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样的论文一定要把器官捐献者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表现出来,尤其是大爱的延续,具体的论述方法反而显得不是那样的重要。
2、一则范文,详解如下:
《生命延续 大爱无疆》
“生命延续,大爱无疆。”这是孙永海老人最终的使命,他在临死之前仍就为社会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器官,让5个人终身不再受到病痛的折磨,他,是个简简单单的人,却有着这样崇高的理想。或许,他就是上天派给人间的神仙吧。
——楔子
我的眼直直的盯着电视上的孙永海老人——他的生活简简单单,他也并不是那些名门望族,但是,他依旧坚强的生活着。他一生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能到天安门广场逛一逛,而另一个,就是他希望他死了之后,能把自己身上的器官捐献给那些在病痛中折磨的人,让他们减轻痛苦。
孙永海4年前到宁波打工。12月6日,他突然发病倒地,虽经宁波鄞州的第二人民医院的全力抢救,但是,因为孙永海老人颅脑受伤严重,6天后辞别人世。12日,他的儿子来到了医院,他想起父亲总是说起:“如果我死了,你把我的器官捐赠出来,或许还有用。”就是这样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几个字,就把我们为他的这些勇举而感到感动,他是那么大爱无疆,爱着人民。为了减轻其他病人的痛苦,他毅然做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决定。
于是,他的儿子按照他的意愿,把器官捐献到了市红十字会中。这个拥有大爱的好人,无怨的将两个眼角膜、两个肾脏、一个肝脏捐献给那些沉在病痛当中的人,于是,医生给他做了器官移植手术。这个手术给3人带来了生的希望,给2人带来了光明。让5个病人恢复了健康。
孙永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的名字刻在了我们的心中!谢谢,孙永海老人内心拥有着大爱,他不只是为了自身着想,不贪图名利,无偿无怨的将自己身上能够用的器官捐献了。他走了,挽留下了5个人的生命。5,这虽然是一个渺小的数字,但是,它代表着5个人带着鲜血的生命,它代表着5个活脱脱的人哪!
孙永海老人永远地走了,永远的闭上了眼。但是,他在天之灵,当他看到5个人因为他而活了之后,他将会是多么的满足啊!现在,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他应该是多么的开心和满足呀!在此,我谢谢老人的爱心,老人,请一路走好!
延续生命,大爱无疆!老人的使命已经完成,因为他让5个人重燃“生命之光”,他无私的爱已经感染了整个社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信仰,他是我们全人类的楷模!孙永海老人,请您一路走好!
前些天,我在《讲述》栏目上看到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孩子。
这个孩子,当时才刚满18岁,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晚期,经过化验,没有找到匹配的骨髓。于是,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尽管有许多好心人来帮助他,但始终没有得到治愈。
不久后,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书,这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没有什么悲哀,只是跟家人和医生说“我要捐献器官,把能用的器官尽可能捐给需要救治的人!”这个举动让他的家人惊呆了“孩子,你不想完整的去世吗?”但他说:“我虽然想,但我知道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的遗愿也就是这样。请实现我这个小小的遗愿吧!”于是,他的家人只好听他的,打算捐献眼角膜。
手术开始了,医生摘下了他的一对眼角膜,他给失明的人带来了光明,但自己却永远看不见了……看到这里,我感动得流泪了,他在死亡边缘,居然还这么有爱心,帮助他人。作文
不久后,因病情严重,他离开了人世。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无私,善良,有爱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能在生命的尽头,去为需要帮助的人捐献器官。等我老了后,也要像他一样,无私捐献出自己的器官。我建议大家去世后,也可以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贡献。作文
教师评价: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你描绘的十分冷静,直接,没有过多的渲染,强调,但也能震撼人心,也许这个事本来就很感人,更因为这件事震撼了你,感染了你,影响了你,而你也试图在影响别人。层次很清楚。
1951年至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
1951年至1965年
作文题
●1951年: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我的母亲
●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年至2001年
作文题
●1977年: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
●1979年: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
读《画蛋》有感
●1981年:
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
●1982年:
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意:必须写成议论文……
●1983年:
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 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
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
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
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
●1987年:
1.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2.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8年:
作文题 《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9年: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1990年:
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
描写圆的想像物;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 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
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
高三某班学生小张因病缺课两个月,请同班好友小王帮他补课。后来,小张的学习成绩跟了上来,小张的母亲很感激小王,尽管家里不富裕,但还是托人给小王捎来200元作为报酬,小王很为难,找班主任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上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后,产生了各种议论。在班会上,大家围绕这件事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
请你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题目自拟。
●1994年: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
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要求:1.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像2.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
●1996年:
仔细观察下页《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一、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注意:
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 2.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3.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4.200字。
二、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注意: 1.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
2.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3.不少于600字。
●1997年: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1998年: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写作文。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
材料命题——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2000年: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要与学者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以第一人称写作最适宜抒情,并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克隆人是现在整个世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社会、伦理、法律、生理、医疗等很多方面的厉害关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克隆人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
不过,目前的一些媒体报道的克隆人的新闻多少是有些水分的。一则克隆技术是很复杂、很精密、很尖端的技术,并不是哪个医生想搞就能搞得出来的。曾经有一位记者探访了一个号称要克隆人的实验室——简陋的就象普通学校的实验室,连很多基本的设备都没有,很难让人相信他们的“克隆技术”是真是假。其次,一些单位、个人甚至科学家也是很不负责任的,靠说大话吸引眼球、吸引资金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记得早在70年代,美国就有一个富翁,号称他克隆了一个自己,养在一个秘密的小岛上。等他死后,好由那个“克隆的自己”来继承财产。当别人问给他做克隆的科学家“你们是怎么克隆的?”,他们的答案是“这是机密,无可奉告”。这件事情炒了几年,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今天也很少有人再提起,看来是吹牛的成分居多。更有甚者,一些人利用媒体狂炒,拼命来争“第一”,只是基于自己的名利——或者显示自己的技术高超,为公司争点彩头;或者为以后争取诺贝尔奖造点舆论——总之,浮躁的东西太多!
所以,就目前的情况看,是应当反对克隆人的,理由是:
1.单性繁殖是一种低级的繁殖方式,对后代的个体不利---尤其是对高等动物的个体更是不利。
例如克隆羊多莉的健康状况很差,疾病一大堆,靠药罐子来维持生命。(此外,即使单从生理的角度看,克隆子体也不会简单地重复母体的生命历程---在这方面,从前的一些报道是很不负责任的,误导了很多人!)
2.在克隆过程中,遗传密码不能保证传递正确,极容易发生错误,造成畸形或其他残疾婴儿。目前的很多克隆技术还都不成熟,很多科学问题还没有解决,盲目地克隆人是不值得提倡的。
3.因为克隆个体毕竟不是自然繁殖的,所以一般克隆个体问题多多,对克隆人要终生跟踪检测,这对社会是个很大的负担(这是医学、伦理学的一个准则,不单对克隆人,对一部分试管婴儿也要终生检测的!!!)
以上三点是从生理学和遗传学的角度考虑的----可以说,从克隆婴儿比近亲结婚的子女还要危险!!!
4.克隆个体的社会定位混乱,会引起一系列的法律伦理问题。
如,相对于克隆母体,克隆人是弟、妹,还是子、女?再如对夫妻来说,丈夫的克隆子体,和妻子应该是什么关系?
5.人,只要出生了,就有了其社会属性!但克隆技术如果被一些极端分子利用来实现一些不良目的,那不但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更有可能造成人类社会的混乱!
1技术上的问题
克隆多利羊用了270多个卵,最后只出了一个。而羊是多胎动物,经过超数排卵处理后,可获得10几个卵子。但对人处理进行超数排卵,大概只能获得不到10个卵子。所以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成本过于高昂。而要获得卵子,必须经过手术处理。对一个人过多这样的手术处理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1技术上的问题
克隆多利羊用了270多个卵,最后只出了一个。而羊是多胎动物,经过超数排卵处理后,可获得10几个卵子。但对人处理进行超数排卵,大概只能获得不到10个卵子。所以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成本过于高昂。而要获得卵子,必须经过手术处理。对一个人过多这样的手术处理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罗撕林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由于克隆所用的细胞是成体细胞,也就是分化过的细胞,存在这样一种风险,就是在这个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早衰的情况,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情况。因为他的细胞分化的控制与胚胎细胞有可能不一样。 着可能是许多不成功的克隆的解释。
如果知道有残疾的很大风险还去制造一个人而不是动物的话,是不慎重的。技术总要进步,现在发现的技术问题是有可能解决的。
2社会了伦理问题
其实这到不是问题。无非是产生了一个新的人的血缘关系问题。而这种关系看起来比借腹怀胎、借精子怀胎、借卵子怀胎有更大的超越。而对人的血缘关系破坏的恐惧,是来源于私有制社会习惯的血缘关系破坏的恐惧。
在现在的主流社会,上级直系亲属对下一及有抚养的义务,下一级则有赡养和继承财产的权利。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间也未必存在必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有法律提供支持。现有的社会制度下,一个人没有权利将他的后代当作私有财产,但在某些制度下,不是自己的后代也可以当作私有财产。
有人担心克隆人回导致种族的不平衡,其实着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因为克隆技术并没有提高某个种族或个体的繁殖能力,并不是一种人造子宫技术。而且他的成本和效率远低于正常的繁殖。用借腹怀胎的方法是最现成的有效方法。 个人崇拜可能会产生问题,人们太喜欢乔丹或者他们国家的领袖或者雷峰了。但仅仅是可能,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傻,也不要对人类的社会控制和调节能力过于低估。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技术的创新经常不如对现有技术的利用更能实现特定目的这一事实。
3人的复制许可问题
美人的复制是最容易达到目的。某些运动员也是这样。而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则不然,他们能够取得成就,与他们的基因结构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不必在生物学结构上是最适合取得着类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