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元宵节经典诵读文章

2023-12-10 04: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元宵节经典诵读文章

元宵节,亦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元宵节俗正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蔡园)

元宵节的名篇佳句

上 元 夜 崔 液 玉 漏 铜 壶 且 莫 催 , 铁 关 金 锁 彻 夜 开 ; 谁 家 见 月 能 闲 坐 , 何 处 闻 灯 不 看 来 。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李 商 隐 月 色 灯 山 满 帝 都 , 香 车 宝 盖 隘 通 衢 。 身 闲 不 睹 中 兴 盛 , 羞 逐 乡 人 赛 紫 姑 。

元 宵 (唐 寅) 有 灯 无 月 不 娱 人 , 有 月 无 灯 不 算 春 。 春 到 人 间 人 似 玉, 灯 烧 月 下 月 如 银 。

满 街 珠 翠 游 村 女 , 沸 地 笙 歌 赛 社 神 。 不 展 芳 尊 开 口 笑 , 如 何 消 得 此 良 辰 。

元 夕 诗( 施 闰 章 ) 燕 台 夜 永 鼓 逢 逢 , 猎 炬 金 樽 烂 漫 红 , 列 第 侯 王 灯 市 里 , 九 衢 士 女 月 明 中 。 玉 萧 唱 遍 江 南 曲 , 火 树 能 焚 塞 北 风 。

惟 有 清 光 无 远 近 , 他 乡 故 国 此 宵 同 。 青 玉 案 ( 元 夕 ) 辛 弃 疾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 , 更 吹 落 , 星 如 雨 。

宝 马 雕 车 香 满 路 , 凤 萧 声 动 , 壶 光 转 , 一 夜 鱼 龙 舞 。 蛾 儿 雪 柳 黄 金 缕 , 笑 语 盈 盈 暗 香 去 。

众 里 寻 他 千 百 度 , 蓦 然 回 首 , 那 人 却 在 火 阑 珊 处 。 元 夕 影 永 冰 灯 唐 顺 之 正 怜 火 树 千 春 妍 , 忽 见 清 辉 映 月 阑 。

出 海 鲛 珠 犹 带 水 , 满 堂 罗 袖 欲 生 寒 。 烛 花 不 碍 空 中 影 , 晕 气 疑 从 月 里 看 。

为 语 东 风 暂 相 借 , 来 宵 还 得 尽 余 欢 。 汴 京 元 夕 (李 梦 阳) 中 山 孺 子 倚 新 妆 , 郑 女 燕 姬 独 擅 场 。

齐 唱 宪 王 春 乐 府 , 金 梁 桥 外 如 霜 。 京 都 元 夕 (元 好 问) ? 服 华 妆 着 处 逢 , 六 街 灯火 闹 儿 童 。

长 衫 我 亦 何 为 者 , 也 在 游 人 笑 语 中 。 。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帐,哇塞哇塞照哇塞样在民间流传。有一天孟凡宇突然变成了超人,所有人都崇拜他,崇拜得五体投地, 哇塞 哇塞哇塞

我是孟给分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 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5、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崔液《上元夜六首》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8、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9、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李商隐《观灯乐行》 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1、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李商隐《观灯乐行》 14、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 元好问《京都元夕》 15、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6、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7、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1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9、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符曾《上元竹枝词》 20、看灯记得年时节。 ——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21、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 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2、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 王守仁《元夕二首》 23、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4、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 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25、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 蒋捷《女冠子·元夕》 26、好灯争奈人心别。

——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27、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 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28、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 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29、今年华市灯罗列。

——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30、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 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北京的春节(老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

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

公。

北京的春节(老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

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

公。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朝的《上元竹枝词》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李商隐 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

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 朱淑贞(一说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掉人,泪湿春衫袖。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

元宵节好词好句

1、人山人海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千姿百态 络绎不绝

2、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

3、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元宵节对联精选

银河有影,人醉春风十二楼。

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龙烛凤灯,灼灼光开全盛世;

玉箫金管,雍雍齐唱太平春。

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

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

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

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

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古乐;

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

紫箫一曲,银灯有焰万里春。

宝烛散春辉,挹清光于灯月;

金吾开夜禁,同乐事于钧天。

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春色无边,良宵玉宇初圆月;

太平有象,火树银花不夜天。

盛世文明,万丈青云才子路;

元宵光彩,一轮皓月众家灯。

人在锦簇中,五夜星桥联月阙;

春辉碧落际,六街灯光步天台。

月缺月仍圆,佳节每逢都欢喜;

花开花易谢,少年相戒莫蹉跎。

瑞霭诵千重,万户笙歌明月里;

祥光迷五色,满城箫鼓彩云中。

中原无尘海无波,击壤尽歌帝力;

明月在天灯在市,开樽长醉春风。

中原无尘海无波,击壤齐歌四化;

明月在天灯在户,开筵同庆元春。

庆此良辰,任玉漏催更,还须彻夜;

躬逢美景,不金鱼换酒,尚待何时。

轮影渐移花树下,吩咐灯花妆月色;

镜光如挂玉楼头,叮咛春风洗尘埃。

碧海无波,总买来箫鼓千场,鱼龙百戏;

金台不夜,看装出琉璃世界,锦绣天街。

歌舞日方中,顾美景良辰,一曲箫韶千古节;

楼台天不夜,极赏心乐事,六街灯火万家春。

陈绮席,灿瑶琳,看五夜灯繁,恍似幻蜃横水面;

当阳春,歌白雪,到三更月转,何人倚鹤听楼头。

灯月灿华筵,留得元宵余景,问当场谁惜千金一刻;

笙歌沸羽曲,果然大地长春,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

金吾驰禁,玉宇无尘埃,雉局麻雀声,短巷长街,胜负拼将今夜月;

世界澄平,国家安又春,莺歌秋燕舞,红男绿女,联翩共祝太和春。

以上供参考,请采纳

2020元宵晚会朗诵《相信》作者是谁?

《相信》
作者:朱海
朗诵:陈道明、徐帆、濮存昕、宋春丽、吴京安、史可
陈道明:你在哪?
徐帆:你在哪?
濮存昕:亲爱的,我给你留了语音,怎么不回我?
宋春丽:孩子,年夜饭都上桌了,我们在等你。
吴京安:妈妈,我不能回来了,我有任务。
史可:大过年的,你要去哪?
陈道明:武汉。
徐帆:武汉不是爆发疫情了吗?
濮存昕:武汉不是已经不让外来人员进入了吗?
宋春丽:是的,我相信2020年农历新年前夕,我们许多人的手机上都接到过类似的信息,频频出现的字眼是,病毒、疫情,感染的蔓延,震颤。
吴京安:还有急需医生,急需药物,急需病床,急需救援物资以及人们的各种关切和焦急。
史可:我知道,每天一睁眼,全国确诊病例的数字还在延续,而且还会延续一段。
陈道明: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病毒和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你能看见的就是降临的后果。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陈道明:这是一次怎样的出征?来不及吃年夜饭,党中央下令,疫情就是命令,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奔赴疫区战场,医疗队伍中的我们在除夕夜逆行。
徐帆:这是一次次怎样的请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领导批准,不约而同按下心心相印的手印,以生命高贵的鲜红,在阻挡病毒的五指峰间逆行。
濮存昕:不为美丽留影,只为救人方便,剪掉一头秀发的你露出青春最真的笑容,你说穿上防护服就是穿上使命。姑娘,春暖花开时,我想请美发师给你做最美的发型。
宋春丽:这位同志,你爱人已经表态了,只要你平安回来,他保证包一年的家务。
吴京安:我爱你,我爱你。我是你的爱人,你爱人的大声表达,你听到了吗?我们都听到了。此时,你和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史可: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才有回不去的家,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是武汉一位院长的独白,一个身患渐冻症的共产党员对自己下的死命令。
陈道明:从现在开始,共产党员跟我上。这是一位医疗救治组组长的决定,这也是对所在党组织全体党员下的冲锋令。
徐帆:我儿子也是学医的,我要用实际行动教会他比任何专业课更重要的一课,担当与责任。这是湖北医疗队一位党员父亲对组织提出的特殊申请。
濮存昕: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该是我们的使命,这是党的新鲜血液,对党发出的誓言铮铮。
宋春丽:我是你们的带头人,要感染先感染我,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走在前面,你们跟着来,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吴京安: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陈道明:你的岗位就在ICU病房,厚重的防护装备遮住了你的面容,24小时不间断的重复一样的动作,救人、 救人、救人。
徐帆:你每天休息仅两个小时左右,累了,困了,躺在座椅上休息片刻,你躺在座椅上的样子,让人看着心疼,连身上的防护服都没空脱掉。
濮存昕:穿着成人纸尿裤争分夺秒,连续12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你怕吃了喝了一出病区身、上的防护服就浪费了,更要命的是还要费时费力再穿一回,只好憋着、扛着、熬着,难受难忍。
宋春丽:你脱下口罩和头套时,早已没了知觉,长时间戴着护目镜,会留下深深的压痕,从鼻梁和面部又多了一些红肿与疼痛,你笑着对镜子说,这是最美的战绩。
吴京安:虽然口罩挡住了你们的脸,但人们永远记着你们温暖而坚毅的眼神,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那是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牺牲,才成为了英雄。假如这个世界上真有天使,那他一定就是你这般模样。
史可: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陈道明:你在哪?
徐帆:我在家。
濮存昕:你在哪?
宋春丽:我在家。
吴京安:相信这个春节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在家。
史可:家,成了我们退守的最后堡垒,也是我们抗击病毒的前沿阵地。守住家,守住了自己的幸福,也守护了他人健康和社会安宁。
陈道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如此快的速度布阵,全民防疫,从中南海不眠的灯光,到普通人家生活的日常,我看到整个中国在行动,无论离武汉有多远,有多近,我看到不分境内外,暖暖中国心正迸发出无穷的热能。
徐帆:向着病毒发起昼夜进攻的,不仅有顶尖的科学家,还有超乎你想象的超大规模人民战争,作战地点不分区域,参战人员不分年龄,万众一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
濮存昕:这精神挺的是高效,挺的是信任,挺出赤子之心,挺出人间大爱,挺起了降服毒魔的火神山,雷神山,挺起了疫情无法逾越的千万座山。
宋春丽:有人说这场战斗,中国一定赢,我信,因为我们这代人对胜利并不陌生。
吴京安: 1998年的抗洪。
史可: 2003年的抗击非典。
陈道明: 2008年的汶川救灾。
徐帆: 2014年抗击非洲埃博拉。
濮存昕:一次次抗争, 把我爱的人,挺立在灾难面前,一代代接力,让爱我的人,在复兴之路上薪火相传。
宋春丽:相信自己走过的路,因为这条路上写满了一行字,中华民族。
吴京安:相信中国人的力量吧!
史可:因为没有退路,我们必须前进。
陈道明:朋友,在中国。
徐帆:在你身边。
濮存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宋春丽:你看见了什么?
吴京安:记住了什么?
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故乡的元宵》原文是什么?

《故乡的元宵》,作者汪曾祺。

全文: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

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

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

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

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

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

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

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

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

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

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

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

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原文赏析:

作者汪曾祺有着浓烈的乡土文化情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写下了大量的忆旧怀人,谈论人性,描摹世态人情的散文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壮写故乡的风俗民情的,《故乡的元宵》写的就是故乡元宵节的习俗。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

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

本文的美在于其有外在的语言美,还有其内在的意蕴美,这种美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此,对于感悟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要采用多样的方式,多变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本课中有很多重点句子需要我们揣度品味,如:“没有狮子灯,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是一个排比句,连续用了五个“没有”,说明故乡的元宵活动很少,一点儿都不丰富。

读下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突出了故乡元宵那份特别的安静。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孩子带着想象去读,带着梦去读,带着内心中平和的喜欢去读。

所以,本课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给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深入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语文课堂只有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才能找到“真”的栖息地。

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散文语言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赏析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通俗中的美,浅淡中的浓,都是孩子们所难以体会的。

在本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恰如其分地教给学生赏析美点的方法,并明白从哪些角度去赏析,如,遣词造句、句式特点、语言特点、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等几方面去。

如孩子们感觉最枯燥的,却越品越有味道的部分“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北北市口有个捏面人的。……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乍一读来,感觉索然无趣,可是细读细品时,却真正发现这才是作者语言通俗的最真体现,结合实际生活,孩子们却找到文字与自己联想的切合点,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这也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这样的散文离自己如此之近,没有丝毫的做作,这才是生活的真实流淌。再如,“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种薄薄的凄凉。”

读了这句话,读者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淡淡的忧伤,“凄凉”一词本来是冷落的意思,而加上“薄薄”,则表达了作者坚元宵即将过去的一种不舍和淡淡的惆怅之情。

而课文的总体基调还是明朗的。生活悲苦的人们都可以乐观积极面对,坚忍的精神面貌跃然纸上,这也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散文,就如同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一泓清泉、是不可随便割裂的一样,万不能将其“碎尸万段”,因此我在本文的“散”与生活的“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并用心地带领着孩子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寻找生活的方向:你所了解的元宵节有什么特色活动。

通过本板块的学习,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传统佳节的喜爱,关注自己当地的元宵节的特色活动,同时对本板块的学习做一次梳理与小结。那么在此,揭示文题,总结写法不失为点睛之笔:再读本文的开头结尾,体会其妙处。

再结合详略部分,可以让孩子们凭着感觉,凭着理解,在交流讨论中真正走进了作者的文字: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本篇文章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其中走马灯部分是详写,细而不乱,而吹糖人,捏面人,抖空竹则一笔带过。这样得点突出,中心明确。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章不仅没有主次,中心也被淡化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