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四川政协报社总编辑

2023-12-10 19: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四川政协报社总编辑

1981.07——1983.07,重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读书;1983.07——1984.09,四川省永川县教育局工作(其间:1983.08——1983.12借调永川县北山中学工作);1984.09——1992.07,四川省永川县(市)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副局级纪检员、科长(其间:1991. 07——1992.07 借调永川县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办公室任副主任);1992.07——1992.11,四川省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室主任;1992.11——1997.05,四川省永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纪委委员、市政协常委(其间:1993.01——1994.04 兼任永川报社社长、总编辑;1994.07——1996.12 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管专业本科毕业);1997.05——1998.02,重庆市永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98.02——2001.02,重庆市永川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副书记、书记;2001.02——2004.12,中共重庆市永川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其间:1999.09—2002.07 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2004.12——2005.09,中共重庆市永川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2005.09——2007.02,中共重庆市永川市委副书记;2007.02——2011.12,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2011.12——2012.03,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常委;2012.03——,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谁有卢作孚的资料

  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自幼好学,天资聪颖,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辍学,自学成才,历岁开馆办补习学校,讲授中学数学。边教书边自学,编著有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所著《应用数题新解》一书,当即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

  辛亥革命初,他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随后相继担任成都《群报》、《川报》编辑、主笔和记者,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1921年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聘请中国少年学会会员王德熙和恽代英分别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影响全川因四川军阀混战,中途被夭折。

  1924年,到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在少城公园内建起了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动物园等文化娱乐场所,集中了成都各种工程技术人才和文学艺术专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智。然而红火一阵,又蹈川南教育实验的覆辙。由此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而这一切,又以交通运输业为"各业之母"。于是,他于1925年秋,弃学从商,奔回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

  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航运,当初筹资极为困难。幸亏得到友人支持,筹得8000元资本,亲赴上海订购载重70.6吨浅水铁壳小船一艘,于1926年秋驶回重庆,取名"民生",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他们除了总揽岸上事务外,竭尽全力改善经营管理,卢还亲自上船接待旅客,并提出"一切为了顾客"的口号。上自经理下至水手都兼服务工作,接待热情,侍候周到,伙食亦好,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好评,班班客满,接应不暇。第一年就获利20000余元。

  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时,对峡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中国唯一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他在这里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修建体育场、改造旧城市,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与此同时,民生公司也发展很快,到1929年又新制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总吨位230吨,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沪线。当年,卢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

  此时正值外国船只横行川江,日本的太古、信和、日清及美国的捷江等轮船公司,凭着强大的实力,大幅度降低水脚,企图挤垮华轮公司,独霸川江。竞争非常激烈,华轮公司面临破产境地。面对这种形势,卢作孚挺身而出,明令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都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迫使日清公司接受中国海关检查,开创了外国船只接受中国地方政府检查的先例,废除了甲级船员必须用外国人的陈规,提出外轮冲翻中国木船必须赔偿损失,和"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不装外国货"的口号等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严重打击了外轮的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主张将川江所有华轮公司联合组成一个公司,一致对外。于是从1930年起,在川江航线上以民生公司为中心,开展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活动。凡是愿意售卖轮船的公司,民生公司予以收买,凡愿意同民生合并的公司,其轮船财产均以较高价格折价,然后用部价现金偿还原公司的债务,其余作为加入民生公司的股本,人员全部接收,量才录用。如此,不到一年,即合并了重庆以上航线的7个轮船公司,接收轮船门只。接着便向重庆下游扩展,又合并了7个公司。刘湘、刘文辉等军阀的船只亦以高价收买入股的方式,变成了民生公司的产业,从而合并和收买华商轮船28只。到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清公司由盈转亏,太古、伯和见事不妙,亦悄悄退出川江。这时民生公司拥有轮船42只,吨位16884吨,职工增到2836人,有股本120万元,资产730万元,经营了川江航运业务的61%。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任命卢作手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卢坐镇武汉、宜昌等地,具体指挥。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军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烂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瞩目中外,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在整个抗战期中,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余万人,物资100万余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在这段时间中,民生公司又收买了由沦陷区逃出的长江中、下游华轮公司轮船70多只。是时,船只最高时刻达到 137只,36000余吨位,拥有职17000余人。不仅独占了川江航运,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而且还控制了许多其他重要企业,除附属民生机器厂,为大后方最大的机器制造工厂外,并向矿冶、航运、机械、纺织、食品、贸易、保险、新闻等各行各业中的78个企、事业,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卢本人曾担任了几十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

  战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以此作为向沿海远洋发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台湾。汕头、香港等南洋航线和由上海到连云港、青岛、天津、营口等北洋航线。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同时又与金城银行集资100万美金,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购入海轮3艘,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拥有各种船驳150余只,吨位72000吨,职工90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作孚于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他所组织的18艘海外轮船陆续从香港驶回大陆,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北赠文化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1952年2月8日在重庆不幸逝世。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我国四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中共中央赞许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任杰的主要社会职务

先后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二届、三届、四届理事会理事,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届理事会理事、五届常务理事,四川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及法人代表、四届执行副会长及法人代表,四川海外联谊会三届理事、四届常务理事,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首届理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专家学科评审组评审员;《民营企业导报》副总编,《四川统一战线》副主编,《文史杂志》编委会执行副主任,《蜀商》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发展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年鉴》编写组成员等;《人民政协报》特约记者,人民日报社人才交流中心客座研究员,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师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教育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艺术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等。

邓四平的主要作品

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教育导报》《四川画报》《晚霞报》《南充文学》杂志、《嘉陵江文学》季刊、《南充广播电视报》《南充晚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新闻稿件千余篇,共计200余万字。散文《周子古镇,浪漫的经典读本》《坐歌堂》《山野拾菌》等多篇被收录入南充文学建国60年大检阅作品集等多种文学选本。

郑球洋的发表作品

2006年在香港《大公报》以“郑求洋”之笔名发表时评类政论文章10篇,一举成名。该系列文章总计17000余字,统称《大公十论》(06年度)系列。国内外数千网站、纸媒转载,影响广泛。郑球洋文章遍布各大门户网站、中文网络社区、BBS论坛,风行一时,在网络上引发2006年度“网络汉奸”话题大论战。港、台、新加坡、南洋、日本、美国等报刊媒体亦加以转载与关注。香港《大公报》大公评论(两岸·国际)版面发表时评文章概览:一、《谨防美国「文化软刀子」/郑球洋》(2006-5-8);二、《GDP水分到底有多少﹖/郑球洋》(2006-6-1);三、《日利用WTO向中国搞鬼/郑球洋》(2006-06-02);四、《美枪口已顶中国脑门/郑球洋》(2006-6-12);五、《美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郑球洋》(2006-6-30);六、《防美日「网奸」舆论扰华/郑球洋》(2006-7-13);七、《如何摆脱精神贫困﹖/郑球洋》(2006-7-21);八、《美式「科学警察」可休矣/郑球洋》(2006-7-31);九、《团结乃兴邦之本/郑球洋》(2006-8-4);十、《和谐社会呼唤美满爱情/郑球洋》(2006-9-10)。 郑球洋 文章、著作 发表∕获奖情况(部分已发表作品目录):1、长篇散文《旁听在北大》(该系列连载全文总计十九章节,分别刊登在香港《大公报》、上海《文汇报》等全国各大主流权威报刊、杂志),时评类政论文集《大公文存》(17000余字)。2、《雕刻时光》获09年度九江市第四届“晨燕杯”现场征文大赛一等奖。部分章节发表于《浔阳晚报·青春飞扬(第14版面)》(2010年10月30日),原文5000余字。3、《人类心灵丛话》获09年度九江市第五届“浪井杯”征文大赛三等奖。4、《童年》发表于《浔阳晚报》(B叠)副刊“浔阳楼∕文苑”B14版面(2010年12月29日)。5、《怀念高三》发表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晚报》副刊∕菁菁校园版面第23版(2011年01月11日)。6、《沈从文,旁听在北大》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大公园栏目(第C5版面)(文章刊登日期:2011年3月10日);发表于《浔阳晚报》副刊“浔阳楼∕文苑”版面(2011年6月)。7、《北大旁听生沈从文——由旁听而诞生文学大师的传奇》发表于中共吉林省委主办杂志《成功之路》月刊(2011年第二期,总第122期)。(该杂志由中共吉林省委主办,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吉林省委3号楼),(附注:该论文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维普网收录,可查询)。8、《斯人已乘鹤,地坛何人懂?——沉痛悼念史铁生》发表于五家杂志:浙江省杂志《乐清湾》(2010年第四期)、广东省杂志《南澳文艺》(2011年第一期)、河南省杂志《湍河文学》(2011年春季刊)、山东省杂志《景阳冈》(2011年第 二期)、宁夏自治区灵武市文联主办刊物《灵州文苑》。9、《山乡童年》发表于四川省《四川政协报》第4版明澈·广角栏目(刊登日期:2011年6月2日)。10、《曹雪芹与西山红叶村》发表于《浔阳晚报》副刊“浔阳楼∕文苑”版面(2011年6月)。11、《旁听在北大──记曹文轩教授二三事》分期刊登于台湾《国语日报》副刊少年文艺版面(2011年7月5日、6日分两期刊出)。12、《一名旁听生与北大教授(曹文轩)的交往》刊登于上海《文汇报》第十二版文汇教育∕校园版面(2011年8月4日)。13、《山乡童年》(体裁:散文;字数:约五千)发表于福建省厦门市《两代人》杂志(2011年第三期)。14、《记北大钱理群教授二三事》发表于潇湘文化报(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日期:2011年9月)。15、《北大燕南园轶闻》(体裁:历史文化类散文)发表于报刊:国家中央级经济类大报《中国国门时报》国门副刊读评版面(日期: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九江市《浔阳晚报》副刊(第14版)“青春飞扬”版面(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昌平周刊∕新周刊》编辑部主管兼发行、昌平区新闻中心主办杂志《新城区印象》(总第45期,2011年11月);《北大燕南园轶闻(上、下)》(修改后增稿,正文字数:11315)刊登江苏省教育学会特色教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常熟市)主办杂志《特色教育探索》(教研版)2011年第十、十一期“随笔杂文”栏目(附注:该论文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维普网收录,可查询)。16、《旁听在北大(一亩园岁月)》(体裁:散文;字数:9983)部分摘选刊登于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昌平周刊∕新周刊》编辑部主管兼发行、昌平区新闻中心主办杂志《新城区印象》(总第43期,2011年9月)。17、《疯母之爱》(体裁:散文;字数:2172)发表于台湾《国语日报》副刊<少年文艺>版面(2011年10月28日、29日分两期刊出)。18、《旁听在北大(图书馆读书心得)》(体裁:散文)部分摘选刊登于安徽省含山县文化馆主办季刊《含山文艺》(2011年10月第3期,总第42期)。19、《客家族的百年记忆》刊登于河南省固始县委宣传部主管、县文联主办《史河风》2011年第三期(总第27期)“世象写真”栏目。20、安徽省《合肥晚报》刊登:《记钱理群教授二三事》(2012年02月29日)。21、江苏省《湖海》杂志(2012年春季刊NO.010期)刊登:《北大旁听生》。22、上海《文汇报》文汇教育∕校园版(2012年5月31日)刊登:《关注北大旁听生现象:未名湖畔,交织着苦闷与希冀∕郑球洋》。23、《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C1版面(2012年9月19日)刊登:《我在北大旁听这些年∕郑球洋》 、《曹文轩老师帮我收稿费∕郑球洋》。24、四川省《甘孜日报/康巴周末》2013年9月7日第Z04版刊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郑球洋》。 (注:如上信息全部来自网络;郑球洋发表作品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