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学历继续教育管理论文

2023-12-09 18: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学历继续教育管理论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摘要 :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拓展创造能力和补充专业技术水平。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和理念,从而扩大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态度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即使自愿参加,其目的都很明确:要么为了拿文凭,要么为了评职称加分。而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实际能力。因此,即便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个别教师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实效不尽人意。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师资不强。

目培训种类繁多但不系统,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员只能在下边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好的多,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没有专职教师,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几个有名气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大而全的东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满足教师对自己学科新的教育理论接受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

3.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教师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时间,很多教师只能调课,回来后加班加点,甚至挤占星期天给学生补课。如此,继续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初衷,反而给教师增添了负担。即便是有些培训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师会因为占用了其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4.培训经费由教师本人承担,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校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的费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培训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层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较高,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关于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可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条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并且较之学术型硕士,其更侧重于实践。同时,教师到大学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亲身体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名师大家,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参加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历层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从而间接积极地影响到其教学的心态,提升教学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教育专业硕士仅在在职中学教师中招生,小学教师尚未成为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使中小学教师均具备参加学习的资格。

3.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带头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要求,开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考虑培训的场地和时间,选择距离较近的培训场所,避免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继续教育切实办成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途径。

4.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可以弥补当前培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利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开发适合自身的校本培训资源,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同时鼓励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新思路论文

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新思路论文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转型的压力,作为档案管理从业者如何应对全新挑战,是亟须应对与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现今国内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暴露出知识更新较慢、理念滞后以及专业技能欠佳等实际问题,因此,应着力强化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以便切实提升其职业素养。本文从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入手,分析了当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并就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新思路展开探讨。

关键词: 档案人员;继续教育;新思路

所谓的档案管理工作从业者继续教育,乃是指档案管理机构基于特定的培训目标,对档案管理工作从业者进行系统化的在职继续教育模式,进而使其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得以切实提升。现今在档案系统和高等院校档案专业所进行的档案专业教育,主要是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对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起了很大作用,档案专业人员素质低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专业人员培训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缓和。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产品诸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同时大量电子文件以及其他载体档案的出现,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发出了挑战,给档案工作带来了不少难题,档案的内容不断变化以及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方法将不断更新,这些都无不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快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业务技能,否则,便很难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探索档案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新思路对于更新、拓展档案人员知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一、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档案事业是个发展、动态的事业,是与其他事业同步发展的事业,因此时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提升了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关注程度,因此,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应洞悉自身存在的业务短板,进而依托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实现对自身业务能力的切实提升,以便契合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新需要。

(一)继续教育是档案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现实要求。1.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类新型信息技术迅速在各行业与领域中得以普及应用,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面临着由先前的纸质档案资源向数字化电子档案资源的过渡,以及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馆际共享,以便保证社会公众对档案资源的最大化便捷利用诉求得以满足。基于此种情形,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先前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理念面临着与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全新要求相脱节的风险。2.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能否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档案资源利用服务,因此,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继续教育对于提升职业素养养成显得尤为关键。

(二)继续教育是档案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理论需求。基于“人本主义”档案管理理念,对于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培养应切实提升其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便使其创新意识与服务理念得以同步提升。

二、当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档案继续教育不同于档案专业人员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从实效性角度看,此种继续教育模式能够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拓展以及实践技能的效度化提升,其培训性质为针对性岗位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学历教育是基础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岗位培训是按岗位需要,以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的定向培训,而继续教育一般是指所有在职从业人员的教育,是着眼于对传统档案培训模式的创新,并且是对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与延展。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其注重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定向培养,进而实现对档案管理人才的从业理念创新以及工作理念革新。而现今诸多档案管理培训活动多数是相关理论层面知识基础的夯实,档案继续教育的培训专业教材严重缺乏,内容落后、滞后于现实,缺乏动态发展、相关的知识讲义而无法给予培训对象实践技能提升,同时,培训形式多采取培训对象集中授课模式,缺少系统性安排,因而培训效果难以尽如人意。

三、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新思路

基于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效度的考量,应创设与之匹配的措施,方能保障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便使得相关的继续教育工作得以实现良性发展。结合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立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完善管理机制。要发展档案事业,必须培养人才,必须抓好继续教育,因此,结合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国家应创设出台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扶持政策,进而构建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常态机制。同时,各地档案管理机构应结合本地实情,依托对区域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状况调研,进而以此为依据,出台契合区域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实情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此外,各级政府应注重对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硬件投入与财政扶持,遴选高水平培训师资和建立专家库等,以便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常规化与规范化。

(二)立足于服务大众开展继续教育。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而言,其践行的最终目的乃是借助对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为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资源利用服务。因此,在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对社会公众档案资源利用诉求的考量,进而培养适合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专款专用,遴选契合从业人员需求的继续教育方式,充分了解从业人员的受教育需求,以便结合具体的受教育需求,为从业人员遴选继续教育项目。

(三)注重对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而言,应在工作中秉承创新思维,结合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需要,以便彰显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与创新性。

1.采取最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继续教育平台与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由国家组织实施远程教育与信息传输,使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同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密切结合。根据同因素理论,培训对象接受培训的环境、场所、内容同其实际工作高度吻合时,则其能够实现较好的培训效果转化。因此,继续教育的相关内容设置应注重为培训对象提供于其真实工作内容近似的教学内容。

2.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以往的继续教育,多采取集中授课,理论讲解的模式,使得培训对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培训效果有限。有鉴于此,对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授课模式应多样化,按层次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根据档案专业岗位人员的各种情况,把档案继续教育对象划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种层次,利用不同的教育教材,因材施教。如可以采取苏格拉底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无领导小组的培训模式,进而充分激发培训对象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参与度,使受训人员克服先前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短板,基于保证继续教育有效性的'考虑,档案管理机构应创设奖惩机制,根据从业人员的表现情况以及教育成果转化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以便切实提升继续教育的效度。还应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并将其纳入到档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绩效考核范畴之中。结合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使其档案管理实务能力得以效度化提升,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统一,进而收获较好的培训效果,使档案继续教育做到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组织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观学习。例如:进行档案法规档案著录标引、新型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新技术新方法、档案工作标准化、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暨档案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等类型的专题讲座,笔者于2014年参加了南平市档案局组织的全市档案工作联席会议,通过组织参观南平市人事局,建瓯市组织部等单位人事档案标准化管理和文书档案电子目录的数字化建设,向档案工作取得新成果的单位学习,交流推广经验,这种形式不仅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而且直观、容易接受。

(四)定期召开档案学术研讨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形势发展,学术研讨的内容有专题的,也有综合的,每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档案学术研讨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会者有助于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提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档案专业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交流、启发的目的。这种形式涉及面广,参加的人数多,效果好。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档案管理工作以及从业者而言,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为公众提供契合其实际诉求的档案资源利用服务,关键取决于其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状况。因此,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继续教育活动,将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同时使其具备现代性的档案管理创新思维,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档案资源利用服务。这样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苏红.基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航天三院档案人员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李桂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4).

[3]蒋娟.如何深化档案员的继续教育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6(02).

[4]徐欣.档案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喜看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的诞生[J].档案学研究,2006(01).

[5]朱月白.岗位培训工作的历史与发展[J].继续学研究,2009(01).

2011第二学历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论文撰写工作流程

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工作应根据我校《本科应届毕业撰写学位论文的暂行规定》和当年校教务处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为便于各院系工作的安排和管理,特将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工作流程的基本规范如下:

一、论文撰写前的组织工作

1、各院系各专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配备

2、论文选题的拟定

二、论文撰写的动员工作

1、论文撰写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具体工作日程安排(对本届毕业生作动员)

2、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由辅导教师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决定。

3、确定论文题目后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撰写。

三、论文撰写阶段

1、整个论文拟定阶段,指导老师应认真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经常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学生论文撰写的进展情况,促使学生能如期按要求高质量完成论文撰写。

2、论文撰写中期检查,要求学生写出论文撰写中期报告,将论文撰写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上报指导教师,以便取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更好地完成论文的撰写任务。

四、论文撰写结束工作

指导教师对进行评阅,评定成绩,写出评语。

1.各专业须对指导教师的论文评阅情况进行审核。

2.对学生的论文须组织答辩。

3.学生的论文评阅工作结束后,各专业将学生的论文统一归档(一般存放在院系资料室),进行论文评阅工作小结并书面上报教务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