转换、数字化作品的复制、下载、盗版等变得更加容易,数字化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传统纸质文献也更为复杂和突出。根据著作权法,上载作品必须取得作品权利人同意,但是资源库容量庞大的数字图书馆要取得每一位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在现实中非常困难,在数字图书馆的有关立法中再不能套用那些陈旧的、与自身建设和发展特点不符的法规。
(3)建设资金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后盾,但经费不足偏偏又是困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重点大学及进入“ 211 工程”的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开发有专项拨款,而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拨款,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以致许多馆连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奖励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更是举步维艰。
(4)图书馆员素质问题
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现状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现实问题显得更为尖锐。由于图书馆地位历来没受到足够重视,各大高校中普通馆员与教师仿佛是两个相差极大的级别而接受截然不同的待遇,致使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于优先考虑的范围,这也是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出现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另一方面馆内人才纷纷跳槽另谋高就的重要原因。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和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无法适应提供数学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你怎么理解“数字图书馆”?

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有了许多变化。新型信息文献载体已悄然进入图书馆,从早期的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胶片到当前流行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激光唱盘、激光视盘、教学软件、电子游戏软件等等,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限于印刷类型的图书文献。以前读书借书前要翻阅目录柜里成千上万张卡片,现在,计算机读目录数据库取代了体积庞大的目录柜。读者不但能够从多种途径检索馆藏图书,而且还能够检索到其他图书馆的馆藏图书。

国际互联网的建立和完善,让“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离现实也不远了。这样使全球范围内人类共享资源的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数字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94年10月首先提出来的。“数字图书馆”就是将所有图像、声音、文字等资料经过计算机处理转变成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并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存储和传播。

未来的图书馆将不存在印刷文献,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料也可以转化为数字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扫描技术将文字资料转换为计算机文本,对那些需要保持原貌的文献,可用数字化图像技术转换和存储,未来图书馆文献的主体将是光盘文献、网络文献,与印刷文献相比,它们只占据很小的空间,甚至不占据空间。

如果数字化图书馆得到实现,数十本甚至上百本图书可以存放在一张光盘上,图书馆所需的书库面积将非常小,书架、书柜、目录柜将被计算机所取代。现在各图书馆将某些珍贵的美术图书、艺术图书小心保存起来,读者很难接触到它们,一些孤本一旦丢失或人为损坏,这样损失是难以弥补的。而经过数字化处理后,那些逼真的艺术作品电子复制品可以在计算机上反复调阅,原件不会被损坏,也不必担心被盗的问题。现在图书馆的某些图书如果被读者借走,则其他读者在一段时间内就不能利用它。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一种图书可以同时被几位读者同时调阅。数字化的图书大多数是以多媒体技术制成的,图、文、声并茂,有的还具有交互功能,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与多媒体图书进行对话,甚至可以参与到图书的创作中去,那时的图书馆将更像博物馆。

现在读者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图书馆中,未来则可以利用全球图书馆的上网信息和文献。读者可以访问网上所有开放的图书馆,他们将就所学习的某个专题收集到尽可能多的资料。

未来的网络图书馆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求问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的5个优点或好处

一、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优势:
(一)方便
用户能在自己家中、办公室、宿舍以及任何配备有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的场所查询或获取数字信息,不用上图书馆去;用户不用来回办理借阅手续,只要在电脑前进行“点击”就可以了。当然有手机和pad的用户就更不用说了。

(二)全面
用户能充分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一是从地域范围的角度来讲,用户所查询或获取的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图书馆,而是没有地域界限的,可能是全地区的,或全国的,甚至全世界的。就是说,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共享;二是以前许多不能被借阅的珍本、善本等较为珍贵的资料也能以数字信息的形态出现在用户面前。

(三)快捷
检索途径多,检索速度快,传递速度快,只要“瞬间”的功夫,远在"异国他乡"的信息就来到了面前的电脑的屏幕上。

(四)无时间限制
不存在过了时间就借不到,或看不到书的遗憾,随时可以进行对数字信息的查询或获取。

(五)最大限度利用
在版权保护许可范围内,数字化文献不需要复本,许多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利用同一种文献,所以不存在“拒借”的问题。

(六)免费
图书馆从诞生起,就是一种公益性的机构,发展到数字图书馆,这种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并且2011年文化部提出图书馆等文化公益单位要对公众免费开放。因此,查询或获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或绝大多数)是免费的。

(七)可扩展
利用数字图书馆,用户除了利用图书资源外,还可以享受到额外的服务,如信息导航、图书推荐、读者互动等服务。

二、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说,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优势:
(一)购买图书费用降低
纸质图书需要30元一本,而数字图书通常在5(甚至更低)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了。这样一来降低了购书费用,同时可以购买更多的资源。

(二)存储空间小
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制资料相比占地很小。

(三)加工方便
纸质图书通常需要采访、编目、典藏,才能上架流通。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而数字图书可以略去编目等环节。基本上可以说是即买即用。

(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突破时空限制,图书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最大限度为用户服务,使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举个例子:贵州数字图书馆自2009年下半年开通到2011年底访问量超2000万。试问:传统的图书馆能够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接待2000万读者吗(国图除外)?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本答案只是参考。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不当观点等请您自行斟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