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药学
本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是一本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高、中级药学工作者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
2.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中华药学杂志》(1936年创刊)。本刊为报道我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
3.国际药学研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毒物药物研究所主办。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国内侧重报道药学基础和技术研究最新进展的综合性药学信息刊物。设置栏目有综述、编译、文摘和...
4.中国医院药学
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曾获中国药学会优秀期刊...
5.农药学学报
《农药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综合评述,是了解我国农药学研究动态的理想园地。自1999年创刊至今...
1 顾学裘.药物鉴定续编.杭州:新医书局,1952.2 顾学裘,沈文照.实验药剂学.杭州:新药书局,1952.3 顾学袭,沈文照,胡晋等.白及胶质提取及性能研究.药学学报,1955,3(1):75—87.4 顾学裘,沈文照,陈瑞龙等.白及胶作为片剂赋形剂的研究.药学学报,1955,3(2):257—265.5 顾学裘.制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6 顾学裘.长效制剂综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7 顾学裘.药物制剂注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8 顾学裘,张汝华,童寅生等.常用药物制剂.沈阳:辽宁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9顾学裘,王承裕,刘国杰等.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 顾学裘,李焕秋,李长江等.鹤草酚微型胶囊制备工艺的探索及释放度研究.中草药,1980,11(2):56—61.11 顾学裘,李焕秋,乔博路.鹤草酚精氨酸盐注射液的研究.中草药,1980,11(8):346—349.12 顾学裘,邹善卿,李焕秋.微型胶囊释放药物的机理.药学学报,1980,15(11):699—704.13 郦章安,顾学裘.建立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议.药学通报,1980,15(12):23—25.14 顾学裘,郦章安.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大力培养药学人才.医院药学杂志,1981,1(1):5—8.15 顾学裘,滕彩文,钱文心等.前体药物喘通琥珀酸盐与双羟萘酸盐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1,总13:57—63.16 顾学裘,钱文心,王永金等.长效喘通制剂的研究.药学学报,1982,17(6):469471.17 顾学裘,马竹卿.从提高免疫功能角度设计的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中成药研究,1982,(12):4—6.18 顾学裘,马竹卿,李焕秋等.多相脂质体139等抗癌活性的筛选.中草药,1982,13(4):13—19.19 郑俊民,顾学裘.多相脂质体139液晶态的物理特性观察.药学学报,1982,17(12):942—944.20 罗金德,顾学裘,马竹卿等.喜树碱多相脂质体的研究.药学学报,1984,19(1):63—68.21 顾学裘,马竹卿,李焕秋.药物制剂新剂型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 顾学裘,陈济民,孙祖绳等.英(拉)汉药学词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 顾学裘,李民,顾茂健.多相脂质体139抑制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机制的初步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2(2):99104.24 唐世军,顾学袭,苏德森.高三尖杉酯碱多相脂质体注射液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21(8):630—634.25 顾学裘,彭海卿,邓英杰等.药剂专利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6 戚洪,顾学裘,李焕秋.氨甲蝶呤(MTX)多相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与渗漏研究.药学学报,1987,22(1):48—52.27 高晓彦,顾学裘,陶钧.环磷酰胺(CP)的含量分析方法及其在CP多相脂质体(CPL)化学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药物分析杂志,1987,7(5):290292.28 顾学裘,张清民,苏兴仁等.喜树碱多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动力学及分子药理学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8,5(3):161167.29 顾学裘,奚念朱,魏树礼等.药剂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0 顾学裘,韩扬.英汉对照中药与健康长寿.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关键词】 靶向给药;药剂学;药物载体
0引言
常规剂型的药物经静脉、口服或局部注射后,药物分布于全身,真正到达治疗靶区的药物量仅为给药量的小部分,而大部分药物在非靶区的分布不仅无治疗作用,还会带来毒副作用. 因此,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剂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中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的研究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热点〔1〕. TDDS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的新型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具有疗效高、药物用量少. 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理想的TDDS应在靶器官或作用部位释药,同时全身摄取很少,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TDDS要求药物能到达靶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结构,并要求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便发挥药效. 成功的TDDS应具备3个要素:定位蓄积、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 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3大类. 目前,实现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有载体介导、受体介导、前药、化学传递系统等. 现就靶向给药方法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载体介导的靶向给药
常用的靶向给药载体是各种微粒. 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 有机药物经微粒化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制剂的均匀性、分散性和吸收性,改变其体内分布. 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LS),纳米粒(NP)或纳米囊(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 微粒靶向于各器官的机制在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具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可将一定大小的微粒(0.1~3.0 μm)作为异物摄取于肝、脾;较大的微粒(7~30 μm)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被机械截留于肺部;而小于50 nm的微粒可通过毛细血管末梢进入骨髓.
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除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尚不够理想外,不能将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也是一重要原因. 将一些抗肿瘤、抗肝炎药物制备成微粒,给药后可增加药物的肝靶向性. 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DHAQ BSA MS)的体内分布研究发现,给药20 min时,DHAQ BSA MS和米托蒽醌(DHAQ)在小鼠体内分布有显著差异,DHAQ BSA MS约有80%的药物集中在肝脏,而85.9%以上的DHAQ存在于血液中〔2〕. 张莉等〔3〕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生物安全性,研究NCTD微乳及其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NCTD微乳较NCTD注射液增强了药物的肝靶向性,降低了肾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纳米粒和纳米囊肝靶向制剂的研究报道较多,如氟尿嘧啶、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狼毒乙素、环孢素等抗癌药物都被制成了纳米靶向制剂〔4〕. 王剑红等〔5〕采用二步法制备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粒径在5.1~25.0 μm范围的占总数87.36%,体外释药与原药相比延长了4倍. 经小鼠体内分布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靶向效率增加了3~35倍,肺中药代动力学行为可用一室开放模型描述,平均滞留时间延长10 h. 在纳米粒表面上包封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通过化学方法连接上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可以减少与网状内皮细胞膜的亲和性,从而避免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提高毫微粒对脑组织的靶向性. Gulyaev等〔6〕以生物降解材料聚氰基丙烯酸丁酯为载体,以吐温80为包封材料制备了阿霉素毫微粒,研究结果表明脑中阿霉素浓度是对照组的60倍. 一些易于分解的多肽或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达拉根、洛哌丁胺、筒箭毒碱)通过制成包有吐温80的生物降解毫微粒在动物身上已取得一定的靶向治疗效果〔7〕. 研究表明粒径是影响微粒进入骨髓的关键因素,粒径越小越容易进入骨髓. 彭应旭等〔8〕制得不同粒径的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小鼠尾静脉给药,小粒径组(70±24) nm骨髓内柔红霉素浓度是大粒径组(425±75) nm的1.58倍. 骨髓会因肿瘤浸润、化疗药物或严重感染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多种生长因子,如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促使骨髓细胞自我更新、分裂增殖,并提高其活性. 利用骨髓靶向载体可提高药物在骨髓内分布,并避免血象中的不良反应. Gibaud等〔9〕以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异己酯毫微粒为载体携带GCSF,提高了其在骨髓内的分布.
基因治疗是一种专一性的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 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纳米颗粒能包裹、浓缩、保护核苷酸,使其免遭核酸酶的降解;比表面积大,具有生物亲和性,易于在其表面耦联特异性的靶向分子,实现基因治疗的特异性;在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时间较普通颗粒明显延长,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像普通颗粒那样迅速地被吞噬细胞清除;让核苷酸缓慢释放,有效地延长作用时间,并维持有效的产物浓度,提高转染效率和转染产物的生物利用度;代谢产物少,副作用小,无免疫排斥反应等.
2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
利用细胞表面的受体设计靶向给药系统是最常见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肝实质细胞上. 其主要功能是去除唾液酸糖蛋白和凋亡细胞、清除脂蛋白. 研究发现,ASGPR能特异性地识别N乙酰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和乳糖,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将一些外源的功能性物质经过半乳糖等修饰后,定向地转入到肝细胞中发挥作用. Lee等合成了三分枝N乙酰氨基半乳糖糖簇YEE,它与肝细胞的结合能力为乙酰氨基半乳糖单糖的1万倍. 我们考察了半乳糖苷修饰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GSLN)的肝靶向性,其靶向效率为4.66,比未修饰纳米粒的靶向效率高3.7倍〔10〕. 药物通过与大分子载体连接,再对载体进行半乳糖化,可以产生较好的肝靶向效果. 若能使药物直接半乳糖化,则可以简化耦联环节,提高靶向效率. 这一思路对蛋白类药物而言,较易实现. 蛋白质或多肽(分子质量在一定范围)在连接上半乳糖后,都有可能成为受体结合的肝靶向性物质. 小分子物质经类似途径能否靶向于肝,取决于糖和药物密度、分子质量、摄取屏障等多方面因素. 小分子药物共价连接乳糖或半乳糖,初步揭示其靶向性并不好,有关机制和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半乳糖基化壳聚糖(GC)与质粒pEGFPN1混和制备成纳米微囊复合物,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 将含1 mg质粒的纳米微囊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注射入犬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半乳糖基化壳聚糖在体外有较高的转染率,在犬体内有肝靶向性,可用作肝靶向基因治疗的载体〔11〕. 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数目和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以叶酸作为导向淋巴系统或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核素的载体,同时将叶酸作为靶向肿瘤细胞的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已做了广泛的研究〔1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原癌基因cerbB1所编码,是erbB受体家族之一,在多种肿瘤中观察到EGFR高水平的表达,如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和胸腺上皮癌等. 针对富集EGFR的恶性肿瘤,方华圣等〔13〕成功地建立了EGFR富集的恶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
3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
mAb是药物良好的靶向性载体, 将其通过共价交联或吸附到药物载体(如脂质体、毫微粒、微球、磁性载体等)或药物具有自身抗体(如红细胞)或抗体与细胞毒分子形成结合物,避免其对正常组织毒性,选择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徐凤华等〔14〕利用己二酰肼制备腙键连接的聚谷氨酸表阿霉素,然后使其与单抗交联制得偶合物. 偶合物较好地保留了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较游离药物略有下降,但表现出单抗介导的靶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为其进一步制备细胞靶向的肿瘤化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用于治疗白血病的CMA676是由一种人源化的mAb hp 67.6与新型的抗肿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的N乙酰γ衍生物偶联而成的〔15〕,当CMA676与CD33抗原相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迅速内在化,进入胞内后,calicheamicin衍生物被水解释放,通过序列特异性方式与DNA双螺旋的小沟结合,使脱氧核糖环中的氢原子发生转移,从而使DNA双链断裂,诱导细胞死亡〔16〕. EGFR mAb可直接作用于EGFR的细胞外配体结合区,阻滞配体的结合,如IMCC225, ABXEGFR和EMD55900等,能抑制细胞生长和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曲妥珠单抗(Trasruzumab)作用于erbB2的细胞外区域,该药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的乳腺癌的治疗〔17〕. IMCC225具有增强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治疗效应的作用,IMCC225与拓扑特肯(TPT)的联合用于荷有人类结肠癌移植体的裸鼠,能提高其生存率〔18〕. 由第四军医大学和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肝癌新药碘〔13l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即将上市. 这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
4制成前体药物
一些药物与适当的载体反应制备成前体药物,给药后药物就会在特定部位释放,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脑是人高级神经活动的指挥中枢,也是神经系统最复杂的部分. 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使得大部分治疗药物不能有效透过BBB. 含OH, NH2, COOH结构的脂溶性差的药物可通过酯化、酰胺化、氨甲基化、醚化、环化等化学反应制成脂溶性大的前体药物,进入CNS后,其亲脂性基团通过生物转化而释放出活性药物. 张志荣等〔19〕合成了3′, 5′二辛酰基氟苷,并制备了其药质体,给小鼠静脉注射后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结果表明,氟苷酯化后的前体药物的药质体有良好的脑靶向性.
结肠内有大量的细菌,能产生许多独特的酶系,许多高分子材料在结肠被这些酶所降解,而这些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胃、小肠由于相应酶的缺乏不能被降解,这就保证药物在胃和小肠不释放. 如多糖、果胶、瓜耳胶、偶氮类聚合物和α, β, γ环糊精均可成为结肠给药体系的载体材料. 常利用结肠内厌氧环境,使偶氮键还原的特点制成偶氮前体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是由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用偶氮键连接而成. 口服后在结肠释药,发挥5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减少其胃肠吸收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 5ASA也与非生理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偶氮双键制成前体药物〔20〕. 糖皮质激素共价连接于多糖〔21〕,环糊精〔22〕制成的前药,口服后在结肠部位可释放出药物,可用于结肠炎的治疗. 我们〔23,24〕合成了果胶酮洛芬(PTKP)前药,进行了体内外评价. 结果表明,此前药在不同pH环境下结构稳定,只能被结肠果胶酶特异性降解,释放出KP,发挥治疗作用. 也可以利用结肠pH差异和时滞效应设计结肠靶向给药系统〔25〕.
5化学传递系统
化学传递系统(chemical delivery system, CDS)是一种输送药物透过生理屏障到达靶部位,再经生物转化释放药物的药物传递系统. CDS通常是将含OH, NH2, COOH结构的药物共价连接于二氢吡啶载体(Q),药物(D)与靶向剂二氢吡啶结合为DQ结合物,建立了二氢吡啶―二氢吡啶钅翁盐氧化还原脑内定向转释递药系统. Chen等〔26〕设计了Tyr Lys的脑靶向CDS,并评价它的药效. Lys的C末端接亲脂性胆甾烯酯,N末端通过一种L氨基酸桥接靶向剂1,4二氢葫芦巴碱(含吡啶结构)制成Tyr Lys CDS,全身给药后,通过被动扩散机制透过BBB,且经酶催化1,4二氢葫芦巴碱变为季铵盐型使其存留于脑内. 通过小鼠甩尾间隔期实验证明,Tyr Lys CDS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Mahmoud等〔27〕将吸电子羧甲基连接到氮原子构建了一种新的二氢吡啶载体介导的脑定向转释系统(N羧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酰胺),该载体稳定,具有良好的脑定向转释能力.
靶向给药的研究还面临许多实质性的挑战. 提高药物在靶组织的生物利用度;提高TDDS对靶组织、靶细胞作用的特异性;使生物大分子更有效地在作用靶点释放,并进入靶细胞内;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质量评价项目和标准,体内生理作用等问题都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新的靶向给药途径、新的载药方法将会不断出现,遇到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靶向给药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会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Theresa MA, Pieter RC. Drug delivery systems: Entering the mainstream 〔J〕. Science, 2004;303(5665):1818-1822.
〔2〕 张志荣,钱文. 肝靶向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7;32(1):72-78.
Zhang ZR, Qian WJ. Study on mitoxantrone albumin microspheres for liver targeting 〔J〕. Acta Pharm Sin, 1997;32(1):72-78.
〔3〕 张莉,向东,洪诤,等.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4;39(8):650-655.
Zhang L, Xiang D, Hong Z, et al. Studies on the liver targeting of norcantharindin microemulsion 〔J〕. Acta Pharm Sin, 2004;39(8):650-655.
〔4〕 韩勇,易以木. 纳米粒肝靶向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02;5(12):751-752.
Han Y, Yi YM. Studies on the liver targeting mechanism of nanoparticles 〔J〕. Chin Pharm, 2002;5(12):751-752.
〔5〕 王剑红,陆彬,胥佩菱,等. 肺靶向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5;30(7):549-555.
Wang JH, Lu B, Xu PL, et al. Studies on lung targeting gelatin microspheres of mitoxantrone 〔J〕. Acta Pharm Sin, 1995;30(7):549-555.
〔6〕 Gulyaev AE, Gelperina SE, Skidan IN, et al. Significant transport of doxorubicin into the brain with polysorbate 8Ocoated nanoparticles 〔J〕. Pharm Res, 1999;16(10):1564-1569.
〔7〕 Ramge P, Unger RE, Oltrogge JB, et al. Polysor bate 80coating enhances uptake of 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nanoparticles by human and bovine primary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J〕. Eur J Neurosci,2000;12(6):1931-1940.
药学类开题报告的范文
药学类的开题报告该怎样写才显得专业性强一点呢?这里专业模板可以帮到各位同学。
药学类开题报告范文篇一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加味芍甘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所 在 学 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专 业 名 称:药物制剂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16年3 月 15 日
1
说 明
1.根据教育部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估标准,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或实习单位审查,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毕业实习开始后8周内完成,各教研室或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报药学院。
2
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
4
5
参考文献:
[1]假野隆司.高催乳素血症的汉方疗法.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1:31
[2]板本贤二.芍药甘草汤及甘草酸对高睾酮血症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45
[3]袁海宁,王传跃,冯秀杰,等.芍药甘草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对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15(6):337-338
[4]周威,张恩景,高铁祥.大麦芽提取物治疗实验性高泌乳素血症的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6,30(10):10-11
[5] 徐勇,戢翰升.炒麦芽含药血清对MMQ大鼠垂体刘细胞NGF、PRL分泌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2(12):736-738
[6] 郭晓东,郭丙章.不同炮制规格的麦芽对回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6,8(5):658-659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附录6,96
[8] 尹秀莲,游庆-红.野马追颗粒成型工艺考察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J].中国药房,2016,22(3):236-237
[9] 李雪玲,黄德浩,刘莉,等.正交设计优选炎宁无糖颗粒成型工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5(1):58-60
[10] 董文燊,瞿发林,徐波.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预测芍甘胶囊的有效期[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6,19(1):87-88
附:
中药颗粒剂的概述
中药颗粒剂是指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中药颗粒剂是一类常用的中药剂型, 具有易溶解、易吸收, 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等特点。颗粒剂最初多含药材细粉, 工艺凭经验而定。随着制剂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种新辅料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大大地提高了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
中药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状态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可溶性颗粒剂又可分为水溶性颗粒剂和酒溶性颗粒剂[1]。
一.中药颗粒的优点
中药颗粒剂与以往剂型相比,有如下几项优点[2]。
1.方便:中药的配方颗粒剂用量小,使用方便,剂量小于传统的中药汤剂,方便携带。
2.易贮存保管:中药颗粒剂采用药用复合膜包装,不易受潮,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以保证,不易出现虫蛀发霉变色变味等由于保管不善所出现的问题,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3.剂量准确,方便调配:中药颗粒剂在调配时,按方取药,无需称量和抓药,方便核对,能有效防止人为差错,且清洁卫生,并使药房人员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省时省力。
4.提高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声誉与竞争力:我国虽是中药发源地,自古以来,大量先贤为中医药技术的发展殚精竭虑,但由于历史和思想方面的制约,大多数都处于比较初级的加工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中药的疗效不稳定,中药颗粒剂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中药无糖颗粒剂:中药无糖颗粒剂在原有的优点上,还具有以下的优点[3]: (1) 药物稳定性好; (2) 减少了药物赋形剂用量,改善了中药制剂形象; (3) 扩大了应用范围。
二.中药颗粒发展的不足[4]
要了解中药颗粒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应了解目前中药颗粒剂在制取中还存在的问题。
1.溶化性不符合规定:主要原因:(1)产生浑浊; (2)产生焦屑; (3)其他异物。
2.微生物限度不符合规定:微生物可能由以下3方面带入制剂中: 浸膏、辅料、生产环境污染。
3.染色泽不均匀:色泽不均匀通常有2方面的因素(:1)有色差的原辅料混合不均匀;
(2)用一步制粒技术的时候,喷雾的速度过快,抖袋的频率不当,物料沸腾的状态控制不当。
4.水分不符合规定:水分不符合规定通常发生于颗粒剂贮藏流通过程当中。(1)内包装材料的材质不符合要求;(2)内包小袋封合不严,使小袋漏气吸湿。
5.含量测定不合格:(1)原材料相关成分的含量不符合规定; (2)提取与制剂过程中有不合理之处,使得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破坏或被破坏损失。
三.研究现状[2]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等工序。根据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其处理方法各有所异。但在大量生产中其过程一般采用煎煮法或水煎醇沉法提取,对提取液常采用常压蒸发或减压蒸发,获得浸膏,将适量的糖粉、糊精或药物细粉混合均匀,加入一定比例的.浸膏制成软材,软材过筛制得湿颗粒,经干燥后整粒进行包装。
1.提取工艺
提取工艺是制剂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不同的提取方
法对不同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不同,所以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处方中药物的化学性质及所制备的剂型的要求,选择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中药传统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目前,煎煮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提取工艺。
2.纯化分离工艺
中药提取液成分复杂,以前的提取、浓缩、制成制剂的工艺方法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不到有力保证 如何纯化分离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是中药制剂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水提醇沉法,此法操作简单,但乙醇用量大,耗费成本高,药物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3.制粒工艺
中药颗粒剂制粒技术主要分为: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快速搅拌制粒和流化床制粒。
3.1湿法制粒:近年来,药学工作者通过正交、均匀设计等优选试验[5-7],通过考察辅料种类、用量、混合辅料比及制粒搅拌时间等因素对颗粒质量的影响以、以颗粒得率流动性脆碎度等为评价指标,筛选湿法制粒的技术参数,有效地提高了湿法制粒的质量[8]。
3.2干法制粒:干法制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制粒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湿法制粒避免了加入大量的糖和糊精等辅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辅料的用量。同时干式制粒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短的有点,使其在颗粒剂制备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可减少物料浪费,降低成本,市一中环保式的制粒工艺,值得在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制粒工艺中推广应用[9]。
3.3快速搅拌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利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得的,颗粒均匀、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快。由于药物与辅料被共置于制粒机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制软材、切割制粒与滚圆一次完成,故制成的颗粒圆整均匀,流动性好,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密闭、快速、污染小[10]。
3.4流化床制粒: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一步制粒。该技术为混合、制粒、干燥一步完成的新型制粒技术,可大大减少辅料用量,并且使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50%~70%,制出的颗粒大小均匀、外形远征、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同时由于制粒过程在密闭的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使成品质量得到保障。
四.中药颗粒剂的展望
中药颗粒剂作为汤剂的改进剂型,发展比较迅速,但由于中药制剂不同于基本以单一化合物为原料的西药制剂,其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在其生产制备过程中,应结合中药成分与其药理药效的研究,充分了解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测,优化工艺。在保证颗粒剂有效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制剂水平就成为中药颗粒剂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兼顾随症调方和复方合煎两特点的汤剂发展方向,中药颗粒剂今后应当以成方颗粒剂为主,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为辅。同时,通过一些新型辅料、制剂设备、制备技术在颗粒剂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人们对中药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变化与其药理作用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颗粒剂的质量必将得到有效提高,在保证有效的基础上出现一些新型颗粒剂,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用药需求。
五.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94,404
[2]何龙,姚尧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17(9):82-83
[3]马家骅,杨明,谭玉婷,等中药无糖颗粒剂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业,2016,15(5):487-489
[4]陈炬,中药颗粒剂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6,5(9A) [5]李雪玲,黄德浩,刘莉等.正交设计优选炎宁无糖颗粒成型工艺.辽宁中医药
大学学报2016,15(1):58-60
[6]邓超澄,冯看,伦丽秋等.正交实验优选菊明降压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时珍国医国药2016,23(2):415-416
[7]耿丽,时晓亚.补虚颗粒成型工艺研究.中医药导报.2016,18(4):76-77 [8]杨小雷,张建春.中药颗粒剂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16,12(159):37-37 [9]刘敏彦,王玉峰,董超,等.干式制粒技术在益气养阴片制备工艺中的应用[J].中成药,2016,30(8):1235-1236
[10]把挹,徐玲玲,年华.中药颗粒剂制粒技术综述.中国药师.2016,13(5)
药学类开题报告范文篇二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附件3:
**药学院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
1
**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计划任务书
2
3
附件5:
**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课 题 名 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开题报告书 注射液特殊安全性试验 200***
4
昆医药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
6
8
附件6:
昆医药学院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
9
注:1.第一次指导主要针对提纲、应获取的资料等提出指导意见;第二次指导主要针对初稿提出
指导意见;第三次指导主要针对二稿提出指导意见。
2.此表注意保存。
附件7:
昆明医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期检查表
学院: 专业: 年级:
注:此表请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教师如实填写,检查后请装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内。
附件8:
昆医药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11
附件9:
昆明医学院药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同行评阅意见书
12
附件10:
昆医药学院生产实习鉴定表
13
附件14:
昆明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工作记录表
学院: 专业: 班级:
14
注:此表请同学每两周作一次记录。
15
药学类开题报告范文篇三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课 题 名 称: 连花解毒颗粒急性毒性及解热实验研究 班 级: 07药学 学 生 姓 名: 林波波 导师所在单位: 南京地方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 研 究 方 向: 药理实验研究 导 师 姓 名: 周欣 职 称/职 务: 主管药师 药师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2016年 1月 5日 至 2016年 5月 11日
填表时间:2016年 1月 23日
说 明
一、 本计划由学生本人在向导师小组作过开题报告后填写,一
式一份,最后经系(院)及实习单位批准后,留系部存档。
二、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课题研究前完成。
三、 计划批准后不得随意更改。
四、 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导师检查两次。检查情况及变动情况应记
录在表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检 查 及 变 动 情 况 记 录
13
1 .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估计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96.1-97.12 , 课题负责人。2 .茶碱沙丁胺醇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试验,国家三类新药(已批产), 96-97.3 ,课题负责人 。3 .硫酸沙丁胺醇择时释放片的生物利用度试验, 四类新药, 98.10-99.5 ,课题负责人。4 .拉美拉唑药物动力学研究 , 一类新药 , 1999.1-2000.1 , 课题负责人 。5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9910500504 ), 1999-2002 ,课题负责人。6 .结肠靶向给药制剂的研究 / 2000 年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 903 ), 2000-2001 ,课题负责人 。7. 美沙拉秦结肠靶向释药微丸制剂研究 (2001228-09-04), 沈阳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 2001.1-2002.12 ,课题负责人。8. 超微粒炭抗癌药物靶向载体制剂及术中示踪剂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 202043236 ), 2003.1-2004.12 ,课题负责人。9. 麦芽炮制(课题编号为 2001BA701A55-50 ),国家科技部“十五”三期课题, 2003.7-2004.12 , 参加。10. 二甲双胍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天津蓝恒医药化工技术研究所, 2004.5 ~ 2004.12, 课题负责人。11.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上海长润公司 2004.12 ,课题负责人。12 . 克拉霉素缓释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北京博尔达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2004.12 ,课题负责人。13. 头孢克洛颗粒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上海长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005.7 ,课题负责人。14. 氨溴索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 2005.5 ,课题负责人。15. 格列列奇特缓释片生物等效性试验,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 2005.4 ,课题负责人。 1. 编写“药剂学实验讲义”, 2 万字 ,2000 年出版 , 沈阳药科大学2. 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年),3. 参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 2003 年)4. 参编:新编药物动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5. 参编:药学前沿(2003年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 参译 : “药用辅料手册,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4 月8. 主译《药物实验设计》, 2005 年,化工出版社 45 万字 1. Gang Cheng , F An, MJ Zou, J Sun,XH Hao,YX He.Studies on the diclofenac sodium time-dependent and 5-aminosalicylic acid pH dependent 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s.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4 Jun 15;10(12):1769-742.Zou M, Okamoto H, Cheng G , Hao X, Sun J, Cui F, Danjo K.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 prodrugs of 5-aminosalicylic acid as potential colon-specific delivery systems.Eur J Pharm Biopharm. 2005 Jan;59(1):155-60.3.Hao Xiu-hua, Cheng Gang, Zou Mei-juan, Sun Jin, Cui Fu-de. Organ distribution of 5-fluorouracil loaded gelatine microspheres in mice. Die Pharmazie , 59 , 709-712 ( 2004 )4.Sun J, Cheng G , He ZG, Wang SJ, Chen JM. Interaction mode of amphoteric molecules with ordered phospholipid membrane.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3, 12(1), 26-3045. Hiuhua Hao, Gang Cheng , Jin Sun ,Meijuan Zou, Jie Yu, Shuang Zhang, Fude CuiValidation of an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xscutellarin in rat plasma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38(2005)360-3636. Xiuhua Hao, Cheng Gang , Je Yu,Yunxia He,Feng An,Jin Sun, Fude CuiStudy on the role of hepatic first –pass elimination in the low oral bioavalability of scutellarin in ratsPharmazie 60(2005)6,477-4787.MJ Zou, G Cheng , H Okamoto, XH Hao, F An, FD Cui, K Danjo. In vivo evaluation of cyclodextrins prodrugs of 5-aminosalicylic acid as potential colon-specific delivery system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2005 in press )8. Sun Jin, He Zhong-gui, Cheng Gang , Wang Shu-jun, Hao Xiu-hua, Zou Mei-juan. Multidrug resistance P-glycoprotein: crucial significance in drug disposition and interaction. Med. Sci. Monit. 2004 Jan;10(1): RA5-14.9. 王琳,程刚,郝秀华,文力奇,安峰,邵昌,甲氧氯普胺速释层与萘普生钠缓释层双层片的处方筛选及优化,中国药剂学杂志, 2004 , 39 ( 6 ), 439-44110. 程刚 , 邹梅娟 , 肖云彩 , 崔福德 , 冯金华 . 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 . 中国药学杂志 , 2003, 38(1), 39-4211. 程刚 , 肖云彩 , 吴寿荣 , 邹梅娟 . 新型茶碱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体内研究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3, 20(1), 1-412. 程刚 , 郝秀华 , 刘国良 , 邹梅娟 , 崔福德 . 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中国药学杂志 , 2003, 38(2), 127-12913. 程刚 , 王琳 , 郝秀华 , 李彦辉 . 甲氧氯普胺对大鼠体内萘普生钠吸收的影响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3, 20(3), 157-15914. 贺云霞 , 程刚 , 孙进 . 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制剂方法的研究进展 . 中国药剂学杂志 , 2003, 1(4), 165-17115. 安峰 , 程刚 , 周星 .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新进展及体内外评价方法 . 中国药剂学杂志 , 2003, 1(3), 117-12316. 郝秀华 , 程刚 , 王琳 , 于杰 , 覃宇东 , 崔福德 . HPLC 法测定氟尿嘧啶在小鼠血浆和组织中含量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 中国药剂学杂志 , 2003, 1(3), 88-9317. 吴寿荣 , 程刚 , 王琳 , 邹梅娟 , 崔福德 . 冰片对利福平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影响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3, 20(4), 245-24818. 孙进 , 程刚 , 何仲贵 , 王淑君 . 磷脂膜色谱与正辛醇 / 水系统亲脂性测量尺度的比较 . 药学学报 , 2003, 38(10), 791-79419. 孙进 , 程刚 , 何仲贵 , 王淑君 . 磷脂膜色谱用于评价药物与有序磷脂膜的相互作用 . 药学学报 , 2003, 38(9), 702-70620. 孙进 , 王淑君 , 程刚 , 陈济民 . 磷脂膜色谱及其在生物药剂学中的应用 . 药学学报 , 2003, 38(6), 475-48021. 马广立 , 董鸿晔 , 程刚 . 智能网格搜索 - Marquardt 联合算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3, 20(4), 245-24822. Sun Jin, Shigeko Sakai, Yoshihiko Tauchi, Yoshiharu Deguchi, Cheng Gang, Chen Jimin, Kazuhiro Morimoto. Protonation equilibrium and lipophilicity of olamufloxacin (HSR-903), a newly synthesized fluo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2003, 56, 223-22923. 邹梅娟 , 程刚 , 崔福德 , 刘国良 , 郝秀华 , 李蔚雯 . 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体内外相关性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2, 19(6), 391-39424. 吴寿荣 , 程刚 . 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2, 33(5), 247-25125. 吴寿荣 , 程 刚 , 刘国良 . 利福平大鼠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 . 中国抗生素杂志 , 2002, 27(5), 301-30326. 邹梅娟 , 程刚 , 安峰 . 扑苯黄片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 中国药学杂志 , 2002, 37(1), 36-3927. 程刚 , 吴寿荣 , 冯岩 . 冰片对大鼠体内利福平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1, 18(6),398-40128. 吴寿荣 , 程刚 , 冯岩 . 冰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中草药 , 2001, 32(12), 1143-114529. 肖云彩 , 程刚 , 邹梅娟 . Eudragit NE 30D 为包衣制备茶碱结肠定位释药包衣片剂的研究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1, 18(5), 5-730. 邹梅娟 , 程刚 .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1, 18(5), 376-38031. 项琪 , 程刚 , 陈济民 . 芍药甘草汤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中国药学杂志 , 2000, 35(9), 615-61832. 项琪 , 程刚 , 汤洁 , 陈济民 . 白芍煎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1999, 16(4), 250-25333. 项琪 , 程刚 , 陈济民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1999, 16(2), 107-10934. 卢刚 , 程刚 . 群体药物动力学简介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1998, 15(2), 140-14335. 程刚,卢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 , 药物分析杂志 1997 , 34 , 45-47 ( 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等 )1. Cheng Gang Xiao Yuncai Zou Meijuan, Wu shourong. Studies on coated theophylline tablets for colon-specific delivery system using Eudragit NE 30D,the proceeding of the 7th SCEJ symposium on fluidization,Awaji, Hyogo, Japan,December 4-5,20012. Cheng Gang , Xiao Yuncai , Zou Meijuan, Wu shourong. Development of colon targeted oral drug delivery system using Eudragit NE30D for theophyllin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0, Shenyang, Sept 25-26, 363. Meijun Zou, Gang Cheng. Pharmacokinetics of Acetminophen Phenhydramine Pseuo-ephedrine table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0, Shenyang, Sept 25-26, 374 . Rong Deng, Gang Cheng, Jimin Chen. Studies on the Zedoary Tureric oil Gelatin microsphers for Hepatical aterial emboliz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0, shenyang, sept 25-26, 385. 邹梅娟 , 程 刚 , 崔福德 .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研究 , 第六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摘要集 , 沈阳 , 2002.9.25-286. 吴寿荣 , 程 刚 , 崔福德 , 王 琳 . 冰片对利福平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 第六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摘要集 , 沈阳 , 2002.9.25-287 . 程 刚 . 群体药物动力学 99 ’ , 全国临床药学会议 , 大庆8 . 邹梅娟 , 程 刚 . 结肠药物传递系统 , 99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上册 ) 贵阳 , 1999.8.1959 . 程 刚,郭善程 . 葛根煎液对大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 99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上册 ) 贵阳 , 1999.8.19610 .程刚,赵长江,法莫替丁缓释微丸的研究,第七届全国药剂学术交流会,沈阳, 1997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