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硕士发表南开管理评论

2023-12-11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硕士发表南开管理评论

南大商学院何健简介

导语:南京大学商学院起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商科,是中国MBA顶级院校、中国工商管理高等教育的摇篮,在中国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高等工商管理教育的发源地。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南大商学院何健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南大商学院何健简介

何健,男,生于江苏沭阳,祖籍浙江余姚,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荷兰依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简称EUR)经济学系研究学者(Research Scholar),亚洲营销学术团队(AMGScholar)理事,亚洲管理学会(AAoM)会员,《南大商学评论》编辑部编辑。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ASSC)会员,《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核心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南京大学本科毕业留校,曾公派赴欧留学,获得荷兰依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经济学硕士学位(MA.)。

人物介绍

何健老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品牌管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已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新管理)、《经济学动态》等中文核心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软科学、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为MBA、研修班和本科生讲授“客户关系管理”、“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学”、“现代广告学”等课程。

曾为企事业单位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有效沟通、时间管理、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等课程的管理培训、咨询,如福特汽车、百事可乐、如新中国、宏图三胞、普天通信、南京水运、中国银行等等。

研究方向

服务品牌品牌管理与品牌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国文化与消费者行为商业伦理

教学方向

品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现代广告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商务沟通

所获科研奖励

何贱, 2009, 南京大学商学院“科研新星奖”, 南京大学商学院韩顺平 何健, 2008年5月, 科技创业企业管理,第21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评选委员会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何健 Kim-Shyan Fam等, 2011-2014, 服务品牌的本土化测评与影响因素——基于转型期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实证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编号:10YJC630073何健(主要参与), 2011-2014, 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品牌评价——基于个体认知差异和评价情境的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号:71072044何健, 2010-2011, 基于顾客的服务品牌资产的测评与管理,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批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号:201003562何健, 2010-2011, 直销企业服务品牌形象研究, 南京大学中国直销研究中心何健, 2009-2010, 江苏现代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品牌建设研究, 江苏省科技厅, 编号:BR2009074何健, 2008-2010, 服务品牌资产的测量和品牌战略:基于中国服务业的实证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四十四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编号:20080441045何健, 2008-2010, 江苏科技服务企业的品牌资产与品牌战略研究,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 编号:0802058C何健, 2008-2010, 中日韩家电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模式研究, 南京大学商学院, 编号:2008-08何健(主要参与), 2006-2009, 基于客户关系的顾客创新过程与管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号:70672018

出版著作

韩顺平 何健, 2008年5月, 科技创业企业管理,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南开管理评论的投稿须知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重庆邮电大学有硕士授位点的专业有哪些啊?

重庆邮电大学现有1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6个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学校现有4 个一级学科、 2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 8 个工程学科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在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高校教师硕士,基本形成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同发展,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并行的研究生教育格局。
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硕士生招生简章-专业简介

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校微电子工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2人获英国兰克奖;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60余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半导体器件物理,晶体管原理,VLSI系统设计导论,纳米结构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器件可靠性及半导体工艺,ICCAD技术及软件等。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本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光波技术及其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的理论和技术,微波、毫米波和光波电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光电子学、电磁兼容等交叉学科。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近年来主持、参与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振兴教育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近40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电磁场理论、信息论基础、数值方法、光波导理论、微波声学、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导波场论、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及近代天线理论等。

430110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学科领域。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

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型支撑。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等。

数理学院

数理学院是重庆邮电大学的理科学院,包括数学与物理这两大基础学科,现有3个本科专业、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中青年教师中90%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教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近年来涌现出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多名先进典型,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学院的理论物理学科是是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是学院的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批海外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现有教授、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该学科在粒子物理与宇宙学、凝聚态理论、计算物理学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均有影响。也广泛开展包括材料物理、光信息与光显示(LED)、激光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基础。近两年来,该学科主持了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97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基金一般项目10项,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出版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10余篇,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Physics Review B/D》、《Physics Letters A/B》、《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国际著名物理期刊,且国内外同行引用率高达千余次。该学科获得了多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同时,邀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中科院院士为本学科师生讲学,成功举办了2008年全国引力与宇宙学研讨会。

070201理论物理

本学科是从各类物理现象的普遍规律出发,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系统深入地阐述有关概念、现象及其应用。众所周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理论是二十世纪两个最伟大的理论成就,它们奠定了现代理论物理的基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等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引力与宇宙学、计算物理、高等凝聚态理论、群论、量子多体理论、非线性科学导论等。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重庆邮电学院管理工程系,是我校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 2001年更名为管理学院,2003年与重庆邮电学院法经学院经济学教学部合并成立重庆邮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4月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具有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已形成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格局,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400余名,本科学生1600余名。通过“强基础、重科研、铸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银奖和重庆市金奖等好成绩。

学院瞄准学科前沿,在通信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优势特色领域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学院教师近三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开发新阶段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教育部项目“国民技术创新意识的跨地区比较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0余项,到账科研总经费达500余万元;在《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西部信息产业发展与集聚战略》、《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演变、产品创新与效率评价》等学术著作30余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旨在通过研究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本学科是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主要依托我校在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优势,以通信企业管理行为为研究重点,形成了通信经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特色研究方向,对推动我国通信产业、信息经济和管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有教授15人,副教授近30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863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近三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本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科基地-网络社会问题发展研究中心等支撑平台。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管理决策方法、微观经济理论、管理学、运筹学、管理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博弈论与微观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通信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项目管理、公司理财。

430140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本领域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旨在培养掌握市场经济和企业运作规律,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知识结构,精通项目管理流程与规则,能独立在各种项目和企业管理实践中从事项目决策、融资、监理、采购、合同管理、评估等项目全过程有效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本领域主要依托我校在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优势,以通信产业为基础,形成了具有显著行业特征的IT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两个特色研究方向。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级管理学、高级运筹学、项目管理概论、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软件应用、项目合同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与财务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管理案例等。

430141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物流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物流产业政策与现代物流理论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物流信息化以及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本领域主要依托我校在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优势,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支撑,侧重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物流运筹学、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邮政物流、电子商务、微观经济学、物流工程、统计学等。

法学院

法学院2011年可以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和诉讼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下设法学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人文教学部等三个教学部,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42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具备良好的教学办公条件和教学设施设备,有先进的数字化法庭供审判各类案件和法学教学使用,有资料齐全的资料室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承担项国家级项目八项、承担省部级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数十项。学院承担了“重庆邮电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是重庆市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司法鉴定、动植物基因和通信、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的机构,近期我院还建立了全国高校唯一的电子证据保全中心。学院与重庆市的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及一些律师事务所、通信管理机关、通信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学院依托学校在信息科学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所开办的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专业具有鲜明的信息法学学科特色。

030106诉讼法学

本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以研究与信息网络有关的诉讼法学理论和诉讼制度为基本特色。本学科依托学校的信息科学人才和技术优势,以与信息网络有关的诉讼行为的法律规制为重点研究对象,在与信息网络有关的电子证据、网络诉讼(网上仲裁)、网络信息司法认证、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诉讼、网络行为的司法调查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高校诉讼法学学科的信息网络特色。

本学科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法治国家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诉讼法学知识;熟悉电子证据、网络诉讼、网络信息司法认证、网络行为的司法调查等专业领域的法学知识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独立进行诉讼法学科研工作;毕业后能胜任诉讼法学教学、科学研究,特别是与信息网络有关的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理论研究以及相关的立法、司法等实务工作。

本学科除了拥有一批专门从事诉讼法学、证据理论研究的法学专家外,还拥有一批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其安全、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测和检测技术、电子证据的提取和认定等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教授、博士。依托学校已经拥有的在国际、国内较为领先的信息技术学科和实验网络的技术和设备条件,本学科建立了信息法研究所、信息安全实验室和以计算机、生物基因为主要鉴定方向的司法鉴定中心。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专题研究、网络诉讼专题研究、电子证据专题研究、网络犯罪与侵权专题研究、刑事侦查与物证技术学专题研究、网络调查专题研究、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诉讼、信息安全专题研究、黑客分析与防范、密码技术等。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学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的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它们对社会实践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学科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在科技哲学、信息文化、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本学科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研究等。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本学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本学科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政治观教育研究,人生观教育研究,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附件:无附件
重邮研究生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