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心理课挫折与压力论文

2023-12-09 14: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心理课挫折与压力论文

大学生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方法参考如下:

(一)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应相信学好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我们在选择工作时,才能足够自信,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书,多学一点东西,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我想大学真正培养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只有慢慢养成这种能力,有了基础,今后不管是进一步深造,还是职场奋斗,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是我们面对压力积极可靠的方法。

(二)合理的自我心理定位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就业是其人生中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和重大转折,这对于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来看,情况也许不容乐观,历届毕业生中仍有不少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当然有其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他们自身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自我做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三)用长处来经营自己

有的毕业生存在过分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成功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

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后果肯定不会理想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故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把最能发挥你个人优势的职业作为首选,因为,你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钱是可以慢慢积累的;经营自己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

(四)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企业和机关单位都不可能是单打独斗,人类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集体和社会。如果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企业或工作环境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具有一种与上级、同事等有关人员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这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也许过去传统的学校教育并没有教会你,但你得重新学!一个人想要被某个集体和同事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个人英雄主义、目中无人等态度是行不通的。

(五)增强动手能力

我们过去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常因为缺乏动手能力而减少了自己就业的机会,这其实也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方法的一种挑战。发达国家很重视学生个人实际动手能力,虽然也讲学历,但是不唯学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导向,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强调学历、文凭的观念将逐渐纠正,而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逐步被社会认可。

用人单位需要的也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劳动者,故大学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自己做到真正的“货真价实”,以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六)平衡心态,善待挫折

失意与挫折是当人们某些愿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对于一直风调雨顺的某些大学生来说,在上岗前就要有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从学校刚走上社会时,大学生对社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加上工作常常受挫,因而可能感到心理有很多的不平衡。

其实,所谓的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失衡倒是经常的,绝对的公平是难以实现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找到自我的平衡点。

因此,对自己感觉不平衡的人、事、物,要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不要过多地抱怨,因为发牢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求得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压力就如梦境一般,你不知道它何时来,也没有方法去逃避,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强的心理素质,那么再大的压力也会迎刃而解。所以,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压力,并在压力中成长,争取做到让压力成为通向成功的助推器。

压力来源

心理压力来源于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应对或适应的要求。这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称为应激源。

对人类来讲,有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应激源,如不适宜的温度、强烈的噪声、机械性的创伤、辐射、电击、病毒、病菌的侵害等,也有包括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经常发生的冲突、挫折、人际关系失调等在内的心理性应激源,还有包括不断变化着的政治、经济、职业、婚姻、年龄等因素在内的文化性应激源。

生物性应激源

首先,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作用的,引起身心两方面的应激反应。一般先引起机体生理变化,随着人们对这种生理反应进行认知评价和归因,才产生心理反应和应激状态。

例如一个人患了病,有发热、虚弱、疼痛等症状与体征存在,在未诊断出结果之前,一般会归因于病毒或病菌侵袭的结果,可能不会引起过强的心理紧张。

但如果经诊断这些症状与体征是由于某种严重的疾病(如肿瘤等)作用所引起,自然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也相应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性应激源

其次,心理的失衡也可以造成应激状态。例如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欲求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所引起的动机冲突;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彼此之间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人有丰富的记忆资源和非凡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人们会进入回忆性、预期性或想象性的紧张情境与事件中,从而也会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文化性应激源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造成应激状态。社会文化的变动既包括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如战争和动乱等,也包括个人的社交、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如家庭、恋爱中的矛盾,亲人的亡故,学业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职位的升降等等。

如果人们对变化着的社会情境与生活事件,不能通过自身调整进行有效的适宜性反应,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冲突,尤其是当人们失去了与集体的联系和社会的支持,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时,会产生严重的失助感和焦虑、愤怒、怨恨、忧郁与绝望等一系列的紧张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除上述应激源之外,还有许多因素也可导致心理应激。例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迫使人们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学习新的东西,以适应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

由于现代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噪音、空气的污染,机器对人的要求过高,作业内容过于单调,工作角色模糊等,都能使其感受到心理压力,使人处于应激状态。

如何应对挫折与压力论文

1、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把压力化为动力。要认识到只有经历过失落和挫折,你才会变得成熟,并越来越有职业和人生的经验。遭受挫折的时候要冷静分析,想出更好的改进办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在年青一代很多都是由父母去承担压力,缺乏锻炼意志的机会,
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被击垮。例如不能正确面对失恋的挫折。其实失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要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浪费时间去为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担忧,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请记住,面对挫折,不要怕,也不要后悔,因为成长必然要付出代价。要学会自我宽慰,容忍挫折,更加不要为了爱情,虐待自己,埋葬了自己的大好人生。
2、懂得自我调整。人在受挫之后要使自己能够保持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就要及时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这是摆脱痛苦最好的办法。例如可以通过自己喜爱的读书、写作、摄影、听音乐、看电影、体育锻炼或外出旅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使情绪得以调适,重新找回自信。

有关挫折与心理健康论文

挫折应对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青少年挫折应对能力,应成为当前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高职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年龄上正值心理走向成熟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在挫折来临之时,他们大多会产生消极的反应,影响到生活。针对这种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特点以及反应做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 挫折心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37-03

近年来,高职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学业的竞争、环境的适应、经济负担的加重、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困惑、恋爱的烦恼、就业的压力、“三观”的确立、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经受不住挫折。面对挫折时,他们大多产生焦虑、固执、牴触、退缩、逆反等心理反应,更有甚者会轻生厌世。针对这种现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来提高高职学生的抗挫能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身心健康地生活和学习,已经成为社会以及学校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 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物件

2.方法和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发放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有效率91%。调查资料采用Excel和SPSS17.0进行分析。

二 调查结果

1.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特点

本调查从自尊、自我实现、环境适应、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经济、家庭、恋爱九个维度来全面调查高职学生所遇到的挫折情境。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较只是在自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普遍经济条件比城市学生差,表现在自尊方面农村学生挫折感更强。

2.高职学生挫折行为反应

受挫后的积极行为表现是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不失常态的、有控制的、能够转向摆脱挫折情境为目标的,并且能够保持冷静,面对现实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挫折的理智行为。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受挫折后的积极行为反应由高到低依次为重新定位,继续努力56.3%;战胜逆境,奋起升华24.1%;坚定目标,矢志不移19.6%。在遭受挫折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重新定位,降低目标期望值,调整行事方法,战胜现实困难,实现心灵的升华。

三 高职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对策

挫折教育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针对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职学生挫折心理教育问题,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

1.加强认识,开展挫折教育

挫折对人的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挫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受挫人对挫折的认识和反应。所以,加强挫折教育,主要是使高职学生认识挫折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让学生明白:世界是不完美的,残缺也是一种美。

从高职学校层面来说,必须要开展挫折教育。学校在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在挫折中升华。如通过设定心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挫折忍耐力,使学生形成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增强高职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但开展挫折教育并不仅仅在于课程的设定,而应该从根本上重视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问题,采取各种方式使挫折教育落到实处。如加大辅导员队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政治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高职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上也要保证专、精、尖,以保证学生较高的竞争力,不至于因就业受阻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乐观积极,保持良好心态

在挫折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挫折心理教育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认识和心态非常重要。

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寻找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感受,对自己进行意志磨炼。同时,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明白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理。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不能只看到挫折会带来障碍这一坏的方面;还要意识到挫折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并使其心智得到成长,学会变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时,还要寻找合理的感情宣泄方式,如主动与老师、同学、朋友进行理智的倾诉,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消除紧张心理,释放内心的消极情绪,恢复心理平衡。

3.及时主动,保证良好沟通

当代高职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从小是全家人生活的核心,在学校也受到老师的爱护。但是,综观高职学校如今的校园环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师生关系不再像小学、中学那样亲近,学生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他们难免会缺乏情感上的沟通,感到孤独。

因此,高职学生家长作为学生最亲近的群体,也应该在挫折心理教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家长应该营造出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采用各种方式和孩子做深入的交流,比如电话、简讯、书信、QQ、微博等方式;特别是单亲家庭孩子和农村家庭孩子的家长,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与挫折。对孩子的行为要进行有利的引导,不仅要批评错误的行为,更要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不断被肯定的过程中建立起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彦争.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

[2]赵建霞.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D].广西大学,2008

[3]唐书怡.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叶秋莉.论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对策[J].科技资讯,201119

[5]张亮.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之管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摘要:近年来,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因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从而产生过激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时有发生,要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迫切而强烈。本文在分析青少年挫折心理的成因、行为表现以及挫折心理对青少年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挫折 挫折心理 挫折教育

一、引言

情景一:一只蝴蝶努力挣扎着想要爬出蛹,好心的路人不忍心看到它受这种的痛苦,于是帮他撕开了蛹壳,然而重获自由的蝴蝶却拖着无力的翅膀,在地面上挣扎了一番后就死去了。

自然法则规定:初生的蝴蝶必须要利用在蛹壳中挣扎的机会使体液充盈到翅膀上,这样才能让翅膀拥有展开和振动的力量。

情景二:一只中年雄鹰,它将经历150天如凤凰浴火的痛苦和折磨,然后得到重生。在150天里,它会用喙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等到新喙长出来,它忍受着痛苦将旧羽毛和不再锋利的指甲都拔掉。几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时,雄鹰又可以展翅高翔。

自然法则规定:当鹰活到40岁时,喙和指甲已经老化,翅膀也开始钙化,让它无法捕捉到猎物,这时它若能够忍受150天的煎熬,它将重新获得锋喙、利爪和轻羽,并继续享受30年的寿命。

可见,不能经历生命过程中的挫折和阵痛,就不能拥有精彩生活的力量。

二、青少年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

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具体的讲,期望与现实的冲突、社会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欲望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均是其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三、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

挫折是每个人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但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遇到挫折后的反应分为理智反应和非理智反应两大类。

理智反应表现为:青少年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妥善的处理办法,通过调整目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98-01标等来对付挫折。如学生对某次失败的考试能采取客观分析失败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作出下次努力的态度;对某种上进的愿望不能马上实现采取不气馁,不放弃,并且以实际行动来争取的态度。

非理智反应表现为:当遇到一定程度的挫折,青少年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极端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出情绪极度不安,感到自卑,逃避现实,推诿,攻击他人等过激行为。

四、挫折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一挫折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效应

国外学者对1000多名受到挫折的中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发现被观察者在行为上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有25种。1全身紧张;2活动过多;3焦虑不安;4难以入睡;5食欲减退;6小便频繁;7极愿向人诉说;8力求达观;9有重新检讨之意;10愤怒;11兴奋;12极力避免与人接触;13情绪抑制;14食欲亢进;15苦恼;16颤抖;17腹泻;18疲惫不堪;19思睡;20烦燥;21恶心;22活动减少;23便秘;24关心身体健康;25呕吐[1]。从实验看出:如果一个人遭到挫折时,不能较好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和功能上的紊乱,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挫折对青少年成长的正面效应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青少年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使其迅速成长。青少年在适当的挫折的 *** 下,他会感到自己有不足、有需求,从而逐步激发无限的创意和智慧,化危机为转机。

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们很少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挫折,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都体验不深,生活中小小的麻烦都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挫折感,长此下去,容易导致其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的挫折都是一次很好让青少年得到锻炼意志的机会,当他们能一次次从挫折中很好的走过来,他将变成生活中一个真正的强者。

五、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调适和教育

一有意识让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体验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青少年学生,让他们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方式去面对挫折,他们就可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挫折感,能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因此,在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中,教师或者家长可以让他们尽情展示和锻炼自己,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问题,尽量不要剥夺他们体验失败的权利,在其体验失败之后,教师和家长可以启发青少年总结其失败的原因,进行自我教育。

二实施挫折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耐挫能力

每一个人都会在学习生活中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何保持思路清晰,并能在挫折中成长和改善,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当青少年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和家长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的两面性:挫折既会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也能使人奋起、成熟,让人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让他们充分认识挫折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挫折。

总之,青少年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只要发现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就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鼓足勇气,加倍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直至最终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