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矿业研究与开发投稿被绿

2023-12-07 0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矿业研究与开发投稿被绿

引言:每年高考都是社会各界人士最为关心问题,当考试题目一出来,网友们都会议论纷纷,谈论今年高考难度系数,而在高考之后社会各界也会对分数线进行一个猜测,考生分数出来之后,很多优秀的大学都会进行抢人大战,希望将一些各地的状元学子拉拢到自己的学校。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矿业大学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一、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始建于上个世纪,位于江苏省,是全国的双一流大学,拥有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三所私立高校核病的也是唯一的一所私立工科高校,而如今他已经是一所矿业类的高等学府,学校一共有22个学院,60多个本科专业,学校另外还有两个独立学院。

二、校园介绍

学校最具有特色的是矿业工程学院,主要是研究露天开采煤炭资源,绿色开发资源规划以及矿山的研究。与此同时在学校内还有中国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都可以接纳社会各界的参观者。学校一共有各类教职工30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00多,人,比例高达81%。学校如今已经有两个学科被评为A级学科,中国矿业大学也积极的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学校的校训是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三、就业前景

因为学校主要是一所理工科类的院校,重点特色专业是矿业专业,对于这一方面,中国的人才是很缺缺乏的,在社会市场上面也是很需要的,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之后的学生大多会进行考研,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进入国企工作,进入相关的一些矿产公司,煤矿行业。

昆明理工大学的最好专业是什么

昆明理工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

学校介绍:

学校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3915余亩;设有研究生院、1个学部、27个学院,开设107个本科专业。

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732人,有在籍学生49838人(含留学生697人),其中本科生34017人(含留学生281人),研究生15821人(含留学生416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昆明理工大学

论矿山环境保护与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制度

史登峰 余振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

摘要 矿山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四矿”问题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我国当前不仅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大部分紧缺的问题,而且多数矿山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粗放的矿业开发方式难以继续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大力提倡和发展绿色矿业,在矿业开发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并进而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和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绿色矿业 循环经济体系 政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矿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日益重要。目前全国已建成国有矿山1万多座,集体矿山15万多座,个体矿山10万多个[1];我国的矿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每年矿石采掘量超过了60亿t,矿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5%~6%;我国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都依赖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在我国矿业开发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粗放式开发使资源严重浪费,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在矿业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与日俱增。而且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数量、矿点、矿种的增大,我国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非绿色化和经济体系的非节约型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大、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几乎到了疲于奔命的程度,但矿山环境的老问题没解决,很多新问题又出现了。这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矿业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走绿色矿业之路,并在矿业开发中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达到“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

1 矿山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制度

矿山环境保护捉襟见肘、按下葫芦又起瓢的困难局面说明矿山环境保护仅仅局限于矿山本身永远走不出被动局面,而应该有大思路和更开阔的眼界。具体地说,就是应该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节建立绿色矿业制度,改造目前的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为循环经济体系。

“绿色矿业”是指在使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矿业发展模式[2]。具体而言,绿色矿业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和高新技术支撑下,既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又最大限度获得经济效益的矿产资源理性开发的系统工程。提倡绿色矿业政策的实质是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在矿业开发过程中,既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又尽力减轻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协调矿业开发者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调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绿色矿业政策包含三个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

(1)通过开发前的区域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评价及矿山环境扰动量评价,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开展环境区划,制定绿色矿业规划。

(2)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3)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开发前后环境扰动最小化和生态再造最优化。

除此之外,绿色矿业政策的实施还离不开废弃矿产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支撑,如果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不仅会造成废弃物浪费和破坏环境,而且势必在资源浪费的同时使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日益紧缺的资源压力,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和开采的矿点将不断增多,矿山环境保护的难度和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在施行绿色矿业政策的同时必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和方式,用绿色经济运行模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循环、利用、再循环、再利用,以至形成循环不断的经济过程,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持久利用[3,4]。循环经济模式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根本目标,强调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而且能够通过废弃物的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的循环净化,从而能够推动经济的低代价增长,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循环经济把环境当作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兼顾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式。其内涵实质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实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从物质流动的方面看,传统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由“资源—产品—废物”的开环式经济流程所构成,其特征是高开采、高投入、低利用和高排放。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低效率地消耗自然资源,同时持续不断地排放废物(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反馈式)经济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以实现经济的质量型增长,从而可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推动传统经济向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保型经济转型。德国由于推行循环经济,20世纪70年代在GDP增长两倍多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少了75%,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走环保型经济增长道路,是我们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增长,必然会对我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破坏,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展绿色矿业,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循环型社会之路。

2 绿色矿业与循环经济实现的可能性与条件

实现绿色矿业,前提是建立在环境评价基础上的科学规划,核心是持续创新关键技术。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知识积累,已为“绿色矿业”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矿山环境扰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取得突破。通过科学标定区域地球化学基线,建立环境评价标准,进行区域环境评价已在一些国家展开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通过矿床地质环境模型研制,进行矿山环境扰动评估,已趋于成熟。

(2)科技进步已使得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成为可能。例如,“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技术”已使南京栖霞铅锌矿矿山选矿废水零排放,并节约用水60%~90%;“膏体充填新技术”已基本实现了金川铜镍矿山少污染和无尾矿;铜多金属矿的“地下就地溶出”技术研究正在使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表生态环境无扰动采掘成为可能。

(3)国内外成功进行矿山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例不胜枚举。如我国胶东三山岛黄金矿山,通过含氰污水治理与零排放、尾矿资源化利用以及生态再造,变成“花园式”矿山。

因此,从技术上而言,在我国实现绿色矿业,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基础条件;而且,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国内外实践探索的陆续开展,已经使得绿色矿业的实现由必须变为完全可能。当前需要的是继续从政策层面上加大对绿色矿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

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已有一定的发展。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纸制品产量的35%来自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4]。相比之下,受观念、体制、技术、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在矿业开发中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方面还相对落后。但是,中国是世界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可以说,循环经济理念在中国实现有着良好的主观环境和一定的基础:一是中央提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这些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推动了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开展。二是国家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三是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包括废旧家用电器和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同时通过综合利用,使废弃物最大限度资源化。四是有关部门正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建立了循环经济试点。五是目前国内正在大力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并且制定了对策措施等。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这些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 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实现的政策保障

3.1 实现绿色矿业的主要政策

加快实施绿色矿业政策,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引导和保障:

(1)加强区域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区域地球化学基线,研制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制定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采、选、治,无害无尾矿选矿新技术,选冶介质零排放新技术,以及特殊景观环境(缺水、缺电、高寒、戈壁)矿山采、选、冶新技术的突破,如采矿就地溶出新技术,力争突破我国超大型矿床、国家急缺矿种绿色选冶工艺,为我国矿产开发业的大发展提供技术准备。

(3)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生态环境重建与环境保护标准,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体系及技术指标。并在国家“环境保护法”指导之下,建立政府“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法规”,以规范并保证矿产资源开发走绿色之路。

(4)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矿山环境管理和土地复垦的监控。严格执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新建矿山项目必须评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依法对矿山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进行监督。

(5)设立专项治理基金。通过提高矿产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利润留成率、征收矿业开发环境修复费、提留矿产资源补偿费等方式筹措资金,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从资源税、资源补偿费、耕地占用费、矿山超标排污费、水土保持费等税费中划出一部分,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基金;对于矿业企业,可从矿产品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建立矿业企业的环境治理基金;国家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问题和损毁土地复垦的治理。

(6)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的产业化:主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培育和政府的部分投入,建立专业化公司,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

3.2 建立循环型经济体系的主要措施

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道路,就要求在矿业生产领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用“绿色技术”改造矿产开发利用产业,建立“资源使用最小化、废物产生减量化和生产过程无害化”的循环生态矿业体系,在工业生产的组织过程中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在产品设计中要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物质闭路循环体系,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原料,积极采用无害工艺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避免污染转移,为实现污染“零排放”的目标奠定基础。

(2)按照商业贸易规律,将矿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交易给其他企业作为生产原料加以重新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这种资源重组技术已在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得到了应用。

(3)生产出的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再循环利用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垃圾”。

(4)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高新技术,通过对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的提高来促进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减少和最终处理废物减量化的实现。

在矿业企业的管理方面,要调整结构,改善现有矿业布局,建设生态矿业园区。生态矿业园区建设要有必要的技术支持,要有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产业特征的动态分析,要有矿业园区建设规划,要寻求园区内企业间的关联度,进行产业链接,要建立企业间的生态平衡关系,以实现矿业生产最佳化。生态矿业园区的管理主要从产品—企业—园区这三个层次考虑,即:首先,园区内的企业要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要求,来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的产品;其次,园区内的企业应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零排放;第三,园区建设要结合地区经济结构特点和发展方向,建立高水平、高起点的管理模式。

在社会生活方面,首先,要强化立法,尽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要大力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将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再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等变成全社会的共识。

在政府引导和管理上,积极运用ISO14000的环境质量标准及“3R”(Reduction、Reuse、Recycling)和“4E”(Economy、Energy、Ecology、Efficiency)原则[5,6]。政府有关部门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强监督检查,根据ISO14000标准和其他相关绿色管理制度,对再生资源企业实施全过程的审核和管理,促进资源不断流动再生,使我国整体资源利用从封闭经济状态转变为开放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

在矿业科技进步方面,加大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强化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作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引进、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循环型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开发生产再循环型产品,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生态转型。

4 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绿色矿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效。有理由相信,通过政策上的继续支持和引导,经过全社会的持续努力,继续加大对其在理论、科研和实践上的投入,绿色矿业政策必能不断得到完善,循环经济体系必将得到建立,我国矿山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矿山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必能走出一条坦途,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有力的资源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业成,张春山,贾永.加强矿山环境管理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1).

[2]曾绵华,范宏喜.拥抱绿色矿业——我国矿山环境面面观.http://www.cigem.gov.cn/html/xgwz/wzl-11.htm.

[3]徐月凤,黄承武.浅析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http://www.sdinfo.net.cn/luntan/content/T4057.htm.

[4]杨履榕,祝圣训.我国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策略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5).

[5]隗合明,余明刚,周军等.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探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9).

[6]祝圣训,谢芳,董生玉.加拿大废物、废水和废气管理.世界环境,20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