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跨国公司治理论文选题

2023-12-08 22: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跨国公司治理论文选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而我国跨国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须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此次危机。本文首先对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分析,然后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两个密切关联的范畴进行了逻辑的统一,并借鉴国内外相关论述对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跨国公司 风险管理 内部问题

一、引言

对全世界而言,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的行为主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根据目前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占整个世界生产总值的50%,它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60—7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对一个国家而言,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培育和发展中国跨国公司是我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使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已有2000家跨国公司母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有21.5万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继续蔓延加剧,但也远远没有结束,这导致世界经济剧烈的变动,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多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已经步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有30%实施了部分风险管理。虽然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而言,其风险管理仍处于风险管理的策划实施阶段向部分风险管理阶段的过渡过程之中。“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包括各类跨国公司的我国企业还处于风险管理建设的初级阶段:有71%的企业只是建立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流程,但流程缺乏相互的约束机制;有15.79%的企业“已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体系尚未全面开始运作”;另外还有5.26%的企业“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风险的防范只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行为”。面对此次危机的冲击,世界企业500强类跨国公司尚且力不从心;我国的跨国公司须减少其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此次危机。

二、中国跨国公司的风险分析

分析和识别风险的范围和类别,是跨国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我国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是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更为复杂的、全球化的不确定性约束。从不同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类法分析。本文以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风险分类法并结合Miller风险一体化管理的研究框架来进行分类分析:即按照风险的可控程度,将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跨国公司自身几乎无法控制的一般环境风险(宏观环境风险);跨国公司自身虽然不能控制但可以施加影响以改变风险影响程度的行业环境风险(中观环境风险);跨国公司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变量风险(微观环境风险)。

(一)宏观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风险或一般环境风险是指那些影响各行业跨国经营环境的因素,包括一是政治风险,即指政治不稳定性与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变化相联系,其中的因素包括政治稳定性、意识形态等内容。二是政府政策风险,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其中包括无法预期的财政和货币改革、政府规章制度的变化以及收入汇出限制等。三是宏观经济风险,指包括经济活动水平、价格水平、汇率和利率水平的不确定性波动;四是社会风险,指当人们面对与他们自身价值观不相符的信仰和价值观时,可能会产生社会危机。社会风险可能是政治风险的前身,当然两种风险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集团——社会和政府。五是自然条件风险,是指影响经济产出的自然现象。如地理位置因素对跨国公司国际化区位因素选择的影响。六是文化风险,学者何曼青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供应者、竞争者、顾客与跨国公司发生业务往来的方式和偏好,以及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战略、策略和技巧,同时还到跨国公司的其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他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等发生作用。

(二)中观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

中观环境风险或行业环境风险是指各行业内影响跨国经营的因素。一是投入物市场风险,指围绕着获取充足数量和质量的投入物,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行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技术、原材料品质、数量和价格等。二是产品市场风险,是指对行业产出需求无法预料的变化。这种改变可能因为消费者品味的变化,因替代品的可获取性的变化,因互补品供应的变化,或者因国内外政府政策对进口货物的不可预知性需求变化而变化。三是竞争风险,指由于无法预测产品市场中可获取的产品数量和类型,企业可能遭受来自同行业厂商的竞争压力,主要包括竞争者的价格、经营战略、其选择的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本国和外国新进入者的威胁。四是技术风险,Miller认为技术创新影响着一个行业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同时也对这个行业构成了威胁,因为它可能会使行业内已经建立起的竞争和协作模式产生混乱。学者许晖认为技术风险还应包括由于跨国公司在行业个某些方面的技术领先性,导致专有技术有可能遭到窃取和非法占有的可能性。

(二)微观环境风险(企业变量风险)

微观环境风险或企业变量风险是指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影响跨国经营的因素。一是生产风险,指跨国公司生产运营的不确定性,包括劳动力不确定性、公司投入物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不确定性。二是责任风险,指跨国公司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因担负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人身安全等责任而面临的风险。三是研发风险,Miller称研发行为的不确定性结果就是对当公司投资于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完成项目及项目产出特性的时间框架的不确定。四是信用风险,指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回收等涉及资金回收的问题。五是行为风险,指公司管理者或员工的本位主义行为,Miller在研究中认为,公司层面风险中的行为风险与公司内的代理关系有关。六是人力资源风险,或称劳动力不确定性,指员工生产率的变化、训练员工的有效性、员工和工会问题等风险。七是交易风险,指汇率风险对特定的、可识别的外币交易的现金流所产生的影响。八是投资风险,即跨国公司投资于东道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政治条件和政府政策的持续不确定性的集中体现。九是财务风险,指在跨国公司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

三、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有5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企业各级管理层,有3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自企业员工,只有2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企业外部。因此,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必须从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入手。与我国跨国公司的微观环境风险(企业变量风险)不同的是,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应该是微观环境——企业变量的核心因素,这同时也是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 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ICIF)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ERM)框架的内部问题都密切关联的核心因素——“内部环境”。

继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COSO于1992年发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之后,又于2004年9月发表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与ICIF相比,由于ERM是ICIF某种程度上的拓展和延伸,这暗示着现代企业管理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密切的相关性。学术界对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二者的关系持两类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在内部控制中,理由是ICIF中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要素;第二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理由是ERM在借鉴ICIF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在框架中明确指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鉴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二者的特殊关系,以及我国学者还没有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逻辑统一并运用于跨国公司这一特殊企业组织。因此,可以将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进行逻辑统一,然后再来分析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

从COSO的ERM框架来看,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由于“内部环境”影响着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和目标的制定、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体系以及监控措施的设计与运行,因此根据ERM框架,可以确定“内部环境”就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因素,它是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从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的时间顺序来看,在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会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公告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该公告首次将控制环境正式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凸显对环境控制的重要性认识。1992年美国COSO发表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CIF)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提出的内部控制系统由五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2007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提出,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美国的SASNO,55和ICIF都始终把“控制环境”放在首位,说明其居于整个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结合我国的基本规范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中强调的“控制环境”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上,强调的是内部环境问题,这与ERM框架中强调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对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分析就应该从我国跨国公司“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人手。ERM框架、SASNO,55、ICIF和基本规范关于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的提法各有差别但是基本上一脉相承的,概括起来,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内部监督和管理方法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构成了其风险管理内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缺乏科学的、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

一方面,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管理价值观的核心要素,而我国跨国公司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都存在非科学性。COSO报告曾明确指出,企业里的每个人对企业风险管理都有责任。但是,我国多数跨国公司的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落后,导致其行为常常凌驾于风险管理规则之上,甚至有一些管理者还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这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工作时只凭领导意识办事,对风险管理的准则和制度也是一种选择性遵守。另一方面,我国跨国公司整体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近年来我国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仍缺乏将风险管理意识上升为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这集中体现在,我国跨国公司母、子公司风险管理价值观的不统一。母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认为整个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就是各个子公司各项制度、规章的统一和各方面资料、数据的汇总,忽视了研究子公司的业务营运风险及其与跨国公司整体风险的相关性;同时,子公司的管理人员也仅仅认为只要遵照母公司的规章制度即可,忽视了应与母公司形成互动式的风险管理。这种不统一的、非互动式的风险管理导致跨国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长期低于应有的水平。这反过来又会加深子公司对母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怀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不规范。

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我国跨国公司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形式,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相互制衡的效果,这是导致企业“一把手”的行为凌驾于风险管理制度之上的根本原因。问题最为突出的方面表现在: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作用严重弱化、监事会的权力虚置。

首先,我国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大多由国有企业股份化、集团化改造而成,政府在公司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这使得我国跨国公司占比重最大的国有跨国公司风险管理设计与实施的依据不明,不能充分代表全部产权人的利益,造成终极所有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其次,我国国有跨国公司股东会(国资委)和董事会的公司法地位很高,但实际上高级管理人员的推荐、任免权,均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代为行使,这使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管作用难以发挥。股东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被悬空,在地位上被下置,充其量只有具体经营事项的部分决策价值和应付外部监管的形式价值。这使得公司管理当局长期处于一些政府官员的直接干预之下,董事会不可能对政府的不当干预进行法律上的阻隔。因此,外部行政风险在这种董事会的构架下无法防范,从风险成因上来讲,这种权力缺陷是我国国有跨国公司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再次,我国跨国公司监事会的作用被严重弱化。2006年版《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但《公司法》却只规定了监事会的职权规定,却并没有明确它到底对谁负责,监事会地位尚不明确。在实践中,由于监事对董事会的依附性较强和缺乏监督手段,其主要职责限于事后的检查,基本不具备实时监控的职能,“监事会不监事”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从内部监督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到位。

风险管理过程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常,企业的专项监督职能由内部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效果。而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是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对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行政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由于这种审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外部政府压力的倾向,会导致以下问题:监事会内部审计模式的低效,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职能,内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

首先,我国跨国公司一般采取的是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而监事会往往只有监督权和建议权,对董事和经理并没有直接的制裁权,一般要通过股东大会才能执行,从而在客观上削弱了监督效率。有实证研究表明,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公司规模最大,但公司业绩最差。其次,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仅是作为一个财务领域的职能部门,重点集中在检查会计报表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没有发挥出世界500强公司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做出整体的分析、评价以及建议。据调查,现阶段我国企业有18.29%的被调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风险管理中不发挥任何作用;再次,世界500强公司实施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具体实施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精通于常规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当前,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少有接受过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专业训练,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从管理方法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据ERM所述,企业风险管理各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来支持。首先,跨国公司是一个多分支的组织系统,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这可能会产生子公司提供不完全信息、虚假信息和延缓信息的提供等行为,而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由于我国多数跨国公司内部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导致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共享与互换,甚至有的子公司的下属部门即便发现了风险也没有相应的渠道向母公司汇报。其次,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等先进计量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相比,由于风险管理信息上的不完全等各种现实原因,我国多数跨国公司还仍是采用定性分析等较为落后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这直接导致我国跨国公司不能准确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和评估风险,进而影响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的对策

(一)培育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

从本质上讲,企业风险管理是培育在一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统一认知和行为的模式。因此,我国跨国公司应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以培养和加强管理层及普通员工科学的、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并自觉地落实风险管理的各种准则和制度到日常各项工作中;要通过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将风险管理自然渗透到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跨国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各个岗位和各个工作环节,使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在开展每项业务时都要考量上、下游风险及其相关性因素,以形成防范风险的互动式风险管理。在营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环境方面,我国跨国公司可以依靠书面形式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可以举办针对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还可以在企业内部组织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评价,形成一个开放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以发现更多的隐患。

(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有研究表明,只有建立以科学的现代治理结构为基础的权力产生和运行机制,才可以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权力结构,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在股东大会建设方面,要使股东大会真正成为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机构就要完善征集股票表决权办法和分类表决制,并通过一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权力。其次,在董事会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在决策中监督,在管理中监督的作用,并使独立董事的收入不与所任职的企业直接相关,防止独立董事作用异化,最终达到防止大股东操纵董事会。二是在董事会内部设立专门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使董事会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与推动作用,来实现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三是针对我国国有跨国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被悬空的问题,在现有组织人事管理体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国有跨国公司应在治理结构上要利用权力整合与制衡原则,将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和国资委“设定”为两家不同的“股东”。组织人事部门以人事权力为基础享有“股东会”的部分权利,包括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和董事会高管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兼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的两名董事高管间接任命权(依公司法应通过国资委履行董事任命,因为国资委是法律上的唯一股东):国资委以资产管理权为基础,经组织人事部门的授权,享有部分人事任免权利,包括任命董事总经理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这样就可以在董事会层面产生了权力的制衡效果,同时没有回避实际治理过程中的干部管理权问题。最后,在监事会建设方面,必须保证监事会责权利的完整性,应从相关法规和制度上规定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人员编制、资金来源,确保监事会责权利的落实。同时,强化监事会权力和责任,并通过相关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办法对监事会的职责予以细化,明确监事会失察的法律责任,使风险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如果能建立起监事会领导下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事前介入、事中参与和事后监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

(三)强化内部审计。

鉴于我国跨国公司还处于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的阶段,其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并没能在风险管理中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定位于建议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主要通过管理咨询和建议、管理协调和管理监督途径来参与风险管理。首先,对于内部审计模式,由于监事会的非有效监督,以监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有职能缺陷。审计模式可以调整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为以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实践证明,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在发现问题及时性、信息传递速度方面的效率较高,对提高风险管理决策科学性和风险管理效率非常重要;其次,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由于我国会计标准的变化,现代企业的财务资料操作会越来越规范,企业所有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何有效防范风险。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财务领域的“查错防弊”扩展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等企业经济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从审查的监督向评价、咨询、建议和协调等方面拓展;最后,对于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部门要努力按照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审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其途径的选择,包括多专业地选拔内审人员,优化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注重对其综合能力(审计、风险管理等)的培养和考核,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必要时可成立有关业务方面的专家小组,参与内审工作等等。

第四,建设先进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为了能降低我国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等各级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首先,从信息流动方向来看,我国跨国公司应确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相反方向的信息流动均畅通;其次,从信息沟通渠道来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沟通的信息必须以一个有效设计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作为沟通渠道来传递这些信息。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和传递各个风险信息,整个跨国公司最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沟通渠道中关键性的角色应将这些信息汇总并处理;最后,从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来看,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准确地对风险值做出计算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事前与事后相结合,对已经避免的风险进行追踪,对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等。具体来讲,母公司必须在整个跨国公司内部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一是建立覆盖整个跨国公司经营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固定化业务流程等,实现企业运营业务信息向风险信息的自动转换。二是建立涵盖整个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各个流程的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即采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模型计量等风险管理方法,量化风险指标、收集风险预警重要信息,预测企业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想写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毕业论文,但是不知道选什么具体的题目

实在选不准的话可以尝试做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之后在国外市场的SWOT分析,是种非常烂的论文,不过通过答辩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最好参考导师意见,这个时候听导师的不会错

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可以选择那些,大家是否考虑好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 李宁公司培训管理问题实证研究

2. 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3. 论跨国公司在华贸易公司的物流管理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规范化的研究

5.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的盈余管理研究

6. 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管理研究

7. 中化工程公司绩效管理研究

8. 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一汽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研究

9. 李尔中国有限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研究

10.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1. 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探讨

12.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市场操纵问题研究

13. G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14. 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

15. A公司财务一体化管理研究

16.关于发展中国百货零售业的新思考

17.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18. 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

19. 公司控制权转移与盈余管理研究

20. 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21. 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

22.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23. 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24.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25. 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外部治理环境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兼论公司治理的替代保护作用

26. 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27. 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

28. 盈余管理、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与首次信用评级

29. 万达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

30.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研究

31. 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

32. 机构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33.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价值

3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35. XX汽车公司全面存货管理探索

36. 基于风险管理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37.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创新研究

38. 外部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人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39. 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40. 跨国公司执行力管理中国本土化模型的研究

41. 我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42. 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

43. 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44. IPO公司盈余管理动因与治理研究

45.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46. 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研究

47. 基于权变理论的中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48. 我国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49. DHM公司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50.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方案设计

51. 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52. 一汽解放公司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5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54.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研究

55.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与控制研究

56.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若干问题研究

57.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研究

58.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研究

59. 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60.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

61. 腾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2. AZ房地产公司管理诊断及建议

63.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64. 公司治理下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65. 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6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67.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8. 中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竞争力及发展策略研究

69. 金和公司研发管理体系设计

7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

71. 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

72. 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

73. 公司治理中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74.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75. 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76. 我国S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分析

77. 我国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渠道营销研究

7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式与审计意见

79. 供电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80.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制度研究

81.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82. 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研究

83.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84. 公司并购、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变动

85. 公司战略影响盈余管理吗?

86.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87. 四川长虹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问题研究

88. 家电销售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89.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管理机制研究

90.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重构

9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2. SYDT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93. 公司治理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实证研究

94. 我国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95. 基于公司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96. 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实证研究

97. 公司快速成长期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

98. 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99.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法律问题研究

100.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101. 基于公司战略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题目不限。最好是关于国际理论与实务的!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大小适宜
  理论性或现实性太强的大题目,可能会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一般来说,不适于本科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只能说初步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毕业论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题目过大,不易分析得深入透彻,难免失之宽泛。同时,因为题目涉及面广,搜集材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容易使论文显得零乱,不得要领。此外,选题过大,容易大而空,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新问题,而只能泛泛而论。所以,毕业论文选题力戒太宽泛,太空廓。反之,若论题选得过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就会欠缺学术性,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会有帮助。
  因此,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就是应该选择一个适中的,既是自己可能写好的,而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写好的的内容。
  2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量力而行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要防止盲目性。克服盲目性,要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你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而所谓可能性,就是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
  好题目未必每个人都能写出好论文,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对所选题目的熟悉程度等等,是主观条件。而资料来源、图书设备、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等等,是客观条件。在写毕业论文时,这两方面的因素要认真分析一下,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量力而行,就是选择大小适宜,自己把握得了,材料比较丰富且易于收集的题目;量体裁衣就是选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现实性强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实践性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果是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容易出新,其研究成果也更容易服务于现实工作。
  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求他们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学术上某个重要问题,在学术上、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理论素质和专业积累程度,选做学术性较强的论题,多为综合前人旧说。而结合实际选题,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则针对性强,材料丰富,也容易写出水平和特色。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选择有关当前医药企业改革、国家医药行业政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等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研究题目,具体比如:医药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内部资源的整合、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医药连锁零售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医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等等,这些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都是很好的选题。针对这些选题,在进行实践调研的基础之上,运用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则会使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湖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 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 湖北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 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 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 湖北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湖北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湖北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湖北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湖北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
  2.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3.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4.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5.启示与借鉴:企业迈出国门
  6.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与对策
  8.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9.关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思考
  10.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1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1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15.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16.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17.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探讨
  18.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19.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31.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32.跨国公司的文化管理问题探讨
  33.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
  34.××地区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行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36.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37.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
  38.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
  39.跨国公司的经营案例研究
  40.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
  41.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产业等)的影响
  2.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
  3. 欧元启动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4. 中国与X国经贸发展的对策研究
  5. 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运用
  6. 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讨 7.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8.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9. 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10. 知识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新趋势 11. 增加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探讨 12. 外贸代理制探讨 1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影响 14.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15.入世后某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6.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17.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18.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展研究
  19.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20.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21.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征
  22.亚洲经济一体化问题
  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24.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态势
  25.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6.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27.中国外贸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
  28.我国外贸改革问题
  29.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30.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3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32.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33.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
  34.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35.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
  36.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国际市场的开拓问题
  38.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9. 竞争分析与国际市场战略
  40. 全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市场定位
  41. 全球市场进入和扩展的可选择战略
  42. 全球市场货源决策与价值链分析
  43.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产品决策
  44.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价格决策
  45. 国际营销活动中渠道决策
  46. 全球营销沟通决策
  47. 合作战略与全球战略联盟
  48. 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49.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