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全科医学的发展论文

2023-12-08 11: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全科医学的发展论文

全科医学毕业论文

在全科医学的毕业生需要写毕业论文,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全科医学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面对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浪潮,本研究通过对比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CBL组相比传统教学组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和学生的临床案例分析能力,但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实践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 基于能力的学习;CBL;教学模式;循证医学

基于岗位能力的学习(Competence-BasedLearning,简称CBL)是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强工作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1]。与以授课为主、老师为主题、讲课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CBL基于一定的方法,主要关注通过学习之后所真正掌握的技能[2]。循证医学教学主要围绕下述几个方面:提出可解决的临床问题,查询证据,评价和运用证据[3]。本研究旨在通过CBL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探讨C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兰州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8班所有本科生为对象,1-4班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5-8班为CBL教学组(CBL组),两组各104人。

2.教学方法。两组均由同一教师采用杨克虎主编《循证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进行教学,教学时间均为2014年9月至11月,共28个课时。CBL组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备课,制作Workbook,各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6-8人;课堂实施阶段由10分钟提出实际临床问题的“微课堂”、10分钟基于问题的文献阅读、10分钟的小组讨论、5分钟的小组汇报和最后教师的总结反馈阶段构成;在课后巩固阶段,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Workbook,通过团队合作对Workbook上的问题予以解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照组教师按照普通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精心备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配合使用经典系统评价论文。课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

3.评估和反馈。包括理论考试、病案分析和问卷调查。病案分析由小组成员合作解决,考试和病案分析分别由同一教师以相同标准评判,满分均为100分。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相应教学方法与评价和对循证医学课程的整体评价,课程结束时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4.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

二、结果

1.一般情况。两组同学各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基线可比(P>0.05)(见表1)。

2.考试成绩。CBL组成绩为(78.93±5.94),对照组成绩为(78.02±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成绩划分为90-100,80-90,70-80,60-70,<60几个区间,cbl组对应成绩区间的学生数分别为1、48、49、7、0,对照组为2、43、47、10、0,各成绩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病案分析成绩。CBL组成绩为(92.80±7.06),对照组成绩为(90.54±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问卷调查结果。每组共发放104份问卷,均收回94份,回收率均为90.38%。问卷结果显示,CBL组在课件讲解理解情况、课题个人参与情况、对课题的积极态度、课前课后主动准备、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获益、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达到循证医学学习目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CBL组通过教师点拨和强调以及自身对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授课,老师讲解时间更多,因此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们掌握相对扎实,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两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样本量较小的缘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CBL组在课件讲解理解情况等8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中CBL组认为达到循证医学学习目的的比例(68.0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45-97.87%),表明C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的理论理解、实践能力方面以及接受认可程度上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技能的目标符合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通过课堂上对临床病例提出并讨论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后对于Workbook上问题的解决则巩固和强化了在循证实践过程中的处理问题能力,双管齐下确保岗位能力的提升;课程中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CBL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通过在实际临床问题中对所学知识的转化和运用,不但提升了所需具备的技能,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4];同时,其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明显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但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教师备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求教师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以组织好课堂进度;需要有适宜的教学场所和资源;小班教学模式与当前各大高校的扩招扩班现状产生了矛盾;应用效果尚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这对其推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较小、未对评价者使用盲法、授课及考核和评分工作均由同一教师进行等因素,导致了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实施偏倚。

总之,在改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独立的局面中,CBL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点拨和强调以及自身对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在众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CBL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进,使之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医学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umSK,CrisostomoAC.AcomparativestudyofsurgicaltraininginSouthEastAsia,AustraliaandtheUnitedKingdom[J].AsianJournalofsurgery,2009,32(3):137-142.

[2]M.Jaanus.The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forMobileLaborato-ries[D].Tallinn:Tallin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1.

[3]StrausSE,RichardsonWS,GlasziouP,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topracticeandteachEBM[M].Edinburgh:ChurchillLiv-ingston,2005.

[4]MaloneK,SupriS.Acriticaltimeformedicaleducation:theperilsofcompetence-basedreformofthecurriculum[J].AdvHealthSciEducTheoryPract,2012,17(2):241-246.

关于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要具体的

  全科医生专科培训基地现状分析

  一、专业开设背景和经过

  1)背景

  我国卫生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失调且现行培养模式与需求不协调,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由此造成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居民健康状况差距扩大。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健康、持续发展,是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的重任。

  根据这一特殊国情的迫切需要,我院审时度势,在卫生部陈竺部长的亲自指示、关怀和支持下,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现有国情和我院实际办学能力,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创造性的提出了在临床医学专科起点的基础上培养定位于广大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全科医学教育,为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的实用型全科医生。

  2)经过

  (1)成立全科医学课题小组

  我院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并为此专门成立全科医学课题小组,由一名副院长主抓该项工作,课题组成员是由我院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业务骨干组成。

  (2)出外学习考察调研

  课题组分期、分批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等有丰富的全科医学教育经验的医学院校学习、考察,初步确立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我院实际的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订、师资培训、考核体系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细致的调研。此外,课题组还明确分工,一部分成员深入到国内著名的多所三级专科医院(如北京友谊医院、复兴医院等)及其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调研全科医学生在专科医院和社区中心的临床实习及社区实践情况;另一部分成员则深入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社区服务中心(站点)广泛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以本地状况作为缩影,初步掌握当前我国城镇社区和广大农村的卫生人才资源现状、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及其对卫生健康需求状况等(详见调查报告)。根据以上调研,课题组及时写出在我院开设定位于城镇社区及广大农村的专科起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可行性报告。课题组的各项调研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省卫生厅领导和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相关专家以及我市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

  (3)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家论证

  在最短的时间内,课题组集中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精细安排,科学分工,密切合作,广泛调研,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全科医学教学、实践的思维理念,制订出教学大纲初稿,然后将初稿呈送到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和卫生部的相关全科医学专家手里,全面、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完成了第3稿。

  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新生事物,尽管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也得到了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但毕竟还处在最初的探索阶段。为了更加科学、严谨地办好这个创新性的专业,我院于2008年7月31日邀请了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及卫生部、省卫生厅和上饶市的相关领导来我院对我们的前期工作进行评估、论证,希望他们对我们的后续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论证会邀请了卫生部科教司孟 群司长;首都医科大学崔树起教授;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刘海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施榕教授;浙江大学余海教授;南昌大学袁兆康教授;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少浪教授;省教育厅聂威处长;省卫生厅李志刚处长。

  论证会的召开非常成功,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更得到了参会的各位教授、专家和领导们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当然,各位专家、教授也对我们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内容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意见,现在,课题组根据专家、教授们的意见和建议,正在进行第三稿的修订与完善。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中心,按照长远发展与当前需要相结合和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为核心,以师资培训和岗位培训为重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到2011年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充足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利的基本卫生服务为目标,建立起适应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立足于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能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三)具体任务

  1、2009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的基本框架。建立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和各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站、临床培训和社区培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010年,初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建设探索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然后逐步总结推广。

  3、2010-2012年,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1)制定全科医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讲义、教材和实验指导

  围绕建立以农村社区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学教育模式的总目标,项目组成员集体讨论,制订出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的较完善全科医学教学课程设置及各课程(包括实习)教学大纲的编制;并编写授课讲义和实验指导;进一步编写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材。

  2)全科医学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讨论法,如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讨论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提高学生“六位一体”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讨论了解方案实施碰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3)建立全科医学见习和实习教学基地

  建立固定的全科医学见习和实习教学基地,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确定考核项目;制定考核与评分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4)进行全科医学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专家论证

  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全科医学论证和教师培训。

  5)进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和进修学习工作

  联系首都医医科大、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来我院培训师资。

  6)进行上饶市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

  7)赴有关院校和社区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和向卫生部请示报告和可行性报告。

  三、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具体措施

  1)改革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以培养具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干的好”的农村社区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为目标。其专业能力要求为: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具备对社区常见、多发病、传染病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卫生服务,达到全科医师岗位的基本要求。

  2)革新培养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将过去那种学校教育加医院实习的培养模式改为:80周在校教育+二级以上医院见习4周+医院轮科实习40周+防疫站6周(防疫科和卫生科)+社区实践6周

  3)优化课程设置:根据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们通过减除与基层临床意义不大的公共基础课(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和压缩公共基础课(两课、英语)就节剩出230课时用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同时根据“六位一体”功能要求增设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等课程。见附表,经优化设置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必修课程的比重分别为16.4%、32.8%和50.8%,而本科院校对应的比例分别为30.7%、27.1%和41.5%;且专业课程无论从门数和时数与本科院校相差不大,这样就从学时上保证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质量。

  4)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根据农村社区全科医师的能力要求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讲义)。删除基础课程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临床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试验等等,增设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机、快速末梢血糖测定、常见病X片拍摄等临床实用操作实验;现行教材中相互重复的内容则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如现行内科教材中已讲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则在外科学教材中避免重复出现等等;新教材(讲义)编写中强调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这样精编实用性的教学内容确保了学生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5)改革教学手段:将现行团队合作式教学形式逐渐过渡到全科复合型师资完成教学,借鉴国内兄弟省市的经验,不脱离医学教育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社区医疗背景探索榜样学习、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录像录音、直接应诊、示范教学、摹拟教学、讨论式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6)强调医疗实践技能:请参加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或参加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的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各科专业授课和实习带教,重点培养学生症状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转诊指征;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和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不片面寻求医技上的高、新、尖。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诊疗思维,避免在临床实习教育中走专科医生培养的老路;同时使学生不好高骛远,精力集中于农村开展得起来的医疗卫生服务技能学习。

  7)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全科医学培训网络

  建立“上饶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挂靠在卫生部医学培训中心,负责全市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和管理人员、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培训工作;负责指导各区培训站的培训工作;协调全科医学各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的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二级甲等或以上医院,社区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预防保健机构。形成以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各区培训站为骨干,各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功能完备、分工合理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全科医学教育的关键,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制定师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培训。吸引一批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有基层工作经验、在临床学科中有一定建树的专家,经过必要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后充实到师资队伍;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深圳讲学,或选送人员赴国外或先进省市学习进修,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师资培训,以尽快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四、师资培训

  师资是教学成败的核心和关键,由于我院是首次开设此专业,师资匮乏是教学的最大瓶颈,也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师资培训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在卫生部科教司孟群司长的关怀和引荐下,我院全科医学课题组请来了以首都医科大学原教务处长、现任卫生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崔树起教授为首的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等全国知名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专家、教授来我院进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并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我院71名专业教师成绩合格,获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证书。

  五、专业特色与课程体系改革

  我院开设专科起点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具有以下特色:

  1、下得去、留得住:规范化培训的医学本科生不愿下农村社区,而专科出身的全科医学人才愿下基层。

  2、周期短:本方案只用3年。

  3、投入少。

  4、用得上:针对县乡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的课程设置改革和临床医疗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有相对较强的动手能力。

  5、 熟练掌握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

  1)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136周)能否培养出让农村社区人民放心、信任、满意的全科医生?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根据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们大大删减和压缩了与临床关系不大的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和公共课(两课、英语)。删除专业课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实际意义的实验内容,增设如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机、快速血糖测定仪等操作,常见病X光片拍摄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实验。

  2)除传授常用的临床技能外,还重点加强社区预防保健、社区急救、社区护理、农村社区卫生管理等工作能力和全科医学理念的培养。运用全科医学的思维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以症状为导向、以体格检查为重点的全科医学诊疗思维习惯。按全科医生的要求掌握农村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转诊指征,掌握临床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和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不片面寻求医技上的高、新、尖。

  3)招生状况

  通过前期一系列工作,2008年我院已被省招办获招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招生计划,截止目前,报名就读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已逾230余人,大大超过了省招办下达的计划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其他专业强烈要求转到该专业来的,这说明很多学生及家长非常看好这个专业的前景。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招生计划及就业模式与当前的国家政策的衔接、配套问题

  这一点最重要,也是作为纯教学单位的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保证学校进行全科医学教育的延续性。建议各地政府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各地对全科医生的具体需求,制定订单式(定向)计划,委托学校培养,毕业后定向到具体单位就业,政府必须要保证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合理待遇,确保“留得住”。这项政策在浙江、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已经全面铺开,这应该是今后几年发展我国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一种可取的经验和趋势。

  2)全科医学理论、临床与社区师资培养问题

  专科起点的全科医生培养的成败的关键和核心在师资,学校应该着力重视全科医学各项师资的培养。由于我院是第一次开设这个专业,无论是理论、临床还是社区的全科医学师资,都是一片空白。我院依据理论师资培养先行、临床和社区师资培养并重的原则,先分步夯实理论师资,再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临床师资和社区师资的培养,切实做到分期、分批、分层次地推进全科医学各项师资的培养工作,培养过程中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3)临床与社区实践基地建设问题

  要培养出适应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全科医生,光有理论和师资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实践的场所,在某种意义上说,丰富的实践才是“用得上”、“干得好”的唯一途径。因此,学校一定得有自己的临床教学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我院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临床教学医院或者和三级以上医院合作,派出自己经过正规培养的临床师资到该医院带教,也可邀请该院的相关医生参加规范的临床师资培训。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立,由于投入不会太大,我院打算近期开始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一至二个相对完善的、独立的社区实践基地,重点用于今后临床和社区教学过程中的社区见习。当然,能够争取到政府、机构或私人的资助也不失为一种意外的收获。

  5)教材(讲义)编写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托,是否有一套科学、实用的教材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我院是首次开设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使用,市面上全科医学的教材几乎都是本科起点的或者是与全科医学相关的教辅或培训教材。因此,编写一套与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教学大纲相匹配的教材及教辅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严峻的课题。我院拟采取“三步走”的方案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先选择一套相对较科学、严谨、内容翔实的本科教材作为我们的临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总结经验。第二步,要求任课教师在使用临时教材教学过程中,同步编写适合于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教学大纲的授课讲义,以后逐渐过渡到使用自己编写的讲义授课。第三步,经过2~3年的时间,不断对自主编写的讲义修改、完善,待条件成熟时由教学部门统一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一套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教材。

  6)毕业后继续教育及培训问题

  我国现在及今后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的全科医学教育还主要是集中在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上,全科医学教育强调的是终身教育。因此,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所推行的学历教育只是全科医学教育的一个起点,或者说是全科医生的启蒙教育,学校作为一个教育部门,理所当然地要配合国家和政府,就全科医生的毕业后继续教育和培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院将群策群力,积极主动和上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尽快建立自己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心。并力争把我院培训中心办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专科的全科医学教育及培训基地或中心。

  7)学科发展与完善问题

  (1)积极推进科研工作

  本着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走出去,科学引进来,争取以全科医学为突破点,以校刊正名为契机,激活科研工作,力争在五年内成立全国的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教育的专业学术委员会。并以此为先导,全面调动我院崇科研、尚学术的积极氛围。

  (2)加强与国内外兄弟学校交流与共建

  遵循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改变思维观念,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加强与国内名校和国外高校的沟通与交流。包括:学术交流、人才互动、科研合作、联合办学、学科共建等。

  (30升格为本科专业

  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当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升格为本科专业。

  综上所述,我院专科起点的全科医学专业是在卫生部、省卫生厅、本市政府等领导和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们的关心和支持下开设起来的,它是个新生事物,需要国家和政府的相应政策的支助和扶持,需要我院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热心关注与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我院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此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

中国全科医学 杂志是几类杂志

在浙江省卫生厅晋升目录上从今年开始属于一类期刊了,恭喜!以前是二类。

学医必选科目有哪些

医学专业有很多,选科要求覆盖物理、化学、生物;而且不同的医学专业在选科要求上也会有所差异,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学医必选科目有哪些,欢迎阅读!

报考医学类院校需要选哪三科

各高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计划不同,因此在各省的选科要求和 分数线 也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整体来看报考医学类院校需要选的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

老高考省份的话即要求选择理科(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3+1+2”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虽然会有不限首选科目的医药类专业但很少,因此还是建议首选物理,其次化学或生物任选一门,或者全选。

新高考“3+3”省份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两门或一门,当然3门全选的话,后续可选专业会更多。如果物化生中有学的不好的科目,可以选择其他学的好的科目代替。毕竟要求物化生全选的医学专业也不算很多,更多是要求其中两门。

“3+3”新高考模式选考科目要求

“3+3”新高考模式最典型的是山东省,以在山东省的招生的部分高校为例来进行简要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等专业要求考生化学与生物均需选考,但没有对物理科目提出要求;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等则是物理、化学、生物选考其中一门即可。

四川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则要求考生物理、化学两科均需选考才能填报该类专业。

另外如贵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的临床医学、麻醉学、眼视光医学、口腔医学等则要求考生化学与生物等两个科目均需选考才能报考。

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考生只需再物理、化学、生物等三科中选考其中一科即可。

提前批填报志愿流程

一、在网上进行填报。

二、对提前录取的院校,按照不同层次和特点分别确定每个学校的控制分数线,招生学校按有关规定确定调阅考生档案数,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三、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对体检要求很严格的,而且大部分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分数较高,军事和公安司法类的都是在第二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 。

四、考生填写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如果没被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五、在提前批次志愿填报中一定要保持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间的梯度,尽可能使自己的下一个志愿在上一个志愿未能录取之后能发挥作用。

六、了解具体院校(专业)的录取规则与录取限制,如提前批次军事公安院校(专业)录取,如果不去参加体检 面试 ,即使 文化 课合格也将失去录取机会。

提前批报考注意事项

1、考生填报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如果没有被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再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2、报考前尤其需要了解具体院校(专业)的录取规则与录取限制,这在招生计划册或招生章程.上均会有注明。

3、一些特定的院校及专业只在提前批次录取,对相关院校和专业感兴趣的考生一定不能错过提前批次的填报。比如热门的南科大、国科大,本科师范类院校及专业等等。

4、不要跨类兼报。提前批有文理类、艺术体育类,投档顺序-般是文理类先于艺术体育类,建议只报考一类,不要跨类兼报。否则,无论录取到哪一类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退档。

关于学医必选科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医生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 个人医院实习总结范文10篇

★ 关于全科医学概论的论文范文

★ 妇产科医生2022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大全10篇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精选10篇

★ 全科医学的发展史

★ 医生工作总结范文简短【十篇】

★ 2017年医学规培政策

★ 一波医学院将改名医科大学是真的吗?想学医的学生要怎么挑选学校?

★ 医生个人工作总结最新汇总大全10篇

期刊论文求助

标题中没有“不公平”,但是摘要或者关键词中有。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2404例农民工急诊医疗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蒋树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10
2 我国城镇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医疗保健支出累进度的测算 吕文洁 财经研究 2009/02
3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张立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
4 我国当前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探析 彭明春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6
5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问题分析——基于公平与效率视域的分析 罗娟 劳动保障世界 2008/11
6 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 王晶 社会学研究 2008/05
7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建议 李二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8
8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不公平性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孙喜琢 中国医院管理 2008/08
9 从分散到统一:荷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尹莉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02
10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公平性与效率分析 李跃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5
11 台湾医疗健保制度之公平性:一个初步分析 李瑞全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12
12 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 刘穗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09
13 试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张茂松 中州学刊 2007/05
14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公平性刍议 冉岚 中国经贸导刊 2007/17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问题及建议 花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9
16 用正义分配理论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刘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7/13
17 浅析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公平性 何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06
18 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 房莉杰 人口学刊 2007/02
19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如何不公平? 汪大海 中国社会导刊 2006/24
20 我国医疗保障公平性研究 刘玉恩 中国卫生法制 2006/05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21 突破自愿性的困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的激励机制与可持续性发展 方黎明 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负效应分析 袁琳琳 商场现代化 2006/24
23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刘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6/09
24 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探析 刘玉恩 医院管理论坛 2006/04
25 对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郭宝才 中国卫生资源 2006/02
26 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 王绍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27 我国医院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理论研究 王文祥 卫生经济研究 2005/10
28 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与政府保险政策建议研究 吴传俭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4
29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缺失及对策 李凯峰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6
30 重视贫困问题和不公平性的研究 胡善联 卫生经济研究 2004/08

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我国现行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并轨的框架研究 唐尧根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09
2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 钱秋华 现代商业 2008/33
3 农村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 马侠 现代经济信息 2008/08
4 浅谈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 张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14
5 长春市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李柏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14
6 浅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孙晓谦 内蒙古统计 2008/04
7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建议 李二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8
8 从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 张桂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5
9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和对策 周静锋 卫生经济研究 2008/07
10 上海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和发展建议 鲍勇 中华全科医学 2008/08
1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现状 庞浩 天津社会保险 2008/02
12 从水利事业单位医疗保险体系分析医疗保险现状 滕玉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8/03
13 湘西州农村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谢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6
14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状的实证研究 周以林 中国卫生经济 2008/01
15 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若干思考——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思路 李琴 清江论坛 2008/01
16 昆山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现状及其参保意愿分析 李存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9
17 浅议贫困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现状 阿木吉尔图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10
18 青岛市医疗保险现状及发展策略 马涛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2
19 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滁州市为例 黎娜 滁州学院学报 2008/01
20 福州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 王方刃 医学与社会 2008/01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21 医疗保险:中国现状、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 杨宇霆 保险研究 2007/06
22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安红 华商 2007/24
23 浅析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黄锐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7/06
24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 易建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5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改革的探讨 蔡声霞 中国校医 2007/05
26 从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 王灿 科技广场 2007/08
27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张云林 中国医院 2007/09
28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江南 理论界 2007/10
29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冯华楠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0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疗保险自费项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曾俊群 中国医院管理 2007/06
31 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引发的思考 张群 中国卫生经济 2007/06
32 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李丁页 海南金融 2007/05
33 医疗责任保险研究现状述评 王琬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6
34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钟进 中国卫生经济 2006/12
35 牡丹江市森工系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谷振春 中国卫生经济 2006/10
36 浅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使用现状与改进建议 高巍然 卫生软科学 2006/06
37 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方向探析 李均 经济师 2006/12
38 太原市城市低保人群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芦国庆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S1
39 我国医疗职业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展望 郜玉珍 中国护理管理 2006/10
40 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及政策分析 赵永生 中国青年研究 2006/09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41 医疗责任保险保费测算现状及建议 严敏婵 卫生经济研究 2006/08
42 高校医疗保险现状及改革 李洁 医药世界 2006/06
43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改革及给我们的启示 冯国忠 上海医药 2006/07
44 关于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周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8
45 某市三所医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使用现状分析 高巍然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13
46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 陈丽娟 中国西部科技 2006/05
47 厦门市医疗保险现状及分析 肖玉梅 卫生经济研究 2006/04
48 农村医疗保险 理想和现实还有多远——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现状及其解决方法 刘冰 小城镇建设 2006/03
49 县级医疗保险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李青山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5/04
50 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分析 毛瑛 卫生经济研究 2005/12
51 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困境、对策 林宪鹏 日本研究 2005/03
52 护理人员对医疗责任保险的认知现状分析及对策 王若乔 南方护理学报 2005/11
53 医疗保险参保现状的社会效应分析 唐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21
54 青岛市医疗保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宋丽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5/20
55 浅析黑龙江农垦医疗保险现状 周海英 农场经济管理 2005/05
56 上海市企业医疗保险定点内设医疗机构现状与发展 王拥庆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09
57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赵艳红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58 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高梦滔 卫生经济研究 2005/07
59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现状与完善探讨 刘蓉 人口与经济 2005/04
60 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宋金文 日本学刊 2005/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