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空的颜色科技论文

2023-12-11 07: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天空的颜色科技论文

小时候,我经常仰望着天空,天空都是呈蓝色的,我想为什么天空不会是红色或黄色的呢?难道天空中含有蓝色的气体?莫非说大气本身就是蓝色的?带着这些疑问,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和资料的查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让我们首先做个实验,在长方形玻璃缸里面盛大约三分之二的水,水里撒少许泥沙粉末,使溶液浑浊。然后把它放在窗前,选择一个晴朗的上午,大约七、八点钟,阳光基本上平行地射向长方形玻璃缸的一端,光线通过浑浊的水,在另一端射出来。这时你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长玻璃缸中的水呈现出淡蓝色,而从另一端射出来的光线却呈浅红色和橙黄色。

其实,天空是没有颜色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们看上去却成了蓝色。原来是太阳光是是一种混合色,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组成。在晴朗的天气里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这就是说: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蓝天的颜色原理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中国基础教育与科普界主要沿用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的理论来解释“蓝天”出现的原因,尽管该观点后来被证实并不完全正确。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这并不是因为大气本身是蓝色的,也不是大气中含有蓝色的物质,而是由于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粒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使得光偏离原来传播方向而向侧方散射开来的现象,称为介质对光的散射。细微质点的散射遵循瑞利定律: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当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散射得较弱,由于这种综合效应,天空呈现出蔚蓝色。这是因为太阳光线射人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的结果。根据科学家的测定,蓝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比较短,相当于“小波浪”;橙色光和红色光的波长比较长,相当于“大波浪”。当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的时候,蓝色光和紫色光因为翻不过去那些障碍,便被“散射”得到处都是,布满了整个天空。天空就是这样被“散射”成了蓝色。 丁铎尔散射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中文世界中,大小权威的教育和科学网站,大多仍采用上述“标准答案”。 这个“天蓝”解释,基本上是19世纪中叶的水平。它是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首创的。常称作丁铎尔散射模型。确实,“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散射向四方”。但它并不是“天蓝”的真正原因。如果天蓝主要是由水滴冰晶等微粒的散射引起的,那末,天空的颜色和深浅,就应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当湿度变化时,空气中水滴冰晶的数目会明显变化。潮湿地区和沙漠地区的湿度差别很大,但天空是一样的蓝。丁铎尔散射模型解释不了。到19世纪末叶,丁的天蓝解释已被质疑。 瑞利散射1880年代,瑞利(John Rayleigh,1842-1919)注意到,根本不必求助尘埃、水滴、冰晶等空气中的微粒,空气本身的氧和氮等分子对阳光就有散射,而且也是蓝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空气分子的散射就可以作为“天蓝”的主因。 然而,各个分子有散射,不等于空气整体会有蓝色。如果纯净的空气是极均匀的,分子再多也没有“天蓝”。就像一块极平的镜子,只有折射或反射,而极少 散射。在均匀一致的环境中,不同分子的散射相互抵消了。就如在一个集体纪律超强的环境(如监狱)中,每个人的独立和散漫行为被彻底压缩。而“天蓝”靠的就是分子各自的独立和相互不干涉,或少干涉。 为此,瑞利假定,空气不是分子的“监狱”。相反,氧和氮等分子,无规行走,随机分布。瑞利由这个模型算出的定量结果,很好地符合天蓝的性质。1899年,瑞利写了一篇总结式的文章“论天空蓝色之起源”(J.Rayleigh,Phil.Mag.XLVII,375,1899),开宗明义就说:“即使没有外来的微粒,我们依旧会有蓝色的天”。“外来的微粒”即指丁铎尔散射所需要的。从此,丁铎尔的天蓝理论被放弃。瑞利散射成为“天蓝”理论的主流。 瑞利的天蓝理论虽然很成功,瑞利的分子无规分布假定,也有根据。然而,瑞利实质上还要假定空气是所谓理想气体,这是一个不大的,但也不可忽略的弱点。因为空气不是理想气体。 爱因斯坦理论1910年,爱因斯坦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用当时刚刚发展的熵(混乱的度量)的统计热力学理论证明:那怕最纯净的空气,也是有涨落起伏的。空气本身的密度涨落也能散射,也是蓝色光容易被散射。密度涨落的散射,不多也不少,正好能产生我们看到的蓝天。如果空气是理想气体,爱因斯坦的结果就同瑞利的一样。所以,简单地说,天空蓝色之起因是:“空气中有不可消除的‘杂质’,即空气自身的涨落。密度涨落等对阳光的散射,形成了蓝天。”“天蓝”起源物理不是爱因斯坦首创,但最完整的理论是爱因斯坦奠定的。所以说,“天蓝”物理学,完成于1910年。 瑞利和爱因斯坦的“天蓝”理论,是普遍适用的。可以用来解释纯净空气中的“蓝天”现象,也可以用来解释纯净的水,纯净的玻璃等液体或固体中的“蓝天”现象。 高锟先生在他为“光纤通讯”奠基的第一篇论文(C.Kao,Proc.IEE,113,No.7,1966 2010)中引用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就是爱因斯坦的“天蓝”瑞利散射公式(即Einstein-Smoluchowski公式)。玻璃是凝固了的液体。即使最理想的玻璃,没有气泡,没有缺陷,玻璃中依旧有不可消除的‘杂质’,即玻璃本身的不可消除的涨落。在光纤中传播的讯号(光波),会被玻璃的涨落散射。“天蓝”机制,是光纤通讯讯号损失的一个物理主因。它是不能用光纤制造技术消除的。只能选择“不太蓝”的光,减低它的影响。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作文二年级

小鱼为什么不睡觉?”“石头为什么不怕疼?”“小鸟在哪里洗澡?”“小草为什么不能说话?”…童年时的我对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但是我奇的是: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出主题,关照读者关切,得当。
  我也曾想像过,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上帝画画时打翻了蓝色颜料?是因为太阳公公给天空哥哥一件蓝色的外套?还是因为湖水给了天空一丝丝蓝光?
  浪漫的想象,虽不能从科学上解释,但增添了趣味。
  我们看到的天空经常是蔚蓝色的,特别是一场大雨后,天空更是蓝得如一泓秋水,令人心旷神怡,跃跃欲飞。为了解这个埋在心里很久的谜,我开始上网去查询。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原来大气本来是无色的,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物质在阳光的作用下产生的。太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色光的穿透力强,能穿透大气层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蓝色光线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物质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的现象,被散射的蓝色、紫色、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变成了我们看到的一片蔚蓝了。
  给出科学解释,回到题目问题,重点突出。
  天空何时是蓝色的
  经过对2011。3。20~2011。4。3的天气情况分析后,我发现天气状况的变化对天空的颜色是很有影响的,雨后的晴天是颜色最蓝的。
  科学严谨的观察记录佐证结论,体现科学思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