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是由于排版员在当天排版时版面字数超过可容纳字数而没有将剩余稿件撤签而造成的。中国气象报社远程投稿系统是应作者要求,除进行投稿外,增加了对稿件进行跟踪的功能。稿件流转到采编业务平台,经过各级编辑编审,对于当天初步确定要刊发的稿件进行签发后,进入排版环节。而排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字数的调整,有时会因为临时情况对稿件进行撤换,这时一些稿件将无法排入版面。但已被签发到版面的所有稿件都将被记录下来,当报纸出版后,会将记录自动回写到投稿系统中,大家见到的是已签发的记录。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报纸出版后,编辑及时撤签未被排到版面上的稿件。有时编辑疏忽就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家发现此种情况可直接联系编辑中心。
不支持电子邮件投稿。
建议到新气象网站尝试远程投稿
中国气象报1989年4月创刊,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报是中国气象行业报。经新闻出版署1988年8月9日批复同意创办,1989年1月16日出试刊,4月5日正式创刊,中国气象报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张爱萍题写报头。国务委员宋健在报社创刊时致信称“中国气象报正式出刊,标志着中国气象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党和国家领导多次为报社题词祝贺,李鹏委员长在报纸创刊十周年时题词:“希望中国气象报为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服务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气象报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宣传优质的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服务及其巨大效益、迅速发展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大力普及气象科学技术,为气象工作服务社会、社会了解和应用气象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中国气象报社加强采编自动化建设,现已建成新闻采编远程网络系统和局域网系统,并出版电子版报纸,进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和中国气象局政府网。
中国气象报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这个中心,始终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打造引导舆论、交流工作、科普宣传、传播文化的平台,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宣传,精心打造一流媒体,充分发挥气象宣传主力军作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气象报社着力推进精品工程、人才工程和文化工程,坚持精品强社、人才兴社、文化立社。
中国气象报社机构设置:
办公室:负责全社重要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党务、纪检、计划财务、目标管理、资产管理、人事、后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总编室:总编室是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新闻采编业务的综合协调、运行管理;重大新闻活动的宣传策划组织和协调,负责新闻采编业务的考核、考评和社内业务学习培训。
通联部:负责记者站管理和通联队伍建设,负责社会媒体宣传与合作,编辑出版《中国气象报通讯》,负责与中国记协、产业报协会、行业报委员会的沟通与联系;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新闻摄影协会及中国图片库的管理工作。
采访中心:负责制定采访计划、选题策划,承担中国气象局和行业重大活动、重要选题的的采访报道,负责《内参》《网摘》的编辑出版工作。
编辑中心:负责《中国气象报》的各版稿件的组织、编审及组版、校对工作;负责版面栏目、专题等策划。
CMA网站中心:负责中国气象局网站中、英文版的新闻和信息采集、编辑、发布工作,负责网站直播、专题设计策划、以及公众留言回复工作,以及网站的业务值班和汛期应急宣传工作。
网络技术部:负责中国气象报社办公平台、业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新气象”网站的建设和信息采集、编辑、发布等日常运行,负责中国气象局中、英文网站的技术支持和安全设计部署及与相关部门的技术协调,负责数据存储统计、视频编辑、剪辑加工等工作。
在全国设有35个记者站,报社基本业务格局为:“一报三网两内参”,即《中国气象报》,CMA中、英文门户网站,新气象网站,《内参》、《网摘》
应该不算的。
一般的核心有大气科学,气象学报,气象,高原气象,应用气象学报,大气科学学报(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热带气象学报,气象科学,气象科技。其中比较猛的是大气科学和气象学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