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考驳论文写作训练

2023-12-07 05: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考驳论文写作训练

一般“驳论文”的写作,常采取以下写作模式:
树的(引论)——批驳(本论)——立论(本论)——作结(结论)树的:就是“树靶子”,即在文章“引论”部分摆出敌论,以作为批驳的对象。批驳:就是“打靶子”,即摆出事实和理由来批判、驳斥错误的乃至反动的观点或意见。立论:即在驳倒敌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以上两个层次,为文章的“本论”部分。作结:即文章的“结论”部分,起到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而申论中的“反驳”,毕竟不是规整的“驳论文”,一般无需首尾俱全,即便是2012年测试的“微型驳论”,也没有必要写出“引论”与“结论”,它只需写出“本论”中的两个层次即可。
不过,对于申论来说,这“两个层次”倒不宜于简单地说成“批驳”与“立论”,更确切地说,应该是:
匡误纠偏(破){指出错误 说明理由}—立论陈策(立){确立正论 陈述对策}
这就是申论“反驳题”最基本的解题思路。诠释如下:
匡误纠偏:因为申论“反驳题”所设定的“靶标”,不过是在议论国是、研讨问题时出现的某些不当的观点或意见,其动机本身是好的、善意的,认识模糊或方法欠妥而已,不应视为不共戴天的“敌论”。
所以,反驳的文字应当具备温和大度的研讨作风,只需“指出错误,说明理由”即可,不宜于作激烈的批判与驳斥,甚至愤怒声讨、针锋相向、口诛笔伐,而应该客观地陈述,冷静地分析,平和地说理。因此,不以冷峻凌厉的“批驳”称之。因其目的在于匡正错误或纠正偏颇,故而称之为“匡误纠偏”。
立论陈策:申论,是“指点江山”的文字,重在检测考生的“策见”能力,它要求考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不仅要有正确的见解,而且能拿出相应的对策。因此,申论“反驳题”的解答,除了涉及普通“驳论文”要涉及的“立论”(确立正论)之外,还应涉及“陈策”(陈述对策)的内容,故而合称为“立论陈策”。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往申论所考查的“正面立论”的常规题型,无论是“概述”、“分析”、“对策”题,还是“议论文”或“公文”,它们所能涉及的写作内容,只有“立论”和“陈策”;而申论“反驳题”较之于常规题型来说,则多出一个写作层次,即在“立论陈策”之前,首先要有一段“匡误纠偏”的文字。这就是所谓“先破后立”的解题思路。

驳论文如何写作

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
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
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
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
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
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高考议论文怎么写

高考作文:如何写好议论文

一、议论文的结构(谋篇布局)
(一)整体结构(三层六节式)
1、开头 ( 1节) [引论]
概括材料(话题),引出论点。
2、主体 ( 2~4节)[本论]
分析问题 (用三个分论点作段首句) , 论证论点
3、引入现实分析(5节)
社会生活实际、校园事例
4、结尾(6节)[结论]
总结全文 重申(深化)论点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二)如何列出“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段首句)呢?
1、“是为怎”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纵式结构】
如:以“浅谈母语”为题作文 [纵式结构]
①什么是母语(汉语)?
②为什么要重视母语的学习?
(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汉语是中华国人的名片)
③ 怎样学好中华母语?
2、“是什么”法(并列分解“是什么”) 【横式结构】
如:以“漫谈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为题作文
①上海精神是海纳百川的大海精神
②上海精神是勇于争先的龙马精神
③上海精神是与世界共赢的协和精神
3 、“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并列分解“为什么”)【横式结构】
(1)以“品味‘杂’”为题作文:
为什么“杂”给世界带来了美呢?
①文学因“杂”而多姿。[体裁杂而美,人物杂而美]
②艺术因“杂”而多彩。[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综合艺术]
③科学因“杂”而发展。[理化生,仿生学,杂交水稻]
④生活因“杂”而味美。[火锅,服饰]
4、由小到大法 (兼用“为什么法”)【纵式结构】
以“解读‘有为有不为’”为题作文:
① 坚持“有为有不为”的原则,是人生走向辉煌的坦途。
②坚持“有为有不为”的原则,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③坚持“有为有不为”的原则,是国家科学发展的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5、古今未来法 (兼用“为什么法”)【纵式结构】
(1)以“倾听”为题作文:
① 倾听历史的回声,毋忘国耻。
②倾听时代的强音,与时俱进。
③倾听未来的召唤,前瞻思维。
(2)以“国学”为题作文:
①国学,是中华历史的文化瑰宝(经学)。
②国学,是中华现代的人文滋品。
③国学,是中华未来的强国之本。

事例论证法使用指导
认真研读以下学生作文段落,思考议论文写作使用事例论证的几点注意事项。
1、一定要有对事例的议论
2、注意较为充分地议论
3、叙例应求简明扼要
4、叙与议关系要一致
【范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其中的“杂花”一词非但没有给予我们纷乱不堪的感觉,反而,它给我们带来一种万物复苏、一派蓬勃的景致。确实,虎啸深山、鱼游潭渊、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的杂景纷呈,会时时令人感到喜悦和顿悟。
其实,不仅自然如此,在文学的海洋、丹青的园林、音乐的殿堂,“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鲁迅曾就《红楼梦》说过一番话:“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而对创作者来说,内容的纷杂就更显得重要。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后来的建安风骨、骈体文等等,这都是形式上的杂。试想,若只有刺秦的荆轲、舞剑的项庄之类的热血男儿,而无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类的柔美女子,文学会显得多么枯燥乏味。列夫·托尔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满睿智的人生诗篇,拜伦呼唤奋斗的热情,以及中国现代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潇洒、徐志摩的醉情,这一切的交错,都使得文学的海洋汪洋恣肆。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君不见镂金雕彩的工笔画摄人心魄?君不见清新明快的水墨画洁人心灵?画苑的不同画风,时时让人流连忘返。吴道子笔下的仙风道骨,以及如佩玉般娇美的仙女,宛如一阵穿堂而过的风,一阵袅袅氤氲的水汽。而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梵高充满张力的《向日葵》和奇幻神奇的《星夜》,也都给予了我们深深的震撼。至于徐悲鸿奔腾的骏马、齐白石悠然的青虾,也时时给予我们艺术上的奇妙感受。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古时就有让孔子不知肉味的“韶乐”,嵇康临刑而抚的那首《广陵散》,更是绝唱。“杂”让音乐更生动迷人。杜秋娘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英娘的反弹琵琶,也不时为后人称道。至若“文革”时期,人们天天只能翻来覆去看几个样板戏,这种单一乏味让人难以忍受。如今,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卡拉扬那当头棒喝的惊悚、切利毕达奇拈花一笑的淡泊以及约胡姆醍醐灌顶的敬畏,实在让人欣慰。
“杂”是一种韵、一种美,它如玫瑰色的晨雾,又如蔚蓝色的海洋,在纷呈处给予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丽,文学、艺术、音乐,离不开“杂”!
美哉,杂!
议论段参考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观点句:表明观点的作用。
阐释句:阐释观点的作用。
材料句:证明观点的作用。
分析句:分析材料的作用。
揭示观点和材料的内在关系。
结论句:照应观点的作用。
说明:在观点比较浅显、通俗易懂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阐释句。
例1: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例2: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尽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激情的释放,但是踏实的功底决定了表达的效果。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