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主编

2023-12-05 18: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主编

审稿。兰州财经大学学报是双月刊,每两个月出一期,寒假审稿,最终定刊。《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于1985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兰州丁汝俊为啥提前退休


王必达教授

王必达: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兰州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教学与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并广泛涉猎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诸领域。近年来主要关注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开放、要素流动与空间集聚等问题。

主持主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5--):创新驱动视域下西北内陆地区向西开放问题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8--2012年):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9年):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

著作与教材:

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模式创新与动力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06,第一作者

2.《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03,第一作者

3.《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04,独著

4.《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5,独著

5.《发展经济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01,第一作者

代表性论文:

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动力机制的形成与转换——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05

2.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三重开放”同时启动与推进,《中国软科学》,2020.0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21.01)全文转载

3.要素自由流动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吗---基于“协调性集聚”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财贸经济》,2020.0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0.07)全文转载

4.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复旦学报》,2019.05

5.专业市场与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证分析,《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0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9.11)全文转载

6.运输效率、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世界经济文汇》,2019.04

7.中国刘易斯拐点及阶段研究,《经济学家》,2014.07

8.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统计研究》,2012,02

9.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转型:居民效用视角的解析,《甘肃社会科学》, 2011.08

10.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科学.经济.社会》 ,2010.02

11.“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复旦学报》,2009.0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9.12)全文转载

12.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经济地理》,2005.05

13.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一个文献综述,《兰州大学学报》,2004.0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09)全文转载

14.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经济学解释,《西北师大学报》,2004.02

15.中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经济地理》,2002.0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01)全文转载

16.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转变若干问题解析,《复旦学报》,2002.05

17.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09)全文转载

18.后发优势: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复旦学报》,2001.05

19.贫穷的教育与教育过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0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05)全文转载

20.论现代企业家,《西北师大学报》,1995.06

21.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0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5,05)全文转载

22.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障碍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甘肃理论学刊》,1994,0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1994,03)全文转载

获奖情况:

1.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2007),二等奖3次(2009、2011、2015),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

2.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2007),甘肃省人民政府

3.省委宣讲团先进个人(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4.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次(2006),二等奖1次(2016),甘肃省教育厅。



丁汝俊教授

丁汝俊:男,回族,1963年12月生,甘肃临潭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比较、区域经济学、国际商务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

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研究理事会理事、甘肃省区域经济专家组专家、甘肃省产业经济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甘肃省绿色家园沙漠治理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外国家科研项目和高校科研项目4项,国内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合著6部(其中国外4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赴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



张存刚教授

张存刚:男,汉族,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员、甘肃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出版专著《国有企业内外部关系改革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资本论中的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思考:述评与探讨》。曾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薛君教授

薛君: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

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7项,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获奖情况: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兰州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的课题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兰州商学院第十一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



高云虹教授

高云虹:女,汉族,甘肃会宁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入选者。现任兰州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民建兰州商学院总支副主委,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甘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专家组成员,甘肃省监察厅第六届特邀监察员,甘肃省监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主要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在《改革》、《经济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且有多篇被转载和引用;独著或参与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曾荣获第十三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挑战杯”学生课外作品指导教师、兰州商学院教学名师、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奖、兰州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余项奖励。



赵锋教授

赵锋:男,汉族,1973年3月生,甘肃庆阳市宁县人。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经济学博士。民盟兰州商学院委员会副主委。甘肃宏观经济学学会理事,甘肃市场营销协会、甘肃陇台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并讲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人口经济专题》等课程。

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甘肃省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等课题3项;参与各种横向、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人口与经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西北人口》、《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2011年获甘肃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表彰;

2012年获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

2013年获民盟甘肃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2014年获甘肃省“园丁奖”。



陈冲教授

陈冲: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编委,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特聘计划。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消费经济、产业分析。

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本科生》《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宏观经济学政策专题》(硕士生)、《管理经济学》(MBA)。

联系方式: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些年来在《统计研究》、《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经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经纬》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质量变革的驱动效应及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XJL004)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界银行技术合作项目、国家民委民族事务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研究》1部。代表性论文《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演化》、《收入不确定性的度量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等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



管新帅教授

管新帅:男,陕西周至人,197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曾先后任兰州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贸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现任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院长。

讲授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生)、管理经济学(MBA)、微观经济学(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吗

不是!!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目前任何核心期刊都不是的。
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张成虎的个人简介

1979.2-1981.3西北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学习1986.9-1989.7陕西财经学院银行信息管理系学习、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9-2003.3西安交通大学会计学院学习,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 1981.2-1989.7 陕西财经学院计算机站工作,从事计算机维护、机房管理和实验教学1989.7-2000.7 陕西财经学院银管系任教,讲师、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2000.7-2003.6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银管系任教,系主任,教授,MBA导师。2003.6——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银管系任教,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MBA导师 。 Internet Banking: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Banks, Selected Proceedings-the First China and U.S. Advanced Workshop in Electronic Commerce 2001, edited by Li Qi etc., Sha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P442-445,2002.10.Chenghu Zhang, Yan Zhao and Xiaohu Zhao. Application of the CURE Algorithm in Identifying Suspicious Financial Transactions[C]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Electronics(ICIFE 2011).V2-116—V2-119,2011.网络金融信息量与沪市A股价格表现的关联性,金融论坛,2011(3)基于流数据频繁项挖掘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西安交大学报(社科版),2011(4)金融资产收益率波动预测——基于我国股票市场跳跃行为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1(9)我国货币供给与股票价格的关联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广义矩方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统计与决策. 2010(10)基于时间序列孤立点检测的可疑外汇资金交易识别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10(18)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状态预测及实证分析. 统计与决策. 2010(22)中国权证与标的证券的价格协整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1)我国证券市场对利率反应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分形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2009(1),58-59基于判别分析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6-10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的上市公司信贷违约概率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经纬,2009(2):144-148信息不对称对信用卡市场的影响分析,商业研究,2009(4):100-104小额信贷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人文杂志,2009(4),86-90基于小波分析的可疑金融交易时间序列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9(7),102-104商业银行非柜面业务洗钱风险控制研究,投资研究,2009(9),40-43基于数据挖掘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19)123-126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可疑金融交易交易识别研究,财经研究,2009(10),70-80基于链接分析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上海金融,2009(8),78-83银行与政府职能冲突的解决对策,经济纵横,2009(11)基于数据挖掘的特约商户差别分析,商业研究,2009(6)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产生机制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2)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反洗钱识别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效率研究,中国信用卡,2008(6)基于CURE聚类的可疑金融交易信息搜索研究,情报杂志,2008(6)基于CART分类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效用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银行卡刷卡消费价格策略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0)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方法实证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银行卡刷卡消费价格结构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8(6)银行卡刷卡消费定价模型研究,当代财经,2008(11)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方法实证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基于聚类方法的客户交易行为模式识别,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0)信息技术对我国银行赢利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情报杂志,2007(4)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及最优规模,金融论坛,2007(5)二元经济判断标准的再思考及与我国二元经济的判断分析,财政研究,2007(3)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中的约束关联规则算法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8)隐私保护关联规则在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中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我国银行卡产业效率实证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现代企业组织的冲突分析与管理对策,经济纵横,2007(8)美国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3)银行IT外包及其风险控制,中国金融电脑,2007(4)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金融论坛,2006年第2期美国银行业再造经验和借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新兴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策略,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3期基于智能代理技术的反洗钱应用系统,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4期基于聚类分析的个人可疑交易识别研究,金融电子化,2006年第5期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从ATM的角度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6(6)基于范例推理的反洗钱系统设计,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10期金融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化教育,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第7期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情报杂志,2006年第11期电子货币环境下的洗钱犯罪及其防范,中国金融电脑,2005(10)净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的测量与评估,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渠道的整合策略,金融论坛,2005年第1期我国支付系统日间透资管理,经济管理,2005年第13期支付系统风险不容忽视,经济日报,2005.5.31第11版(金融周刊)推进社会资金流转体系建设,经济日报,2005.8.12,第15版(理论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策略研究,情报杂志,2005年第10期电子货币监管与较优监管策略选择,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对我国网络银行制度创新的思考,人文杂志,2004年5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经验分析,管理评论,2004年第8期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控制策略,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电子货币试点结果的启示与经济学分析,上海金融,2003年第6期美国银行业个人财务隐私保密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金融论坛,2003年第10期有关电子货币的若干争论,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12期现代网络银行发展的金融监管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5期,第2作者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金融业决胜于信息时代的电子化策略,《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2期网络银行带给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1期 金融电子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1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0《网络金融》,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8《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主编,西南财大出版社,1998.8《银行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系统应用指南》,主编,西南财大出版社,1998.10 主持: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科研项目,银行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系统,通过人民银行鉴定,1996.11—1998.9主持:人民银行重点项目:面向对象方法的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系统,1998.5—2000.5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网络银行监管问题研究,2002.12—2005.5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反洗钱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研究,2011.12-2014.5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金融技术风险监管研究,主持人,2002.2—2004.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研究,2002—2005.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数据挖掘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2008.1-2010.12主持:西安交通大学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网络经济的制度与技术,子项目3:网络银行与金融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研究,2001.5—2002.10主持:西安交大教学实验中心及院级实验平台建设项目,经济与金融学院专业课实验平台建设,2002.11-2003.5主持:教育部实验室建设项目,网络银行与金融数据中心系统,2004—2005.8主持:陕西省农联社项目,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规划,2007.8-2009.12主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招标项目(联合单位:陕西省农联社),基于操作风险控制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用系统开发模式研究与实践,2011.12-2012.12主持:西安市公安局项目,郝永生诈骗案金融数据分析,主持人,2006.8—2007.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