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儿童时代杂志1978

2023-12-11 01: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儿童时代杂志1978

我三次荣幸地和亲爱的小读者通讯之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这一次的“莫可名状”的心情,是“宁静”多于“兴奋”,“喜悦”多于“感喟”。

这半个多世纪的经历,使我对毛主席的“世界是在进步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个历史的总趋势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这段教导,有了无限的信心。几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几年前“四人帮”的专横,都改变不了革命人民事业的逻辑!

我是在“五四”爱国运动之后才开始写作的,还是从“五四”运动谈起吧。

昨天我去参加了有着“五四”革命传统的北京大学建校八十周年的纪念大会。我的周围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我的面前是两万多名北大的师生员工和家属。

其中就有来自三十六个国家的留学生,还有一些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儿童。就是这些少年儿童,敲锣打鼓,挥舞着花束,把我们带进会场来的!

回忆起五十九年前的“五四”,那时,没有认识到革命人民力量的我,哪里想到我们会有这样光明幸福的今天?去年的九月六日,我写的《天安门,与毛主席的名字联在一起》这首诗里,第一节就是描写当年“五四”示威游行的情景:

五十八年前——

我们一队队穿着

长衫和裙子的青年,

踏着丛生的春草,

挥舞着零乱的小旗,

走过破敝黯旧的天安门。

我们喊:“打倒卖国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悲愤填满了我们的胸臆!

自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各族人民,把我们当时的最大的敌人——三座大山,彻底推翻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五四”运动时代的理想实现了,我们是如何地欢欣鼓舞呵!

毛主席还指示我们要继承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的光荣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而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极力干扰和破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扼杀科学和民主的精神。

推行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把“文盲加流氓”式的人物,当做青少年的样板。亲爱的小读者,当“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看着你们身心备受腐蚀摧残的情景,也真是“悲愤填满了我们的胸臆”呵!

和人民心连心的党中央率领着全国各族人民,把万恶不赦的“四人帮”,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我们又是如何地欢欣鼓舞呵!

亲爱的小朋友,“四人帮”这块大绊脚石搬走了,障碍扫除了!我们必须立即开始新的长征,向着四个现代化迈进。到了本世纪之末,你们正是年富力强时节,正在以灿烂的青春,贡献给壮丽的事业。做个历史的主人,这负担真是不轻呵!

你们现在要怎样地培养共产主义的情操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特别是发扬毛主席所指示的:要继承“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光荣传统。

树立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这些,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里,在报纸刊物的论文里,在你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里,你们都看得听得很多了,你们要好好地记住吃透,我就不再重复了。

这封信写得长了,在十几年之后重新提起笔来,总感到纸短情长,不能自已!好在以后我还将继续不断地写下去。这信赶在“六一节”和你们见面,就此结束吧。

我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你们的朋友 冰 心

一九七八年五月五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儿童时代》1978年6月第3期。)

扩展资料:

《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

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1923年,冰心于燕京大学毕业,准备前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此时《晨报》副刊开设了由她倡议的“儿童世界”专栏,于是她撰写了《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刊登在7月29日的“儿童世界”上。此后至1926年留学回国,冰心共撰写了29篇通讯以及《山中杂记》10则。

1926年5月,这些通讯结集成《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冰心用通讯的形式,采取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气,赞美自然、祖国、母爱,文笔清丽、优雅,童心稚趣跃然纸上,是中国较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冰心的“爱的哲学”,在《寄小读者》中得到充分表现,影响了一代代少年儿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寄小读者

宋庆龄保卫妇女儿童的事例

  1、开创了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

  宋庆龄于1938年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是一个以新的救济思想(援助是相互的、援助不是施舍、 接受援助是为了自救自助)为指导的救济团体,其宗旨是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服 务。它在宋庆龄的领导下,架设起世界人民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友谊桥梁,为抗日根据地军民渡 过困难、战胜敌人,以及救济战灾儿童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根据地军民对宋庆龄领导的“保盟” 的大力支持,非常感激,曾以多种方式向宋庆龄致谢。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专程 到宋庆龄寓所拜访,深情地说:“孙夫人,边区人民让我转达他们对您的问候和谢意!在抗日战争最艰 苦的年代里。您为边区、八路军、新四军提供了最急需的药品和物资,我无法告诉您,这一切对我们 的帮助有多大。”宋庆龄在回顾中国福利会工作时,非常自豪地说:“在中国的福利工作中,并没有 一点‘慈善’气息,也没有资本主义救济活动的‘施舍’心理。”为此,周恩来把中国的救济福利事 业称为“孙夫人的事业”。这是对历史和事实作出的科学评价。

  2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也是一位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杰出的领袖,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 斗争中,她是一面光辉的旗帜。她对中国妇女问题的关注,早在美国求学时就已开始。1913年4月, 她在《现代中国妇女》一文中,就深信:“用不着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 的国家之一;中国妇女也将成为同男人们地位相等、平起平坐的伙伴。”1924年11月,宋庆龄在日 本神户高等女子学校发表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讲,指出:“妇女地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尺度。当今 世界上,只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民族,才能成其为伟大的民族。”她还呼吁:“东方和西方的妇女,为改 造世界而联合起来!”宋庆龄认为,中国妇女只有投身民族民主革命,在争取民族民主、人民解放的 斗争中,才能求得自身的解放。为此,她与何香凝、邓颖超在国民党二大上,向大会递交了《妇女决 议案》,并在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上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为推动北伐战争的发展,她在武汉创办 了妇女党务训练班,并任班主任,为妇女解放运动培养骨干。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宋庆龄把妇女解放 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结合起来。反法西斯战争开展后,她还把妇女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 使妇女运动成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宋庆龄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这一艰难复杂的环 境中开展妇女儿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妇女得到翻身解放, 宋庆龄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理想终于实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宋庆龄仍然十分关心中国的妇女运动,而且在指导妇女运动的工作中,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特点,她把妇女运动与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世界 和平紧密结合起来。她所领导的中国福利会的工作重点也放在妇女和儿童方面。在全国妇女第二次代 表大会上宋庆龄当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1978年9月,她在全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表 示:“决心同大家一道,为把我们国家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完成我们大会制定的新时期 中国妇女的新任务竭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宋庆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为中国归女运动竭尽全 力的一生。宋庆龄永远是中国妇女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

  3 关心祖国新一代的成长

  宋庆龄是用一个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的眼光,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儿童、儿童教育和儿童工作的,为中国为人类缔造美好的未来。她一生最为关注的便是儿童的福 利和教育工作,她十分自豪地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她自己没有孩 子,但她把伟大的母爱奉献给了全国儿童和少年。

  在战争时期,宋庆龄从儿童存亡关系到民族存亡的角度,向国内外各界呼吁:“保存未来”,救救战灾儿童。新中国建立后,儿童工作的中心从救济转向教育、抚育儿童少年成长,她又提出著名的 “缔造未来”的思想。宋庆龄是从历史和未来的高度来看待儿童的,她说:“儿童是人类的至宝”,“儿童是这个世界今天的宝贝,明天的主人”,从祖国的未来和前途看,“儿童工作是缔造未来的工 作,因为未来是属于新一代的”。宋庆龄强调“缔造未来”的工作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在物 质上,做好儿童的保健工作。她说:“要有强健的民族,先从母亲及儿童福利着手。”我们应该为少 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在精神上,加强对少年儿 童的思想教育,与物质条件相比,“重要得多的是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要使他们懂得生活和了 解社会,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个人的前途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要使他们具有正确的 世界观,确立明辨是非、正义与非正义、真理与谬误的标准”。只有积极做好“缔造未来”的工作, 才能使祖国新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因病重不能参加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仍然给孩子们写信祝贺:“我关怀热爱儿童和少年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宋庆龄 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篇文章仍然是牵挂孩子们的《愿小树苗健康成长》,她希望孩子们“和小树苗一同成长,成长得挺拔、旺盛,……成长为栋梁之材,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接班人,为创 造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超过前人的巨大贡献”。宋庆龄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永远装着祖 国灿烂的明天、她永远是中国少年儿童最尊敬的祖母。

  宋庆龄为二十世纪中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丰碑永远屹立在神州大地上,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二、宋庆龄对二十世纪世界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在二三十年代,宋庆龄就积极参与广国际的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的运动。曾两次被选为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来又成为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她是保卫世界和平 事业的前驱。1936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反侵略大会上,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著名科学家 朗之万在会上多次赞扬宋庆龄对国际反法西斯运动、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罗曼·罗兰以 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地赞扬宋庆龄说:“你们以为我们卓越的副主席宋庆龄仅仅是一朵香满全球的鲜 艳花朵吗?不!不!她是一头名副其实的力图冲破一切罗网的雄狮。”随后,宋庆龄又为中国抗日战 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庆龄认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实现世界和平创造了良好条件。在长期的斗争中,她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和平共处是实现亚洲及世界和平的最佳选择,是在帝国主义存在的世界 上避免战争、取得和平的有效途径、早在1951年6月,宋庆龄就发出和平共处的倡议,是当时中国和 平共处思想的典范。后来,宋庆龄又陆续发表《五大原则》等重要文章,反映出她的和平共处思想有 比较丰富、完整的内容。二次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充分证明宋庆龄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是完全 正确的,她曾经为之呼吁的和平共处原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在实践上, 宋庆龄以充沛的精力和杰出的能力从事世界和平运动。她在1950年和1952年两次领导中国人民开展 保卫和平运动。1952年,她领衔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同年12月,她率领中国代 表团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在会上,她作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著名演讲,得 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在五十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宋庆龄的地位十分显要,她担任中国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执行主席(1949年),亚太区域和平会议执行主席(1952年)等,又被第二届世界 和平大会(1950年,在华沙举行)推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委员。1952年参加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时,与约奥里·居里同被椎选为大会执行主席。宋庆龄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世界 爱好和平人民的高度赞扬。1951年,她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这个崇高的荣誉是表 彰宋庆龄在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在远东的侵略、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斗争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宋庆龄在观察二次大战后亚非国家出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形势后,指出:“亚非各国人民……开始有力地表达他们要求摆脱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这种发展是在各个国家中以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 程度上实现的,但在亚洲和非洲到处都表现出来,首先表现于一大批赢得独立的亚洲国家,以及空前 高涨的整个民族解放运动。”从二次大战之后一直到六十年代,出现了本世纪的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 的高潮,她热烈欢呼它的到来。她认为民族解放运动是合乎规律的,即使美帝国主义这样的强国也 “不能倒转正在亚洲和非洲展现的历史潮流。因为,历史的发展是无情的,是按照一定规律行事的, ……”宋庆龄为民族解放斗争所作的各种努力,受到民族独立国家的人民和领导人的赞扬。贾瓦哈 拉尔·尼赫鲁在致宋庆龄的信中称;“你不仅对中国来说是一盏指路明灯,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许多人来 说也是一盏指路明灯。我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了你光芒四射的品格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多么地有意义。”

冰心写的《寄小读者》的通迅十二说了件什么事

《三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共有10篇通讯,登载于著名的《儿童时代》上。主要内容是:冰心女士以通讯的方式与少年儿童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回忆过去,讴歌新时代。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言辞简练,影响了一代人。

附《三寄小读者》全文前五篇通讯
通 讯 一
亲爱的小朋友:
在我写《寄小读者》的五十五年后,《再寄小读者》的二十年后,重新提起笔来写《三寄小读者》,心情还只能拿五十五年前所讲的:“我心中莫可名状,我感到非常地荣幸”这句话来描述了!
我三次荣幸地和亲爱的小读者通讯之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这一次的“莫可名状”的心情,是“宁静”多于“兴奋”,“喜悦”多于“感喟”。这半个多世纪的经历,使我对毛主席的“世界是在进步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个历史的总趋势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这段教导,有了无限的信心。几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几年前“四人帮”的专横,都改变不了革命人民事业的逻辑!
我是在“五四”爱国运动之后才开始写作的,还是从“五四”运动谈起吧。
昨天我去参加了有着“五四”革命传统的北京大学建校八十周年的纪念大会。我的周围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我的面前是两万多名北大的师生员工和家属,其中就有来自三十六个国家的留学生,还有一些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儿童。就是这些少年儿童,敲锣打鼓,挥舞着花束,把我们带进会场来的!
回忆起五十九年前的“五四”,那时,没有认识到革命人民力量的我,哪里想到我们会有这样光明幸福的今天?去年的九月六日,我写的《天安门,与毛主席的名字联在一起》这首诗里,第一节就是描写当年“五四”示威游行的情景:
五十八年前——
我们一队队穿着
长衫和裙子的青年,
踏着丛生的春草,
挥舞着零乱的小旗,
走过破敝黯旧的天安门。
我们喊:“打倒卖国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悲愤填满了我们的胸臆!
自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各族人民,把我们当时的最大的敌人——三座大山,彻底推翻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五四”运动时代的理想实现了,我们是如何地欢欣鼓舞呵!
毛主席还指示我们要继承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的光荣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而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极力干扰和破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扼杀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推行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把“文盲加流氓”式的人物,当做青少年的样板。亲爱的小读者,当“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看着你们身心备受腐蚀摧残的情景,也真是“悲愤填满了我们的胸臆”呵!
和人民心连心的党中央率领着全国各族人民,把万恶不赦的“四人帮”,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我们又是如何地欢欣鼓舞呵!
亲爱的小朋友,“四人帮”这块大绊脚石搬走了,障碍扫除了!我们必须立即开始新的长征,向着四个现代化迈进。到了本世纪之末,你们正是年富力强时节,正在以灿烂的青春,贡献给壮丽的事业。做个历史的主人,这负担真是不轻呵!
你们现在要怎样地培养共产主义的情操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特别是发扬毛主席所指示的:要继承“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光荣传统,树立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这些,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里,在报纸刊物的论文里,在你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里,你们都看得听得很多了,你们要好好地记住吃透,我就不再重复了。
这封信写得长了,在十几年之后重新提起笔来,总感到纸短情长,不能自已!好在以后我还将继续不断地写下去。这信赶在“六一节”和你们见面,就此结束吧。
我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你们的朋友 冰 心
一九七八年五月五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儿童时代》1978年6月第3期。)

通 讯 二
亲爱的小朋友:
在这篇通讯里,我给你们介绍一幅极其感人的图画,题目是《清洁工人的怀念》。画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正在和一位清洁工人握手。画上的题词,是以清洁工人的口气写的:
在这夜深人静的街头,谁想到总理握着俺这拿帚把的手,“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说得俺心中暖,热泪流。总理呵,有多少个这样夜深的时候,您操劳国事最辛苦,您挂念着人民的喜和忧。总理呵,谁说您已去,您没有走。人民的总理与日月同光辉,人民的怀念与天地共长久。
看!画的左上角,是人民大会堂,门前只停着一辆轿车,司机站在车边等着,是“夜深人静”了呵。周总理在操劳国事之后,很疲倦了,他走出人民大会堂,正要上车,抬头看见远远的大街的那一边,还有一位清洁工人在低头扫地,立刻健步走过宽阔的大街,用双手紧紧握住这位工人的右手,以短短的诚挚亲切的话,替广大人民表示了由衷的感谢。画的右上角,是落了叶的树枝,地上还有几片未扫尽的落叶。这位工人肩挂一只铁簸箕,左手握着帚把。深夜的秋风是寒冷的,但是总理的一句“你辛苦了”,使得他“心中暖,热泪流”。这幅画刻划出了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关怀着每一个人的辛苦工作,却没有想到自己的日夜辛劳。总理是多么伟大呵!
自从我去年在一次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这幅画后,印象就很深,今天向你们提起,就是因为今年四月下旬,我陪外国朋友到颐和园游览的时候,有了一些感触!
当我们走进园门穿过昆明湖边长廊的时候,我看见一路都有散扔的包糖果面包和包冰棍的乱纸。长廊两旁的栏杆上,坐着站着许许多多笑语纷纭的春游的小朋友。当然,那天园里游人很多,这些纸不一定都是小朋友们扔的,但我却不能不想到这里可能也有他们的一份。
走到长廊的尽头,我看见一位很年轻的女清洁工人,正在低头扫着地上的乱纸。我猛然觉得眼前一亮,周总理和清洁工人握手的这幅画,又高悬在我的面前!周总理对清洁工人的关怀,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这些春游的人,能不能以总理之心为心,能不能在公共游憩观赏的地方,多注意一些公德,多讲一些清洁卫生,来减少一些清洁工人的辛苦呢?
由于“四人帮”对于儿童教育的干扰和破坏,我们多少年来没有听到关于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宣传了。砸玻璃、拆桌椅等等都成了“反潮流”的“勇敢”行动,乱扔果皮糖纸甚至随地吐谈,就更不在话下了。想起在革命战争时期,伟大的毛主席和革命前辈们所率领的工农红军,在那样艰苦辛劳的情况下,还是一进到村镇,就扫地,就挑水……和人民打成一片,打出了一座红色江山,使我们今天能在这片辽阔壮丽的国土上尽情地观赏游览,尽情地呼吸着清洁新鲜的空气,我们又该怎样地来保护它珍爱它呢?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主力军,肩负着提高我们科学文化水平的光荣而重大的任务,你们现在是不是要在具体的事情上——哪怕是一件小事,以具体的行动来表示你们是在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的作风和传统,来表示你们要把自己培养成

王安忆 忧伤的年代故事梗概

  《忧伤的年代》是2002-10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安忆。

  一、王安忆《忧伤的年代》故事梗概:
  《忧伤的年代》就是从电影院开始叙述。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隐匿在放映厅入口处,与那个啜泣的领票员不期而遇,这一幕令她陡然有被洞穿身心的神秘感受,随着无所拘牵的流动思绪,她似乎迅速返回到业已泛黄的过去,如此久远又如此真实的年代。那就是她寂寞难诉的童年,那就是她身心交瘁的童年,那就是她忧伤无言的年代,只是她从来就不知道如何恰当地为之命名,如何深情地给予其抚慰。一瞬间,她看清了,看清了从前的自己,认识到那种叫做忧伤的刻骨铭心的东西。

  二、《忧伤的年代》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本书是"中国作家档案书系"中的一册,书中选编了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处女作一篇,成名作一篇,代表作两篇,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一篇,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多篇,还有作者近期的谈话录两篇,透过别人的眼光写成的印象记一篇。并在书前收录了她自童年到今天的重要照片20幅--形象的直觉有文字不可企及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名作家的精选集。

  三、作者简介:
  王安忆,女,1954年3月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上海定居,197D年赴安徽五河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任乐队演奏员,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小说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1987年应聘上海作家协会专事写作至今。
  1977年发表作品,写作有短篇小说 60余篇,中篇小说 30余篇,长篇小说7部,散文、论述若干。其中《谁是未来的中队长》获全国儿童文艺作品奖,《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叔叔的故事》获上海中长篇小说二等奖,《文革轶事》、《我爱比尔》获上海中长篇小说三等奖,《长恨歌》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部分作品有英、德、荷、法、捷、日、韩、以色列等译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