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期刊杂志换届工作报告

2023-12-08 07: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期刊杂志换届工作报告

筹备工作,主要对象是会议或展览之类的活动,比较具体而琐碎。。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换届选举筹备工作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换届选举筹备工作报告(一)

我们镇自3月份开展乡镇换届选举工作以来,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宣传工作,围绕县政府的工作指示及国家有关选举办法,公正、透明、高效地完成了选举工作,现将选举工作总结如下:

一、换届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xx镇按照省、市、有关社区党组织和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稳步推进社区换届工作,历时两个月时间,分别于2012年3月20日和4月19日圆满完成了社区党组织和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本次社区换届,共选举产生社区党总支委员45名,党总支书记8名,副书记8名,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30名,居委会主任8名,副主任8名,选举成功率达100%。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党总支委员平均年龄42 岁,女委员比例占5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9%,大学生村官进党总支委员1名,女党总支书记4名,占50%;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平均年龄43岁,女委员比例占5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0%,大学生村官进居委会委员2名,女居委会主任3名,占37.5%。居委会选举中,代表参选率达95.7%。居民小组共选举产生社区居民代表402人,选举产生78名,选举产生居民小组组长78名。

二、换届工作的主要做法

镇党委结合全镇社区实际,坚持统一推进的原则,注重超前谋划,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政策界限,严格工作程序,狠抓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统筹推进换届选举工作,确保换届工作稳步、顺利、有序推进。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成立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镇组织办,抽调了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具体负责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日常业务,同时组建成立了业务指导、财务审计、来信来访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换届选举的具体业务指导、财务离任审计、选举工作中的群众信访案件查处、落实和回复。各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本辖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全镇社区党组织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周密部署。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其它委员紧密配合,共同做好选举中的有关具体工作,确保了工作时间、领导精力和干部力量“三集中”,认真扎实抓好换届选举工作。同时,实行镇党员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指导制度,组成八个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具体负责对各社区开展选举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迅速行动,认真筹备。在全县社区党组织和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后,xx镇就及时组织召开了全镇社区党组织和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培训大会,提前界入,全面启动开展了全镇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一是搞好调查摸底。各社区党总支有意识地了解党员、群众对社区领导干部及其成员的反映,准确掌握党员和群众的心态。组织镇纪委、财政、农经等部门工作人员对第三届社区干部在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与此同时,重点摸清党员数(居民数)、有选举权的居民数、长期外出和短期外出的党员数(居民数),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有选举权的党员(居民)如期参加选举会议,保证选举会议达到规定人数。二是搞好宣传发动。各社区党总支采取标语、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社区换届工作的目的、意义、程序、方法、要求和纪律,特别是广泛宣传社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工作成就,为换届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从而促进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级要求,经过党委会反复修改论证,研究制定出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对换届选举的时间、方法、步骤和要求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为选举依法、规范进行奠定了基础。四是认真起草好相关材料。为便于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促进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规范化运作,镇党委提前安排精干力量负责起草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办法草案(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办法草案)、主持词、选举结果报告单等多个社区换届选举相关材料,并经镇党委会反复修改把关,最后交由社区。

换届选举筹备工作报告(二)

党的基层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前,应做好以下筹备工作:

1.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研究换届选举的有关事宜,并向上级党组织呈报换届选举的请示(党的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可以由支部委员会负责人直接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支部委员会讨论研究的情况)。

2.换届选举的请示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后,即可发出换届选举的通知,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3.起草换届选举的有关文件,主要有: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党费收缴使用情况报告,大会选举办法。

4.组织酝酿推荐下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等候选人预备人选,并呈报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

5.做好各项会务工作,包括:印制选票和相关证件、表格,布置会场等。

6.召开党代表大会换届选举的,党的委员会还应按规定组织指导代表的选举审查工作,并提出大会领导机构及其组成人员的讨论名单等。

换届选举筹备工作报告(三)

了确保搞好今年村“两委”换届工作,镇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本着“抓早抓实抓好”的原则,积极做好换届选举各项准备工作,现在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沙镇辖6个社区7个村,共有6520户,总人口16582人。7个党总支,42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029人。其中建村制党员574

人,村级党14个。

共有村两委班子36人,其中村支委班子3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30人,其中13名成员为交叉兼任,女性11名。在31名村支委班子中,57周岁以上的有5人,占16%;35周岁以下的仅有2人,文化程度在中专以上的有13人,占42%。在30名村委会班子中,57周岁以上的有6人,占20%,35周岁以下的有3人;文化程度在中专以上的有8人,占27%;村级后备干部24名,平均年龄30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7名(其中3名是大

学生进社区),高中及中专的17名。

我镇对社区(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采用“二推一选”(即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荐测评、党内民主选举)的办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由有选举权的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差额选举产生。先进行社区(村)党支部换届,再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村民委员

会换届选举日统一定为2008年5月8日。 二、前期准备工作

1、加强领导,准备充分。为高质、高效地完成好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到早动员、早部署,精心组织,提前做了准备。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先后召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制定下发了《小沙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组员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班子成员对负责的村换届工作进行直接领导,负总责。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各项

工作的落实,多次到全镇六个社区七个村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掌握换届工作的最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从而确保了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目前除增辉社区和毛峙村

存在不稳定因素,其他社区换届选举都能够平稳行。 2、深入联系,责任落实。该镇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换届选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管区区长是直接责任人。建立和落实镇领导干部包片联村的工作责任制,要求每个镇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联系一个管区的换届选举工作,每名机关干部负责联系1个社区(村),加强沟通联系。深入所包村对社区(村)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

4、宣传到位,注意引导。村“两委”换届选举涉及到家家户户,牵连到老老少少,时间短、任务重、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取得广大选民信任支持,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是村“两委”换届选举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我镇始终把宣传动员,激发选民参与民主选举贯穿到整个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两推一选”的目的、意义、原则、程序和方法,利用村务公开栏公布村党组织班子成员职数、任职条件和党员基本情况,动员广大党员、村民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为换届选举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5、加大培训,精心指导。为了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小沙镇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对整个换届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全镇参加两委换届的包村干部共60多人,为了尽快熟悉选举工作流程,更好的指导换届选举工作,镇党委对参与选举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举办了一期由镇全体机关干部共8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集中学习《组织法》及修订后的《山东省村委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换届选举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使参与换届的工作人员做到业务精通,指导有力,依法依规按时完成这次换届工作。

6、严格程序,把好关口。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具有较强的法律性,为保证能依法依规进行,我镇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调查摸底到位。镇党委在换届选举前期已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二是民主评议到位。在换届选举前,我镇已做好党员民主测评及党员星级管理,镇党委把民主推荐的人选作为确定候选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认真广泛地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察,积

极引导他们依法循章参加竞选。

三是组织考察到位。对于党内外推荐出来的人选,镇党委认真细致负责地做好考察工作,集体研究确定预备候选人;四是选举指导到位。在支部选举前集中精力,分工负责,认真做好选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党员到会率,确保大会选举成功。在具体操作上,镇党委将严格把握“三关”:一是严把人选确定关。在确定支部候选人时,按组织程序从党员和群众推荐得票较多的人中确定初步候选人,并听取党员、村民代表意见,组织审查、考察公示、竞职演说,进行岗位书面承诺等程序,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既尊重了党员群众意愿,又体现了组织意图。二是严把选票填写关。在进行无记名填写选票时,积极创造宽松严肃的环境,我镇将采取固定票箱集中投票,并辅助流动票箱,集中投票场所设秘密写票处。三是严把唱票计票关。所有的选票都在镇党委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党员代表的监督下进行公开唱票、计票,不搞暗箱操作。在选举中,每一阶段都按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间严格执行,对于一些影响、干扰和破坏选举工作的行为,按情况、分类别,把握界限,进行及时纠正。对个别恶意破坏选举的行为

进行严肃查处,保证了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及不安定因素

通过前期摸排调查发现换届选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⑴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思想也较陈旧、不适应于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求,思路不开阔,方法无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2)部分后备干部的条件和人数与党员和群众的意愿可能会有一定的出入,造成有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

通过调查走访,部分村村民对参与村委会换届缺乏热情,不配合、不参与选举工作,可能阻碍选举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镇二个社区存在可能影响选举的不安定因素。

(一)增辉社区:增辉社区由光辉和峙岙塘两个村组成,由于两个经济合作社的收入差异较大,干部之间相处不是很融洽。特别是原来的峙岙塘要有渔业村、增光、团结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再加上现在的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群众想进入村两委比较迫切,

可能会影响村级换届选举。

(二)滨海社区毛峙村:由于在上次换届竞争比较激烈,干部之间的团结受到一定的影响,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原来毛峙村的党员,村民民主意识较强,而该村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因此

本次换届情况比较复杂。 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1、认真研究和分析解决选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握和引导好党员和选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切实担负起选举的责任。我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检查与指导,要经常深入一线,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研

究改进工作措施,把握好全局,坚决负起责任。

2、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目前,我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按照《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规程》,做到规定的程序一步不简化,规定的时间一刻不拖延,规定的标

准一点不降低,确保选一个,成功一个。

3、对选举工作中存在问题比较多,难度比较大的村,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共同研究,分别落实责任,涉及哪一级的问题,由哪一级来协调解决,尽快拿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因为个别村而影响到整体的进度。 此外,对离任的干部,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妥善安排。要落实好他们离任后的待遇问题;对年轻的要鼓励他们落选不落志,帮助新当选的村干部做好村内工

作。

换届竞选演讲稿

换届竞选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生活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换届竞选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老师、同学们:

在这绿意盎然的时节,虽然有些寒意,但仍旧不能掩盖我心中的激情。在新闻社学习工作了两年后,我很庆幸自己能站在这里对大家说以下这么一番话。

在这两年里,新闻社给予了我很多。在教会我新闻技能的同时,让我懂得如何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告诉我付出终会有回报,付出的汗水总是能承载住收获的喜悦。

今天,我想竞选的是南国新闻社正社长。

正社长,是需要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并且还要有爱心的人来担当,我相信自己已初步有了这个能力。过去的学习经历,让我有了基本组织能力上的锻炼。我怀着谨慎而真诚的态度去珍惜和争取,绝不会辜负老师、我们的现任社长陈静芳和同学们的期待。

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一定会虚心接受批评和指正,认真改正不足之处,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开阔胸襟,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在以上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自己不断思考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对南国新闻社的基本工作思路,偏颇之处,恳请老师斧正。

1.搞好基本文化知识学习

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提前进行安排。保障基本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各项学习目标顺利实现。

2.加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对南国新闻社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如社员之间良好轻松的交流方式,进行提取总结并继承发展;完善新闻社规章制度,完善新闻社核心精神,并大力弘扬;在各类活动中培养相互之间的团结和协作精神。

3.积极探索社刊创办工作

在新闻社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社刊创办的问题。在上级部门同意并且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社刊创办工作,制定出办刊宗旨,合理定位;形成撰稿、编辑、发行等体制;长远规划,循序渐进。争取各项有利条件,克服困难,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4.拓宽社员学习锻炼平台

优化办公室值班学习环境;记者和编辑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对通讯员的锻炼认真引导;切实开辟院报的锻炼平台;开发对外交流推荐途径,对有价值的新闻和文艺类作品争取在更高的媒体平台上发表。

虽然从根本上来说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的,但我愿意尽我所能,不断学习。有慈爱的师长,有团结的集体,相信天道酬勤,有付出定会有收获。如果有幸得到指导老师和学长以及同学们的信任与认可,我将和大家一起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紧密团结,尽快进入角色,认真履行职责!

我相信,南国新闻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的支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事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的竞聘大会!

阳春三月,又是一年春雨时。时光荏苒,进入学院转眼间半年就匆匆过去了。回想自己在新闻社的这段时间,一路走来,其中经历,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指导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尽心培养和悉心教导,感谢各位同学、同事、朋友对我的帮助和包容,也感谢大家给予我站在这个讲台上说这番话的机会!

站在大家面前略显稚嫩的我,稳重而不死板,激情而不张扬,温和而不懦弱,正直而不固执。凭借在学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养成了我沉稳大气,思维敏锐,办事效率高,工作协调能力强,博采众长,视野宽广,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强等一系列优点。

假如我有幸当选,我将努力做到“三个提升”:

1、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从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2、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从进入新闻社半个多年头以来,自己参与策划了一些有一定价值的专题,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当然社长助理这一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将更加勤勉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工作业绩回报老师和同事们的信任与厚爱。

3、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1)贯彻落实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2)协助社长做好相关工作的管理能力。

(3)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应该说,这是一位社长助理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这一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着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我社的发展意向、老师的指导思想、社长的工作目标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我热切希望我能和大家一道伴随新闻社一起成长。

最后,衷心地祝愿这次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愿我们新闻社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出版工作蒸蒸日上,越办越好;愿所有新闻工作者大家都好!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此次竞选,首先请允许我简单地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物流管理专业一班的候选人。我的名字叫张祥,来自美丽的江城——芜湖。我的性格外向开朗、做事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系学生会快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对同学热情关照、对学习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负责,在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成熟起来。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扎根于学生会的决心。以下几点是我参与本次竞选的理由:

1、我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可以更加顺利的推动学生会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2、我在班级担任组织委员一职,在组织各种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基于对学生会工作情况的基本了解,我有信心协调好人际关系、合理安排人员,组织好各项活动。

3、无论是一个怎样的团队其内部成员都需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及高度的责任感。并且我认为学生会的工作还需要有服务意识。在班级的各项工作中我也是秉承“班委关系相互协调,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组织活动具体入微”的宗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实践证明我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4、同时我也在校卫队工作,并且有幸担任队内领队一职。所以在如何管理一支团队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我坚信可以把它运用到学生会的工作中来,更好的为学生会为本系师生服务。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还有同学们能够投给我信任的一票,让我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展现在自己的才能。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大家好!我是来自10级市场营销4班的邓磊磊,今天我竞选的是办公室主任一职。

在办公室的这段时间里,有辛劳,有汗水,更有快乐和掌声。我们为办公室奉献了时间,奉献了劳动,但我们收获了心灵的快乐和能力的提升。我现在深刻理解了“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的含义。当我在办公室工作时,如果我是抱着一颗应付差事的心,即使劳动再少,也会感到不舒心,感觉很累;如果我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即使劳动再多,也会感到很轻松,很快乐。在宣传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和我的同事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当我们一起工作时,我学会了合作;当我自己工作时,我学会了责任;当别人的工作很出色时,我学会了欣赏;当别人的工作做得不太好时,我学会了鼓励。在办公室,不仅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使我的能力有所提高。

我来竞选办公室主任,是因为我拥有一颗学习的心,一颗自我学习的心,一颗帮助他人学习的心。昨天,办公室让我变得更加优秀;明天,我会把办公室变得更加优秀!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个充满绿色的季节,虽然有一些寒意,我还是无法掩饰心中的激情。在一家通讯社学习工作两年后,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对大家说以下的话。

在过去的两年里,通讯社给了我很多。在教我新闻技能的同时,我也懂得和老师、同学沟通,告诉我最终会有回报,付出的汗水总能承受收获的喜悦。

今天,我想竞选南国通讯社社长。

作为总统,我需要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我相信我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我过去的学习经历使我能够锻炼我的基本组织能力。我以谨慎、真诚的态度去珍惜和争取,决不辜负老师、现任校长陈和同学们的期望。

至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会虚心接受批评和改正,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实践中磨练和开阔自己的胸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在以上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不断的思考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南国通讯社的基本工作思路。我敦促老师改正错误。

1.做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根据实际工作生活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保证基础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各项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2.加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提炼总结南国通讯社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员间沟通好、容易等优良传统,并加以继承和发展;完善通讯社规章制度,提升通讯社核心精神,大力弘扬;在各种活动中培养相互团结合作的精神。

3.积极探索创办社会杂志。

在通讯社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社会杂志的创办问题。在上级同意、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办社会期刊,制定办刊宗旨,合理定位;形成一个编写、编辑和分发的系统;长期规划,循序渐进。争取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困难,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4.拓宽会员学习培训平台。

优化办公室值班学习环境;记者和编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认真指导通讯员的工作。切实开辟高校校报培训平台;开拓对外交流推荐渠道,力争在更高的媒体平台上发布有价值的新闻和文学作品。

虽然我的能力基本有限,但我愿意尽力而为,不断学习。有慈爱的师长,有团结的集体,相信天道酬勤,有付出定会有收获。如果有幸得到指导老师和学长以及同学们的信任与认可,我将和大家一起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紧密团结,尽快进入角色,认真履行职责!

我相信,南国新闻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的支持!

谁能帮忙写一份图书馆职工年度工作总结,急!

个人工作总结(图书馆)
今年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全面进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赞誉,作为图书馆成员的一分子,本人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为图书馆总体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上求进步、求提高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工作的影响是直接的,本人平时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能注重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十六大会议文件,深刻领会大会的精神。积极参加校、馆理论中心组的学习,一年中没有缺席一次,真正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极好机会,中心组学习时能按要求准备发言提纲,提高学习的效果。平时也能注重时政的学习,了解国际国内的大事,掌握国际风云变幻的动态。只有信息准确,理解对路,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贯彻好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工作上求创新、求实效

根据分工,我分管现代技术应用,电子文献服务部,设备管理,苏中地区文献中心,从9月份起负责全馆的综合治理,总支的纪检工作。

1、现代技术应用

(1)网络结构调整:在对图书馆原有网络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苏州大学图书馆学习他们在网络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并求得校网络中心的支持,于8月份对图书馆网络进行了调整,使图书馆内部网络物理上连为一体,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管理性大大提高。

(2)加强图书馆网站的建设:配合校庆于5月18日对图书馆主页进行今年的第一次改版。调整部分栏目,把电子资源放于主页的重要位置,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影视音乐城与FTP推出了可检索功能,同时开辟了外语视听、科技检索等;经过精心组织、反复推敲、认真研究推出了XXX大学图书馆英文版,这是图书馆与世界交流的第一步,目前有英文版主页的国内高校图书馆还为数不多,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扬大图书馆,协助制订计划、落实任务,经过各部门一个多月的努力,推出了XXX大学图书馆利用100问。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对第一版出现的问题将于学期结束前对主页进行今年第二次改版。到时主页在版面样式、栏目的归类、图文的合理性和艺术性等都将以全新面貌出现。

(3)汇文系统升级:组织完成了汇文系统改版后的全面升级,并实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改版后的汇文系统功能更全面,业务管理更方便。

(4)系统研究:组织编写汇文系统研究资料之流通借还子系统、阅览子系统、流通业务子系统等研究资料,撰写汇文系统所有八个子系统的用户操作手册。

(5)软件开发:为了业务和管理的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写软件七个。如外出采访选书查询软件、按年批次进行典藏去向种册金额统计、查询机定时关机程序(实现无人管理)、收费管理系统升级版等。这些软件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2、电子文献服务

(1)加强电子文献资源的揭示,电子文献服务部在逸夫馆培训室对一些专题进行滚动播放,如WTO与中国政府职能讲座、李阳疯狂英语学习、公务员考试讲座、“八问XXX”等,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部分读者的需求。

(2)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每年年初都要求电子文献服务部制定培训计划,就计算机基础知识、网页制作、介绍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系统维护、故障的排除等进行培训,以提高在岗人员的岗位技能。

(3)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逸夫馆多媒体室自5月11日起双休日由下午2:00提前到上午9:00开放,延长了开放时间,效果显著。

(4)为各分馆对外复印机安装刷卡系统,读者刷卡复印,既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同时也规范了收费管理。

3、设备管理与维护

(1)严格按照学校、馆有关规定,完成了年度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并做好设备到馆后的调试、验收、分配与帐目的核报工作。

(2)主机房设备的调整,对我馆服务器及服务器存储进行调整,完成了清华镜像站、万方数据、光盘塔、影视音乐城、FTP等调整工作。

(3)组织了对全馆设备进行一次查对,做到帐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根据医学院的要求,对淮海路校区分馆多媒体阅览室设计了三套改造方案,供医学院领导选择,后由于资金没有到位,未能进行改造。

4、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部室主任、分馆馆长的变动,及时对综治网络和消防安全网络进行调整,防止综合治理方面出现真空状态,出现问题无人负责的情况。下半年组织安全检查两次,国庆、十六大前夕,11月份中旬秋季消防检查各一次。为迎接学校对综治工作的年终评比,积极做好准备,认真做好总结,既总结综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又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促进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

5、纪检工作

(1)组织党员和党员干部学习上级下发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旨在加强对全馆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2)做好图书馆党风廉政责任制网络的及时调整,并对责任人和责任对象提出明确要求。

(3)参加图书馆组织各项招标会,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

(4)对人民来信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处理意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5)自己执行情况:能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按要求上报收入,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能注意领导成员间的团结,不讲不该讲的话,遵守组织人事纪律。

6、苏中地区文献中心:加强对苏中地区文献中心的领导,加强对中心文献资源的建设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使苏中地区文献中心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辐射地区的地方经济服务,积极参与省中心对二期工程方案的讨论,完成二期工程项目书中的效益分析部分。

7、其它工作

(1)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了逸夫馆开馆庆典活动。由于组织到位、安排有序、准备充分。庆典活动非常成功,既起到相互交流,又起到宣传自己的作用。

(2)规章制度建设:下半年图书馆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并将汇编成册,对分管的十六个规章制度逐一过目,并提出修改思路,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修改。

(3)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和信息服务两个职能,图书馆在十六大前后开展迎庆十六大优质服务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活动日程安排的工作,召开两次读者座谈会和两次户外咨询活动。

三、业务上求发展、求提升

图书馆是业务部门,业务要求高,同时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并在图书馆中应用,对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人认识到在图书馆工作中必须提高图书馆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开展业务研究,全年阅读文献300余篇,写了近2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论文《图书馆WEB信息服务相关因素的探讨》、《高等学校图书馆如何面对WTO》等五篇。申请2003度XXX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课题一项(《XXX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教育创新研究》),得到了立项。本人还积极参加现代技术的学习,除参加图书馆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外,还参加馆外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平时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书籍,努力使自己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四、存在不足:

1.工作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对图书馆业务知识的钻研还需努力,尤其是现代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中华精神科杂志的杂志历史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今已经40年了。40年来,她既是我国神经精神科学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里程碑;又是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领域中,传播科学信息,记录科研成果,开发智力资源,促进人才成长的高级专业学术刊物,对推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4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验,将更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间:(1955~1966)解放前,神经精神科学事业未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专业机构很少。因此,从事本专业者寥若晨星,神经精神科学成了我国医学科学中薄弱的一环。建国后,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和重视广大人民的疾苦和健康,神经精神科学事业逐步发展起来,并于1951年8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此期间有少量的神经精神科论文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随着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专业队伍的壮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怀着满腔的热情,急于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于1954年7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上,决定创刊我国神经精神科专科刊物——《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随后组成了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穆怀珠任专职编辑。经过全体编委和专职人员的积极筹备,《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号于1955年3月13日问世,为季刊,每期80页,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暲题写了刊名。办刊方针是以神经精神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对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疾病知识,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癫痫、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防治方法、研究心得,要求医学研究密切结合实际,以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初期编辑室设在中华医学会内北京东单三条胡同,1957年迁至北京东四西大街新建的中华医学会办公大楼,创刊初期,编委会议都是在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英魁和冯应琨教授的办公室内召开,参加者经常有许英魁、冯应琨、魏毓麟、赵葆洵、王芷沅、穆怀珠等。到60年代,则转到中华医学会会议室召开,参加人员有许英魁、冯应琨、黄克维、赵葆洵、王芷沅、谭铭勋、伍正谊、沈渔邨、许迪、陈学诗、王忠诚、张继志等。在50、60年代,在京编委会经常是在星期天或晚上召开。当时编委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陈学诗、张继志还经常来学会帮助加工稿件、撰写编者按语等。外地编委张沅昌、夏镇夷、陶国泰、于清汉等也很关心杂志工作,帮助组织稿件。1958年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精神病人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由卫生、公安、民政三个部门组成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并组织实施;提倡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即不要把精神病人关闭或关锁在病房内。这次会议对我国精神病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地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成效显著,其中以上海、北京、南京、天津、杭州、苏州做得比较好。如上海成立了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办起了多所精神病工疗站,使精神病的复发率下降了3/4以上。外出伤人毁物者也大大减少。这次会议的纪要及会后各地开展工作的经验介绍,该刊从1958年第4期起陆续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1959年起改为双月刊,第1期84页,以后每期68页。从1959年起开始刊登英文目录,从1959年第三期起刊登主要论著英文摘要。1960年6月4日根据上级通知,该刊与医学会办的所有期刊一起停刊,检查浮夸、泄密和“修正主义”问题,同时也有纸张困难等原因。至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好转后,经改选组成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增加11名年富力强的新编委。专职编辑仍由穆怀珠担任,1965年增加了陈秀华。经积极筹划于1963年5月25日复刊,为季刊,每期84页。并改由中华医学会出版。1963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会议交流了许多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资料,包括应用神经病理、生化、生理等实验研究方法,对神经病理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探讨,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成就和进展。本刊从1964年第1期起改为104页,较详细地报道了这次大会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有关脑血吸虫病的病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及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脑电生理,颅内肿瘤快速显微诊断和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转氨酶测定,不典型内因性精神病的生化代谢紊乱,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生物因素调查、生化代谢及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神经衰弱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的论著。正当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及其专业刊物蓬勃发展之际,出现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本刊与几乎所有的期刊一样于同年9月又一次被迫停刊。直停至1978年。从1955年创刊至1966年9月停刊,共刊出10卷、39期,刊登文章1366篇,平均每期35篇文章。从1955年至1960年每卷末期附有总目录,从1963年复刊改为文题索引。每期印数从4030册上升到7658册。本阶段特点:2.1 刊出内容以实用为主,较多地报道常见病的临床分析和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科研机构尚少,科研设备有限,所以回顾性临床分析文稿较多,也很需要。过去我国的有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多引用外国的数据,与我国实际情况常不尽符合。因此,陆续发表大量的临床分析文稿,颇受广大读者欢迎,也为我国撰写有关教科书、参考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还经常刊出“临床病理讨论”,对锻炼临床思维、准确诊断疾病、妥善地治疗护理大有帮助,因此,成为读者喜读乐看的栏目之一。2.2 在初期,译文和译文摘要(文摘)所占比例较大:在50年代,每期译文1~4篇,译文摘要1~14篇;译文和文摘多来自苏联,部分文摘来自英美。从1958年开始设“综述”栏,对国外的有关进展予以综合报道。由于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基础很薄弱,50年代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较多地引进外国的经验和成就来充实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2.3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章较少。本阶段共刊出论著605篇,其中基础研究15篇(占2.5%),临床研究95篇(15.7%),该两类文章绝大多数在60年代前期刊出的。50年代的基础研究以大体解剖学、病理学研究较多,而生化、生理学研究在60年代开始增多。2.4 神经外科论著较少:在50年代刊出很少,6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但所占比例仍较少,在此阶段刊出的605篇论文中有关神经外科者仅44篇(占7.3%),其原因是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本刊编委会对神经外科的发展一直很重视,经常优先刊出神经外科研究成果的文章。2.5 充分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资料:本刊编辑委员会十分重视学术会议的报道,认为学术会议是展示各地有关经验总结和科研成就的大课堂,是沟通信息、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切磋学术,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刊编委、编辑积极参与并组织稿件加以报道,使未参加学术会议的广大读者也从中受益。2.6 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受当时政治影响,特别是1966年,本刊登了不少政治性文章,有时每期占一半版面。两次停刊(1960年和1966年)均受到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停刊长达12年之久,对神经精神科学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此期间各地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科学研究工作很少,零星的成果只能刊登在文革后期复刊的《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专职编辑陈秀华先后参加上述两杂志的编辑工作。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1978年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大会发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并在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下,激励我国广大神经精神科学工作者奋起追赶国际神经精神科学发展水平,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兴旺发达的繁荣局面。为迎接这一局面,1978年初卫生部同意上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复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调出陈秀华负责筹备复刊事宜。在京原编委冯应琨、黄克维、陈学诗、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沈渔邨、王忠诚、张继志等多次召开筹备会,讨论编委会人选和复刊计划。复刊后的编委人选原则上是上届编委中身体状况较好者建议继续聘用,有的省缺少编委请当地医学会推荐人选,最后由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聘任。组成以冯应琨为总编辑,伍正谊、王忠诚、张沅昌、黄克维、夏镇夷、陶国泰、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适逢当年7月4~10日在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大会,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冯应琨、陈秀华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杂志筹备情况和提请审议的编委会工作条例草案、审稿原则草案和组稿计划。会上讨论热烈,各地编委表示将努力为杂志组审有关稿件。随后,在同年9月5日杂志正式复刊,仍为季刊,每期64页,并开始在论文参考文献前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从1983年起改为双月刊,每期64页。1988年起论文英文摘要改在每期后部集中刊登并取消论文英文目次。1993年起则将论文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之下,并恢复论文英文目次。本刊从1980年起被纳入美国的《医学索引》,亦被纳入我国《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医学文摘》。编辑室专职人员由1名编辑增加到3名编辑,1名编辑干事。复刊后,本刊除针对当前防病治病的需要,组织相应稿件外,特别注意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内容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渴求。1984年4月10日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正式创刊后,该刊不再刊登神经外科稿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领导下,进行了第四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1986年5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组成以陈学诗为总编辑,夏镇夷、周孝达、陶国泰、史玉泉、谭铭勋、沈渔邨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调整了1/3编委,遴选50岁左右、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取代身体不好的65岁以上的老编委,并保留部分身体尚好的老编委作咨询编委。1986年6月3日至7日在重庆召开第三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由陈学诗总编辑介绍编委会改选经过,陈秀华汇报了本刊1978~1986年工作报告以及编委会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审稿办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通过。并围绕如何办好杂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求把神经科和精神科分开办刊物的呼声较高。为了使读者了解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从1986年开辟了“精防动向”栏目,介绍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国外神经精神科发展状况。为了加强思想导向,开辟了“人物述林”栏目,介绍老一辈神经精神科专业工作者艰苦创业、刻苦钻研、治学育人的业绩。1991年初进行第五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于1991年4月组成了以陈学诗为总编辑,沈渔邨、郭玉璞、姜佐宁、江德华、张明园、陆雪芬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1991年5月在吉林市召开《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陈学诗总编辑报告编委会改选经过和1986~1990年杂志工作总结。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解决杂志压稿时间长和脱期问题;部分编委再次提出本刊应分办神经科和精神科两本杂志的建议。由于本学科专业的杂志在各地相继创办,如《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20余种,同时这期间,纸张、印刷、邮局发行费用不断涨价,本刊每期的定价从1986年开始突破了多年的每册0.50元,逐渐上涨,以致发行量逐年下降。从1980~1993年每年平均每期印数为22294、20066、19297、19617、20445、18193、17876、17330、13569、13593、13485、13270册。到1988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经济状况陷于低谷,于1988年7月1日起停付作者稿费1年,9月1日起收取稿件处理费(1991年1月1日起对中华医学会会员停收稿件处理费)及发表费。自1991年开始封面加印中华医学会会徽。根据出版署的规定,从1993年第2期起停用傅连暲会长题写的繁体字刊名,改为简体字刊名。从1978年复刊到1994年底共刊出17卷,90期,刊登文章3106篇,平均每期34.5篇。本阶段特点:2.1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增多:自本刊1978年到1994年底,发表的论著共1379篇,其中基础研究82篇(5.9%),临床研究541篇(39.2%)。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所占的百分比为50~60年代(基础研究2.5%、临床研究15.7%)的1倍多。这是可喜的改变,是这些年来各单位加强科研工作、推行研究生制度的结果。基础研究论文对我国医学科学有促进作用。多数临床研究有利于基层专业人才的成长,促进神经科和精神科防治工作的开展。2.2 神经外科论文迅速增多:这阶段神经外科发展迅速,从1978年复刊至1984年底,共刊出论著472篇,其中神经外科162篇,占34.3%,与50年代神经外科仅占1.7%(5/292)、60年代占12.5%(39/313)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表明我国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已能用手术方法根治或明显改善多种颅脑、神经疾病,同时也表明已有可能创刊神经外科专业杂志。2.3 重点号和专辑增多:重点号和专辑的专题是编委会根据来稿和有计划地组稿,尤其是结合专题座谈会和有关学术会议组编的。本阶段刊登45个重点号和13个专辑,两者共58个,平均每年3~4个。这是由于自1978~1993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成立14个专业学组,专业学组均举办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加上本刊组织的专题座谈会,总计有29个(不包括本刊编辑部未参加的会议),其中神经科19个,精神科10个。本刊除了报道这些学术会议水平较高的论文外,多数专业学术会议和专题座谈会都写了富有指导意义的会议纪要及相关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判定标准等。这些纪要和方案标准(详见附表)较充分地反映了会议各种内容和各种见解,并发挥了学术导向作用,颇受读者欢迎。2.4 增辟栏目,活跃版面:本刊原有栏目有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学术动态、书讯,本阶段增辟了学术讨论、技术改革、国际学术交流、精防动向、读者*作者*编者、人物述林等,以充实内容,活跃版面。2.5 加强编辑规范化:从1986年起,加强编辑规范化工作,严格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同时加强对图表、统计学符号、参考文献、名词术语及版面设计等的规范化,贯彻各种有关编辑出版的国家标准。 3.1 该刊创刊40年来,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努力不懈地工作,因而不论在提高防病治病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育方面,都做了重要贡献,兹简要分述于下。3.2 普及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建国初期,我国神经精神专业队伍很小,随着各地专业医疗防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专业人员迅速增多,但多系从内科队伍分流出来,专业知识不足,且有关专业参考书缺乏,为适应这一需要,本刊创刊后,特别注意针对这些需要进行组稿,除了通过论著介绍我国各地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外,用较多的篇幅以译文、文摘形式,继之采用文献综述形式及时介绍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起到没有围墙的全国专业性继续教育大学的作用。3.3 促进各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规范化工作:为了统一各种神经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的依据和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14个专业学组和本刊召开的学术会议、专题座谈会都十分注意分别就有关疾病制定“分类”、“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本刊均及时在有关重点号、专辑中予以报道,以便各医疗防治单位推行应用。对于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广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3.4 反映我国神经精神学科的新成就,推动学科发展: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专业高级学术期刊,肩负着反映我国这一专业的先进水平的重任。建国后,我国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意气风发,越来越多地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大量投寄本刊,本刊总是力争及时地严密审查后择优刊出,尤其是1980年召开了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后,研究报告迅猛涌现,多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如CT扫描、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多普勒超声检测、核素造影、红外热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定位、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神经化学、精神药物药代动力学等的研究工作;各种实验性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动物模型的建立;神经组织移植,如垂体移植、胎脑组织移植、肾上腺组织脑内移植等;各种常见的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流动病学调查报告等;众多的新成就的报道传播,推动着学科的迅速前进。3.5 促进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锻炼:本刊创刊不久就设立了“临床病理讨论”栏,先后刊出了59篇。由于其内容与读者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可以启发读者从临床难题中独立思考,有力地进行诊断思维锻炼。 4.1 该刊创刊40年来,编委会和编辑部一直努力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并侧重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服务的方针,做出了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4.2 充分发挥编辑委员和审稿人的作用,做好审稿和组稿工作:本刊的编辑委员和审稿人大都是我国神经科和精神科界有名望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是本学科各地的带头人,在审稿和组稿工作中能够严格筛选把关,提供恰当有力的组稿线索,促证了杂志质量。特别是在创刊初期,老一辈编委曾牺牲个人大量休息时间,为本刊审阅和修改稿件,经常星期日或夜晚参加在京编委会,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都按时出席,认真讨论每一篇文稿。继续充分发挥这样一支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有权威的专业编审队伍的作用,是搞好杂志的根本保证。4.3 充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新成果和新动向:本刊始终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放在首位,通过良好的总体设计与导向,使广大专业人员获得新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其医疗水平和科研层次,进而促进我国神经精神科事业的发展。4.4 充分报道学术会议的内容,扩大其社会效益: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后来的14个学组,早年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后期每年总要召开2~3个专科学术会议或专业学术讨论会。并就有关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专业学术讨论会是针对本专业中各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的学术讨论会,除公开征文外,根据主要议题特邀专题报告和综述报告,这些会议结束之前,会议领导小组总要根据报告的论文和广泛讨论的情况以及与会人员对会议的评价意见,认真总结,指出主要的收获、学术争鸣情况,取得一致认识的意见和尚有不同认识的几种意见,以及今后应努力探索的课题等,委托一位主持人向大会作总结报告。本刊为了充分发挥学术会议的效益,除了选登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外,组织有关专家写出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要求不要套话、空话,要求在会议总结报告的基础上,把会议的重点议题所涉及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纪要应达到使未参加会议的读者读后感到象参加会议一样真正有所收获。有关这些学术会议的重要论文、会议纪要、综述,加上述评,形成一个重点号或专辑,以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会议内容,获得效益。4.5 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和重点号:举办专题座谈会是一种重要的组稿形式。选题是由编委会制定下年度编辑计划时确定的。选择当前急待讨论的问题,并提出各有关分题的中心发言人、特邀综述报告人以及拟约请参加讨论的专家或单位名单。对于一些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可邀请多学科专家参加讨论。座谈会一般以50~100人的规模最好,讨论范围明确,人数少,但均是专家,便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和争论,达到讨论深入。会后将座谈内容整理,写成充分反映会议内容的纪要刊出,可使读者增长知识,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促进研究的深入。同时选登一些有关研究报告和综述,约请对该专题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撰写一二篇指导性述评,对有关问题提出看法,指出方向,集中刊出这些文章,就可形成一个很受欢迎的重点号。4.6 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联系:本刊1992年、1993年两次在杂志上刊出启事征求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有不少读者和作者就本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希望。这些意见很定贵,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对策,并认真改进、落实,对杂志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有好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联系,除不定期公开征求读者意见外,还要通过编委、座谈会多方收集读者的要求、希望、批评、建议,及时改进杂志工作。4.61 由于作者、读者、编辑的密切配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1978年复刊后,认真抓好编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杂志社主管社长、总编辑、编江部主任对每期稿件认真核查及签发。刊出稿件质量是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本刊发表的1379篇论文,有101篇获国家、部、全军科技奖,58篇获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科技奖,31篇获优秀论文奖(附件2),共有190篇获奖,获奖率达13.8%,我们衷心感谢全国广大作者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的大力支持。4.7 处理好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关系:创刊以来,该刊在处理两个学科的稿件上是基本协调的,基本按1∶1的比例编辑的,1990年一度出现的精神科稿偏少的现象已得到纠正。尽管如此,由于近几年来神经科和精神科事业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县级医院已有专科医生,两科均有上万名专业医务工作者,来稿逐年有较多的增长,稿件积压日趋严重,虽曾采用增加页数、出版增刊、部分论著改为论著摘要等措施加以缓解,仍存在压稿时间较长现象,今后将更进一步加强这些努力,力争1年内刊出率达到70%,消灭来稿2年登不出的现象。鉴于199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分成两个学会,分别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将本刊分成《中华神经科杂志》和《中华精神科杂志》已提上了议程,可望在1996年得到实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