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旅游经济的论文

2023-12-08 09: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旅游经济的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旅游业迅速崛起,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在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体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作为旅游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领域,体育旅游是现代旅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河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体育旅游业在振兴河南经济中作为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体育旅游经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体育旅游对河南经济的影响
  
  (一)体育旅游对河南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河南省经济增长。体育旅游业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追求刺激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兴经济行业,是一种较高的消费方式,其发展、更新速度要高于其他消费,经济作用不可小视。体育赛事,特别是有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都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强大吸引物,体育界的赛事也同时是旅游者的盛会。近年来河南省也看到了发展体育旅游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力,先后开发了一些体育旅游产品。除了体育旅游的直接收入可观外,由直接收入衍生出的间接收入和诱导收入也影响着河南省的GDP,推动了河南省的经济增长。
  2.有利于扩大河南省劳动力就业的机会。体育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岗位层次众多,它要满足体育旅游者在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相应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许多服务岗位的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即可胜任,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都必须靠员工手工操作,而且需要面对客人提供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因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河南经济旅游收入之外的重要目的,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河南省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一些国家级的贫困县,许多体育旅游胜地都在偏远的山区。随着旅游地的开发,贫困地经济收入增加,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扩大,居民有了较稳定的经济来源。经济的增长,税收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又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助于当地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使当地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体育旅游对河南经济的消极影响
  1.引起当地物价上涨。旅游者的收入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体育旅游本身更是属于高消费的阶层。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能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食、宿、行中所需要的物品。所以难免会引起旅游地的物价上涨。作为发展中地区的河南省,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劣势,这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
  2.造成产业结构失衡。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会扩大对土地的需求,旅游设施的建设会导致对土地需求的扩大和土地价格的上升。此外,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收入比务农的收入要高,大量的劳动力就会放弃耕作农田而去从事旅游服务业,而另外因建饭店、旅馆等也会占用耕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严重损害了农业的正常生产,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保证近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发展体育旅游可能致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的变化。
  3.影响经济稳定。体育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和依托性极强的产业,体育旅游的高度依托性决定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要受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行业的严重制约,这是体育旅游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旦这些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导致体育旅游需求大幅下降,甚至整个经济都将受挫,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
  
  河南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态势
  
  (一)河南体育旅游的资源
  体育项目、体育场地和自然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依托自然人文特色开发体育项目、培育体育旅游基地的条件初步成型。如:小浪底景区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拓展训练基地,可满足大众休闲运动和健身的需要;嵩山、龙门、鸡公山、云台山等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可开展登山、汽车拉力赛等体育旅游活动;白云山、石人山、石曼滩等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天曼、黄河古道湿地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可利用山林优势开展登山、定向等活动;伏牛山区的石人山、白云山、老君山等 ,可开发汽车旅游、登山旅游、探险旅游、森林旅游等体育旅游项目;太行山的太行大峡谷、云台山、王屋山等自然景观,是开展攀岩、滑翔等专项旅游的理想旅游区。“豫南明珠”南湾湖、被誉为“人工天河”的林州红旗渠等水域,是开发龙舟、皮划艇、摩托艇、划船、滑水漂流等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
  体育旅游人才资源。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需要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懂旅游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目前河南有些高校已率先开设了休闲旅游及体育旅游专业,举办了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的培训,根据河南省体育旅游的特色,加强专业结构设置的研究,为河南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及体育旅游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特色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可以丰富体育旅游的内涵。河南是仰韶文化的故乡。夏商周三代文明,河南独领风骚。西汉魏晋,河南依然举足轻重。唐至北宋,隋唐东都洛阳城、北宋开封东京城,反映了河南在我国古代文明中最后的辉煌。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名城,为河南开发特色文化体育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游客能够参与具有浓厚河南文化特色的造型展示、乐舞表演、古战场打斗、古代游戏等体育旅游活动。
  (二)发展河南体育旅游经济的基础
  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河南省居民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水平提高较快,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式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体育休闲、旅游的次数呈上升趋势。而体育旅游恰好迎合了新兴的大众需求,以其改善体质、健身强体、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强大功能,从一开始就倍受欢迎,为河南的旅游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市场需求增加。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猛,假日旅游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据统计河南省近年来假日旅游场景火爆。就参与活动内容来看,旅游者更青睐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释放紧张情绪的体育旅游项目。
  群众体育基础深厚。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健身,在河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就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温县的太极拳、少林功夫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更是深植于中原沃土。“功夫游”已成为河南省最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正逐渐成为河南体育旅游的一大卖点。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论文关键词] 青岛市 旅游需求 旅游供给   [论文摘要] 本文以旅游经济的供求机制作为切入点,结合青岛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青岛市旅游经济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2008年,青岛市迎来奥运会的同时也迎来旅游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的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崂山风景区的尝试性开拓、即墨温泉的开发、沿海一线风景区的改良以及城市容貌的改进,都给青岛的旅游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年来,青岛的旅游业始终以平稳的步伐向前发展,2002年,青岛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5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0%,而到了2006年,青岛市旅游业更是持续快速增长,接待海内外游客2886.45万人次,增长14.7%;旅游总收入达325.2亿元人民币,增长百分之26.7%。旅游业收入在青岛的GDP中占据了极大比重,且仍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给青岛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穷动力。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旅游经济还存在不少差距,其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旅游经济的供求机制理论
  
  旅游经济学中采用旅游需求与供给均衡的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本文将对旅游经济的供求机制理论做简要阐述:
  旅游需求产生的最基本决定变量包括旅游支付能力、充足的余暇时间和旅游动机。在这三个变量同时得到满足的时候,旅游需求就表现为现实旅游需求。要增强旅游需求的有效性,也应当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旅游需求需要有更多、更长、更集中的余暇时间。自我国实行周五工作制及三个黄金周假期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的现实表明,有充足集中的余暇时间对旅游需求的市场化十分重要。其次,要增强居民的旅游支付能力,这需要政府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以上提到的两点,旅游从业者依靠其自身根本无法实现,使得这两个因素成为外生变量而无法掌控。然而旅游动机却可以通过旅游从业者在旅游供给上的努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具体包括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有与旅游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核心依托是旅游景点的开发。而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体验;即便是相同的旅游景点,不同知识架构和审美背景的旅游者也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体验和评价。因此,旅游景点的开发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意满足不同的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不同要求。旅游交通是出行的前提,一方面游客更愿意到容易到达的地方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不必将时间浪费在路上,同时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住宿设施包括饭店、旅馆和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家庭旅馆等。住宿设施的数量以及舒适程度和价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供给的有效性。
  通过对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内含层次分析,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能进入旅游经济循环,有些不良的旅游供给不但不能促进旅游需求的实现,而且可能搅乱旅游供给市场,抑制旅游需求的形成。要想使旅游经济能够有一个持续、有效、快速地增长,必须保证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推动旅游供给存量的有效化。
  
  二、青岛旅游经济的供给及优劣势分析
  
  本文提到了旅游需求是一个外生变量,其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游客具有相应动机才能使得旅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加,而旅游从业者无法直接决定其增加与否。然而,从业者可以通过完善旅游供给间接影响旅游需求,从而带来旅游经济的增长。我们结合青岛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着重从旅游供给上分析青岛旅游经济的优劣势:
  1.青岛旅游产品的供给。青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后天培养的一系列人文旅游资源成为青岛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力量。2002年、2003年及2004年,青岛市重点旅游项目投入资金分别达到30亿元、34亿元和33亿元。2003年4月,海尔集团、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港、华东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一次性通过国家旅游局专家组进行的示范评审,获得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仅2004年,青岛市的4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就接待海内外游客5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54万元。工业旅游已经成为青岛大旅游格局中的独特一翼。同时,2003年至2006年,青岛还“生产”出了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洋旅游、节庆会展旅游、体育健身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7大系列产品。正是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使青岛的旅游品位得到提升。据有关统计研究表明,2006年,海内外游客在青岛的平均停留天数已达到3.5天,比2005年整整多出一天半。近两年来青岛市推出新旅游景区(点)22个,从而使青岛市旅游景区(点)总量达到88处。一系列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都极大地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在旅游产品的供给上青岛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
  (1)缺乏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是体现旅游特色的最好凭证。从青岛旅游商品发展的历程来看,居多的是日用品和一次性消费品。
  (2)青岛市的旅游环境不理想。首先,青岛的夜生活不发达。在冬季往往七八点钟街上就少有人来往,一些商店也早早关门,在春夏的旅游旺季,一些主要景点营业时间仅维持到八点,通宵休闲可供游客游玩的旅游景点屈指可数。其次,个别景区服务态度差,欺诈游客的现象屡有发生。饮食、旅行社、近郊游等行业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欺诈顾客的现象,2007年5月1日执法人员仅在一个景点就抓获30多起“黑照相”事件。这一系列与青岛美丽风景不符的现象必然会阻碍青岛旅游经济更快的发展。
  2.青岛市旅游交通。近年来,青岛的交通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双流、潍莱、栖莱、青银等7条高速公路,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2004年4月“新”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启用,青岛与韩国之间国际旅游新航线开辟,2004年崂山风景区太清大通路段改造及太清至八水河步行栈道等工程建成,随着全市主要道路的通畅,青岛交通也带动了青岛旅游经济的增长。
  然而,青岛的交通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的,其主要症结在于:
  (1)夜晚的城市交通并不完善。青岛的公交车在20∶30左右基本上就不再发车,有少部分公交线路营运的22∶30,在此之后路上很难遇到公交车。而出租车在夜晚收费比日间更贵,这就使得一部分低收入游客丧失。
  (2)交通要道环境美化力度不够。流亭机场作为青岛惟一的民航机场,其所在的城阳区周边环境并不理想,不是煤炭场地,就是破旧的老楼,从机场驶往市区的必经的李沧区,环境更是脏乱差,不仅绿化上与市南区存在差距,就连最基本的城市市容的整洁都不能保证。这给青岛的旅游经济带来很坏的影响。
  3.青岛的住宿设施。应当说青岛的住宿设施已日趋完善。现在,青岛拥有包括香格里拉、颐中皇冠大酒店、海景花园大酒店、丽晶大酒店在内的近百家星级酒店,可以向国内外的中高层的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住宿服务。此外,青岛还拥有以农家宴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家庭旅馆,既可以满足一些游客渴望接近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缓解旅游高峰期游客入住困难的问题,极大地拉动青岛旅游经济的供给。   三、青岛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文提到的青岛旅游经济供给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建议:
  1.规范旅游市场运行秩序。当前规范旅游市场运行秩序应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快建立旅游投诉联动网络,完善由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城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健全执法监督、社会监督、义务监督、舆论监督“四位统一”监督网络,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二是建立和健全导游计分制度、导游劳动报酬制度、旅游行业佣金收受制度、导游服务机构市场化等四个机制,大力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三是加强旅游市场跟踪调研,切实解决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景点存在的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工具不足等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
  2.大力开发郊区旅游。青岛市区的开发已经没有更大的空间,然而像莱西、平度、即墨、胶南这些郊区仍然有很多有文化底蕴或风景优美的景区可以开发,从而形成青岛大旅游的格局,而不是旅游一线的一个中间站点。
  3.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纪念品。青岛在开发旅游纪念产品方面有很大欠缺,旅游从业者应当开拓思维,充分结合青岛山、水等各项特色,不断开发真正具有青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高纪念品档次,注重纪念品的质量,并不断完善购物环境,从各个方面调动游客购买产品的积极性,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4.丰富青岛夜生活文化。其重点在于适度的延长主要旅游景点的开放时间,延长一些大型购物中心的营业时间。
  5.加强铁路沿线、机场到市区沿线的美化工作。要给外地旅客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这两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若要青岛投入巨资,改造铁路沿线、机场到市区沿线,操作上并不现实,但是可以考虑将景致不错的地方空出来,让外地的旅客欣赏,在有碍观瞻的地方,树起5米高的广告牌,让旅客们看到的是形象生动的广告。如此,既可以给外地游客一个美好的形象,又可以宣传青岛企业和产品;既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广告业的发展。
  

旅游经济学的论文应该些什么比较好啊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急求经济发展与旅游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从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对旅游经济安全进行了定义;从国内经济安全的大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旅游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经济安全 因素 评析

  2003年,是中国的旅游业非常困难的一年,也是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受到扼制的一年。中国的旅游经济全面下滑。“经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核定,2003年入境旅游人数9166.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38%;入境过夜旅游者3297.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41%;入境外国旅游者1140.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5.15%。根据2002年入境旅游者花费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3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174.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1%”。“国内旅游人数8.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42亿元、国内旅游业总收入4874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0.9%、11.2%和12.4%”。
  上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旅游经济安全问题?究竟什么因素在影响旅游经济安全?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浅探讨。

  关于旅游经济安全

  应当说,旅游经济安全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旅游经济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研究旅游经济安全,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实际上只要有旅游业存在,旅游业就有一个安全问题。但是,旅游经济安全不是旅游安全,却又大于并高于旅游安全。旅游安全从旅游业运行的环节和旅游活动特点看,“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六大环节,可相应分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娱乐安全六大类”;从旅游学研究对象看,“可分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媒体和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即旅游者安全;旅游媒体安全集中表现为交通安全和旅游从业者安全;旅游客体安全即旅游资源的安全,涉及资源的保护、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经济安全则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旅游这个行业发展的安全,是旅游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安全。说到底,旅游经济安全问题就是旅游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

  影响国内旅游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影响旅游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应当是影响国家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旅游自身因素,它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因素
  首先,政府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壮大程度。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旅游业,决定了旅游业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只能由政府或主要应由政府承担。例如,国际旅游合作协定的签订,本国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本国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促销,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同样,有的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那么,旅游业从政策、资金、人才、资源开发以及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大力扶持,旅游经济就会得到大发展。一般来说,国家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壮大程度。其次,政府在外交及政策上的灵活程度,决定了发展国际旅游的外部环境的优化程度。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必然要与世界各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只有对外开放并能妥善地处理好国家关系,才会打开国门,拥抱游客,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一个闭关锁国,外交紧张的国家,外国公民连你的国门都难以踏进,又何谈做大旅游业,壮大旅游经济。灵活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开放政策,为发展国际旅游提供了重要前提。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着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一个国家即使具有发展旅游的很好条件,也不是说旅游业就一定能够发展起来。旅游业是一种休闲产业,只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有了进行旅游的愿望和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保障能力,旅游才能提到人们的日程,旅游业发展才具有了源动力,旅游经济才能成为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甚至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能力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而成为旅游目的国。

  社会因素
  社会的安全程度决定着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社会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发展经济,也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旅游经济安全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种族冲突、民族和宗教矛盾、边界争端、权力纷争不断,以至战火连连,民不聊生,旅游经济安全就无从谈起。同时,民众和人才的素质程度,也考验着旅游经济发展的引力程度。一国的旅游经济安全是要靠民众和人才的努力去实现的。民众对旅游者的亲和程度、包容程度,旅游方面的领导、管理、技术、服务人员的战略谋划、理念导向、资源开发、综合接待、全面服务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旅游者旅游的愉悦程度、信心程度,并由此衍生出赞誉程度和旅游接待国的美誉程度。因此,整个民众素质的高低关系极大,其中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领导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等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旅游自身因素
  它主要体现在:第一,旅游发展战略的可行程度。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有相关的发展战略。许多国家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正确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使旅游经济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如果不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或调整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就会造成旅游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倒退或蒙受巨大损失。第二,比较优势的独特程度。为什么有的国家适合发展旅游业,有的国家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区别就在于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不同。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应当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众不同的民俗和风情、历史与文化,便捷的交通和通讯以及较强的综合接待能力等等。“一个国家或地区把旅游业列为重点产业,是其比较优势和经济分工原则所决定的”。第三,旅游自身的安全程度。旅游经济安全既包括旅游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安全。旅游安全即旅游自身的安全。旅游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旅游安全性是旅游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就没有旅游业。强调旅游安全,就是要为旅游者提供人身、财产、心理、精神、物质、名誉上的安全经历,这是旅游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就是要为旅游者在开展旅游活动时,提供景点、交通、消防、餐宿、治安等旅游载体和环境方面的安全保障;就是要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撑。第四,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程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旅游销售的重要卖点就是环境”,“毁坏环境就是毁灭旅游业的自身”。长期以来,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一是对旅游资源,尤其对珍稀动植物资源、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掠夺性开发;二是对旅游环境进行消耗性经营,造成大量生活垃圾,严重污染环境;三是没有形成一个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经营、消费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参考资料:
  1.2003年12月份我国入境旅游接待收汇情况,中国旅游网
  2.张进福、郑向敏,旅游安全研究,《华侨大学学报》,2001
  3.王健,《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魏小安、付磊,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情况分析及对几个相关问题的辩析,旅游学刊,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